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健康及其邻里环境的影响因素日益受到地理学和规划学研究关注。本文以广州市28个社区为例,利用2016年社区问卷调查数据、空间兴趣点POI、土地利用现状、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等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以探究居民健康的邻里影响研究,并通过多群组分析剖析不同社区邻里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1)建成环境:高密度、混合型、公共交通发达的邻里会鼓励居民进行体育锻炼,并对心理健康带来积极影响;(2)社会环境:互助、信任、沟通交流以及社区参与程度较高的邻里对体育锻炼具有正向影响,并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带来积极影响;(3)不同社区邻里影响存在差异,社会经济指数(SESI)低的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受到建成环境影响更显著,社会经济指数(SESI)高的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受到社会环境影响更显著。研究希望为健康社区建设提供研究基础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城市建成环境的基本属性是影响老年居民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可测得和可感知是从客观和主观维度对建成环境要素的描述,两者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综合作用方式仍未探寻及验证.因此,论文结合积极生活生态模型、社会—生态健康模型和环境—心理健康模型等理论,以大连市为例,融合多源异构时空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建成环境的客观和感知视角检...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5年武汉市居民"脑卒中"疾病数据,运用空间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城市高密度居住环境对居民脑卒中的影响。实证表明,中国城市高密度居住环境对居民罹患脑卒中具有显著影响,城市中心区已经成为脑卒中的高患病风险区域。城市建成环境要素中的人口净密度、居住用地密度、建筑密度与居民脑卒中风险显著正相关;社区医院、公园、快餐店、公交车站等设施的可达性对居民脑卒中有显著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城市建成环境通过自然环境、居民体力活动、饮食习惯和社会资本等因素,对居民脑卒中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认为,在中国健康城市规划中,应降低城市中心人口净密度与建筑密度、引导老年人口向外疏解、完善街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主动干预高密度居住环境下居民脑卒中风险。  相似文献   

4.
建成环境对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成环境是促进人群体力活动,特别是步行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城市规划主动干预人群健康的重要切入点。虽然在公共健康、交通、城乡规划等相关领域关于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以及研究者采用的方法、数据等的差异,关于建成环境能否影响居民体力活动以及如何影响体力活动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对近年来建成环境对体力活动的影响要素、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进行梳理和总结,阐明了该领域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同时为构建主动式健康干预人居环境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本科三年级的建筑设计教学中,引入了建成环境评价课程环节,评价以学生日常接触的校园建筑为对象,首先根据日常的使用经验确定评价内容,然后通过问卷、访谈等调查方式,以客观的数据、表格反映使用者回应建成环境刺激时的思考和反应,由此对建成环境的建造意图与使用成效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的探讨,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较为全面的理解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历史街区保护性建成环境的剖析,指出社会各群体的需求的满意程度是对建成环境进行评价的关键,分析了历史街区保护性建成物质环境评价和社会文化环境评价。强调建成环境评价的差异性,及时地调整和完善保护机制,以促进和提高历史街区保护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从伊斯兰“真主律法”体系中的社会公平、社区团结和私密性3大原则入手,分析城市、邻里和住房等要素的空间形态与宗教习俗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喀什老城建成环境背后隐藏的宗教意涵.  相似文献   

8.
王晓彬 《城市建筑》2023,(11):134-140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如何通过适老化的建成环境构建,迎合老年群体的活动特征和需求,促进其进行规律的体力活动,成为迈向健康老龄化的关键。本研究依托南京主城区老年居民的步行活动实时调查反馈及活动范围周边建成环境数据,探索老年群体身体活动的时空间分异特征,并进一步探究与早/晚步行行为显著相关的建成环境要素,以期为完善适老化的建成环境更新建设以及政策干预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1)老年群体的步行活动时空间分异特征明显。晚高峰到来前/后不同类型身体活动的类型及个体间存在显著差异。(2)在控制个人社会经济属性的前提下,主观建成环境、客观建成环境的部分指标均与老年人步行活动显著相关,且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与老年步行活动显著相关的建成环境要素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个体建成环境暴露对健康的影响 是健康城市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对于建 成环境暴露的测度方法,近年相关研究多用 GIS数据测度建成环境特征,基于5D理论指 标来衡量建成环境暴露情况,以居住地附近 作为个体全天建成环境暴露的测度范围。现 有方法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暴露的测 度指标和测度数据方面,较少关注影像数据 评估所能反映的人本尺度建成环境特征;二 是暴露的测度空间方面,由于较少考虑人的 移动性而存在显著的暴露估计误差。而基于 影像数据的建成环境暴露研究还没有考虑 人的移动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成环 境暴露测度可用的工具方法越来越丰富,呼 吁今后的建成环境暴露研究中,在测度数据上关注可反映人本尺度建成环境品质的影像数据,在测度范围上考虑个体的移动性。提出基于 个体移动性和影像数据的两种建成环境暴露测度方法,一是通过个体时空轨迹叠加街景图片 空间分布底图,二是通过个体佩戴穿戴相机的方法测度建成环境暴露。建成环境暴露测度新方 法的将助力健康城市新理论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城市规划可通过改善建成环境促进公共健康。针对我国空气污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增加的问题,本文集中探讨建成环境对呼吸健康的影响和规划原则的优化方向。研究通过建构建成环境与呼吸系统健康之间的理论框架,确定建成环境影响呼吸健康的多元要素及作用路径;在此基础上,研究采用肺癌作为代表性呼吸健康结果,运用上海市某城区肺癌患病空间分布数据进行实证模型建构,探讨显著影响呼吸健康的建成环境要素及其特征。研究进而针对明确显著的工业用地布局、绿地和开放空间布局、道路密度等方面,提出针对呼吸健康的规划设计优化策略,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与存量更新的背景下,人口变迁与环境变化带来了社区社会空间的重构,邻里关系出现疏离,居民的社会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已有丰富的研究成果证明,建成环境对居民生理及心理健康具有主动干预价值,但对建成环境与社会健康的关系尚不清晰。介绍了社会健康的内涵与特性,梳理居民社会健康影响因素与社区建成环境要素的不同维度,厘清基于居民客观行为、主观感知及空间正义与社会规范的3种“环境—社会健康”影响路径,分类解析和提炼研究结论,分析发展动态并提出我国未来在该研究领域应重点关注的内容和方法,为构建主动式健康干预人居环境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收集广州市51个典型住区的社会调查和建成环境数据,利用回归模型、多层线性模型等进行运算分析,系统探究在住区及周边尺度建成环境对居民邻里交往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住区周边用地混合度、地铁站密度、公园数量,住区容积率、绿化率和典型组团高宽比对邻里交往多样性、频率或评价存显著或一定影响,进而对比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异同以解析相关变量的空间影响机制,并据此提出“对冲”、“引流”、“提质”3项规划策略以促进邻里交往活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魏东  喻冰洁  杨林川 《新建筑》2024,(1):98-103
步行是老年人最为常见的日常活动和交通方式,对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研究较少关注步行时长这一重要的强度表征,以及与之相关的人本尺度建成环境要素。文章利用成都市大规模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分析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单日步行时长,采用街景图像和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测算多种社区建成环境要素,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步行时长与社区建成环境要素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人口密度、道路密度、NDBI、休闲设施数量和绿视率等社区建成环境指标对老年人步行时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后,从“生活圈”“公共空间”及“慢行系统”三个方面提出了鼓励老年人步行活动的适老环境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肥胖可能与建成环境有关。本文通过 建立包含建成环境5D变量的密度、多样性、可 达性、设计、换乘点距离等15小类要素在内的环 境量化数据集;使其与医疗机构居民肥胖状况 登记数据叠加,得到的“居民健康——城市建成 环境”综合数据集并建立多维度居民肥胖情况 与建成环境指标判断矩阵,采用机器学习随机 森林算法对数据集进行分类,判断出各个环境 要素对居民肥胖程度影响的相关性和贡献度。 发现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可达性特征中街道中间 性和街道弯曲度对居民肥胖影响的贡献度最 大,生活圈公园覆盖数和生活圈水系数量贡献 度最小。通过环境要素的改善对居民肥胖状况 进行干预是具有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15.
以南京市主城区10个社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分层回归模型,探索社区建成环境对居民久坐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久坐行为在不同环境的社区之间存在差异;个人社会经济属性、个人行为偏好、客观建成环境与主观建成环境都会对居民的久坐行为产生影响;相比于客观建成环境,主观建成环境对居民久坐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客观建成环境方面,住房密度、道...  相似文献   

16.
在数据驱动城市治理的背景下,城市中的建成环境与情绪感知的关系逐渐成为近年来所关注的重要议题。本研究结合人因技术的脑电情绪感知与主观问卷评价,比较了北京二环内胡同的主客观情绪模型方法,探究了建成环境要素对胡同脑电情绪感知的影响。研究结论可以为优化胡同环境中的旅游感知体验提供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无桩的共享单车近年从中国兴起,并因其灵活性、便利性和健康益处,在全球许多城市受到广泛欢迎。论文采用大样本共享单车实际骑行数据,以深圳市为例,探讨了影响共享单车使用的因素,特别是绿化因素的影响。采用网络爬虫方式,获取全市两天共24.8万辆可供使用的共享单车的信息,共被使用901760次,数据分析发现共享单车的使用在空间分布上很不均匀。回归分析证实了街景绿化对骑行的积极影响,且发现绿化覆盖率对骑行的影响微乎其微。结果还表明,自行车投放密度、用地和建筑环境、交通环境、兴趣点密度等因素与共享单车的使用显著相关。论文建议通过增加共享单车的投放密度、增加自行车专用路网、改善建成环境、增加立体绿化等措施,提高共享单车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8.
吕雄鹰  潘海啸 《住宅科技》2021,(5):60-66,72
上海市的新城区是城市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绿色低碳生产生活示范区,支持率先实现碳达峰.通过优化建成环境,引导居民更低碳的出行,是构建生态宜居型新城的重要着力点.文章选取上海市松江新城典型居住区,结合居民出行调查与开源数据,建立居住区特征、个人家庭经济属性、建成环境要素与居民出行碳排放的相关性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20%高碳...  相似文献   

19.
苏敏静  孟聪龄 《山西建筑》2005,31(24):37-38
基于现代建筑理论对“建筑与文化”关系的思考,针对文化与建成环境的紧密关系,从文化特性与建成环境、文化模式与建筑模式、文化用于设计等方面探讨了文化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指出建筑设计应以所在环境的文化特性研究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评<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湛 《华中建筑》2000,18(1):15-16
简述拉普普特的环境行为研究学,对环境蕴涵意义的挖掘,环境意义对于规划设计的积极作用以及对拉普普特研究方法的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