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业务的爆炸式增长,40 Gbit/s WDM(波分复用)系统已经在现有骨干网中大规模商用。文章分析了40 Gbit/s系统工程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包括40 Gbit/s系统的光纤选型、编码选择、40 Gbit/s系统中10 Gbit/s业务的解决方案、40 Gbit/s系统的OLP(光线路保护)和客户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从WDM+TDM40Gbit/s所遇到的技术难题着手,从各个角度分析并提出技术解决方法,最后探讨其在今后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40Gbit/s WDM光传输系统的发展状况.并分析了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容量传送带宽需求的驱动和40 Gbit/s WDM技术的日益成熟,40 Gbit/s规模应用趋势明显.从40 Gbit/s现状、关键技术、应用等主要方面分析了40Gbit/s WDM技术及其应用相关的一些关键问题.同时对于40Gbit/s技术的后续发展提出了相应观点.  相似文献   

5.
高速40 Gbit/s WDM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业务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数据业务对骨干网带宽的拉动,高速WDM技术慢慢地走入了我们的视野,从2.5 Gbit/s、10 Gbit/s的普遍商用,到高速40Gbit/sWDM的迅速发展,传送网正在跨入一个新的纪元。人们已经从当初“该不该发展40 Gbit/sWDM技术”的疑惑中走出来,越来越多的设备供应商以及网络运营商投入到高速率WDM系统的研究和建设中。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一种用于40Gbit/s波分复用(WDM)系统的可调色散补偿方案,采用啁啾布拉格光栅的多通道色散补偿技术和掺铒光纤放大器的自动功率控制技术,可以对现有40Gbit/s主流调制编码格式的波分复用系统进行高精度的色散补偿,同时能提高接收机的动态范围.  相似文献   

7.
1.6 Tbit/s(40×40 Gbit/s)光通信传输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NSFCNet)上已实现由400 km×10 Gbit/s传输链路直接升级的一路400 km×40 Gbit/s光传输实验的基础上,采用自行研制的40×40 Gbit/s载波抑制归零(CS-RZ)码多波长光发送源,进行了160 km的1.6 Tbit/s(40×40 Gbit/s)波分复用(WDM)光传输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常规中短距离10 Gbit/s传输链路可以直接升级至40 Gbit/s。但是由于40 Gbit/s传输系统的色散容限小于60 ps/nm,而且传输光纤与色散补偿模块的色散斜率不匹配,要实现40通道40 Gbit/s的传输,必须对40个信道分别进行精细的色散补偿。这也说明,对于宽带的40 Gbit/s多波长系统,有必要优化设计或更新传输链路。  相似文献   

8.
TDM40Gbit/s及WDMN×40Gbit/s光传输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2000年以来,关于 40 Gbit/s光传输系统是否有必要商用化有过很多的争论.现在很少有人怀疑 40 Gbit/s系统的出现,问题在于它应用的范围.随着 10 Gbit/s接口的路由器和其他设备在网络中的应用,这意味着 40 Gbit/s系统在核心网络中地位的确立,特别是在城域网中, 40 Gbit/s系统的智能调度性和集成度要远胜于 4个 10 Gbit/s系统. N× 40 Gbit/s WDM也成为各厂商开发的重点,但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业务需求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40 Gbit/s会像 10 Gbit/s一样成为主流产品吗?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本文从 40 Gbit/s系统关键的器件技术等方面分析 SDH 40 Gbit/s 长.  相似文献   

9.
40 Gbiffs传输是近年来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从全球40 Gbit/s发展趋势、40 Gbit/s传输的市场需求、40 Gbit/s技术及建设成本、光缆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以40 Gbids为基础的WDM系统已经趋近成熟并进入规模商用阶段.各运营商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网络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0.
李俊杰  杨玉森 《通信世界》2008,(46):I0004-I0005
40Gbit/s高速传输已经步入规模商用时代。由于IP流量传输需求的不断增长,未来两三年内部署的40Gbit/s WDM系统还需要考虑与100Gbit/s速率的兼容。  相似文献   

11.
光传输系统中色散补偿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光纤色散的产生及其对传输系统影响的介绍,引出了色散补偿技术.在多种色散补偿方法中,侧重探讨了应用比较普遍的色散补偿光纤(DCF)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工程,具体阐述了光纤色散补偿模块大小在工程中如何计算、如何配备、如何放置等,获得了一些对实际色散补偿系统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利用基于多极法的数值模拟软件包对光子晶体光纤色散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发现通过改变包层空气孔直径d和空气孔间距A可以有效地调节光子晶体光纤的色散特性,即短波长零色散、近零超平坦色散和大负色散,得到了三种色散特性随光纤结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对常规色散管理孤子系统(DMS)、密集色散管理孤子系统(DDMS)、色散渐减光纤(DDF)孤子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和分析。对三种系统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它们的适用范围给出了一个系统的论证.  相似文献   

14.
光子晶体光纤的色散特性及其在光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光子晶体光纤由于其特殊的几何结构使它具备了很多传统的单模光纤所不具备的奇异的色散特性,如色散可控性、近零超平坦色散、高负色散已及短波反常色散等,讨论了PCF这些色散特性及其在光通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色散管理孤子的传输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琼  王晶 《激光技术》2002,26(5):367-369,372
论述了色散管理孤子的传输原理,并利用数值方法模拟了色散管理孤子在不同的传输模式中的传输,研究了色散管理孤子特性及其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色散管理孤子具有很明显的周期性,尤其采用平均路径色散为0的模型传输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16.
实用化的光通信系统在光时分复用(OTDM)和DWDM技术的推动下,其容量正有条不紊的向Tbit/s级发展。但是限制光通信系统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已由衰耗限制转变到色散限制、非线性限制。将来可能非线性的矛盾会更突出。文章分析了色散的产生,色散的种类,以及克服光通信系统的色散限制的若干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单模光纤的偏振模色散PMD,包括PMD与单模光纤的几何尺寸及应力的非圆对称的关系模间耦合的影响。PMD具有瞬时统计特性以及采用Monte Carlo模拟软件对光缆产品的PMDQ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采用周期色散补偿的光波分复用系统中入纤功率对系统的影响,并从理论上分析了色散补偿后剩余色散对系统性能的作用。仿真结果表明:当入纤功率增大到一定的数值时,光纤中存在的自相位调制(SPM)等非线性效应使得系统的误码率随入纤功率的增大而增大,而系统中色散补偿后的剩余反常色散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随人纤功率增大而增强的非线性效应,对系统的性能有一定的改善。仿真结果和理论分析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利用OptiSystem软件,对高速光纤传输系统中三阶色散(TOD)导致的脉冲失真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光脉冲信号通过光纤传输系统传输2000 km,不同的速率、占空比、脉冲形状和光纤类型对三阶色散的影响,同时比较了高斯脉冲和超高斯脉冲经过2000 km传输后的品质因数,发现高斯脉冲的品质因数优于超高斯脉冲的品质因数。通过仿真分析得出:当同时考虑群速度色散(GVD)和三阶色散的时候,标准单模光纤(SSMF)和啁啾光纤布拉格光栅(CFBG)组成的高速光纤传输系统性能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20.
超高速光纤通信中的色散补偿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重秀  贾信东   《激光杂志》1999,20(4):40-42
本文研究了光纤通信网中的色散及其补偿方法,对主要的几种色散补偿技术的机制,特点及春实现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并讨论了光纤的色散补偿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