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企业富士施乐公司14日宣布研发木质生物系列塑料成功,并取得了日本生物塑料协会的认定。木质生物塑料以木质资源的纤维素为基础,植物成分占材料总重量约40%,不易燃型相当于UL规格的V-2,属于世界领先材料技术。该材料通过纤维素和石油系列材料的混合,不仅具有易成形的柔软性和流动性,还具有超过石油系列材料ABS树脂的强度。  相似文献   

2.
《上海化工》2011,36(10):48-48
日本富士施乐公司最近宣布研发木质生物系列塑料成功,并取得了日本生物塑料协会的认定。 木质生物塑料以木质资源的纤维素为基础,植物成分占材料总重量约40%,不易燃型相当于UL规格的V-2,属于世界领先材料技术。该材料通过纤维素和石油系列材料的混合,不仅具有易成形的柔软性和流动性,还具有超过石油系列材料ABS树脂的强度。  相似文献   

3.
<正>富士施乐株式会社日前宣布,成功开发出木质非食用性生物塑料及采用了这种材料的零部件,并取得了日本生物塑料协会的生物塑料认证,这在数码多功能机和打印机行业尚属首次。据介绍,该材料以木质纤维素为基础,植物成分占材料总量的约40%,节省石油资源  相似文献   

4.
《塑料科技》2012,(5):80
<正>近日,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宣布,该公司成功开发了木质非食用性生物塑料及采用这种材料的零部件,并取得日本生物塑料协会的生物塑料(BP)认证标志。这在数码多功能机和打印机行业尚属首次。据悉,该材料以木质纤维素为基础,植物成分占材料总量的约40%,节省石油资源40%,并达到了美国电子电器协会的V-2阻燃标准。该木质非食用性生物塑料材料及采用了这种材料的零部件的成功开发,在世界范围内属于  相似文献   

5.
, 《国外塑料》2012,(11):19-19
本刊讯日本企业富士施乐公司宣布研发木质生物系列塑料成功,并取得了日本生物塑料协会的认定。  相似文献   

6.
《杭州化工》2014,(3):26-26
<正>日本NEC公司日前宣布,已开发出一种二段法多相合成方法,可用于从非食用的植物纤维素制造高功能性生物塑料。它具有优异的热塑性、耐热性和耐水性,适宜制造电子设备等耐用产品。该公司已计划2016年大规模生产这种生物塑料。这种生物塑料是将溶胀凝胶状的纤维素材料在温度为100℃或更低的情况下,首先与改性腰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日本NEC公司宣布,已开发出一种二段法多相合成方法,可用于用非食用植物纤维素制造高功能性生物塑料。它具有优异的热塑性、耐热性和耐水性,适宜制造电子设备等耐用产品。据悉,公司已计划2016年大规模生产这种生物塑料。这种生物塑料是将溶胀凝胶状的纤维素材料在温度为100℃或更低的情况下,首先与改性腰果酚和乙酸反应制取树脂。  相似文献   

8.
木质纤维材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储量丰富,生物可降解的天然高分子材料。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制备纳米/亚微米级材料的非常有效的、特殊的方法。将静电纺丝技术应用到制备纳米级木质纤维材料具有深远的意义。木质纤维素静电纺丝技术具体包括纤维素的静电纺丝技术、纤维素衍生物的静电纺丝技术以及木质纤维素的混纺技术等;木质纤维素静电纺丝在载体材料、膜材料和感应材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文章概述了木质纤维材料的静电纺丝技术在近年的研究进展,重点归纳了它的溶剂系统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在2014中国国际橡塑展现场,索尔维宣布推出Ocalio纤维素醋酸酯生物塑料。这种新型非晶态工程生物塑料是一种无毒材料。目前,包括生物增塑剂在内,Ocalio化合物的生物基成分占到了50%。与许多生物塑料不同的是,Ocalio纤维素醋酸酯生物塑料仅使用木浆。这些木浆是完全可再生的资源,不争用粮食资源。此外,Ocalio纤维素醋酸酯化合物的技术性能要高于通过石油产品生产的塑料,可以取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丙烯腈丁  相似文献   

10.
钟禾 《国外塑料》2014,(5):60-60
<正>日本NEC公司日前宣布,已开发出一种二段法多相合成方法,可用于从非食用的植物纤维素制造高功能性生物塑料。它具有优异的热塑性、耐热性和耐水性,适宜制造电子设备等耐用产品。该公司已计划2016年大规模生产这种生物塑料。这种生物塑料是将溶胀凝胶状的纤维素材料在温度为100℃或更低的情况下,首先与改性腰果酚和醋酸反应制取树脂。该树脂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固液分离方法予以回收,整个过程与传统方法相比可减少90%的溶  相似文献   

11.
<正>在2014中国国际橡塑展上,Solvay推出OcalioTM纤维素醋酸酯生物塑料,它由木浆制成,这些木浆是可完全再生的资源,全部来源于SFI(可持续林业倡议)认证的林业。这种新型非晶态工程生物塑料是一种无毒材料。目前,包括生物增塑剂在内,OcalioTM化合物的生物基成分占到了50%。与其他生物塑料相比,OcalioTM增塑纤维素醋酸酯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平衡,可以提供更好的机械强度、耐热性、透明度和加工性能。与许多生物塑料不同的是,OcalioTM纤维素醋酸酯生物塑料仅使  相似文献   

12.
<正>芬兰研究人员利用木质纤维和蜘蛛丝成分研发出一种新型生物基材料,未来有望用作塑料的替代品。材料的强度和延展性通常此消彼长不可兼得。将木质纤维与人造蜘蛛丝中的丝蛋白黏合在一起,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生物基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刚度及高柔韧性等特点。研究人员表示,未来这种合成材料可以替代塑料,用于医疗用品的生产以及纺织业和包装业等。与塑料不同,  相似文献   

13.
木质纤维素可再生生物质资源预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阐述了由木质纤维素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制备生物燃料乙醇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针对木质纤维素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利用的关键技术,综述了国内外对木质纤维素可再生生物质资源预处理的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预处理木质纤维素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的技术.最后对木质纤维素可再生生物质资源预处理技术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在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结构中,木质素是生物质中纤维素与半纤维素进行生物降解的天然抗性屏障,预处理是打破木质纤维素抗性结构这一阻碍生物转化与利用瓶颈的最主要途径。本文分别概述了木质纤维素蒸汽爆破预处理技术与生物预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蒸汽爆破-生物联合预处理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蒸汽爆破预处理过程中抑制物产生的机理和主要抑制物的种类,并提出了具有脱毒效果的蒸汽爆破-生物联合预处理技术,以及木质纤维素高效预处理技术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水热液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闫秀懿  张磊  周菁辉 《化工进展》2016,35(2):453-462
对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模型化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水热液化机理进行了剖析。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路径主要是水解成单糖并进一步生成酸类、醛类、酮类等。木质素结构较复杂,液化产物中含有大量苯系化合物,具体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水热液化反应更为复杂,不同的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原料水热液化产生的生物油含量不同;分析了原料种类、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对水热液化过程以及产品组成和收率的影响;对生物质水热液化制备生物油的研究进行了展望,认为发展木质纤维素生物质水热条件下降解的数学模型,开发新型反应器、研制催化剂,是今后生物质水热液化工程实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木质纤维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可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能源产品,也是制备化学品和造纸的主要原料。木质纤维素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复杂的化学结构限制了其高效利用,故必须对其进行预处理,去除木质素、半纤维素等不可溶物质,从而使其更易被酶水解成可发酵的糖,进而提高木质纤维素的降解转化率。预处理技术可以改变木质纤维原料的内部结构和表面性质,为后续的酶解糖化创造良好条件。从物理、化学、生物、联合处理等4个方面全面综述了不同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其预处理效果和优缺点,并展望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降解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木质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极丰富的可再生资源。用离子液体溶解木质纤维素材料及其组分进而生产生物质能源产品是一种新型环保的木质纤维素利用方法。对离子液体溶解木质纤维素材料及其组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离子液体在生物质能源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超声波处理与多种常规预处理技术相结合,在强化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预处理生产生物乙醇中的应用,分析了超声波处理对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化学组成、结晶性质和形貌的影响,总结了超声波强化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预处理的机理,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木塑复合材料即为木质或纤维素材料和热塑性塑料混合所制备的材料,不但具备有塑料的应用优势,也具备木材部分使用性能,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针对木塑复合材料实施研究,当前已经得到政府以及市政园林部门对其环保性能以及应用优势的认可。该文重点分析木塑复合材料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木塑复合材料的生产应用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塑复合材料是以木材或各种木质纤维素材料为基体,通过与塑料以不同复合途径形成的一种新型材料。本文介绍了塑木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综述了挤出配混设备的现状和新的发展,由材料的特点对其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