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北京地铁4^#线西四车站地下通风道明挖基坑施工进行跟踪监测,及时掌握基坑侧壁水平位移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变形规律及基坑周边10米范围内地表的沉降趋势。监测取得了成功,为保证基坑的稳定和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做出了贡献。鉴于现场监测的重要意义,建议有关部门更应该重视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以厦门市某快速路下穿通道深基坑工程为研究背景,对基坑施工过程中桩顶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支撑轴力、周边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初期,桩顶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和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呈线性增大,施加钢管支撑后,桩顶水平位移和基坑周边地表沉降逐渐稳定,而深层水平位移最大值开始下移;钢管支撑架设后,支撑轴力逐渐变大,并最终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3.
以郑州市中州大道黄河路立交桥匝道F26号桥台桩基托换工程基坑支护为例,提出了一种明挖和暗挖相结合的施工方案,及采用土钉墙喷锚、钻孔灌注桩和内支撑相结合的复合支护结构。采用远程自动化监测和人工监测相结合的数据监测方式,对支护结构进行实时数据监测。支护效果表明:支护结构和施工方案合理,边坡和周边地表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包含暗挖通道在内的基坑周边地表最大沉降为12 mm,最大水平位移为13 mm,均小于规范中规定的控制值;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基坑周边及上部道路交通未受到较大影响;数据监测系统为安全施工提供了参考,使得整个工程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金华地区土岩组合地层地铁深基坑监测数据分析,总结了土岩组合地质条件下基坑水平位移曲线与周边沉降曲线的关系和特点,得到了基坑最大水平位移量、最大地表沉降量、基坑影响范围与基坑开挖等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基坑最大水平位移量平均值为0.023%H(H为基坑开挖深度,下同);地表最大沉降量均值为0.035%H;最大水平位移深度出现在约为0.59H处;基坑影响范围约为1.5H;围护结构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地表最大沉降大体呈线性关系,上限和下限差异值较小。该文结合基坑水平位移曲线特点,提出两种预测桩体水平位移的方法,为金华地区以及其它相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南京新庄站基坑主体结构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施工中对桩顶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基坑地表沉降、周边建(构)筑物沉降等进行了监测。周边环境监测出土体地表沉降和建(构)筑物部分测点超出报警值,达到报警状态,施工方及时采取响应报警措施,通过快撑快挖和加固构筑物电塔基础的施工措施,使基坑周边环境安全处于可控状态。  相似文献   

6.
陈涛  范鹏程  翟超  黄亚德  李更召 《矿产勘查》2018,9(6):1299-1306
以天津市某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对现场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采用PLAXIS 3D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法建立三维空间实体模型,对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地连墙深层水平位移以及周边地表沉降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将监测数据与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数值较接近,地连墙深层水平位移相差3 mm以内,周边地表沉降相差4 mm以内;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地连墙深层水平位移逐渐增大,且最大位移点逐渐下移,墙体位移变化呈中间大、两端小的"鼓肚"形状;随着土方开挖的进行,周边地表沉降逐渐增大,最大沉降值点逐渐向基坑外侧延伸,在第四步土方开挖完毕及基坑顶部施工完成后,最大值点均出现在距基坑边11 m处;实测值与计算值均在规范限制以内,符合基坑变形要求。  相似文献   

7.
《低温建筑技术》2020,(1):109-111
结合北京市某深基坑工程,通过现场原位监测试验,分析了支护桩变形、锚杆轴力、周边地表沉降变形与地下管线沉降变形随基坑开挖进程的变化情况。分析表明支护桩桩身水平位移的最大值发生在桩顶,基坑底面以上2~5m区域的桩身位移较大;基坑开挖对上部锚杆的轴力影响较大,对下部锚杆的轴力影响较小;周边地表沉降变形总体呈现V字型,最大沉降位移发生在距基坑边缘6.5m处,基坑边缘土体的竖向位移表现为反弹位移。地下管线的沉降变形总体呈现波浪型,最大差异沉降值为17mm。  相似文献   

8.
胡磊 《江西建材》2024,(1):92-94
文中以浙江温州某工业厂房为例,设计合理监测方案对基坑深层水平位移、坡顶沉降量、坡顶水平位移、地下水位及周边地表沉降量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基坑累计坡顶沉降量时程响应曲线快速增加阶段的日位移速率约为0.08 mm/d,缓慢增加阶段的日位移速率约为0.008mm/d;基坑累计周边地表沉降量快速增加阶段的日位移速率约为0.2 mm/d,基坑地下水位累计下降量快速增加阶段的日位移速率约为6.25 mm/d;所有测点的数据均未达到设计的预警值,各个变形的日变化速率均相对较小,证实该基坑支护工程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高层建筑物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由于基坑开挖、周边荷载增加、机械震动等因素而导致基坑变形,甚至坍塌。通过对其沉降与水平位移监测,可以有效的掌握基坑随着时间的沉降与水平位移变形规律,从而为基坑的施工与安全提供可靠的数据保证。本文以南通市某小区某建筑物基坑的沉降与水平位移观测为例,就其方案设计、沉降观测、水平位移监测、监测成果的提交等方面作出介绍。  相似文献   

10.
分析基坑工程对邻近天然气管道的有害因素、天然气管道保护措施。结合工程案例,探讨基坑工程保护天然气管道的措施。给出基坑周边地下管线的监测报警值。采用基坑支护结构专用软件进行基坑周围地表沉降计算,得到土体最大沉降量为53.9 mm,不满足规范对于周边柔性管线的要求。提出2种保护措施:加强基坑围护强度、土体加固。采用大型岩土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进行模型计算,分析基坑开挖对天然气管道的影响及袖阀管注浆加固土体后对天然气管道的影响。燃气管道最大变形位移为41.38 mm,超出规范对于周边柔性管线的变形位移要求。经过土体加固后,管道的变形位移大幅下降,满足规范对于周边柔性管线的要求。工程设计方案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采取了加强基坑围护强度结合施工过程中进行管道监测的措施,土体加固方案作为管道变形位移超过监测预警值的应急方案。基坑施工过程中对省天然气管道进行监测,可知采取的保护措施有效且可靠,基坑施工期间天然气管道运行状态安全可控。文末附有基坑工程演示视频,可扫二维码观看。  相似文献   

11.
针对明挖基坑施工中经常出现围护桩侵限进而引起的凿桩现象,采用FLAC 3D有限差分法分析软件模拟北京地铁八号线西三旗站围护桩侵限状况,计算在围护桩未侵限和已侵限两种状态下桩体的侧向位移值,进而分析围护桩侵限对其侧向位移的影响,并与实际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软土侧向大变形将是造成地铁车站结构严重震害的主要因素。为了明确软土层埋深对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对常见的两层三跨岛式地铁车站结构侧向和底部地基中存在不同埋深软土层时5种软场地和1个一般场地条件下地铁车站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计算中采用自行建立的软土记忆型黏塑性动力本构模型模拟软土的动力非线性特性,混凝土的动力特性采用黏塑性动力损伤模型。给出了软土层不同埋深对地铁车站结构的加速度反应、侧向摆动位移反应和应力反应的影响规律,为提高软土地基上城市地铁车站结构的抗震性能及其抗震设计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基坑支护中围护桩被广泛采用,且常与其他形式的加固措施联合使用,因而将围护桩作为悬臂式结构进行计算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合理的。以合肥某地铁车站深基坑为例,将不同形式的加固措施抽象为力学上的约束条件。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分析了不同约束条件下围护桩的受力与变形。计算结果表明,对围护桩顶端施加侧向位移约束可有效减小桩体的侧向变形与所受弯矩,因而应尽可能地施加水平支撑或锚杆。对桩顶端角位移的约束也可有效减小桩体的侧向变形,因此,冠梁的存在是必要的。深基坑的施工中,应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围护桩的约束,提高其稳定性,从而更好地保证基坑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地下连续墙的刚度、基坑被动区加固深度对围护结构的侧向水平位移的影响,运用FLAC3D对上海市轨道交通10号线国权路站—同济大学站区间下立交基坑开挖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地下连续墙侧向位移实测值进行了分析。综合实测与数值模拟分析的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可以较好地给出连续墙的侧向变形规律;进一步分析数值模拟的结果可得出,与被动区加固的方式相比,通过增加连续墙的厚度减少墙体的侧向位移的效果相对较差,建议上海地区的开挖深度为H时,其被动区加固深度取(0.3~0.5)H。  相似文献   

15.
灰色理论在深基坑支挡结构变形预测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深基坑支挡结构水平位移监测信息,应用灰色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对基坑的变形发展变化进行预测是一种有效手段,对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预测中灰色模型的建立以等时距原始数据为前提,结合苏州某地铁车站的基坑开挖工程,通过灰色理论中的GM(1,1)模型对基坑开挖所引起的支挡结构的水平位移进行了预测,其预测结果与监测结果接近。结果表明,在GM(1,1)模型中,利用初期水平位移实测值来预测未来一定时间内的支挡结构的水平位移值能够获得比较准确的预测结果,并且其预测模型可以应用于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  相似文献   

16.
地下工程抬升注浆设计方法及其抬升效果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北京地铁五号线崇文门地铁车站下穿既有线抬升注浆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监测数据与三维有限差方法分析新建车站开挖引起既有线沉降的特征,以此为依据进行抬升注浆设计。通过在"注浆单元"上施加膨胀压力模拟注浆抬升既有结构的效果并与实测数据做对比,验证了施加膨胀压力模拟抬升注浆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了预测抬升效果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得出止浆墙能有效限制土体侧向膨胀,提高抬升效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海地铁10号线同济大学站-国权路站双线盾构长距离平行穿越下立交深基坑,穿越距离为630m,隧道与下立交基坑围护净距约2.0 m,施工现场环境复杂,盾构施工可能导致下立交深基坑围护结构发生侧向位移并产生附加内力。采用三维数值方法,模拟分析在基坑底板浇筑与未浇筑等情况下盾构施工对基坑围护结构侧移及内力影响的规律。分析表明:在底板施工后进行盾构施工,盾构施工引起基坑开挖面以上的围护侧移量较少,但底部侧移量变化非常明显;随着围护结构插入深度的增大,盾构施工引起基坑围护底部的弯矩值有增加的趋势;在底板施工完成的情况下,双线盾构穿越下立交基坑将致靠近基坑底板位置处的弯矩值由正弯矩逐渐变为负弯矩。数值计算较好的指导了实际工程的施工。  相似文献   

18.
旋喷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被应用到基坑、隧道、路基施工等多种工程领域。旋喷桩施工时,高达数十兆帕的注浆压力以及不断注入的水泥浆会对周围土体产生扰动,引起土体变形,危害周边既有结构物的安全。在宁波软土地基上进行了连续旋喷施工试验,研究了连续旋喷施工引起的周围土体的地表变形。采用了全自动全站仪对施工过程中的周边土体进行实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地表最大水平位移为180.31 mm,地表隆起为179.54 mm。累计地表最大垂直位移与水平位移均随与相邻旋喷桩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在相同距离下,越靠近施工区域中心线,位移越大。基于监测结果,提出了一些减小旋喷桩施工对周边土体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发展,既有地铁车站及隧道结构不可避免地会与邻近新建工程相互影响。针对此问题,本文以北京某邻近地铁6号线车站及区间隧道的超近距离基坑工程实测资料为基础,运用MIDAS/GTS软件建立了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对基坑施工进行了全过程动态模拟。通过数值分析和实测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既有交叠地铁车站及隧道对超近距离基坑施工的影响及响应。结果表明:由于既有结构刚度大于土体刚度,会影响基坑开挖产生的土体位移场,使既有结构侧土体隆起明显小于无结构侧、隆起减小速度明显大于无结构侧;既有结构的存在同样会影响围护桩的变形,使既有结构侧的桩侧移量小于无结构侧;随着平面内与基坑距离和平面外与基坑竖向距离的变化,既有结构的位移响应会有所不同;平面内与基坑距离和截面刚度变化,既有道床和轨道也会有不同的响应。研究成果可为类似超近距离施工及交叠隧道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津秦客运专线唐山站改造工程中南新道中桥基坑开挖为研究背景,为了加强基坑开挖中支护控制,应用大型数值分析软件FLAC3D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围护桩桩顶水平位移、侧向位移和地表沉降随开挖工况而发生变化的分布规律,指出施工中应加强监测的关键部位或区域,对实际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