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电磁半连续复合铸造法制成高钒高速钢35CrMo复合轧辊,研究了复合界面组织形貌特征和微区成分分布,测试了结合界面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界面上有厚度为40μm左右扩散层,层内显微组织为珠光体;邻接扩散层的合金钢侧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高速钢侧为马氏体基体上分布着VC颗粒。高速钢和舍金钢的显微硬度值分别为700HV和250HV,扩散层介于两者之间硬度值为350HV;冲击韧度值可达到100J/cm^2。该方法制备的复合轧辊界面具有良好的组织特征和力学性能,是冶金结合和扩散结合共同作用的结果。高钒高速钢35CrMo复合界面存在明显扩散层,且界面两侧发生成分扩散。结合区两侧显微硬度差别很大,但在界面处无突变。界面冲击韧度随高钒高速钢面积比的增加快速下降。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高速钢复合轧辊的电磁连续铸造实验,在工艺参数匹配得当的情况下,制备出了外观形状规整、振痕轻微,内部组织致密,结合面质量良好的辊坯。分析结果表明,辊坯从外到内依次为激冷凝固层、枝状晶区、界面结合区和辊芯金属区。外层高速钢主要是马氏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合金碳化物组织,其中的共晶碳化物呈迷宫状、短条状和粒状,辊芯为珠光体+沿晶界析出的少量铁素体,晶粒细小。双金属复合界面的结构主要由扩散层、激冷凝固层和柱状晶区组成。  相似文献   

3.
电磁复合铸造轧辊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邵抗振  魏世忠  龙锐  刘亚民  王守诚  彭涛  许春伟 《铸造技术》2005,26(10):957-958,962
利用自制的电磁复合铸造试验装置,研究了电磁复合铸造轧辊的基本工艺过程,并对高铬铸铁复合轧辊耐磨层的性能和复合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合理的工艺条件下,可以得到界面结合良好、组织优良、耐磨层硬度分布均匀且符合要求的复合轧辊,探索了一条铸造复合轧辊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复合铸造的方法将液态A356铝合金与固态6101铝合金连接在一起,研究复合接头的显微组织、元素分布、硬度及拉伸性能,并分析其界面形成机理和断裂行为。结果表明:通过在固态6101铝合金表面电镀锌的方法并精确控制实验参数的条件下,可以使A356铝合金和6101铝合金之间形成冶金结合。在2种铝合金之间会形成过渡区,由于固态6101铝合金表面熔体的高过冷度,过渡区呈致密的等轴晶组织。在拉伸性能测试中,断裂位置总是在A356铸态合金内部,说明接头连接强度高于A356铸态合金的强度(145 MPa)。  相似文献   

5.
《铸造技术》2019,(7):667-670
利用液-液复合铸造技术制备低合金钢/高铬铸铁双金属复合锤头。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S)、背散射衍射系统(EBSD)和显微硬度分析仪研究钢/铁双金属复合锤头的界面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液-液复合铸造实现合金钢与高铬铸铁良好的冶金结合,界面处存在厚度约为30μm的过渡层,界面处的显微硬度约为333 HV。  相似文献   

6.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深入分析了电磁复合铸造轧辊的凝固过程。结果表明,电磁复合铸造轧辊的凝固是自下而上,由外向内的凝固过程。这种凝固方式既有利于金属补缩和夹渣的上浮,又有利于界面的充分熔合和元素的扩散,能够减少铸造缺陷,提高界面性能。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烧结坯体压制工艺和铸造烧结工艺的基础上,采用铸造烧结法在多元低合金钢基体上,复合了2~4mm厚的铸造烧结TiC钢结硬质合金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RD等方法研究了烧结结合界面以及复合层组织和成分.结果表明:铸造烧结TiC钢结硬质合金复合层与基体材料结合界面存在明显的过渡层,为冶金结合;铸造烧结层中硬质相主要为TiC颗粒,其形状近似球形,颗粒直径在0.5~2 μm,体积分数约为50%~60%,均匀分布在粘结相中;粘结相为Fe-Cr的固溶体,含有少量Cr3C2和Cr7C3等烧结过程中形成的碳化物.  相似文献   

8.
电磁铸造对2024铝合金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光学显微镜、差热分析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比分析了电磁铸造和连续铸造2024铝合金铸态及热处理态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电磁铸造铝锭的硬度较连续铸造铸锭提高1倍,疲劳性能提高2倍,差热分析曲线显示,电磁铸造试样具有比连续铸造高的热焓,说明其在加热过程中沉淀强化物析出较多。  相似文献   

9.
铸造Al-Pb轴承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一种新的搅拌铸造技术生产系列铸造铝铅合金,含铅量的变化范围在ω(Pb)-0 ̄25%,试验中,研究了铸态铝铅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研究的含铅量范围内,铸态合 硬度、抗拉强度和虎率都随铅的质量分数的增加而下降。断口分析表明,随质量分数的增加断口特征逐渐由塑性向脆性转变。而摩擦磨损性能随铅的质量分数的增加有一最佳值,即铅的质量分数为15-20%时,其磨损量和摩擦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10.
高铬复合铸造轧辊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材质高铬复合铸造轧辊是近三十年来继采用铸造适的高合金无限冷硬轧辊和合企半铜轧辊之后,轧辊制造技术的一大革新.综述了高铬的铁轧辊、高铬铜轧辊国内外制造工艺(化学成分的选择、热处理工艺等)及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电磁半连续复合铸造轧辊的思路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实现复合轧辊的顺序凝固,研制了电磁半连续复合铸造试验装置,利用该装置进行了一系列电磁半连续复合铸造试验,探索出了一套合理的电磁复合铸造工艺,制造了高铬铸铁/45#钢复合轧辊,并进行了装机试验。结果表明:电磁半连续复合铸造轧辊思路正确,装置简单合理,既实现了轧辊在复合过程中的顺序凝固,减少了铸造缺陷,又使复合界面达到良好结合,提高了轧辊质量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张伟  许云华  刘伟涛 《热加工工艺》2007,36(21):41-42,45
介绍了托轮式离心铸造机双头浇注技术在钢管内壁复合高铬耐磨铸铁复合管这一新的生产工艺.并利用数值模拟计算出实验中需要的一些关键参数(浇铸速度,铸型转速,行车速度),制定出最佳试验方案并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3.
水平电磁连铸空心铜管坯组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在中试水平的空心铜管坯水平连铸过程中施加工频电磁场,分析其对铜管坯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施加电磁场时相比,施加电流强度为140A的工频电磁场后,水平连铸空心铜管坯的组织显著细化,平均晶粒度由未施加磁场时的3.1提高到8.3,周向组织均匀性也得到明显改善;抗拉强度提高40%左右,延伸率提高50%左右.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铸渗工艺对铸钢件表面铸渗硅复合层厚度和质量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及显微硬度仪等分析手段,阐述了该铸钢件表面铸渗硅复合层的微观成分、组织及性能特点。结果表明,钢水的浇注温度为1580℃左右时,铸钢件表面可以得到厚度为0.6~2.8mm并且表面质量较好的铸渗硅复合层。另外渗硅层与母材铸钢的界面为机械结合状态。  相似文献   

15.
刘炳 《热加工工艺》2006,35(13):37-39
研究了不同铸渗工艺对铸钢件表面铸渗硅复合层厚度和质量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及显微硬度仪等分析手段,阐述了该铸钢件表面铸渗硅复合层的微观成分、组织及性能特点。结果表明,钢水的浇注温度为1580℃左右时,铸钢件表面可以得到厚度为0.6-2.8mm并且表面质量较好的铸渗硅复合层。另外渗硅层与母材铸钢的界面为机械结合状态。  相似文献   

16.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电子拉伸机,研究了6061合金半固态坯料的电磁半连续铸造、二次加热、触变模锻成形以及成形件热处理。结果表明:采用近液相线电磁半连续铸造技术制备的6061合金半固态坯料微观组织为均匀、细小非枝晶组织;低过热度浇铸时,临界晶核半径减小,此时在电磁场作用下,降低了熔体的温度梯度,促进了准固相原子团簇在熔体中形成,形核率增大;二次加热时,初生α-Al不断球化,淬火组织也呈圆整状,620±5℃、保温15 min,模具温度250~300℃,留模时间10~15 s,触变成形出表面光洁的成形件;经T5处理后,抗拉强度达到328 MPa,延伸率达到8%,大大高于压铸成形件的性能。半固态压铸成形由于成形速度高,溶体高速充型,造成成形件气孔率高,使成形件组织致密度不如半固态模锻成形件,这是半固态压铸件强度低、模锻件强度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双辊薄带连铸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国内、外双辊薄带连铸技术的研究概况,指出了这种先进技术在工业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示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王松涛  赵忠兴  金光 《铸造》2003,52(7):492-495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平板类铸件浇注过程水模拟的充型自由表面速度场进行了测试分析。用气泡作为示踪粒子。对底注式、阶梯式和缝隙式浇注系统进行了水模拟研究,建立了底注武浇注系统液体充型过程的自由表面速度场。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自由表面速度场能定量地反映充型过程的液体自由表面状态。  相似文献   

19.
首先对协同设计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并阐明了协同设计技术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以及发展趋势。以某型号摇枕为例,通过产品结构与工艺结构相同部位应力的对比,对目前国内在复杂铸件设计方面的传统设计方法及其特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析,由于传统设计方法在设计流程方面的限制,使产品结构设计与铸件工艺设计、铸造产生了脱节,造成了工艺成本和制造难度的增大。以国外在协同设计理念下设计完成的摇枕、侧架产品为例,分析了协同设计的优点,协同设计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产品设计效率和精度,同时降低了工艺成本并缩短了试制周期。结合我国在铸件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方面的发展水平,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复杂铸件产品结构与工艺结构的协同设计方案和实施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