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公屋建设研究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香港公屋的发展历程,规划建设实例、管理模式三个方面,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吸取香港公屋的优点,固化户型设计,规模化建设保障性住房;在选址方面注重公共交通的便捷性,配套设施应齐全便利;宏观管理中要有明确的机构、严格的制度、透明的政策、积极创新的投融资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香港公屋作为一种社会福利的同时,它也间接成为了香港土地政策中的一种工具。它在解决香港半数居民居住问题的同时,也造成了香港高密度低质量的居住现状。本文试着通过对香港居住现状根源的探究,去揭示香港公屋的另类本质,并提出香港公屋对我国住房体制及公共住房体系建设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代晓利 《规划师》2012,28(Z1):71-74
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已进入新阶段,如何做好保障性住房的设计必须探索新思路。香港小户型住宅的形成与规划设计基本是围绕着公屋建设展开的,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已经十分成熟。借鉴香港公屋的设计经验,以"集约化设计"为理念,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应优化楼面布局,充分利用空间,体现空间高效性与复合型,关注细部设计,体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4.
于磊  俞羿  王惠 《住宅产业》2012,(6):57-60
香港由于受到山地多平地少的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可建设土地资源稀缺而且珍贵,公屋在规划设计时慎之又慎,并且始终坚持在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贯彻落实地尽其用、注重效益、因地制宜、实而不华的建屋原则。为了慎用珍贵的土地资源,香港公屋建设以地尽其用为原则。香港面积约1107平方公里,山地多平地少,  相似文献   

5.
石克辉  温雯 《世界建筑》2014,(6):120-123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香港公屋经过了60多年的探索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本文从政策、管理和设计等3方面加以分析,探讨其对内地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香港公屋的建设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为中低收入居民提供保障性住房。目前,香港已经兴建超过120万住宅单位,为超过300万的香港居民提供住所。文章以香港公屋住区外部空间为研究对象,根据香港公屋发展的四个阶段,就公屋大厦的基本类型、公屋住区的空间形式和设施配套等三方面分析香港公屋住区外部空间的特征演变,最后对外部空间特征及其设计策略进行总结,为内地保障房住区设计提供设计参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香港公屋的演变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要叙述香港公屋的发展历程,介绍公屋发展的背景,政策和演变轨迹之后,详细论述了1980年以来,特别是近几年香港公屋的最新发展,以和谐式及康和式等公 重点,从公屋政策、住宅形态、设计思想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在文章的最后提出香港公屋发展对中国住宅的启示 。  相似文献   

8.
基于创新和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监管体系的视角,针对十一五期间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和总结香港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提出我国内地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监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香港公屋本质,公屋设计和居住实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分析了香港在不同时期的公屋政策,公屋设计及居住实态。  相似文献   

10.
<正>香港的社会公共住房被称为公营房屋,主要分为公屋和居屋两类:公屋是出租型公共住房,居屋是出售型公共住房。香港的公共住房覆盖面很广,且绝大部分是公屋,容纳了超过1/3的香港居民。政府的引导和措施对租赁性公共住房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由于政府免费拨地和向房委会注入资本,所以公屋租金一直能维持在低水平。  相似文献   

11.
杨靖  杨磊 《建筑与文化》2009,(12):97-99
本文介绍了香港公屋原形设计的四个阶段,并着重从运用模块进行扩展、“居者自行设计房屋布局”模式等方面分析了香港公屋单体设计的灵活性以及总结了香港公屋通用设计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毛福荣 《建筑技艺》2011,(Z6):88-93
通过收集和整理新加坡组屋和中新天津生态城公屋项目的相关资料,结合新加坡组屋特点,对比研究了我国天津生态城公屋和新加坡组屋的异同。提出我国中低收入者住房建设在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同时,必须结合地方气候和我国实际国情加以调整的建议。对我国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有利于我国住房建设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婷 《门窗》2013,(5):249
目前我国廉租住宅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未形成成熟的设计体系。香港公屋历经6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本文分析总结香港公屋设计经验,以期指导我国廉租住宅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收集和整理新加坡组屋和中新天津生态城公屋项目的相关资料,结合新加坡组屋特点,对比研究了我国天津生态城公屋和新加坡组屋的异同.提出我国中低收入者住房建设在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同时,必须结合地方气候和我国实际国情加以调整的建议.对我国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有利于我国住房建设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公共住宅从本质上来说不是一个单纯的建筑问题,它是一个国家或社会为保障低收入家庭的最基本的居住条件而建立的一套社会福利制度。香港的公屋制度缘起于20世纪50年代初人口急剧增长、城市住房极度短缺以及社会贫穷问题日益激化的大环境。这些极端的条件激发建筑师的创造力,产生不平凡的设计。文章以香港早期的公屋发展为考察对象,以经济适用原则为基本线索,梳理香港公屋在场地策略、居住单元以及交通流线三个方面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6.
香港的公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从1954年开始进行有计划的住房建设,到现在为止,已基本解决了房荒问题。本文通过详尽的数据,介绍了香港政府的居者有其屋计划、临时房屋计划的实施过程,以及建设中资金筹措、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7.
香港公屋规划设计的分析与启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靖  郭菂  张嵩 《规划师》2008,24(4):31-35
香港公屋具有因地制宜的布局,高层高密度的住宅,以公共交通为主导,注重步行环境的舒适性,设置特有的停车配置方式,公共设施配置齐全,景观活动空间设计强调功能性、立体化,重视维护管理与质量.  相似文献   

18.
姜洪桥  甲兴 《中州建设》2006,(12):42-43
近日,建设部出台《城镇廉租住房工作规范化管理实施办法》,这意味着住宅结构的重大调整。本文为香港特区廉租住房建设的报道,以期对香港“公屋”制度的现状、问题、趋势能有所了解,亦是在这一涉及住宅产业结构面临重大调整之时,寻找可资参照的成熟体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香港公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点:中国香港时间:2001年面积:25,218M2(平译)这组公屋设计是一个中标项目,它坐落在香港沙田区52号(水泉澳),包括2500个居住单元(其用地面积约25,218M2,住宅面积约154,854M2)。基本的住宅单元沿着中心核以相互之间的夹角为120°朝三个方向伸展,这样形成的社区,既有良好的私密性,又有开阔的视野和充裕的自然采光。这个街区在规划上是由七栋高层住宅组成的,并在水平方向沿着三个相连的圆弧联系在一起。社区的公共空间如城市之窗、人行天桥、空中花园等,形成了一个绿色的网络。这种布局产生了三个独立的室外空间:一个入口…  相似文献   

20.
国家正在大力推行安居工程。安居房应当建多大?该怎样设计?在这方面,或许香港房屋委员会的3种“居者有其屋”设计模式可提供借鉴。从1987~1997年的10年间,香港的公屋设计先后经历了从新十字形到和谐式,再到康和式的演变。最早推出的一款公屋是新十字形。首个工程青衣岛青华苑于1987年推出,成为公屋的标准模式。它每幢大厦每层有10个单位,其中有37米~2的两房套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