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网络上流传着一则很无厘头的技巧:在电脑上输入一段代码,运行后就可以很轻松地测试出你的电脑是男生还是女生!据说,“男生的电脑是女生,女生的电脑是男生”,因为大家都喜欢它哦!具体情况会如何呢?  相似文献   

2.
本文展现了一个对学生心理进行了透彻分析后的“另类”教学过程。教学的内容是两课合一,但又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整合”问题;不仅寓德于教、生趣启智,而且在课型上又是活动课、研究课和学习心理课的有机融合。 比如,“宏”是Word中一个很难说明的知识点,教学中普遍是回避的,而文中的做法是贴近学生的心理,将这些技术难点的学习融合在趣味性的故事当中,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另外,文章以少年鲁迅为研究视点,把人文、道德和技术结合在一起,对网迷的规劝等思想是积极的,且感染力强,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是“大话”作品中为数不多的佼佼者。 至于对语文课教学的效应,我个人觉得除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鲁迅作品的兴趣,至多还能表示读文章是可以“模仿 创造”的。但后来与语文老师交流,竟然有不少人觉得在文学人物角色塑造上的“比较研究”价值不菲,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我没教过语文课,但也有些恍然大悟的感觉。 有人说,能否与化学、物理一起教IT,我不知道。这就看各位老师的见解了。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在实际课堂上,很多教师只关注教什么、怎么教、有没有教,而没有从“学生立场”去思考“学生真的在学习吗”?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认为,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学设计应从“教师立场”转为“学生立场”。基于此,他提出了“学历案”,实现深度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4.
《软件与光盘》2010,(1):78-78
在如今的显示器市场上,还真鲜有“性别”那么明显的产品出现,虽然说买显示器的大部分还是男生,但为了吸引女生的眼球,越来越多的品牌推出了女生专用液晶,卡通的纹饰,加上可爱的色彩搭配,很容易讨得女性用户的欢心。当然,其余更多的还是中规中矩的中庸之作,男生用可以,女生用也无妨,而华硕却在前不久发布了一款与众不同的“男性专用显示器”——LS246H,无论是从外观,还是从应用偏好上,都体现出了“男性”的性格标签。  相似文献   

5.
一提起"算法与程序设计"(以下简称算法课),很多就教师和学生就会说这是一门难教、难学的课程.其实,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更合适更有效的教法和学法而已.算法课应该怎么上?我在此谈几点心得体会,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简单介绍刻板印象与内隐联想测验,针对从事计算机领域的专业人员性别失衡问题,提出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范式对12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关于计算机编程方面的性别刻板印象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计算机编程普遍存在显著的性别刻板印象,且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的性别刻板印象更深,但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计算机编程的性别刻板印象上没有差异:均认为男生比女生更擅长学习编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对结果进行探讨,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与教是互动且不可分割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只有相互适应.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师来说。应该为促进学习方式变革而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弹性化的教育教学环境。在解决“怎么教”时,我认为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状况和心理特点等,在认真研究教材、  相似文献   

8.
案例:我班有48名学生,有一次开设“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讨论课,主题是“评价拿破仑”。经最后统计,一共有42人在课前参与了资料或提纲准备,课上有25人发言。当然,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调度,使所有同学都发言,但我认为那样有违讨论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再说,由于发言人次的分散也会影响讨论的深入。有6名同学没有准备相关材料,有3名同学说不感兴趣,有3名同学说没有小组愿意接纳自己。问题1: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教师如何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蒋鸣和教授:这里先要和您商榷一个用词,“调动”改为“吸引”似乎更合适一些。要吸引学生参…  相似文献   

9.
《电脑技术信息》2010,(1):12-17
2005年,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火了……我没有心动,因为我没有勇气参加“超级女生”;2007年,陈楚生、苏醒、魏晨也火了……我没有心动,因为我不够资格参加“快乐男生”;  相似文献   

10.
问题的提出 有研究表明,高新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成绩、思维品质、情绪调节、科研实践上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知识取向远远高于男生,而能力取向显著低于男生.具体到计算机专业,男生在思维品质、科研实践能力等方面显著优于女生;女生在学习成绩上显著好于男生,在情绪调节能力上也较男生更好.由于动手能力弱,导致女生对专业的满意度低,在就业取向上,女生常常底气不足,担心无法胜任所从事的工作;用人单位也更偏重于成绩不太优秀,而动手能力较强的男生.男女生在计算机学习方面,为什么会呈现出如此大的性别差异呢?  相似文献   

11.
曾经听老教师说:第一次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对你个人、对你所教的这门课感兴趣。所以,在上课前,我首先就想怎样把自己和这门课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对这门课程有个整体的印象,知道信息技术课是学什么的,思考怎样学,并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了解我上课的形式、风格和习惯。这即是本节课上学生需要获取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我到某省级示范高中看了一节数学课,内容是高二年级第三单元单元测验后的试卷分析。讲课者是学校领导推荐给我的一位年轻有为的女教师。“试卷分析”本是教学中的常规课,但是,这样的常规课也是最难讲的课型之一。我真佩服这位年轻教师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竟敢把最难的课型作为展示自己的舞台。不过,我这次来看课,却有不同于平常看课者的目的,我的目的是从新课程理念的视角进行课堂教学观察,观察教师怎样开发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观察学生是否发现和利用了这些资源。讲课教师并不了解我的目的,她依然按照自己的课堂预设,有条不紊、娓娓道来。这倒更好,更“绿色”,使我看到了最原始的课堂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3.
案例一小A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对待教学工作很认真,可是,学生却不喜欢听小A的课。学生说小A老师很负责任,可是上她的课就是提不起学习兴趣来,她上课时声音不算洪亮,但也不算太低沉,是那种平铺直叙的语调,是一年四季都不会改变的语调,无论你抱多大的决心和信心去听小A老师的课,要不了多久,你就会不知不觉地放弃。我听了小A老师的课,发现学生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我真为学生心痛,我不知道几年来有多少学生在小A的课堂上放弃了学习。  相似文献   

14.
前一段时间帮朋友做了一个关于篮球进攻战术的课件,在课件中需要模拟老师在教学板上移动各个“队员”以及“篮球”的位置,以说明各种进攻方法。为此,我使用FlashMX制作了这个虚拟的教学扳,当鼠标在教学板上拖动“队员”和“篮球”时,显示其轨迹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进攻方法,同样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演练。今天我就把这个教学板的做法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5.
在多数人眼里,键盘、鼠标和耳机等外设产品更多的是与“酷”、“炫”等形容词挂钩,更和我们女生没什么关系。只是收到由i—Rocks推出的I—ROCKS MISS套装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外设在为我们女生量身打造之后,也可以做得这么清新、好看。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对一些特殊功能键的作用不是很清楚,有的学生虽然知道它的作用,但真正遇到问题、需要用到时却不会使用了。下面就针对这一现象,谈一谈我是如何教学生使用特殊功能键——上档键(shift)的。在实际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记住上档键在键盘上的位置,我设计了一个在键盘上找“双胞胎”兄弟的游戏,让学生找出分别位于键盘左右的这一对“双胞胎”兄弟——上档键(shift)。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体教,学生被动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输入”活动。信息技术课以其新奇、快捷的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课堂改革的新要求。信息技术课上学生“贪玩”的天性,使他们在课堂上往往专注于游戏或沉迷于网络聊天等,一节课下来,学生一无所获。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老师,在与同行交流时,经常会不约而同地谈到同一个话题:现在的学生比较难教,他们的厌学情绪非常严重,一天到晚只想着上网、聊天、玩游戏,而对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没有半点兴趣,“网络的毒害”使得我们的专业课程很难实施。对于这样的说法,我深有同感。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也曾迷茫过,认为网络是学生学习的障碍,但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结论台式机的品质,组装机的价格,如果敢于冒险,还可以尝试着超频一下,可以说是目前台式机当中性价比较高的一款。继清华同方火影N3000后,清华同方又推出一款采用AMD黑盒5000+中央处理器的台式机——真爱S8360,同火影相比,在外观上改变还是相当大的,没有黄颜色的活泼,但是换来了银白色的文静。如果说火影N3000适合男生的话,真爱S8360更适合女生。对于普通家庭用户来说,电脑如果能出声就可以,没有更高的要求,显示器自带的小扬声器就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或者认为厂商配置的音箱不能满足要求,可以购买更  相似文献   

20.
在英语教学中,复习课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弥补学生在知识网络上的不足,更能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和灵活表达的能力。然而,有些老师并没有理解复习课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一味地从考试需要出发,过分强调对知识的检测,让学生陷入题海战术中,把复习课上成了“检测课”或者“练习课”。有些老师担心学生将学习过的知识遗忘,而把复习课变成新授课的重复,又重新教授单词和旬型。另外,还有些老师为了调动复习课的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