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阐述了采用IP技术实现变电站的遥测、遥信、遥控、遥调、遥视、远程诊断维护、故 障录波等信息综合数字化传输的原则、技术条件和实现方法。指出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是如 何分配各类信息的传输带宽和如何控制信息的传输流量,给出了一种优先保证实时性强的信 息传输带宽的带宽分配方法和一种通过控制发送方各类信息的传输速率来控制传输流量的方 法。在通信软件的编制方法上,提出了通信软接口的概念。将通信软件分为2个层次:IP传 送层和协议编解码层,有利于传输协议的标准化。所提出的方法经E1信道测试可以满足各类 数据实时性的要求,其结论同样适合于基于IP技术的宽带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2.
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建立一个高效、可靠、快捷、实时、准确的防汛指挥系统,实现防汛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自动化。  相似文献   

3.
质量管理办公系统属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一个分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质量管理办公自动化,将大大地提高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使管理现代化、信息资源化、传输网络化和决策科学化。  相似文献   

4.
水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系统是网络通信、计算机、水文气象等多学科技术,完成对流域内的降雨、水位等水文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分析管理的信息系统.阐述了黑龙江省水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系统的管理方法和运行维护流程、分析判断系统故障及解决方法.黑龙江省水文局逐步完善建设水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系统,实现了水情信息采集自动化、传输网络化,在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水情信息是水务信息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包括分布在各个自动遥测站点测得的雨量、水位、气象、流量、含沙量、水质、蒸发量等随时间、空间而变化的水务信息。水情信息通信和传输向题,其实质是如何把地理上十分分散、相距较远的若干报汛站通过组织,实现水情数据准确、及时地向上传输。而现代通信系统正是解决信息几乎在任何距离上实现既迅速、又准确可靠传递的唯一途径。因此,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建立高效的水情信息传输系统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广域网络系统是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是黄委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一个高速、可靠、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信息化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要求,是实现信息高效准确传输的保障,是实现信息化应用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要实现信息化必须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GPRS技术在水情信息传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水情信息传输对数据传输实时性、周期性的要求,以及系统数据传输量小的特点,介绍了一种基于GPRS技术的水情信息传输系统。设计了由数据采集、传输和接收等3部分组成的水、雨情监测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系统通过Internet实现与GPRS网络的连接,从而实现对水雨情数据的采集。实际应用证明该系统具有永远在线、经济适用、传输速率快、组网简单及易于扩展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变电站信息综合传输方案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区分服务(DiffServ)网络的变电站信息综合传输的具体实现方案,通过为不同业务分配不同的每跳行为(PHB ),综合运用优先级队列(PQ) 调度策略、约定访问速率(CAR) 流量整形和随机早期诊断(RED)队列管理技术共同实现。并且以某实际电力通信网络为例,采用网络仿真方法,对该方案的性能进行了定量评估。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RTU实时信息上网传输的技术,可以解决RTU一发多收、节省远动专线通道、提高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一致性。介绍了国内首先实现RTU经国家电力实时数据通信网远程传输的两种方案:RTU直接上网和经协议转换器上网。说明了采用的关键技术、系统结构和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变电站信息综合传输中的流量冲突问题,提出了依据实时侦测的网络资源状况信息,对站内传输的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流量控制,使系统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情况下,能对不同服务质量(QoS)要求的信息业务提供不同的服务带宽,实现信息的综合传输。阐述了变电站信息源端自侦测的流量控制原理:采用扩展Ping方式采集网络资源状况信息;并通过简单统计算法对采集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做出网络资源状况评估;依据资源状况评估等级,变电站中各信息源端依据业务类型的QoS分级实施相应的流量控制措施。实例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变电站信息综合传输中的各类数据业务流量冲突的问题,保障敏感信息的可靠实时传输。  相似文献   

11.
对国电南自以太网103协议及其在水电厂自动化系统的通信进行了介绍。为了提高水电厂自动化系统与多台保护等智能装置之间通信的快速性,平衡传输是最佳的选择。在以太网的链路中,103协议采用UDP报文与TCP报文相结合。利用UDP短报文进行链路监测和链路启动,链路正常建立后,利用TCP报文进行正常信息传输。当保护智能装置等发生事件或有数据变化时,其自动启动一次TCP报文传输过程,及时将信息通知水电厂自动化系统,成功地实现了正常连接状态下的平衡传输,保证了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完整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蓝牙技术,在贵州省纳雍发电厂构建了一个无线办公网络自动化平台。针对发电厂恶劣生产区域的特殊要求,提出一种将电缆替代协议进行扩展的嵌入式蓝牙应用模式及其硬、软件实现方案,实现了对所需监控设备的远程测控和管理,解决了特殊区域铺线难及其他通信方式信息传输误码率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戚应金 《治淮》2008,(1):24-26
一、淮委计算机网络系统现状 淮委计算机网络系统是水利信息网络的载体,拥有比较复杂的网络环境。目前与水利部局域网通过网通公司的2M专线直接连通,实现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相关信息包括国家防汛抗旱异地会商视频会议系统声音、视频的传输,与豫皖苏鲁四省水文(水资源)局、气象系统有关部门、流域遥测分中心、流域重点地市水利和水文部门相关防汛信息传输也是通过这条专线实现;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电力系统动态安全监控系统中相角测量装置(PMU)数据传输时延大、系统规模有限的现象,利用计算机网络在数据传输中的准确性和高波特率性,采用以太网和异步传输模式(ATM)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全光纤通道,构建了一套高实时性的全网相角信息实时传输通道。在工程中,该系统实现了一个周期上传一次数据,从而可实现在PMU广域测量数据基础上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利》2005,(5):64-65
该系统开创性地采用了一套基于国际工业标准TCP/IP协议的专用水情应用传输协议,保证实时水情及时、准确、完整地传输,从而实现资料共享的目的。系统能够自动接收水情电报,能够提供多种不同方式的信息输入能力,能够随时接收多路通过网络传送的水情,具有按一定条件通过网络转发水情的能力,具有按一定条件转发水情电报的能力。通过这些功能的实现,大大地提高报汛速度,同时避免一报多发,从而最终达到一个测站只发一份“电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水情自动测报是利用模数转换、无线电通信及计算机等高科技技术实现降雨量、水位、流量等水情信息的采集、传输及作出预报处理,全部自动化、数据化。天台里石门水库于1998年建立起初具规模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提高了水情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的时效性,为本灌区的科学调度提供了可靠的 依据。  相似文献   

17.
4年前,当提到“信息高速公路”时,还没有多少人知道它的确切含义。也就队这时开始,人们才真正把目光投向了这看不见摸不着,一直被人们利用但没有给以足够重视,却有着非凡能量的东西─—信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场全球范围内的信息革命已悄然开始。信息在今后的社会中将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为了保障信息传输的高速和准确,人们想到了高速公路,要建设传输信息的高速公路。因此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网络,是以光速在全球传输数字化信息的网络。尽管我们今天已拥有了高容量有线电视网、有线和无线电话网、计算机通讯网等,这些网络也…  相似文献   

18.
略谈水利信息管理及其开发和利用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作好三防与水利管理的信息采集--传输--管理--应用,使水利管理适应国民经济的需要,近年来,顺德市水电局一些实践与探讨,逐步建成一个小型信息采集处理系统,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三防信息与办公自动化信息合一的传输工具与管理工具;又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的进行河口澡位过程的非线性相关模拟的课题研究以及信息在防洪、水管理调度决策方面的初步应用。介绍开展信息,管理及神经网络的科研情况。  相似文献   

19.
通过GIS在水利行业的应用技术,阐述了利用PDA和移动通信手段,实现在防汛抗旱中实时查询雨水情、气象云图、流动信息采集与传输等多项服务方法,建立一个基于数字地图的实时数据查询、采集与传输系统的基本思路。通过GISBE务器、短消息咨询平台与PDA客户端的有效结合,实现防汛抗旱决策指挥人员和工作人员随时随地对防汛抗旱信息的获取、采集、传送和预警,使防汛抗旱工作范围在时间和地点上充分延伸。  相似文献   

20.
黄河“数字水文”框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文信息是整个水利信息中数字化程度最高的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水文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决策与信息服务的方式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和变革,信息技术加速向水利行业的渗透,为实现从传统水文向现代水文的转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黄河“数字水文”就是借助“数字地球”的理论和方法,建设满足现代治黄需要的大型信息系统。“黄河水文”基本架构由信息采集与传输体系,网络平台,信息处理与存储体系,信息挖掘与分析体系,暴雨、洪水预报体系以及信息服务与决策体系六大体系构成。其架构策略是以应用需求为导向,通过重点项目的实施,分阶段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