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翔  董贺轩 《室内设计》2023,38(2):52-59
在城市健康街道及步行友好型街道建 设的人本视角下,街道空间的优化设计逐渐成 为城市规划研究的热点。绿视率作为街道可步 行性的评价要素之一,可以对步行者的心理产生 影响,同时,步行愉悦度可以用于描述步行者的 心理。研究通过对武汉市生活型、商业型、交通 型三类街道共9个样本进行比较分析,分析街道 步行空间绿视率与步行愉悦度的特征,以及二 者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街道步行空间的平均 绿视率与步行愉悦度呈显著正相关,当绿视率 达到0.142 5后,步行愉悦度为正,反之为负;街 道步行空间的绿视率标准差与步行愉悦度无显 著相关关系。最后以提升步行愉悦度为导向,针 对街道共性问题和不同类型街道的个性问题提 出街道步行空间绿化的具体建议,同时提出三 个方面的优化策略,以期提高街道步行空间绿 视率,提升步行愉悦度。研究为提升街道步行 空间绿视率及步行愉悦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及策 略参考,对城市街道的人性化建设具有一定的 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城市街道与建筑物之间的步行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澜 《中外建筑》1999,(4):18-19
城市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它为城市生活提供的不仅是物质的环境,而且提供了重要的精神、社会和心理的环境。传统城市环境的一些基本要素至今仍然对人类的城市生活起着积极的作用,如城市广场、寺庙、教堂、市场等,它们共同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城市环境形象。 笔者,作为一名建筑师,在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经常考虑的不仅是单纯的建筑物,而应是包括建筑、城市空间在内的城市区段、区域甚至整个城市。本文就建筑师在实际工程中最常遇到的城市街道与建筑物之间的步行环境设计进行分析,并就设计中如何体现实体建筑与城市空间这两个基本要素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3.
城市小空间——从步行天桥看街道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恒 《华中建筑》2006,24(9):92-94
由于城市中空间尺度日趋扩大,宽广的街道、巨大的广场应运而生,小型、安静的空间就更需要设计者重视尤其是利用城市交通中功能性构筑物的设置.有机自然的形成环境箭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该文以天津泰达第三大道上的过街天桥及其园林广场为例,运用现代景观与古典园林中设计手法来分析其在街道景观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中国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大环境下,街道空间品质成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因素。文章立足于街道空间,通过构建步行友好评价体系来论证影响街道活力的要素中步行友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观点,并以南京市花园路为例,通过安全性、舒适性、吸引性、服务性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步行友好程度评价打分,进一步强化此观点。最后从提高街道功能复合度,加强执法监管和明确职责分工,提升街道舒适度、注重公众参与和人文关怀四个方面提出失落街道空间的活化建议和对策,对失落街道空间焕发生机活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殷洁 《山西建筑》2012,38(28):13-15
通过对法国里昂市街道步行环境的介绍说明,对其具体营造手法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分析城市建设背后隐藏的人文精神,提出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希望能对国内的街道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凌波 《中州建设》2007,(12):67-67
展览馆路是北京西城区的一条城市次干道,因正对北京展览馆而得名。它与展览馆广场共同构成了附近区域居民休闲和散步的主要公共空间。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对展览馆路街道步行空间作一解读。  相似文献   

7.
董贺轩  高翔 《风景园林》2023,30(1):54-62
【目的】在建设城市健康街道的背景下,街道植物空间环境及其对步行质量的影响规律问题值得关注。【方法】选取武汉市9个街道植物空间样本,通过构建街道植物空间形态与步行愉悦度的特征评价体系,运用逐步回归分析、随机森林法等探索两者之间的影响规律。【结果】研究发现:1)街道植物空间形态评价体系分为尺度特征(面积、高宽比)、形状特征(形状系数)、界面特征(侧面Ⅰ通视率、侧面Ⅱ通视率、顶面通视率、绿视率);2)步行愉悦度评价体系包括满意度(0.253 7)、放松度(0.237 9)、舒适度(0.214 4)、安全感(0.162 9)、吸引力(0.131 1);3)街道植物空间形态特征对步行愉悦度的影响因子包括绿视率、顶面通视率、面积、形状系数、高宽比、侧面Ⅰ通视率,影响权重分别为0.288 5、0.238 8、0.184 1、0.164 2、0.099 5、0.024 9。【结论】基于相关研究成果、调查分析结果等,提出以人性化理念为主导的基于步行愉悦度的大城市街道植物空间评价体系。同时,提出了4点街道植物空间的优化设计策略:1)选用植物要素构建或分隔街道空间,并控制乔木株距;2)控制街道植物空间的绿视率;3)重视街道植物空间边界形状的复杂度与丰富度;4)控制街道植物空间的高宽比。  相似文献   

8.
满足居民日常需求的生活性街道步行空间,是城市中最典型,也是最为缺少研究的对象.文章选取西安老城区生活性街道作为研究区域,运用文献查阅、社会调查、数理分析与SD分析法等方法对西安老城区生活性街道步行空间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发现其空间被占、设计不合理、文化与感情缺失等问题,空间失活较为严重.最后在"以人为本""健康城市"的城市建设理念下,对老城区生活性街道的建设提出提高空间安全性与舒适性、挖掘微空间发展潜力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机动交通主导的功能主义城市将步行行为边缘化,而倡导人本设计及让城市回归街道生活的声音日益强烈。20世纪80年代至今,墨尔本秉承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理念,将街道空间成功转型为具备"交通空间—公共空间"双重属性的可步行性活力场所。其中心区街道空间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快速建设期、中心衰退期、街道复兴期3个阶段。在人本视角下,将街道复兴时期的街道空间统筹和建设经验归纳为政策支持、系统协同、人本设计3个层面,并提出我国街巷空间营造的优化建议,以期为我国城市步行空间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步行出行不仅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也可带来经济效益与健康发展,“宜步行化”逐渐成为国内街道治理主要目标之一。伦敦在数十年的研究与实践中,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宜步行化街道空间治理体系。研究首先梳理了伦敦街道空间的宜步行化转向;其次解析了伦敦宜步行化导向下街道治理的多元—多层级制度体系、需求分析优先的空间措施,以及系统性支撑策略;最后基于我国国情,尝试从体系构建、原则确定、反馈机制等方面提出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交通型街道通常是将“以车为本”作为主要设计原则,而疏于考虑行人的感受。而窄路密网理念下的街道界面宽度变窄,可有效限制车速,并为行人营造安全舒适的步行空间,更符合“以人为本”的街道设计原则。论文从景观专业的角度,以打造绿色街道和活力街道为目标,提出适合窄路密网型街道的设计方法,以打造满足步行需求为主要导向的街道空间。  相似文献   

12.
13.
方家  刘珺  王德  于长明 《风景园林》2018,25(11):33-39
本文将“如何通过街道规划设计,营建步行友好的城市开放空间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研究视角,抽取了6个国外城市街道规划设计导则中与“如何规划设计步行友好的城市开放空间?”密切相关的内容,根据相关导则编制的逻辑将内容进行提炼、归纳和重组。针对中国通过改善街道步行环境建设高品质城市的诉求以及相关导则中缺少对使用者需求关注的现状,提出了将需求调查纳入规划规定环节、从环境特征角度出发进行街道分类与定位、关注地域特征与集约性生态设施的环境营造方法以及提升步行道功能多样性和空间相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步行活动是衔接城市地铁交通系统最主要的出行方式,步行空间则是步行活动的重要载体。本文选取了青岛市滨海区域的青岛站、五四广场站和太平角公园站3个不同等级的地铁站域的步行空间,基于空间句法理论,通过全局整合度、选择度及可理解度3个指标量化分析滨海地铁站域步行空间形态特征,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量化分析尝试提出步行空间的优化策略,以期能够为地铁及城市的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梳理现有道路的分类方法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级方法,以城市道路步行空间的公共服务属性为落脚点,强调以空间为整体进行分级,提出将城市道路步行空间分为市(区)级、街道级、社区级三个级别,探索根据不同等级空间适当投入资源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通用设计的视角出发,抽取四个国外城市街道规划导则与弱势群体有关的内容,根据相关导则的内容进行提炼、归纳并重组,针对我国街道设计中的不足,提取相应建议,包括设计应适当从不同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将规划要素扩充到构建和街道中的其他元素,并覆盖不同人群;将市井气息加入步行空间当中等.  相似文献   

17.
文章梳理了步行友好相关的研究 文献,其中针对街道空间微观形态的研究方 面,通行的“定形—定性”或者简单“以量化 定性质”的研究方法对于形态设计的指引力 都相对较弱。“定形—定量—定性”三定结 构分析技术则指出研究的新方法。基于此, 本文在米兰选取了5条步行友好的街道,从 人的行为心理出发,采用“形态分析—数据 测算—性质评判”三向关联的结构分析技 术,分析形态特征,发现其形态设计的机 制。最后,从街道的通行空间、停靠空间、街 道界面和空间组织四个方面讨论总结指引步 行友好的街道空间形态设计模型,以为设计 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南昌的城市现代化进程日新月异,大量的城中村已变为城市发展的极大阻碍.文章选取具有典型性街道空间的南昌市长春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归纳总结其街道的空间特征,而后使用空间句法对长春村的街道空间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空间优化策略,以期为城中村的改造更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陈泳  严婷 《建筑技艺》2021,27(4):81-83
基于活力街道的设计理念,以南京江宁区湖滨路为例,从基地资源分析、设计目标确立与系统策略研究三个环节开展街道更新设计工作,提出组织水绿网络、丰富功能业态、打造慢行街区、优化街道界面和强化门户特征等空间设计对策,发挥基地资源优势,强调街道界面、建筑前区和节点空间的整合设计,提升街道活力,营造高品质的滨湖特色街道.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机动交通技术的不断革新,现代城市街道的发展到了一个充满选择的十字路口。而作为街道空间中的两大主体活动——机动交通与步行活动和谐关系的建立则是推动城市街道形态发展的关键,该文通过分析共生理论的本质特征,发掘机动交通与步行活动建构共生关系的重要条件,以有效指导未来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