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正辛烷为稀释剂,采用上升液滴法研究了在硝酸盐体系中P_(307)萃取锌(Ⅱ)的动力学。条件试验表明,该萃取过程受反应Zn(Ⅱ)A·HA ̄(+)+2H_2A_2(。)Zn(Ⅱ)A_2·2HA_(。)+2HA(1)+H ̄+控制,萃取速率可表示为:R=k'(Zn(Ⅱ)[H2A_2) ̄2(。)/k_2[H ̄+]+k_8[H_2A_2] ̄2(o),在298K时测得表观速率常数K值为10 ̄(-6.67)dm ̄(-2)s ̄(-1)mol ̄(-1)。萃取速率随温度上升而加快,试验条件下此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7.08KJ·mol ̄(-1)。  相似文献   

2.
钟勇  姜睛 《株冶科技》1998,26(4):45-47
基于HNO2介质中MnO2·xH2O能分离富集锑继而利用Sb(Ⅲ)与KI的铬阴离子[SbI4]^-在1.1 ̄1.8mol/L的H2SO4介质中与偶氮类显色剂5-Br-PADAP形成的离子缔合物,在乳化剂OP存在下,有较高灵敏度与选择性,可不经萃取分离水相光度法测定Cu中锑。线性范围0 ̄40μg/25mL,ε610=4.3×10^4。  相似文献   

3.
关于N235—酒石酸体系萃取分离锗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世平 《稀有金属》1996,20(5):334-337,382
N235-酒石酸萃取体系能很好地从硫酸锌浸出液中分离锗锌。经五级逆流萃取后,锗的萃取率为99%以上,而Zn^2+、Fe^2+等基本不被萃取。用NaOH反萃,锗的反萃率达到100%,反萃液调pH=8 ̄10进行水解或在pH=12添加Zn^2+、Ca^2+、Al^3+等可制得含锗达12%以上的锗精矿。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P507)萃取钯(Ⅱ)的热力学过程,通过考察P507浓度对Pd(Ⅱ)分配比的影响,测出了萃取反应的表现平衡常数k,焓变△H,自由能变△G和熵变△S。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硫酸铵-1-(-2-吡啶偶氮)-2-萘酚-Tween80体系萃取铁的行为。试验表明,当溶液PH2.0~4.0能使Fe(Ⅱ)与Zn(Ⅱ)与Zn(Ⅱ),Cd(Ⅱ)、Mn(Ⅱ)、Mg(Ⅱ)、A(Ⅲ)定量分离。应用该计测定了铝铪合金中Fe的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单嘴精炼炉吹氧精炼的水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钧良  张鉴 《特殊钢》1994,15(2):22-25
通过单嘴精炼炉中模拟试验,研究了吹氧精炼过程,得到了数学物理模型: AK/D·Dco2=1.336Ar^0.457co2(1-r/R)^0.089(h/D)^0.361 (双枪) AK2/D·Dco2=0.307Ar^0.592co2(1-r/R)^-0.179(h/D)^0.387 (单枪)讨论了CO2流量,透气砖位置,单嘴水柱高度,氧枪支数等对AK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古国榜  杜冰 《化工冶金》1997,18(2):115-118
对MNA-TBP从盐酸介质中萃取Ir(Ⅳ)作了研究。结果表明:MNA-TBP对Ir(Ⅳ)萃取有协同效应。当MNA和TBP在正辛烷中的浓度各为0.45mol/L,待萃液中HCl总浓度为4mol/L,铱浓度为173.13μg/ml,相比为1时,协萃系数R为2.33,协萃合物的组成为(MNAH)^+.IrCl6^2-.(HTBP)^+。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新试剂5-(2-噻唑)偶氮-8-氨基喹啉,测定了它的酸离解常数,并用于光度法测定微量钴。在CTMAB存在下,0.04-0.02mol/l NaOH介质中,TAAQ与Co^2+形成1:3的深蓝色络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630nm,摩尔吸光系数ε=1.23×10^5l·mol^-1·cm^-1。Co^2+在0-1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已用于VB12及矿石分析,结  相似文献   

9.
高丽君 《云南冶金》1995,24(2):50-53
以0.25mol/L盐酸溶液中的Cl ̄-作配位基,用醋酸—醋酸钠溶液调整溶液酸度为pH2,研究了钛(Ⅳ)—水杨基荧光酮—正丁醇—三氯甲烷测定钛的体系,在上述条件下Ti(Ⅳ)与SAF形成了可被正丁醇—三氯甲烷萃取的离子溶剂化缔合物,通过试验确定了该缔合物的组成为[Ti(SAF_2) ̄+]Cl ̄-·4C_4H_9OH·2CHCl_3,其λ_(max)=530nm,ε_(530)=1.6×10 ̄5L·mol ̄(-1)cm ̄(-1)。在此基础上拟定了直接测定生铁及硅石、矿石中微量钛的光度测定法。  相似文献   

10.
董彦杰 《化工冶金》1997,18(3):266-268
报道了N,N-二基甘氨酸从盐酸体系中萃取铑的机理,结果表明,锗的萃取率随酸度、氯离子浓度、铑离子浓度的增大而降低,采用法测得萃合物组成为:R2HCH2COOH.HRh(H2O)2Cl4.萃取反应方程式为:R2NCH2COOH.HCl(O)+Rh(H2O)2Cl4(A)=R2NCH2(COOH.HRh(H2O)2Cl4(O)+Cl(A)。  相似文献   

11.
液膜分离富集CN^—与测定水中氰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献科  李玉萍 《中国钼业》1998,22(6):53-55,60
用TBP-PMBP、SPAN80、液体石蜡、煤油和内相(2%NaOH溶液)乳状液膜,研究了CN^-的迁移行为及最适宜的实验条件。CN^-在15min内可以迁移99.5%以上。在此情况下许多共存离子,如Mo^6+、Mo^5+、Fe^3+、Al^3+、Ca^2+、Mg^2+、Sr^2+、Ba^2+、ΣRE^3+、Ag^2+、Pd^2+、Pt^4+、Rh^3+、Cu^2+、Pb^2+、Zn^2+、W^6  相似文献   

12.
从高镁低锂卤水中萃取锂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SKSE混合萃取剂在高氯离子浓度和弱酸性条件下,以FeCl3为共萃取剂从高镁卤水中萃取锂的反应。测定了SK和SE的浓度对萃取的影响。用化学分析法、斜率法确定萃合物组成为LiFeCl4·SK·2SE;红外光谱分析认为在此体系中萃取锂为溶剂化萃取机理,SK中C=O键和SE中P=O、C-O键上的氧原子主要参与键合配位,其萃取反应方程式为Li+(a)+FeCl-4(a)+SK(o)+2SE(o)=(LiFeCl4·SK·2SE)(o)  相似文献   

13.
利用差热与热重分析、变温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以及溶解性实验等手段详细地研究了未见报道的K_7H_6[Ln(W_(10)V_2O_(39))_2]·mH_2O(简记为Ln(W_(10)V_2),Ln=La ̄(3+)、Ce ̄(3+)、Pr ̄(3+)、Nd ̄(3+)、Sm ̄(3-)、Eu ̄(3-)、Gd ̄(3-)、Dy ̄(3-)、Yb ̄(3-),以下同)、K_(10)H_5[Ln(W_(10)VO_(37))_2]·mH_2O[简记Ln(W_(10)V)_(22)、K_(10)H_7[Ln(W_9V_2O_(39))_2]·mH_2O[Ln(W_9V_2)_2]、K_9LnMo_6V_6O_(39)·mH_2O[LnMo_6V_6]、K_(10)LnMo_5V_7O_(39)·mH_2O[LnMo_5V_7]和k_(13)H_2[Ln(SiW_(10)VO_(39))_2]·mH_2O[Ln(SiW_(10)V)_2]_6个系列50多种含钒镧系元素杂多配合物的热解性质,确定它们的分解温度分别为:Ln(SiW_(10)V)_2,450~500℃;Ln(W_(10)V_2)_2、Ln(W_(10)V)_2、Ln(  相似文献   

14.
烷基硫代磷酸钴的性能及钴镍分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兴芝  薛红 《稀有金属》1997,21(5):342-345,394
研究了酸度对二(2乙基己基)单硫代磷酸(D2EHMTPA)萃取Co(Ⅱ)、Ni(Ⅱ)的影响,并与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HEH(EH)P]进行比较。用斜率法、等摩尔系列法及饱和法确定萃取平衡反应,通过在不同温度(5~30℃)下分配比的测定,求得萃取反应的平衡常数Kex及热力学函数(ΔH°、ΔS°、ΔG°)。合成了固体配合物烷基硫代磷酸钴,并研究了其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2-羟基-4-仲辛基-二苯甲酮肟(N530)从高氯酸介质中萃取钯的机理。结果表明,钯的萃取率随pH值的增大而增大,与高氯酸根离子浓度无关。采用斜率法测得萃合物组成为Pd·N530。萃取反应方程式为:H2N530(o)+Pd2+(a)Pd·N530(o)+2H+(a)  相似文献   

16.
祝苏明  张俊善 《钢铁》1994,29(7):50-54
从离心铸造HK40炉管上截取柱状晶方向与预制裂纹方向呈不同角度的紧凑拉伸型试样,在9871℃进行了恒载荷蠕变裂纹扩展试验。发现裂纹沿柱状晶方向扩展,而随θ角的增加,裂纹扩展抗力增大。θ角与裂纹扩展速率之间存在下列依赖性:da/dt=A[Kcos^2(θ/2)]^m。裂纹扩展速率与能量率积分的良好关联表明,C^*是铸太HK40合金的蠕变裂纹扩展的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17.
张莉  高恩勤 《化工冶金》2000,21(2):113-117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Zn^2+离子掺杂的TiO2纳米粒子(掺杂量0.5),并用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Ru(bpy)2(bpy=2,2’-bipydine-4,4’-dicarboxylic acid)分别敏化Zn^2+掺杂的TiO2电极和PbS/Zn^2+-TiO2复合半导体纳米多孔膜电极的光电化学行为。实验证明Ru(bpy)2(NCS)2敏化PbS/Zn^2+-TiO2复合半导体纳米多孔膜电极比单独敏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机硫代次膦酸萃取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有机硫代次膦酸萃取剂量显著的萃取性能是:在很低的pH值下对比较弱的酸(金属离子),如Ag^+,Cu^2^+,Zn^2^+,Cd^2^+,Co^2^+等,有很强的萃取能力。在开发更加经济合理的萑取分离工艺中,这种能性能将会得到充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取样法,在密封体系MgO坩埚中研究了铁液中Nl-N,Nb-N反应平衡。得到氮在铁液中的溶解平衡常数1gK=-1106/T-0.771 1gKAIN=-9909/T+3.81 △G^0AIN=189800-73.0TJ/mol,eN^A^l=-0.530+936/T1gKNbN=-34700/T+18.37 △G^0NbN=664650-352TJ/mol,e^N^bN=0.090-258.8/  相似文献   

20.
t-BAMBP萃取铷、铯反应机理及热力学函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t-BAMBP(简称ROH)从碱性水相中萃取铷、铯的机理。以斜率法、饱和法测定萃合物组成为MOR·3ROH(M表示Rb ̄+、Cs ̄+)。ROH萃取铷、铯为阳离子交换机理,萃取方程式为+2(ROH)_2(MOR·3ROH)。由温度效应按lgD-T ̄(-1)的直线斜率,求得萃取热焓△H,由△H和表观萃取平衡常数K便可计算自由能△G和熵变△S。萃取铷、铯的过程是一个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