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研究地下步行系统的开发背景,以及解读多个成功案例在城市建设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总结出地下步行系统的平面布局、公共空间设计和功能组织的规划要点,以期创造品质优良的地下步行空间。  相似文献   

2.
面对青岛市机动车增长居高不下的态势,道路拥堵、人车混行、过街难等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缓解交通拥堵,给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步行空间和过街环境成为众多城市交通规划者的奋斗目标.立足青岛市地下交通系统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地下交通设施分类及布局特点,对青岛市地下步行设施的规划布局作初步分析和探讨,并对其现状利用效率低下问题提出建议,以期完善城市步行交通系统,优化城市步行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和互联网行业迅速崛起,为解决我国大中城市的交通问题并提高物流效率,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物流运输模式——城市地下物流系统.本文对国内外地下物流系统和目前物流行业现状进行介绍分析,指出地下物流系统构建的社会意义,分析其建设规划需要考虑的因素,提出地下物流系统的发展构想,即利用城市的基础设施布局,降...  相似文献   

4.
城市中心区的地下空间通过彼此建立联系以提高使用效率,从而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中心区地下步行系统规划中,不但需要顶层设计考虑系统的完整性,还要因掣肘于某一段连通工程实际施工难度,去更多地考虑协调产权、突破工程技术、消减施工社会影响等因素。因此,本文引入城市道路交通评价中的“连通度”指标。它既反映了整个地下步行系统的网络化程度,也能反映某一段连通工程在整个系统连通中的价值,去支撑高成本高难度的地下空间发展决策。探索地下步行系统中的连通度计算方法。文章通过收集北京、深圳、南京、杭州的中心区地下步行系统规划方案作为算例研究,希望能为其他城市地下步行系统规划提供思路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5.
常规武器作用下,城市地下空间和人防工程系统的布局研究,是城市地下空间和人防工程系统抗常规武器毁伤分析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讨论了常规武器作用下城市地下空间和人防工程系统的两种布局方法和五种配置模式;并通过算例分析,提出了几点想法;可供城市地下空间和人防规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欧美发达国家城市先后进行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建设和利用,其中轨道交通发展一直是地下空间建设的主要部分,而以多伦多为代表的加拿大城市却从地下步行系统"PATH"这一不同角度发展了地下空间。本文以多伦多市地下步行系统为例,对其历史背景与成因、建设进程、空间特征、规划基本框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为中国城市地下步行空间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案例参考和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
作为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之一,<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布局和分层规划研究>课题历时2年,参与的专家学者涉及城市管理、规划设计、交通、市政、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等方方面面.该研究在调查、分析了国内外地下空间规划、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上海市中心城为主要研究范围,兼顾新城,提出了上海市地下空间平面和竖向布局设想,并对应于城市的不同功能区提出了开发模式和策略.文章主要论述了课题在地下空间城市规划方面有突破贡献的地下空间需求预测创新理论和实践方法,以期为规划编制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铁车站分类理论及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空间是城市空间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开发利用的功能、规模、布局等都会受到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影响,因此,处于不同城市区位的地铁车站周边地下空间将具有不同的开发模式。为了指导车站周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很有必要先对城市地铁车站进行分类,再针对各类车站的特点研究制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本次研究将在分析已有地铁车站分类理论的基础上,抓住影响车站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两大重要影响因素——地铁车站的交通重要性以及车站所处的城市区位,来划分地铁车站类型。  相似文献   

9.
绿色交通和绿道是目前中国城市的重点发展对象,基于两者有着很多相似属性,将两者进行融合设计,有助于保护环境,节约土地资源,方便换乘。根据城市绿色交通方式的分类,提出了自行车绿道、自行车与步行共用绿道、常规公交绿道以及三者共存的综合绿道4种融合模式。针对4种融合模式,分别进行了横断面空间布局交通设计,包括位置关系、隔离设施、平面布局和竖向布局。通过融合设计,消除了公交车和私家车的干扰,方便了步行、自行车和公交车的换乘,改善了出行者的出行环境。  相似文献   

10.
提出山地城市步行系统建构的意义和步行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步行系统建构的影响因子,利用系统方法,结合一些规划建设实践的例证研究分析,总结出山地城市步行系统从宏观到微观的建构方式,并指出其在不同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演变关系,从而得到有序的步行系统布局和丰富的城市步行空间。  相似文献   

11.
地下人行通道总体布局规划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过程中重要分项环节,其规划内容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过街地下通道的总体布局,二是重点区域地下人行流线的组织引导。确定这两方面内容,需要先划定地下人行连通重点区域,并作为分析基础。按照这一思路,本文结合实际项目,从三个方面论述其编制方法:第一,通过价值分区评价法来划定地下人行连通重点区域;第二,通过需求分布评价法来确定过街地下通道建设布点;第三,以构建连续步行空间为导向,细化过街地下通道空间落实,统筹人行地下连接通道空间布局,形成完整的地下步行网络。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地铁站点影响区地下步行系统可以带动站点辐射区域的发展,为其增加人群的聚集度,它的可达性对提高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成都春熙路地铁站站点为研究对象,通过Python工具获取各条交通线路的站点等地理位置信息,通过相关搜索引擎搜索与整理相关信息,以GIS为主、AutoCAD工具为辅建立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区地下步行系统相关数据库和“时间—距离”模型;在基于3类主要出行方式的条件下,运用“层次分析法+GIS可视化”呈现该站点影响区地下步行网络的可达性作用机制,提出“地铁—公交—自主”出行的合理分配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为地下步行网络设计规律提供建议,为其他站点地下步行网络系统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城市设计角度解析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的形态营造,着重从系统化、立体化、人性化三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提出了从地下交通组织系统化,地下交通换乘站点立体化和地下空间环境设计人性化三方面来实现地下空间一体化,从而建立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形象.最后指出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实质上是城市与地下建筑的一体化设计,让地下空间系统融于整个城市环境中,实现人、城市、建筑的三者合一.  相似文献   

14.
从大尺度城市设计到“日常生活空间”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张杰  吕杰 《城市规划》2003,27(9):40-45
反思了我国当前大尺度城市设计、实践对日常生活的忽视及其存在的普遍问题 ,归纳出存在着技术的纯粹性、形式的均衡性、思维的静态性等现象 ,并分析了其理论渊源 ,论述了日常生活空间的哲学启示 ,提出了以“日常生活空间”为核心的城市设计思想 ,同时指出营造这种设计的几个方面 :(1)紧凑的城市形态 ;(2 )发展宁静交通、鼓励和改善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环境 ;(3)适当密度的混合功能街区 ;(4 )低多层高密度城市建筑类型与街道体系的建立 ;(5 )城市场所与环境特色的营造 ;(6 )发展市民日常休闲为主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城市开放空间体系 ;(7)以政府、社区为主导的城市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紧凑型发展的重要组成,其空间活力成为了衡量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的重要参考。借助空间句法的理论指导以及对实地建成现场的调研,综合量化数据与相关性分析,以轨道交通站点接驳的地下空间为例,探讨影响地下空间活力的空间可达性与活动人流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地下空间的整合度指标与活动人流、轨道交通站点以及垂直交通布局等相关变量因素,共同影响地下空间活力;并以此提出建议与讨论,对未来进行有效活力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蔡夏妮 《山西建筑》2006,32(20):35-36
通过分析地下步行系统的组成,着重探讨了地下步行系统规划设计的要点,指出对地下步行系统规划设计的探讨旨在创造多元化、多层次、有机的地下空间,它将成为我国各大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三维空间的整合是城市集约化效能发挥的充分条件,现阶段的城市三维空间整合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更加强调城市空间使用上的集约化和空间功能、环境的整合,注重城市地下地上一体化的设计思想.城市三维空间整合的要素包括实体要素、空间要素和区域,为了有利于城市建筑群与地下空间的一体化,合理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步行系统及地下空间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拥有全球最大规模地下步行系统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为例,分析了蒙特利尔地下城的功能、结构并回顾了其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与特点。  相似文献   

19.
周一晴  姬向华 《山西建筑》2011,37(33):22-24
通过分析苏州市老城区RBD的发展演变过程与现状特征,并探讨了苏州老城游憩商业区的形成机制,空间格局及发展趋势;提出应依托环城水系和步行商业街等城市开放空间,构建适应苏州老城区更新发展的RBD空间结构和趋势。  相似文献   

20.
杨靖  马进 《华中建筑》2007,25(10):113-117
住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网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缺乏与城市的互动而封闭经营,其是难以生存的.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了住区的三种主要商业形态(即独立式、步行商业街和沿街商业)是如何与城市形成良好互动,以构建系统的城市商业网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