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粉状石油焦造球后,研究了煅烧条件对煅后焦实收率和真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状石油焦造球可提高煅后焦的实收率和真密度,降低煅烧损耗,改善煅后焦质量;升温速率、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均对煅后焦实收率和真密度有影响,可通过控制煅烧条件来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煅后焦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价某连续式石墨化炉产品质量,对原料生石油焦、煅后石油焦、石墨化焦进行了性能参数测定。结果表明:所测生石油焦和煅后石油焦的挥发分析出规律基本一致,温度在400~700℃范围内,挥发分析出速率较大,900℃之后,挥发分基本析出完全;石墨化焦的挥发分质量分数、灰分质量分数、碳质量分数和真密度分别为0.09%、0.1%、99.63%和2.19 g/cm~3,满足高纯石墨化焦的质量要求,说明该连续式石墨化炉的生产技术值得推广。最后简单阐述了原料性能参数对对石墨化炉操作工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煅后焦生产过程中,大量温度在850~900℃的高温烟气从煅烧回转窑沉灰室直接排入大气,造成能源浪费.对回转窑沉灰室进行改造,回收高温烟气的余热,为成型车间生产提供热源.  相似文献   

4.
采用碳酸钠高温煅烧法,研究了煅烧温度、碳酸钠添加量和煅烧时间对高硫石油焦煅烧脱硫效果的影响,利用SEM、FT-IR和XRD等表征手段,对石油焦脱硫前后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和微晶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煅烧温度1 300℃、碳酸钠添加量25%和煅烧时间70min的条件下,脱硫率可达69.73%;脱硫后石油焦表面变得疏松,断层结构增多,S元素含量减少;脱硫后(002)衍射峰更加尖锐,结晶度提高;煅后焦在478、744和863cm~(-1)处的特征吸收峰明显减弱,脱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回转窑炭素煅烧存在的工况不稳定和石油焦回收率低等问题,在分析了煅烧工艺中煅烧温度场对煅后焦质量的影响后,分别对温度场影响最大的给料量和窑尾负压进行了恒料恒压控制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利用自校正控制技术和PID技术分别实现了给料量和负压的恒定,同时根据现场需要完成了煅烧过程重要参数的监视、故障的在线诊断和控制方式间无扰切换等功能。实际运行表明系统可靠性高,实用性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增密技术制备热解碳增强普通石墨材料。研究沉积温度对增强石墨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热解碳增强普通石墨材料的沉积机理。结果表明:随沉积温度升高,增强石墨的抗弯强度提高,在1 600℃沉积时达到最大值39.33 MPa,比石墨基体提高21.7%。其主要原因是随沉积温度升高,热解沉积由CVI过程变为CVD过程。当温度低于1 600℃时,化学气相渗透过程占主导;温度高于1 600℃后热解碳极易沉积在基体表面,形成热解碳膜,化学气相沉积过程占主导。在1 600℃温度下,其抗弯强度随沉积时间的变化不大,这证明高温下(1 600℃)化学气相沉积主要发生在石墨块体表面。  相似文献   

7.
焦罐是现代焦化厂乾熄焦生产工艺中关键设备,容盛赤热的焦炭(温度在1100℃左右),焦罐内衬托一层衬板,以防焦罐结构被焦炭烧熔,烧坏。 由于焦炭在焦罐内温度太高,局部地区已超过1100℃以上,使衬板表面严重氧化,材料内部组织出现了大量氧化铁,石墨完全烧损,金属组织严重过烧,说明该材料承受不了高温。为了适应生产,  相似文献   

8.
采用图像分析方法研究铝用石墨质阴极在不同焙烧温度下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考察孔隙率、孔径分布、形状因子、视孔隙比表面积、连通性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和孔隙复杂度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增加,孔隙率逐渐增大,而视孔隙比表面积、形状因子和连通性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石墨质阴极试样不同温度下焙烧生成孔隙均符合分形规律,借助图像分析孔隙结构参数和分形维数可界定不同典型焙烧温度下阴极孔隙结构的演变特征,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孔隙特征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前言用石油焦炼硅铁曾有过论述。资料认为,炭素材料的石墨化开始温度为1600℃,在大于2500℃时结束,而石墨化开始温度范围也正是铁合金电炉进行还原反应的温度范围,石墨化性能越好,则化学活性越差,比表面和比电阻越小。石油焦属强石墨化炭素材料,因此用它冶炼铁合金,特别是硅质合金时,使电炉里的还原反应条件恶化。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煅烧程度石油焦为骨料,煤沥青为黏结剂制备铝用低煅焦炭阳极.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图像分析方法对炭阳极孔隙结构进行分析表征,并考察阳极反应性和电解消耗性能.在煅后焦微晶尺寸1.7~2.7 nm范围内降低石油焦煅烧程度,炭阳极小孔隙逐渐沿骨料-黏结剂界面演变为裂纹状大孔隙,炭阳极孔隙率、形状因子及连通率均先减小后增大,视孔隙比表面积呈减小趋势.煅后焦微晶尺寸降低至1.9 nm较为适宜,对应的炭阳极空气和CO2反应质量损失率最少为9.6%和3.0%,每吨铝阳极碳耗为355.4 kg.低煅焦炭阳极过量消耗机制从以黏结剂选择性消耗转变为骨料与黏结剂共同消耗,使碳渣量减少.   相似文献   

11.
杨士岭  董英 《山东冶金》2011,33(1):38-40
材料选用某钢厂高炉无水炮泥,通过模拟铁口试验装置,对此种无水炮泥在多梯度温度状态下焙烧后的强度及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样在200℃×2h烘干后的耐压强度及抗折强度最大,800℃×2h煅烧后的耐压强度及抗折强度最小,在1100℃×2h煅烧后的显气孔率相比800℃×2h煅烧后的显气孔率明显较低;试样在1400℃时微观组织结构密实均匀稳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铁-石墨固体自润滑材料,详细研究了石墨含量对铁-石墨固体自润滑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以期获得石墨含量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戴小平 《稀有金属》2006,30(Z1):84-87
结合青海分公司生产实际,针对200 kA预焙槽在焦粒焙烧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提出煅后焦-石墨碎混合料焙烧工艺,确定焦粒和石墨碎之比(重量比)为73,焙烧效果良好,冲击电压低于5.5V,焙烧过程中电流分布更趋均匀,横向温度梯度小于200℃,减少电解槽阴极的早期破损的可能,有利于延长电解槽寿命.  相似文献   

14.
氢氧化镁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新型绿色环保材料,如何低成本制备高品质氢氧化镁引起广泛关注。以水氯镁石和高钙菱镁石为原料,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制取氢氧化镁,探讨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水氯镁石浓度、煅烧后物料的粒度等对氢氧化镁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恒温水浴、反应时间6 h、水氯镁石浓度5%、煅后菱镁石粒度-45μm条件下得到的氢氧化镁沉淀纯度可达94.89%,主要物相为Mg(OH)2和CaO。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赤泥、钢渣等冶金废渣造成的环境问题,本文利用赤泥、钢渣和煤矸石等固废原料通过高温煅烧制备固废基高铁铝酸盐相胶凝材料,对高铁铝酸盐相胶凝材料的合成温度、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水化产物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固废基高铁铝酸盐相胶凝材料的最佳煅烧温度为1300℃,其矿物组成主要有七铝酸十二钙(C_(12)A_7)、无水硫铝酸钙■、硅酸二钙(C_2S)和铁铝酸四钙(C_4AF);水化产物主要为钙矾石和铝酸钙水化物;合成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均优于普通硅酸盐水泥,28d抗压强度可达27.75 MPa.试验表明,利用冶金废渣制备固废基高铁铝酸盐相胶凝材料可用于制备高性能绿色透水混凝土,其力学性能和透水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6.
高温热处理对光滑层热解炭裂纹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高温热处理前后炭/炭复合材料光滑层热解炭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高温热处理对光滑层热解炭的消光角和取向角影响不显著,但导致光滑层热解炭中裂纹的形成。结合金相显微结构、中心暗场象和高分辨晶格条纹象的研究,证实了高温热处理导致光滑层热解炭中局部应力石墨化,并阐明了热处理导致局部应力石墨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前言 日本炭素材料学会会员人数1970年约为500名,到1983年已增加到816名。仅此一点足以表明对炭素关心的人在不断增加。在此期间,炭素学科的研究重心从对石墨化机理的研究转移到对炭化机理和炭化初期阶段的研究,已经能够掌握从室温到3000℃之间的变化,可以说这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发展阶段。以x光为中心所进行的结构解析、有关电子物性的研究、以石墨为中心所进行的各种测定及其基础理论也已大致系统化。  相似文献   

18.
采用钛酸四丁酯为钛源、一水合氢氧化锂为锂源,利用水热法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Ti5O12(LTO),研究了水热后不同烧结温度对LTO相组成、微观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分别为500、550、600、650、700℃时,烧结LTO均为尖晶石型;500、550、600℃烧结LTO的微观形貌为纳米片状结构,当温度升高到650℃时,LTO出现纳米棒状结构,随着温度继续升高,LTO在700℃时生成较厚的纳米片状结构;当烧结温度为650℃时,LTO的比表面积为94.5907 m2·g-1,气孔体积为0.9663 mL·g-1,此时Li4Ti5O12的放电比容量达到最大值240 mAh·g-1;电流密度100 mA·g-1、循环260次条件下,LTO容量保持率达96.45%,电流密度为1和2 A·g-1、循环1000次条件下,LTO容量保持率达92.97%和77.21%。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碳酸锰MnCO3和次碳酸铁铋BiFexCO3为原料,通过湿法球磨与煅烧制备Bi(Fe0.9Mn0.1)O3粉体颗粒,研究煅烧温度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驱体中含有MnCO3和BiFexCO3两种成分,前驱体的煅烧温度可设定为455~820℃。试样的微观形貌与团聚形态受煅烧温度的显著影响。温度达到700℃时,类球形与多面体颗粒共同存在,粒径为120~280 nm。各试样具有相近的背景衬度,没有形成明暗差异显著的不同区域,说明锰与铋形成了均匀分布状态。600~800℃温度区间内煅烧形成的产物对所有波段都具有很高的近红外反射率,尤其当温度升高到700℃后,试样具备优异的反射性能。  相似文献   

20.
作为铝电解用阳极的主要生产材料,煅后石油焦的生产可以使用不同的煅烧技术,本文介绍了新型回转床式煅烧炉技术,并着重介绍了新型回转式煅烧炉的结构、该技术的生产工艺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