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炉出钢新挡渣方法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炉出钢新挡渣方法的开发[韩国]C·H·KEUM等1绪言众所周知,转炉出钢带渣分三个阶段。初期,开始出钢时发生带渣;中期,由于钢水涡流作用,渣随着钢水流出;后期,当转炉向上翻转时又有部分渣倒出。每一阶段流出的渣量随操作条件而变化,如转炉的倾动速度,熔... 相似文献
2.
本文闸述了宝钢300t转炉完善挡渣出钢技术所做的工作,开发了挡渣帽,改造了挡渣球装置,论证和改进了挡渣球参数,总结了挡渣操作诀窍,加强了出钢口管理,从而明显地改善了转炉挡渣效果。 相似文献
3.
4.
在6吨氧气顶吹转炉上采用档渣球档渣出钢技术,收到了减少钢包内渣层厚度36%,提高Si收得率4.4%、Mn收得率1.8%,减少钢水回磷3.5%和延长钢包使用寿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介绍了适合安钢一炼6t转炉的挡渣球的设计,试验和推广应用,解决了地坑式转炉在吊包出钢的情况下加挡渣球难的问题,推广应用后,合金元素吸收率提高2.8-6.3%,回磷现象大副度降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8.
转炉挡渣出钢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国内外多种挡渣出钢的方法进行比较.并对转炉挡渣的可行性、挡渣效果及挡渣装置成本进行了技术探讨。认为转炉采用挡渣塞挡渣出钢,与移动钢包车将出钢结束时流淌的炉渣浇到钢包外侧相结合的方法.是目前转炉挡渣出钢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12.
转炉挡渣塞的研究及其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水力模型试验,研究了转炉出钢时钢液和溶渣的流动规律,分析了挡渣球等挡渣装置命中率低下的原因,完成了带导向杆的陀螺形渣塞的结构设计,实践表明,本装置可以获得预期的挡渣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控制转炉出钢过程中的下渣量一直是冶金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主要介绍了转炉出钢挡渣技术的发展,并重点分析了三种典型的挡渣技术,即滑板挡渣法、气动挡渣法以及挡渣棒挡渣法的工艺特点和应用效果。滑板挡渣技术利用上滑板与下滑板之间的流钢孔错位,从而达到控渣出钢的目的,具有滑板开闭迅速、不受出钢口寿命和炉渣粘度的影响、与下渣检测技术配合可以实现转炉一键式自动出钢的特点,该技术挡渣成功率可以达到99%以上,炉下钢包渣厚可以稳定控制在50 mm以下,效果最佳;气动挡渣技术可以通过插入出钢口的喷嘴喷出高压氮气射流,从而将炉渣挡回转炉内,该技术是无形挡渣技术的一种,具有运行成本低、效果佳的优点,但是其设备故障率偏高,同时会降低出钢口的使用寿命,故在国内未得到普及推广;挡渣棒挡渣主要采用导向杆导入出钢口方式,确保挡渣塞能够准确到达出钢口位置,从而达到挡渣的目的,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设备投资低、效果较好等优点,在国内应用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转炉出钢下渣的危害,介绍了三种不同的下渣形式。结合本钢炼钢厂生产实践,根据不同的下渣形式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的控制措施。着重介绍了用挡渣帽挡出钢前期下渣,挡渣镖挡出钢后期下渣的双挡渣方法。详述了这两种挡渣方法的具体原理以及设备特点,并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成功实现了出钢全过程的下渣控制。 相似文献
16.
新型VAI—CON转炉挡渣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Enkner J.Schwelberger 《钢铁》2002,37(8):28-32
奥钢联的新型VAI-CON挡渣系统是减少转炉出钢带渣量的高效手段,是在同钢铁企业密切合作的基础上经过多年设计和操作经验的积累而开发成功的。系统为模块化设计,加上使用可快速更换的部件,使得系统维修所需要的停炉时间仅为每5000炉不到1h。出色的功能、可长期使用性、低运行成本以及可靠、自动化的操作是其主要优点。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