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自动化博览》2014,(3):42-43
编辑点评:“万物互联”一个代表着未来互联网连接和“物联网”发展的全新概念,于2012年12月由思科(Cisco)提出。概念本身并不难理解,根据恩科的解释,“万物互联”是构建在物联网基础之上,增加了网络智能和安全功能。通过分布式的、以直用为中心的网络、计尊和存储平台,能够以之前不可能实现、甚至超乎想象的方式来联接万物。新联接的激增基于以IP驱动的设备、全球范围内更高的带宽接人和IPv6,以支持数十亿台联网终端和设备。思科认为,中国凭借在物联网方面的发展基础、国家意志和政策指导,  相似文献   

2.
联网设备的快速增长对全球各地的企业均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要充分利用这一趋势的价值,关键在于摆脱联网设备数量的困扰,深入发掘联接本身的价值。我们将联接定义为人员、流程、数据和事物的交互,他们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万物互联"(IoE)。"万物互联"预计未来十年在全球企业利润中所占比重将会上升到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排头兵,从2009年国务院批准江苏省无锡市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开始,物联网已在无锡蓬勃发展了7年。值此深秋时节,无锡将举办"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打造全球物联网技术、产业及应用的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万物互联,安全为先,发展物联网离不开安全的保障。物联网的广度和深度,使其所带来的安全问题更为复杂。此  相似文献   

4.
在SMB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用户对网络产品和技术的应用度日益提高,这种契机,让人们对"万物互联"有了更真实的解读。根据全球知名网络互联解决方案提供商思科的最新预计,移动互联网的规模在2012年至2017年期间将会增长13倍,而人员、设备和事物间将会涌现出几十亿个新连接。可以看到,如今,人员、数据、流程、信息和设备间日益增长的连接性,为众多企业用户带来了新商机,尤其在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进入了让一个万物互联的新时代,网络将人们的生活联系的更加紧密,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带去的极大的便利,本文将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网络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提高物联网技术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6.
物联网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基于大数据分析、新一代物联网传输等核心技术,已经可以构建成熟的"万物连接"的物联网数据网络。该技术能帮助政府、企业、家庭实现对终端设备数据的全面采集、传输与大数据分析。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NB-IoT)技术作为万物互联网络的一个重要分支,与传统电能计量表相结合,使能源管理进入了万物互联的新时代。研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电表的硬件系统实现方案。该方案主要采用大唐三网通NB-IoT模组M112、ADI高性能多相电能计量芯片ADE9078以及意法半导体Stm32单片机进行设计。智能远传三相数字电表除了具备基本用电量的计量功能外,还具有多种费率计量功能、防窃电功能、数据远程传输功能等智能化的功能。智能远传数字电表代表着未来节能型智能型电网最终用户智能化终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万物互联成为近几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一个重点,也是各行各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根据GSMA的数据,2017年全球物联网设备的联网数量在63亿,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设备联网数量将达到252亿。而根据IoT Analytics,截止2019年底,全球共有95亿个已联网的物联网设备。上百亿个物联网设备连接到网络中,它们分散在全世界各个地方,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消费领域、工业、农业等等,形成了事实上的物联网。这些设备丰富了互联网的能力和触角,也为传统的互联网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8.
0 引语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迅速发展,万物互联、数据共享等成为一种趋势,对于物联网安全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有效利用传感器网络、融合互联网传统优势技术,实现物联网数据向远端安全、有效地传输,已成为物联网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是否正生活在一个互联的世界里?"物联网"是否已经存在?现在还不能这么说,因为绝大多数物体还没有联网——这就是世界领先的RFID公司SMARTRAC将要改变的情况,而且已经在"世界领先的零售展"上向公众推出了自己的相关理念。秉承"实现万物互联"宗旨的SMARTRAC在杜塞尔多夫举办的欧洲店铺产业展(EuroShop)上推出了实现这一宗旨的创意理念。朝着这一目标,SMARTRAC发起了向"智能宇宙"的演变,所谓的智能宇宙包括物联网、全面的机器到  相似文献   

10.
以万物互联为基础,通过云计算将智能信息与人关联,才是智慧城市的本质所在。从"智慧地球"衍生而来的"智慧城市",同样以物联网作为基础。2008年,IBM提出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地球"理念,意在推进政府对新一代智慧型基础设施的投资。在"智慧地球"这一理念落地中国的过程中,人们结合国情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立刻获得社会各界的热捧。可以说,智慧城市自诞生之初便与物联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这些词汇的含义随着  相似文献   

11.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部署,物联网领域的应用需求逐步从"万物互联"转变成"人-机-物"的感知融合.在众多感知技术之中,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作为物联网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由于标签的轻量级、可标记、易部署等特征,成为"无源感知"的重要媒介.为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连接技术的不断创新,我们将迎来真正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在物联网产业链条中,通信运营商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作为近几年兴起的新兴概念,实际上是将人类的各个方面都融入到了互联网中,物联网的产生带来了数据的指数型增长.现在,任何生活中的事物在传感器的作用下,将生活中的万物转化成电信号,上传到网络,成为了物联网的一部分,而这个过程就是产生数据的过程.随着传感器的快速发展,数据量的规模将会呈现更快速的增长.物联网环境下的大数据分析和应用已经成为了目前物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大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将有助于物联网的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21AIoT TOP100     
四月 《互联网周刊》2021,(23):30-33
AI o T (人工智能物联网)是A I(人工智能)与I o T(物联网)结合的产物.AIoT历经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在不断融合进化中迈向高质量的发展道路. 连接无限可能 纵观AIoT的发展之路,抽丝剥茧,宛若人类的进化史一般,充满了想象力.人类的进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过程,技术也是一样.首先是"面"上的进步,"万物互联"的底层技术是传感器和互联网,传感器能够感知需求,机器收到指令后发生动作,物物连接在互联网的加持下超越了时空限制.自此,呆板的机器不再是个体,而是拥有了让彼此相连的躯干和血脉,形成系统.  相似文献   

15.
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是充分应用"大云物移智"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在这种新场景下,身份认证、数据安全、信息交互等网络安全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本文从零信任框架出发,构建泛在电力物联网安全防护方案,重点从身份认证、动态授权、监测审计三个方面提出防护建议,打破传统以边界防护为基础的网络安全框架,为泛在电力物联网安全防护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以适应泛在电力物联网的业务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6.
曹银平 《自动化博览》2020,(3):I0001-I0001
疫情中,工业互联网平台快速、高效的行动向社会展示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智能协同"的价值,这让社会各界对工业互联网有了新的认识,也将为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发展带来新的增长契机。近年来,全球迎来以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物联网、区块链、5G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助推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开启。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现代工业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制造企业实现"万物互联"的重要载体,也将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7.
《传感器世界》2021,27(9):44-45
第98届中国电子展——国际元器件暨信息技术应用展将于2021年11月2—4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展会以"元件强基,万物互联"为主题,以基础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为技术牵引,拓展5G与物联网、汽车电子、防务电子、工业电子、消费电子、医疗电子六大创新应用板块.  相似文献   

18.
在最初物联网概念兴起时, 市面上并没有专门为物联网打造的无线网络技术. 当时已有的技术主要包括2G、3G、 4G以及LTE蜂窝技术, 无线局域网技术 (比如WiFi) 和近场通信技术 (比如Zigbee和蓝牙), 它们主要专注于建立特定的高速设备和语音、 数据网络的离散连接, 对数据传输的功耗考虑得很少. 世界即将被无数的小型、 低数据量、 低功耗的设备所充斥, 曾经孤立的物体将接入互联网进行数据交换和控制, 这样的网络也就是常说的物联网 (IoT). 网络设计者们最初并未预想到物联网浪潮的到来. 然而, 尽管没有专门为IoT设计的网络技术,但是IoT仍然利用现有的网络技术来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Gartner预计, 2017年会有84亿个终端接入, 并且终端和服务的总支出今年将达到2万亿美元. 如果有一种无线网络技术能够提供广覆盖、 低成本、 低功耗的设备接入, 那么可以预想到物联网终端设备将是海量的. 这样的网络技术将能够真正实现IoT的原始愿景——能够随时随地将所有物体连接到互联网, 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  相似文献   

19.
随着通信、芯片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现在提出的万物互联的概念,物联网将迎来一个大的发展;其中 IoT 终端设备的研究是重中之重.应用于 IoT的终端设备不仅需要在几 mW的功率范围内工作,而且需要灵活的计算能力.这就要求应用于 IoT 终端设备的处理器能实现更高的能效比.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 RISC-V 指令集的微控制器,首先详细介绍了该RISC-V 微控制器的微结构、存储子系统和RISC-V 指令集架构;最后在VCS 验证环境中验证了该微控制器的逻辑功能.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新生事物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互联网+"这种新概念的产生更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它的核心是把互联网网络技术和传统事物相连接,在旧有的与新生的事物之间搭建联系,促进现代社会的发展。尽管物联网发展非常的十分迅速;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在对物联网体系结构分析的基础之上,将其结构和实现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进而促进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