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冷却速度对热轧双相钢相变的影响及双相化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随着冷却速度的降低,Si-Mn-Cr-Mo系热轧双相钢连续冷却转变的组织中多边形铁素体量增多,贝氏体量减少,且贝氏体由羽毛状向粒状转化,当冷速减小到1.24-0.2℃/s的范围时,组织中出现针状马氏体。此外,该钢的CCT曲线上出现了温度间隔约180℃的奥氏体亚稳区,为实现双相化热轧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模拟不同工艺条件下的连铸坯的凝固组织,采用有限元法模拟了SCM435钢的连铸凝固过程,获得了325 mm×280 mm连铸坯的温度场,在此基础上与元胞自动机(Cell automaton,CA)耦合模拟凝固组织.结果表明,随浇注温度的降低,柱状晶区逐步减少,表面细晶区及中心等轴晶扩大,晶粒密度逐步增加,最大晶粒面积及平均半径大大减少;但中心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反而有所增加,中心处的晶粒的平均半径先降低后升高;拉速对凝固位置的影响较为显著,随拉速的增加,晶粒密度逐步减少,柱状晶宽度与中心处的等轴晶半径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3.
C-Si-Mn系TRIP钢变形奥氏体连续冷却过程相变及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一种C-Si-Mn系TRIP钢在不同连续冷却工艺条件下的组织变化情况,用热膨胀法绘制了动态CCT曲线,分析了冷却速度对组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动态CCT曲线中,相变区域主要有2个部分:A→F转变区和A→B转变区;冷却速度高于10℃/s时,有贝氏体组织生成;冷却速度对铁素体、贝氏体组织形貌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4.
S7钢CCT图的测定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Formastor Digital全自动相变测量仪测定了S7钢退火用CCT曲线 ,分析了S7钢的转变动力学 ,讨论了冷却速度对其转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无钼热轧双相钢相变和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Si-Mn-Cr型热轧双相钢的相变动力学,发现在CCT曲线上存在温度间隔约100℃的奥氏体亚稳区。随着冷却速率的降低,连续冷却转变后的组织中多边表铁素体量增多,贝氏体量减少,当冷却速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组织中出现针状马氏体。  相似文献   

6.
由于铸态贝氏体钢不需热处理而在铸态下可直接得到,因此生产工艺可大大简化,从而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该钢是针对液态挤压钢质耙片而研制的.当钢的成分一定时,要获得贝氏体组织就要控制冷却条件.铸态贝氏体钢的组织是从液态开始,经连续冷却转变而形成.为真实反映Mo-Nb钢铸态组织的形成,可用CCT图模拟铸态条件,找出冷却速度与各种组织形成的规律,用以指导铸态贝氏体钢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23MnNiCrMo钢的相变及组织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 2 3MnNiCrMo煤机链条钢进行了连冷转变、等温转变、回火转变的研究 应用日本Formastor -Digital全自动相变膨胀仪测定了临界点 ,研究了过冷奥氏体的等温分解过程 ,应用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各类转变产物的组织结构 结果表明 ,2 3MnNiCrMo贝氏体钢具有一系列的相变特征和组织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有限元软件MSC.MARC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建立非调钢轧后冷却过程的有限元模型.研究非调钢轧后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行为,重点研究不同规格和冷却速度对非调钢组织转变的影响.结果说明,随成品规格增大、冷却速度降低,铁素体体积分数增多,珠光体体积分数减少,晶粒度级别降低.为生产工艺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高速数据采集装置,记录钢在冷却过程中的温度—时间曲线,根据钢在转变过程中相变潜热的释放规律,对测定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取得钢在冷却过程中过冷奥氏体的相变温度。通过淬火实验对测量和分析的过冷奥氏体相变温度进行验证,验证的结果与利用高速数据采集系统标定的相变温度吻合。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Al-Zn-Mg-Sc合金固溶处理后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通过动态电阻法测得冷却过程的电阻-温度曲线,根据曲线斜率的变化规律确定相变开始点、结束点以及临界冷却速度范围,绘制出该合金的CCT图,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观察连续冷却过程的组织转变.结果表明,动态电阻法测得的CCT图是可信的;在470℃,保温1 h固溶处理后,抑制相变发生的临界冷速在2 168.0℃/min以下,但高于716.8℃/min,相变主要集中在150~420℃的温度区间发生;当冷却速度较慢时,平衡相η在晶内和晶界大量析出并逐渐长大和粗化,当冷却速度较快时,合金保持了较高的过饱和度,冷却到70℃以下仍有相变发生.  相似文献   

11.
高锰钢AGMn13与矿用钢24Mn2k之间焊接极易产生冷热裂纹,本文介绍通过调整母材化学成分,改善其焊接性,并采用适合的焊接工艺,成功地解决了这对异种钢材间的焊接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由某公司生产首次应用到核电上的SA508-3钢,采用膨胀法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上测定了其焊接连续冷却转变的膨胀曲线,结合显微组织和硬度,获得了每个冷速下对应的相变点温度.结果表明,在0.015~0.05℃/s冷速范围内.为高温转变的铁素体和珠光体区,0.1~7℃/s冷速范围内,为中温转变的贝氏体区,20~80℃/s的冷速范围内,为低温转变的马氏体区;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硬度值也越来越大,0.015℃/s对应的硬度值为199 HV,80℃/s对应的硬度值为546 HV,这为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汽车制造业对汽车轻量化提出要求的趋势下,TRIP钢因其同时具有高强度和高的断后伸长率,以及其优良的高速力学性能而受到青睐。本文简要介绍了相变诱发塑性钢(TRIP钢)的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TRIP钢中各种合金元素的作用,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关系以及热处理工艺;最后对TRIP钢的发展趋势做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4.
对相变过程的研究分析,探讨连续退火相变与部分奥氏体化的相关性的影响规律,为实际生产高强1000MPa级双相钢提供一定的参考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冷冲模钢深冷处理时的相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通过 X 射线衍射实验,研究冷冲模钢(Cr12、Cr12MoV)深冷处理时的相变.研究指出,深冷处理不仅使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理体,还使碳从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中脱溶,以碳化物形式析出.深冷处理提高了钢的硬度和耐磨性,从而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变分累积展开(VCE)方法对六态矢量Potts模型的相结构和相变性质进行了研究。在引进单变分参数情况下,系统的自由能,内能,比热和自发磁化强度被计算到四阶近似;在双变分参数情况下,上述物理量被计算到二阶近似。结果表明,系统存在三相结构,在较低温度下发生的是连续相变,而在较高温度下发生的是一级相变。得出的相变位置和用蒙特卡罗(MC)数值模拟方法给出的结果相一致,体现了用VCE方法处理Potts模型的有效性。比用MC方法的优越性在于,用VCE方法能体现出序参量和内能在一级相变时发生突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采用热膨胀法测试了不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2.25CrlMo0.25V钢的相变温度Ac1和Ac3。结果表明,该钢经退火处理后的相变温度分别为797.1℃和886.2℃,经淬火处理后的相变温度分别为801.3℃和891.4℃,经调质处理后相变温度分别为809.2℃和898.7℃。不同组织对相变温度有影响,实际生产中应考虑热处...  相似文献   

18.
采用热膨胀法测试了不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2.25CrlMo0.25V钢的相变温度Ac1和Ac3。结果表明,该钢经退火处理后的相变温度分别为797.1℃和886.2℃,经淬火处理后的相变温度分别为801.3℃和891.4℃,经调质处理后相变温度分别为809.2℃和898.7℃。不同组织对相变温度有影响,实际生产中应考虑热处理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q=3,4矢量C1ock模型相变性质用解析方法进行研究。用两变分参数的尝试作用量,计算了q=3,4矢量Clock模型的自由能和内能累积展开到4级的近似解析值,比热、磁化强度展开到3级的近似解析值,并讨论其相变点及相变性质。所得结果与Monte Carlo数值计算结果符合较好。此结果验证了解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以双量子位Heisenberg模型为例,讨论了磁场方向对纠缠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温度下,保持磁场的大小不变,仅改变其方向,不仅能获得最大纠缠,还产生了量子相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