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弱碱中溶解,经酸化凝聚成为无定形暗黑色沉淀的高分子有机酸统称为腐植酸。一般天然腐植酸可从土壤、泥炭、褐煤、风化煤和腐泥等天然物质中提取制得,而人造腐植酸是从骨胶原、亚硫酸纸浆废液、木材水解木质素、糖类等物质合成制得的。由于腐植酸类物质在工农业上的用途非常广泛,需要量大,除了通常从泥炭、褐煤和风化煤提取制得外,还采用使原来不含腐植酸的煤类,如烟煤等通过空气氧化和硝酸氧化等方法而生成含有再生腐植酸的氧化煤,再从中抽提制取腐植酸,这些都是合成和提取腐  相似文献   

2.
准格尔旗风化煤中提取腐植酸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准格尔旗风化煤为原料,研究了风化煤中腐植酸的提取工艺。考察了混合提取液的组成和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固液比等因素对提取收率的影响。测定了风化煤中腐植酸的含量可达到60%。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过氧化氢、硝酸、硫酸作为氧化剂氧化改性风化煤,研究改性后风化煤的腐植酸含量及由其提取得到的腐植酸钾抗硬水性能变化。结果表明:改性后风化煤的腐植酸含量与未经氧化处理的风化煤相比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取得到的腐植酸钾的E_4/E_6值、凝聚限度及官能团含量也有所提高,抗硬水性能得到改善。改性效果最好的氧化剂是硝酸,其次是硫酸、过氧化氢。  相似文献   

4.
以内蒙古准格尔旗风化煤为原料,研究了风化煤中腐植酸的提取工艺。考察了混合提取液的组成和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固液比等因素对提取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腐植酸是风化煤的主要成分,一般水溶性和生理活性很低,直接应用效果很差,通过微生物处理有望提高其活性,开发风化煤应用新技术。本研究从土壤、根际、枯枝落叶、风化煤等多种生境中筛选到能利用风化煤或腐植酸的69个菌种,但仅有6个菌株能液化风化煤,出现小液珠或使培养基染成黄褐色至黑色。液体培养条件下,风化煤失重率达到47.69%(山西风化煤)和39.54%(内蒙古风化煤),紫外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风化煤经微生物作用后,不仅腐植酸被溶解出来,同时被分解,分子中-OH增加、C=O基团减少,分子间缔合程度降低,更多基团暴露在外。  相似文献   

6.
《腐植酸》2019,(6)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在复合肥(18-18-18)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风化煤和从该风化煤中碱提取的腐植酸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复合肥中添加腐植酸有利于冬小麦株高、地上鲜重、根重、分蘖数、穗数、穗粒数及产量的改善。添加风化煤和碱提腐植酸的处理冬小麦产量较对照平均提高7.3%。风化煤和碱提腐植酸搭配施用效果优于单一施用,尤以风化煤和碱提腐植酸比例为3∶7效果最佳,分别较单一添加风化煤和碱提腐植酸冬小麦产量提高了11.1%和5.6%。  相似文献   

7.
用腐植酸研制硫化染国内外都曾有过报导,由于有些单位是用泥炭腐植酸作原料,制得的染料强度低,色光差等因素,被认为无工业生产价值。风化煤腐植酸研制硫化染料报导较少。为开发利用腐植酸的新途径,我们根据风化煤腐植酸的基本结构,分析了制取腐植酸硫化染料的可能性,1984年初至1986年底,以河南省义马、密县、鹤壁等地风化煤为原料先后进行了小试和中试  相似文献   

8.
对山西某地的风化煤中腐植酸含量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研究了风化煤中腐植酸的提取工艺,得到了较好的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3,提取时间为1 h,提取温度为80℃,Na OH的用量为风化煤质量的10%,提取效果最好,该研究为山西某地腐植酸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矿物源腐植酸的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物源腐植酸是从泥炭、褐煤或风化煤提取而得的,需经过活化,应用于农业生产才有好的效果。介绍了腐植酸的活化方法,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活化等,活化后的腐植酸在分子量和分子结构上发生了改变,能够应用于农业,且表现出更好的生物刺激活性和物理化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对风化煤中腐植酸活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法活化风化煤中腐植酸,探讨水煤质量比、超声波功率、活化时间对风化煤中游离腐植酸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活化风化煤腐植酸的最佳条件为水煤质量比8∶1、超声波功率500 W、活化时间40min。在此条件下风化煤中游离腐植酸质量分数为8.36%,较活化前提高了7.67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以金属脱出量为指标,优选出可以涵盖几种主要风化煤、褐煤、泥炭腐植酸原料的前处理酸化条件,使多数原料的腐植酸提取率显著提高。经研究,最终确定最佳的前处理酸化条件pH为0。腐植酸和黄腐酸的分离适宜条件pH为1~2。本研究以风化煤和褐煤为例,采用前处理后提取腐植酸与传统提取方法进行对照,比较两种方法下腐植酸中碳含量的增减。结果显示,经过前处理后提取腐植酸的方法优于传统方法,因而在提取腐植酸的方法上对原料进行前处理和控制分离腐植酸和黄腐酸的适宜pH条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以市购山西晋城风化煤为原料,对风化煤腐植酸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碱溶酸析的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固液比、氢氧化钾浓度、反应温度、加热时间对腐植酸提取率的影响。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固液比和加热时间是影响腐植酸提取的主要因素,碱溶酸析法提取风化煤中腐植酸的最佳条件为:固液比1∶20,加热时间35 min,氢氧化钾浓度3%,提取温度70℃。在此工艺条件下,腐植酸的提取率为84.59%。  相似文献   

13.
冯菡 《腐植酸》1989,(2):15-18
在造纸厂排放的污水中(黑液),以及燃烧价值不高的泥煤,风化煤,各种含腐植酸的废料中都具有可用于农业、医学、工业等各方面的宝贵原料——腐植酸,如何使用经济效益高的手段而又能提取纯度高的腐植酸成为人们争相研究的课题。造纸厂的黑液在排放前采用燃烧法,既不能回收腐植酸,又要较高的投资费用,还会产生对大气的二次污染。江西工学院在1978年10月完成的流化床离子交换法从造纸黑液中提取腐植酸钠的小试工作是一项有价值的研究工作。本文是探讨采用离子交换法提取腐植酸的工艺中反应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分析当前腐植酸复肥生产中常用的酸催化氧解法和碱溶酸析法(酸法和碱法)的活化条件对风化煤腐植酸活化率的影响,探索了两种方法在复肥生产中最佳的腐植酸活化条件.研究表明,风化煤腐植酸最佳活化条件分别为:酸法采用硝酸、硫酸或二者混酸为活化剂,每克风化煤需纯酸量0.5 ~ 1.5 mL、反应时长15 ~ 30 min、反应温度80℃左右;碱法采用强碱或混碱、氨水为活化剂,每克风化煤需碱折纯量0.10~ 0.23 mL、反应时长30 ~ 60 min、反应温度50~90℃.  相似文献   

15.
利用风化煤生产腐植酸类肥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河北省井陉矿区丰富的风化煤资源,研究并介绍了一种风化煤生产腐植酸类肥料的方法。收率为98%,腐植酸含量在60%以上,产品质量合格,符合农业要求,为开发和利用该风化煤找一邓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腐植酸》2024,(1):67-70
<正>一、不同来源风化煤腐植酸化学特征与生物活性研究探究不同来源风化煤所含腐植酸的生物活性差异及其与风化煤性质特征的关系,为寻找高活性腐植酸风化煤提供依据。选用山西左权、五台、静乐3地的风化煤,以不同方法处理、进行植物培养试验,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根系扫描的方法,比较分析不同风化煤的加工化学特征、产出腐植酸的生物活性。左权、五台、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铅酸蓄电池专用腐植酸生产方法的如下改进:原料由风化煤,改为陶瓷用腐植酸钠,从而省去了风化煤的前处理工序,省去了沉清处理,减化了流程,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8.
以风化煤中提取的黑腐植酸、黄腐植酸和腐植酸钠盐为原料,进行磺甲基化反应制备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研究了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植酸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腐植酸、羟甲基磺酸钠质量比为3∶1,温度90℃,反应时间4 h;在此条件下,磺甲基化黑腐酸、黄腐酸、腐植酸钠1%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分别为45.343、59.156、48.662 mN/m,溶解百分比分别为98.2%、99.5%、91.5%,发泡性能一般。  相似文献   

19.
腐植酸是风化煤的主要成分,一般水溶性和生理活性很低,直接应用效果很差,通过微生物处理有望提高其活性,开发风化煤应用新技术。本研究从土壤、根际、枯枝落叶、风化煤等多种生境中筛选到能利用风化煤或腐植酸的69个菌种,但仅有6个菌株能液化风化煤,出现小液珠或使培养基染成黄褐色至黑色。液体培养条件下,风化煤失重率达到47.69%(山西风化煤)和39.54%(内蒙古风化煤),紫外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风化煤经微生物作用后,不仅腐蚀植酸被溶解出来,同时被分解,分子中-OH增加、C=O基团减少,分子间缔合程度降低,更多基团暴露在外。  相似文献   

20.
腐植酸作为药用,在治疗人体疾病方面取得的疗效,正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临床上应用腐植酸治疗的病种,多数为炎症性疾病。国外报导,用主要成分为腐植酸的泥炭作泥炭浴或泥炭制剂治疗风湿病、妇科病、皮肤病、支气管哮喘等。近年来,关于腐植酸的临床应用,国内也有报导。我们从北京风化煤提取的黄腐酸,已试验证明对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具有激活作用,本文从抗炎角度研究北京风化煤腐植酸的药理作用及其在医药中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