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动态数据交换是实现网络协同设计的关键技术,但是如果在协同设计中每一步的设计信息都进行实时交换,那必然在动态数据交换中包含了不必要的数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基于ECA规则的动态数据交换技术,并建立了应用该技术的网络协同设计系统框架结构。该技术通过应用主动数据库中的ECA规则监控几何图形的变换矩阵来识别模型实体数据的更新,并只传输满足条件的更新数据给STEP动态数据交换进行数据转换,从而减少数据信息的网络传输量以及在更新数据中降低不必要数据产生的可能性。另外,应用一个基于锁的并发控制机制来解决多用户的交互冲突。最后通过建立跨平台网络协同设计原型系统(CISCD)验证动态数据交换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CSCD(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Design)是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的重要研究领域.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化协同设计是目前CSCD的主要研究领域.研究了CAD产品中的动态数据的协作交互技术,给出了基于ECA规则的动态数据管理模式,采用Socket及ObjectARX技术在AutoCAD2009平台下实现了网络化协同设计系统中动态数据的交互,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在很多组态软件中 ,实现复杂的控制算法很困难 ,鉴此提出了基于动态数据交换技术实现组态软件与Matlab互联以及数据实时交换的新方法。应用表明 ,该方式的数据交换具有快速、稳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协同设计过程中几何模型的动态访问问题,提出一种基于Web的协同设计环境下三维几何建模动态访问的分布式体系结构、异类CAD系统之间的动态数据交换组织模式。同时,提出一种面向对象的基于优先权限的乐观并发控制协议,保证模型动态访问在各站点操作的执行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在这些技术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了协同三维几何建模动态访问技术,并通过具体实例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实时数据接收、处理与记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对一个“实时数据接收、处理与记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介绍了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和基本功能 ,讨论了在设计和实现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几个问题 ,并对系统实现中涉及的多线程技术、串行通信技术、动态数据交换技术等做了较为详尽的说明  相似文献   

6.
基于Pi演算和EECA规则的跨组织工作流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跨组织环境下的工作流形式化建模技术的不足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i演算和EECA(Extended-ECA)规则的跨组织工作流建模方法.将ECA规则在时间上进行扩展,解决了ECA规则在描述与时间相关的复杂过程时能力不足问题.利用Pi演算技术,对跨组织的本地工作流的协同方式进行了形式化描述.分析了协同模型及其执行过程,并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验证了提出的模型具有较好的柔性,可以有效用于本地工作流间的协同工作,并且适合于对分布式协同环境下的工作流进行建模.  相似文献   

7.
分析冷连轧仿真系统的主动性需求,结合数据库在仿真系统中的作用,提出基于主动数据库的仿真系统设计。对主动规则的原理和执行进行分析,给出了基于主动规则——ECA规则的仿真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机制,用ECA规则描述应用系统执行操作和事件处理,完成系统的主动性行为。并以冷连轧仿真系统中物料跟踪在一机架前的事件动作为例,运用ECA规则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实训是高职学院学生对工程应用设计的主要而关键的环节,利用动态数据交换(DDE)技术,实现PCI7401通用IO板与力控组态软件间的数据传输,开发基于计算机控制的实时数据处理系统,使学生得到综合训练,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道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翔  刘军丽 《计算机工程》2007,33(13):65-67
针对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实现复杂性及模型可靠性的验证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工作流网和ECA规则来创建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方法。这种基于ECA规则的工作流描述和执行机制较好地实现了工作流网模型的语义描述和控制的统一。通过建立基于ECA规则的工作流描述表,将ECA 规则引入到工作流路由机制中,灵活地控制了工作流的流程。通过事件触发和消息处理机制,工作流描述表处理可以被实际系统加以执行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武彤  谭光炜 《计算机科学》2016,43(Z6):493-496
随着数据仓库技术的不断普及,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决策支持系统在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出现了动态数据仓库。随着动态数据仓库在决策支持领域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企业利用决策支持系统从辅助进行战略决策开始向战术决策转变。而要进行战术性的分析,数据仓库中必须有动态变化的最新数据,实现数据仓库的“动态”特性的关键又在于实现“动态数据获取”,即实现实时数据捕获加载。提出了基于索引视图实现动态数据仓库的实时数据加载,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该方法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实时数据捕获技术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网络为中心的协同特征造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网络化同步协同设计环境中,如何实现CAD系统之间的实时数据交换和模型同步,成为协同几何造型的关键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复制式协同特征造型方法,该方法将现有的特征造型技术与分布计算、网络通信技术相结合,通过简单的造型消息交换来实现增量式协同造型,可以较好地满足几何模型实时同步的需要,而且也部分地解决了异构CAD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问题;并详细地介绍了协同造型通信协议、对象引用机制、以及分布式协同造型系统。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太阳能电池装备多学科协同设计过程中数据管理效率低下、数据交互困难、数据冗余等问题,文中提出了基于ECA规则的动态数据管理方法。该数据管理过程中利用电池装备多学科协同设计过程的数据有机械、电气、化学、物理等多学科数据的特点,通过对设计对象类进行扩展的方法建立了太阳能电池装备多学科协同设计的数据管理模型。同时,采用这样的数据管理方式为改善电池装备的协同设计水平提供了支持。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数据管理方法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数据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DDE技术在控制与信息网络集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线  戴国梁  李太福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26(7):1770-1771,1780
在SCADA系统中如何实现组态软件与第3方软件的通信是实现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集成的关键技术之一。对控制与信息网络动态数据交换相关技术问题做了简要讨论,并结合工程应用举例说明了面向过程控制的动态参数数据交换的程序设计过程。系统实际运行效果表明,基于DDE的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的集成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4.
多种监控系统基于CAN总线的联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小川 《信息与控制》2005,34(3):378-380
介绍了基于CAN总线的多种监控系统联网设计,该设计应用DDE(动态数据交换)技术实现VB程序与多种组态软件开发的SCADA系统的数据交换,通过调用动态链接库函数完成总线的数据通信,从而搭建了工业现场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15.
柔性工作流动态行为建模方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针对现有工作流动态行为建模柔性差的问题,研究工作流动态行为的柔性定义方法。将活动的动态行为分为自身行为、嵌套行为和协作行为。自身行为实际上是活动的状态转移的过程,通过ECA规则描述活动的状态转移图可实现自身行为的定义;活动间协作行为实质上是参与活动间状态变化关联的过程,通过定义活动间状态的关联关系并用ECA规则描述协作语义,可实现对嵌套和协作行为的细粒度柔性定义。文中提出的可扩展方法适用于复杂或特殊环境下的流程建模。  相似文献   

16.
王志梅 《计算机仿真》2007,24(7):309-312
远程学习者通常很难判断哪些学习资源最适合他们的阅读需要,同时对教师来说,针对每个学习者重新组织不同的学习资源几乎是不可能的。基于此,提出一种新颖的学习偏好建模方法,通过将动态学习数据映射为“资源、评估”的方式实现对学习特征的综合评估;通过构建智能代理来监控学习者的动态学习行为;提出组隶属度奖励机制和组成员交换机制,实现对分布式环境下的相似学习者的社区自组织;同时,基于JADE智能代理平台开发了一个协作学习平台,使得具有相似学习偏好的学习者能够进行学习资源和经验的共享。实验证明,算法具有较高的匹配准确性和社区构建效率,并能够切实提高协作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协同商务中数据交换的必要性,介绍了WS-Security技术规范的特点.论述了WS-Security技术解决数据安全交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合汽车产业链协同商务平台与汽车制造厂内部系统进行安全数据交换的开发实践.使用WSE工具实现数据安全交换,并给出了核心代码和运行实例。  相似文献   

18.
Today, work collaboration is normal practice in developing modern products. Engineering collaborative work involves a number of team members that need to share and exchange design ideas while working with engineering analysis tools such as mechanical 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 systems. This work presents the M-Sync prototype system that uses an active database approach to enable exchange of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among distributed team members in a timely manner. The distributed data is fully accessible by the local member and is automatically synchronised between different places using a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that support event-condition-action (ECA) database rules. Only updates introduced at one location are distributed to other locations, thereby minimizing information transfer and enhancing performance. Members working at different locations can therefore work in a peer-to-peer (P2P) manner and interactively manipulate the same set of information at the same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