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青藏高原的16 种不同地区和品种的青稞中δ-VE、γ- VE 和α- VE 同时进行了含量的测定,为青稞的质量评价和综合利用提供依据。采用Symmetry C18(4.6mm × 250mm,5μm)色谱柱;甲醇:水=98:2(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95nm;柱温25℃;流速1ml/min。结果表明,青藏地区的青稞中VE 总含量在0.3~0.8mg/100g,其中青海地区青稞中VE 的平均总含量比西藏地区低约10%。  相似文献   

2.
以福建和浙江两个产地的无患子为原料,对其油脂的主要理化性质、甘三酯组成、VE含量和氧化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个产地的无患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达到80%以上,其中,主要组分油酸(O,C18:1)在50%以上,二十碳一烯酸(Ei,C20∶1)在21%以上,花生酸(Ar,C20:0)7%左右,亚油酸(L,C18:2)7%左右,棕榈酸(P,C16:0)在5%以上;采用胰脂酶水解分析油脂Sn-2位脂肪酸组成分布,可计算出其主要的甘三酯为EiOO、OOO、EiOEi、OOAr、EiOAr;无患子油中VE含量较高,其中来自福建的油中VE含量为26.30 mg/100g(γ-VE占20.78 mg/100g),来自浙江的油中VE含量为30.70 mg/100g(γ-VE占24.26 mg/100g);两个产地的无患子油氧化稳定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3.
葡萄籽原花青素聚合度与自由基清除能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芸  徐宝才  谷文英  熊晓辉 《食品科学》2007,28(12):423-428
采用DPPH·及化学发光法,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不同聚合度组分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原花青素对DPPH·的清除能力优于VC、VE及BHT,半抑制浓度分别为:原花青素1.8μg/ml、VC2.5μg/ml、VE6.3μg/ml、BHT3.5μg/ml。对O2·的清除能力优于VE而与VC相近。以质量浓度(μg/ml)表示时,原花青素对DPPH·的清除作用与聚合度无关,对HO·、O2·的清除能力随着聚合度的升高而下降。但以摩尔浓度(μmol/L)表示时,原花青素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基本上随着聚合度的增加而提高。原花青素的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能力可能与所处的溶剂环境有关,水相体系中原花青素分子中单位酚羟基的活性随着聚合度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4.
张建书  王强  刘红芝  刘丽  王丽 《食品科学》2012,33(22):191-195
为了明确山东、广东、河南3个地区花生品种VE、植物甾醇组成及含量的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上述3个地区共45个花生品种中VE、植物甾醇的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研究表明:3个地区花生品种中均含有α-、γ-、δ-VE 3种VE异构体和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3种植物甾醇。总VE含量排序为河南>广东>山东,α-VE含量排序为广东>河南>山东,γ-、δ-VE含量排序均为河南>山东>广东。总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含量排序均为河南>山东>广东。同时,所有花生品种的3种VE异构体中均以α-VE含量最高,占总VE含量的70.37%~78.27%,3种植物甾醇中均以β-谷甾醇含量最高,占花生中植物甾醇总量的61.98%~71.65%。  相似文献   

5.
紫苏属籽粒含油率及其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对来自日本、美国四川和广东、等国家和地区共18份紫苏属籽粒含油率、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籽粒直径、千粒重与含油率和脂肪酸含量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紫苏属籽粒出油率为16.33%~35.28%,其籽油脂肪酸主要包括亚麻酸(70.94%~78.86%)、亚油酸(9.70%~14.57%)、油酸(0.68%~2.20%)、棕榈酸(6.69%~11.03%)和硬脂酸(2.23%~3.76%).其中,以来自日本的P06-37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试验结果还表明,紫苏属籽粒含油率与千粒重间呈现显著正相关.亚麻酸含量与籽粒直径和千粒重间呈显著负相关,油酸含量与千粒重间呈显著正相关,而亚麻酸与亚油酸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此外,白苏籽千粒重、含油量和亚油酸含量均相对较高,而其他各脂肪酸含量在紫苏属各原(变)种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对超临界萃取菜籽VE,α-VE和菜籽VE+α-VE的抗肿瘤作用及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S180移植瘤模型,观察了超临界萃取菜籽VE,α-VE和菜籽VE+α-VE的抗肿瘤效果,并进行了病理学和免疫学指标测定。实验发现超临界萃取菜籽VE,α-VE和菜籽VE+α-VE有抑制S180肿瘤生长的作用,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的病理学特征,并能显著增强荷瘤小鼠脾指数、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二硝基氟苯(DNFB)所致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和血清溶血素的含量,超临界萃取菜籽VE和菜籽VE+α-VE的效果好于α-VE。  相似文献   

7.
周泉城  吴谋成 《中国油脂》2005,30(10):53-56
对超临界萃取菜籽VE,α-VE和菜籽VE α-VE的抗肿瘤作用及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S180移植瘤模型,观察了超临界萃取菜籽VE,α-VE和菜籽VE α-VE的抗肿瘤效果,并进行了病理学和免疫学指标测定.实验发现超临界萃取菜籽VE,α-VE和菜籽VE α-VE有抑制S180肿瘤生长的作用,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的病理学特征,并能显著增强荷瘤小鼠脾指数、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二硝基氟苯(DNFB)所致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和血清溶血素的含量,超临界萃取菜籽VE和菜籽VE α-VE的效果好于α-VE.  相似文献   

8.
研究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和超声波对北沙参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经诱导处理后愈伤组织中香豆素(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及补骨脂素为主要指标)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SA和MeJA均对北沙参愈伤组织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而一定时间的低强度超声波处理则能够促进北沙参愈伤组织生物量的增长;同时,结果表明此3 种诱导因子均能够不同程度地促进香豆素合成,即当SA质量浓度达到8 mg/L时,欧前胡素的含量达到最大值,为对照的3.8 倍;SA质量浓度为16 mg/L时,补骨脂素含量达最大值,为对照的1.70 倍;当SA质量浓度在28~30 mg/L之间时,异欧前胡素的含量达到最大值,此范围内总香豆素含量也达最大值,约为对照的2.33 倍;当MeJA浓度达400 μmol/L时,补骨脂素和异欧前胡素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的6.09 倍和5.53 倍,总香豆素含量也达最大值14.86 μg/g,为对照的5.11 倍;当超声波处理30 min时,愈伤组织中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达最大值5.51 μg/g和3.69 μg/g,分别为对照的5.15 倍和4.20 倍;总香豆素含量也达最大值11.90 μg/g,为对照的3.55 倍;而补骨脂素含量则在超声处理10 min后达到最大值3.60 μg/g,为对照的1.50 倍。综上,比较3 种诱导子对北沙参愈伤组织诱导处理后香豆素含量的变化发现,与SA和超声波相比,MeJA更能够有效地促进北沙参中次生代谢产物--香豆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26种水果中硒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酸消解,原子荧光-氢化物发生法测定了广州市26种市售水果中硒的含量,由标准物质(GBW08551猪肝)和回收率控制检测质量。结果表明,不同水果中硒含量有较大差异,含量范围为1.03~13.2μg/kg,平均含量为4.97μg/kg,不同类型水果中硒含量变化特征是:热带亚热带水果(6.03±2.59μg/kg)>浆果类(5.53±0.87μg/kg)>仁果类(5.18±0.33μg/kg)>核果类(4.78±0.97μg/kg)>柑橘类(3.92±0.50μg/kg)>瓜果类(3.43±0.94μg/kg)。  相似文献   

10.
对水飞蓟油的理化性质进行测定,采用GC-MS对水飞蓟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水飞蓟油中VE的组成;选择在不同温度、空气和光照、金属离子、加入抗氧化剂以及抗氧化剂复配的条件下,采用Schaal烘箱法,对其氧化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碘值较高,为115.52 g I2/100 g;从水飞蓟油中检测出9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含量为48.73%,油酸含量为33.31%,α-亚麻酸含量为0.6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2.71%;水飞蓟油中总VE含量为217.57 mg/kg;高温、空气和光照、金属离子加速水飞蓟油脂的酸败;抗氧化剂2-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茶多酚(TP)、dl-α-生育酚(dl-α-VE)对水飞蓟油抗氧化效果的顺序为:200 mg/kg TBHQ300 mg/kg TP100 mg/kg AP200 mg/kg BHT100 mg/kg VE。用TBHQ、TP、AP进行复配实验,其中最佳的抗氧化剂组合为:100 mg/kg TBHQ+100 mg/kg AP+300 mg/kg TP。  相似文献   

11.
采用化学法萃取和GC-MS 法,对从国内5 个省、市、自治区收集的紫苏属植物5 个变种的10 份试材种子的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苏属植物10 份试材间种子的含油率介于33.49%~42.58% 之间;应用SPSS 11.0 软件对其种子含油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紫苏属植物5 个变种10 份试材间种子含油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GC-MS 分析结果表明,紫苏属植物种子油中脂肪酸的组成简单,10 份试材种子油中共检测出6 种脂肪酸组分--棕榈酸、亚油酸、α- 亚麻酸、硬脂酸、10- 十八碳烯酸和油酸,其中前4 种为10 种试材的共有成分,1、2、3、5 号试材含油酸,但不含10- 十八碳烯酸,4、6~10 号试材含有10- 十八碳烯酸,但不含油酸。10 份试材种子油中α- 亚麻酸含量介于71.75%~80.06% 之间,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介于88.80%~92.82% 之间。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同时测定中国紫苏不同部位中代谢物含量的分析方法,明确紫苏不同部位中代谢物的种类与含量,为此类物质的高效利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利用溶剂提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别对紫苏叶、紫苏壳、紫苏杆中19种植物代谢物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9种物质在55 min内完全分离,峰型和分离度良好,检出限在0.05~0.40 mg/L之间,标准曲线R2均在0.997 6以上,回收率和精密度分别在61.65%~111.42%和1.02%~17.20%之间。应用该方法对12种紫苏样品进行了检测,发现19种化合物在不同紫苏部位中的含量差异较大,在0.04~24.05 mg/g之间。12个样品中均检出2种酚酸和5种黄酮及黄酮苷。紫苏壳和杆中均检出木犀草素,含量为0.05~0.18 mg/g;紫苏叶中化合物含量顺序为迷迭香酸>野黄芩苷>芹菜素-7-O-葡萄糖苷。此外,在紫苏壳中首次检出HMF和糠醛两种呋喃环衍生物。该方法简单高效,仪器要求低,适用于紫苏及其他植物型样品中代谢物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主要金柑品种果皮中挥发性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比较我国15 个金柑品种果皮中主要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差异。15 个金柑品种累计检出195 种挥发性物质,各品种果皮检出组分数变幅为45~78;总含量变化幅度为791.69~27 405.95 μg/g,变异系数为46.46%;包括烃类、醇类、醛类、酮类和酯类;主要成分为柠檬烯、月桂烯、松油烯、萜品烯、异柠檬烯、异松油烯、左旋-α-蒎烯、γ-榄香烯、丁香烯、吉马烯、α-紫穗槐烯、芳樟醇等物质,不同金柑品种间累计特有成分55 种。利用R软件数据统计结合主成分分析,基于挥发性物质对金柑品种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金柑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丰富,差异显著,可以作为区分不同金柑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尿素对骠马胁迫紫苏幼苗的缓解效应,阐明适宜紫苏生长的最佳除草施肥条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紫苏六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尿素(0、1、2、4和8g/L)和6.9%骠马水乳剂(0、1.33、2.66、5.32和7.98mL/L),分析其对紫苏光合特性指标、荧光特性、杂草防效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骠马显著降低紫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指数(CCI),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也均不同程度降低,胞间CO2浓度(Ci)升高,说明骠马显著抑制紫苏的光合特性,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叶绿素荧光分析表明,除草剂显著降低了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及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则呈一定的上升趋势。表明在除草剂骠马胁迫下紫苏叶片发生了光抑制,PSⅡ复合体受到损伤伴随着光合电子传递受阻;8g/L的尿素处理效果相同;而1~4g/L浓度的尿素处理则效果相反。1~4g/L的尿素(N)和不同浓度的骠马(P)先后处理,比单用骠马处理效果好,如P1N3处理可使籽粒产量比单独施用骠马增产11%,杂草防效提高11.35%,表明先施4g/L的尿素再施1.33mL/L的骠马,能显著缓解骠马对紫苏的胁迫,提高其光合性能,并使其光系统Ⅱ维持较高的光化学效率,该施药模式具有平衡除草施肥、安全高产等特点,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朱艳  姜盛  李明亮  董哲  王雨晴  郭颖  谷瑞增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21):322-326,332
目的:探究紫苏籽蛋白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建立免疫低下小鼠模型,通过灌胃人体推荐剂量换算的低、中、高剂量的紫苏籽蛋白,检测其对小鼠脏器指数、T/B淋巴细胞增殖、血清溶血素、NK细胞杀伤力、吞噬指数、血清IL-2和IgG含量的影响。结果:紫苏籽蛋白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系统的调节效果随紫苏籽蛋白浓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中剂量的紫苏籽蛋白提高了免疫低下小鼠T/B淋巴细胞的增殖、半数溶血值(HC50)、NK细胞杀伤力、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以及增加小鼠血清细胞因子IL-2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高剂量的紫苏籽蛋白免疫调节效果减弱。结论:适量摄入紫苏籽蛋白能发挥较强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白苏叶醇提物进行成分鉴定及其在中式培根生产加工过程的应用研究,为白苏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首先利用大孔树脂及制备色谱对微波辅助提取得到的白苏叶醇提物进行了纯化,然后采用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和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对其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白苏叶醇提物的添加对中式培根加工过程中的脂质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苏叶醇提物共鉴定出了13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迷迭香酸(74.94 μg/mg)、野黄芩苷(50.08 μg/mg)、芹菜素-6,8-二-C-葡萄糖苷(41.08 μg/mg)。经白苏叶醇提物处理的中式培根的丙二醛值(MDA)和过氧化值(POV)在整个实验周期中均不断升高,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涂抹的提取物浓度越高,对脂质氧化的抑制程度也就越大,这证明了白苏叶醇提物可有效抑制中式培根的过度脂质氧化。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白苏子及其油中迷迭香酸的含量.使用Kromasil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40 : 60),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331nm,流速0.8mL/min,柱温28℃.迷迭香酸进样量在0.204.00μg时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3.02×105X-3.50×103,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3%,RSD为2.1%.白苏子中迷迭香酸的含量为0.2475mg/g,约为白苏子油中迷迭香酸含量0.0794mg/g的3.12倍.白苏子采用压榨法生产白苏子油时,活性成分迷迭香酸大部分残留在油粕中.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白苏子和白苏子油中迷迭香酸的定量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开发新型烟草仓储防护剂,研究连翘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对烟草仓储害虫的杀虫活性。通过GC-MS分析了连翘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运用柱色谱和核磁共振方法分离并鉴定化合物,通过熏蒸、触杀试验测试挥发油及单体成分活性。结果表明,连翘挥发油对烟草甲和赤拟谷盗熏蒸活性的LC50值分别为8.94和7.68 mg/L;触杀活性的LD50值分别为23.66和30.13 μg/头。单体化合物中,4-萜品醇对烟草甲的熏蒸和触杀毒性最强(LC50值为6.90 mg/L;LD50值为8.62 μg/头)。另外,α-蒎烯,γ-萜品烯和4-萜品醇对两种仓储害虫均具有较好的熏蒸和触杀活性。因此,连翘挥发油及其单体化合物对烟草甲和赤拟谷盗均具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分离与检测紫苏叶、茎和根中酚类化合物含量,探讨紫苏各部位酚类物质的累积规律,为确定紫苏各部位最佳采收时期提供依据。方法:对紫苏进行人工栽培,样品分期采集,采集后的样品经乙醇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分析,对影响色谱、质谱的重要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对照标准物质的保留时间及质谱分析,确定相应的化合物;通过标准曲线法定量,以其中13 种酚类化合物为主要参考指标,观察它们在各部位的动态含量变化。结果:鉴定出化合物:咖啡酸、咖啡酸-3-O-葡萄糖苷、迷迭香酸、迷迭香酸-3-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酸、木犀草素-7-O-二葡萄糖苷酸、芹菜素、芹菜素-7-咖啡酰基葡萄糖苷、芹菜素-7-O-二葡萄糖苷、野黄岑素-7-O-二葡萄糖苷、迷迭香酸甲酯,以上化合物中酚酸及其糖苷化合物含量呈先降低,至结果期急剧上升达到最大,黄酮及其糖苷化合物含量则递增至结果期达到最大。其中鉴定出迷迭香酸和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酸分别在结果期达到最大,含量分别为21.41 mg/g和19.89 mg/g,结果期叶部位总酚类含量达到最大,含量为47.50 mg/g。结论:通过对紫苏各个部位不同采收时期黄酮、黄酮糖基化、酚酸的动态变化、总含量变化和部位成分分布的研究,对紫苏酚类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