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二灰稳定碎石道路基层的配合比设计及施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简述了二灰稳定碎石道路基层的配合比设计过程和二灰稳定碎石基层的特点及施工注意事项,对二灰稳定碎石基层与石灰土基层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二灰稳定碎石基层效果良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的常规施工采用采用二灰碎石基层,存在养生期过长等不足,通过采用二灰碎石基层与沥青混合料面层连续作业施工,对二灰碎石的级配和含水量控制,以及利用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来提高二灰碎石基层的养生温度,可以加速二灰碎石基层强度的形成。现经室内、室外试验检验,证明此方法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提高城市道路二灰碎石道路基层的平整度,通过从道路二灰碎石基层的平整度、从构成道路基层的设计、拌和、摊铺以及碾压等各个程序,明确分析了城市道路二灰碎石基层碎石的基层平整度的影响因素,同时可通过改进城市道路的施工,有效提高道路施工人员的素质,有效改善道路施工工艺,同时采取了小段成型和松方接茬等施工的工艺,从而有效控制了城市道路的二灰碎石基层平整度。、  相似文献   

4.
余华海  刘祖国 《安徽建筑》2013,(5):115-116,120
二灰碎石一般用于道路基层或底基层,但焦化焦炉、煤塔地基处理采用二灰碎石换填法,使软弱地基刚度、稳定性提高、沉降均匀,并加快了施工进度,文章介绍了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地基处理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等级道路建设的迅速发展,二灰碎石被广泛应用在道路建设中。本文介绍了二灰碎石的强度形成原理及其特点,并着重介绍了二灰碎石基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任青龙 《安徽建筑》2005,12(5):154-155
结合合肥市沥青混凝土典型路面结构研究,对城市道路二灰碎石基层材料进行试验研究,重点是对各种原材料的选取及试验分析,对合肥市常用的各种原材料组合的二灰碎石进行室内配合比试验及试验路段的验证,推荐合肥地区二灰碎石基层的配合比。  相似文献   

7.
《市政技术》2016,(5):28-32
二灰碎石作为道路基层结构具有诸多优点,但是按照常规施工工艺二灰碎石需逐层摊铺,养护至一定强度后,方能进行沥青路面的施工,总体工期相对较长。笔者结合某工程实例探讨了骨架密实型二灰碎石基层与沥青面层连续摊铺的工艺,并经过施工验证,证明了该工艺的可行性。该工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了施工周期,节约了机械闲置、现场养护等方面的费用,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均得到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重庆地区二灰碎石基层的设计和施工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征 《山西建筑》2009,35(28):262-264
就二灰碎石基层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在设计和施工中各种常见影响质量因素及解决方法,以提高二灰碎石基层的设计和施工水平,保证道路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9.
二灰碎石作为道路基层得到全面应用,但其易产生缩裂的问题始终未能解决,本文从对二灰碎石基层裂缝情况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初步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填充理论,在天津疏港公路路面基层、底基层二灰碎石(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中,对二灰碎石混合料集料级配进行了单一粒级同规范级配的比较,并收集了多条路的试验数据进行了整理,证明填充理论京可运用于单一粒级集料的二灰稳定碎石材料组成设计。  相似文献   

11.
水泥—石灰土的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上海地区湿软粘土的路基条件和多雨的气候特征,提出采用水泥-石灰综合处治路基的技术措施,并对水泥-石灰土的路用性能进行了室内试验与现场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与石灰土相比,水泥-石灰土的早期强度和模量较高,后期强度和模量增长缓慢,增幅也较小;水泥-石灰土的强度与模量均能充分满足高等级道面的设计要求,且受含水量的影响较小,因此,采用水泥-石灰土对于雨季施工和缩短工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史剑 《中国建材科技》2022,31(1):123-125
城市道路大修工程施工需及时恢复交通,而常规石灰粉煤灰基层、水泥稳定粒料基层、沥青冷再生基层施工均需养生。本文结合数年大修经验,以香山路大修工程为例,打破传统冷铺方法,根据水泥在温度较高环境下强度快速增长的特性,对摊铺掺加水泥的石灰粉煤灰基层后立即撒布封层并开放交通,次日再加铺沥青混凝土底面层的施工工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古劲松  杨平 《山西建筑》2003,29(15):119-120
结合铜陵市的交通现状、气候条件等基层因素类型,分别对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类的性能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合于铜陵市公路建设的基层材料。  相似文献   

14.
如何提高石灰稳定土路面基层的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绍林 《山西建筑》2004,30(4):110-111
结合石灰稳定土的特性,从选择等级高、细度大的石灰,适当的石灰剂量,提高石灰土的密实度等方面,提出了使石灰稳定土基层达到较高强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煤矸石的工程性质,简要论述了煤矸石作为道路基层材料的指标和煤矸石道路基层强度的形成机理;对石灰、水泥、石灰和粉煤灰稳定煤矸石性能进行了比较;并就煤矸石作为道路基层材料存在的问题,提出其在工程应用方面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胡明华  侯龙清 《山西建筑》2007,33(36):127-128
阐述了公路底基层的施工流程及质量控制方法,介绍了公路工程底基层施工中,在合理配备施工机械设备的情况下,石灰稳定土技术参数的确定对施工质量、进度等方面的影响,对大规模石灰稳定土施工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水泥稳定粒料的抗裂性和二灰稳定粒料的早强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和系统的研究。对于水泥稳定粒料而言,详细研究了原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了通过优选原材料、优化配合比、优化施工工艺和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等措施,来提高基层材料的抗裂性,避免和减少裂缝的产生。对于二灰稳定粒料而言,重点研究了原材料、配合比及掺磷石膏对二灰稳定粒料的强度和其它路用性能的影响等方面,得出了掺磷石膏后二灰稳定粒料的早期强度大幅提高,其它路面性能有较大改善的结论,从而证明在二灰稳定粒料中掺入工业废渣磷石膏是提高其早期强度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唐凤喜  吴军  韩东生 《山西建筑》2007,33(20):175-176
阐述了二灰稳定土配合比设计中二灰的质量对二灰稳定土强度的影响,并对其含水量、含灰量的要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二灰稳定土施工应注意的事项,以提高道路的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19.
减水剂对水泥稳定碎石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室内试验,考察了减水剂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物理力学性能,尤其是产生反射裂缝问题的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水剂能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最大干密度对用水量的敏感性降低且易于压实,有利于施工控制;在力学性能上,减水剂的加入提高了材料的抗拉强度,但抗压强度在低含水量区域不取决于水灰比,减水剂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无规律;适宜用量的减水剂降低了基层材料的收缩量.此外,粉煤灰和减水剂复掺可进一步改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study a new type of lime–fly ash–phosphogypsum binder was prepare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s of lime–fly ash binder which was a typical semi-rigid road base material binder in China. The modified lime powder had much higher activity than ordinary quick lime or slaked lime powder, it was the best alkali activator to prepare lime–fly ash–phosphogypsum binder. The optimum formulation of this binder was consisted of 8–12% modified lime, 18–23% phosphogypsum and 65–74% fly ash. The parallel experiments shown that lime–fly ash–phosphogypsum binder had higher strength than ordinary lime, cement, and lime–fly ash stabilized soils road base materials, granular soils stabilized with this binder had higher later strength than that of lime–fly ash or cement stabilizing granular soil, it had higher early strength and steady strength development. The phosphogypsum hastened the pozzuolana reactions between the lime and fly ash, it reacted with lime and fly ash also, this reaction formed some AFt and the formation of AFt brought on a slight expansivity which could compensate the shrinkage of the binder. The pore structure of this binder was finer than that of the lime–fly ash, so the strength and performances of the road base material stabilized with lime–phosphogypsum–fly ash binder was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lime–fly ash road base mater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