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石煤钒矿提钒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硫酸化焙烧-水浸提取石煤钒矿中钒的工艺是可行的,且工艺的适应性强、简单,易于产业化,是一种新的提钒技术。石煤钒矿硫酸化焙烧合适工艺技术为硫酸配入量35%、焙烧温度300℃和焙烧时间0.5h,钒的浸出率〉92%。  相似文献   

2.
石煤钠化焙烧物中不同价态钒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煤钠化焙烧物中含有V3+、V4+、V5+、Fe2+、Fe3+、SiO2等多种组分。研究了石煤钠化焙烧物中V5+、V4+的碱浸分离,以及V3+、V4+、Fe2+、Fe3+、SiO2在磷酸-氢氟酸介质中的溶解和干扰组分的消除,获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3.
以湖北某云母型含钒石煤为原料,研究了不同钙质添加剂对石煤焙烧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取CaO、CaF_2组成复合添加剂,考察了复合添加剂配比、焙烧温度及焙烧时间对钒浸出率的影响,同时对石煤焙烧熟料进行了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石煤在添加6%CaO+4%CaF_2、焙烧温度850℃、焙烧时间90min的条件下焙烧,焙烧熟料按照液固比3∶1(mL/g)加入体积分数20%的硫酸、95℃浸出2h,钒浸出率可达91.73%。XRD和热力学分析表明,CaF_2参与了化学反应,添加剂加入后云母结构在焙烧过程中被有效的破坏,为钒的解离提供了基础;CaO对V_2O_5有很好的亲活力,焙烧可以促进钒酸钙的生成,有利于钒的浸出。  相似文献   

4.
5.
含钒石煤是我国一种新型钒矿资源,从石煤中提取精钒(V2O5>98%)的生产关键是钠盐氧化焙烧,本文着重于石煤中钒的价态研究,探讨钒的氧化和转化规律。崇阳石煤中钒分配率:V(Ⅲ)占98.77%V(Ⅳ)占1.23%。阐述了焙烧过程中钒的氧化状态,经历了还原区、氧化还原区,氧化区和平衡区等不同分布状况。在提钒过程中氯化钠起加速钒的氧化和生成可溶钒的双重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矿物晶体结构的分析,确定了钠化焙烧的转化条件:775℃,焙烧15min,矿:盐=100:10;η焙达81.2%。  相似文献   

6.
石煤提钒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石煤提钒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稀酸常温浸出,901树脂离子交换等新工艺流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该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可有效地提高V2O5的回收率,降低产品生产成本25%左右,生产操作简单,产品质量稳定,并已在工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方山口石煤提钒焙烧工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焙烧对从方山口石煤中提钒的影响,考察了焙烧温度、入炉温度、有机质、添加剂氯化钠用量、焙烧时间、焙烧气氛和矿样粒度对钒浸出率的影响,试验发现,对来自同一矿区的矿样,当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较高时,熟料中高价钒的水浸出率较低,采用1%的硫酸作为浸出剂对水浸渣进行再浸出,钒的浸出率可提高10%,最高可提高40%-50%。  相似文献   

8.
石煤提钒焙烧工艺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添加剂种类、添加剂与矿样配比及焙烧气氛对钒浸出率的影响。试验发现,适合湖南石煤焙烧阶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900℃、焙烧时间3h、彤石煤矿样/WCsCO3=100/10,钒的浸出率可达83%。  相似文献   

9.
石煤提钒工艺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目前我国石煤提钒工艺的类型进行了分析对比,评述了各种工艺的缺点及提出今后提钒工艺的发展方向,对有关专业人员及提钒的工艺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钙含量对含钒页岩钠盐焙烧—水浸提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钙含量对高钙云母型含钒页岩钠盐焙烧提钒水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矿石中氧化钙含量对钒水浸率影响很大。反应物CaCO3与V2O5的摩尔比大于2∶1时,850℃焙烧时主要产物为Ca3V2O8和Ca2V2O7,从而导致钒的水浸率偏低。热力学计算表明,钒酸钙盐在酸性溶液中比碱性溶液中溶解度大,因此对于高钙云母型含钒页岩可以考虑采用钠盐焙烧—水浸—酸浸或者钠盐焙烧—酸浸的方法提高钒的回收率。未除钙焙烧样通过稀酸浸出,最终获得了73%的钒浸出率。  相似文献   

11.
石煤提钒的焙烧方式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目前石煤提钒采用的焙烧方式作了比较,并论述了其他几种焙烧方式应用的可能性。提出了一种可能替代平窑焙烧方式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含钒钢渣湿法提钒生产工艺,并从生产工艺、资源能源利用、经济技术指标、污染物排放等方面与传统钠法焙烧工艺进行比较,探讨温法提钒工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方山口石煤提钒焙烧相变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林海玲  范必威 《稀有金属》2001,25(4):273-277
对石煤提钒焙烧过程相变机理的研究是在石煤提钒工业生产中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借助X衍射分析手段,详细研究了方山口石煤无添加剂焙烧和加添加剂氯化钠焙烧过程中,矿样中主要物相随温度升高的变化。得出了方山口石煤钠化焙烧过程中主要物相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石煤提钒研究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5,自引:1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在石煤选矿富钒、提钒主体工艺(包括焙烧、浸出、浸出液处理等)以及提钒尾渣和废水综合利用等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最新进展,同时展望了今后石煤提钒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石煤提钒工艺评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目前我国石煤提钒工艺的类型进行了分析对比,评述了各种工艺的优缺点及提出今后提钒工艺的发展方向,对有关专业人员提钒工艺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含钒石煤焙烧效果差、钒浸出率低以及欠缺相关焙烧理论研究等问题,本文以湖北某地石煤原矿为对象,研究了石煤活化焙烧提钒过程中活化剂种类、用量、焙烧温度及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同时对石煤焙烧料进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以及热力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活化剂种类不同,石煤焙烧效果差别较大,其中添加硫酸钾焙烧对提高钒水浸率效果最为显著,同时焙烧温度和时间也是影响焙烧效果的主要因素;石煤在焙烧温度为950℃、时间为60 min及添加4%氯化钠和8%硫酸钾的条件下,钒水浸率为55.24%、总浸出率为70.02%;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石煤通过添加硫酸钾活化焙烧,焙烧熟样中易生成钾钠长石和硬石膏,其抑制了钙长石的形成同时促进了水溶性钒酸盐的生成,从而提高了相应钒的水浸率;热力学分析表明石煤添加硫酸钾焙烧,焙烧熟样中硫酸钙的反应吉布斯自由能低于钙长石等矿物,同时钒酸三钠的生成吉布斯自由能亦小于其他种类钒酸盐。  相似文献   

17.
石煤提钒在湖南的发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回顾了湖南石煤提钒传统工艺的形成过程,介绍了目前已在生产上应用的几种石煤提钒新工艺,对促进石煤提钒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钒和钒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而钒资源大多存在于钒钛磁铁矿中。对钒钛磁铁矿直接提钒工艺发展历程及现阶段研究情况进行总结。目前直接提钒的工艺流程主要有钠化焙烧-水浸提钒和钙化焙烧-酸浸提钒两大类,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可知,钠化焙烧-水浸提钒工艺的优点是提钒效率相对较高,是中国从钒钛磁铁矿中直接提钒的主要方法;钙化焙烧-酸浸提钒工艺的优点是添加剂易获得,钙化焙烧过程中不产生废气污染,提钒废水中由于不含钠盐而能够循环使用,减少了废水污染,提钒尾矿中无钠盐可直接使用于高炉炼铁。总体而言,钒钛磁铁矿直接提钒的工艺技术适用于高钒钛、低铁型的钒钛磁铁精矿。中国直接提钒工艺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中国大多数的钒钛磁铁矿的钒品位较低,当直接提钒工艺用于钒品位低(w(V2O5)≤1%)的矿物时,物料处理量大;焙烧-浸出过程中造成不同程度的废水废气污染,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导致提钒成本较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弱;提钒尾矿难以满足高炉冶炼的生产要求,提钒后的铁、钛分离技术难度较大,难以实施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等。这些问题是直接提钒工艺面临的主要困难,也是广大冶金工作者需要...  相似文献   

19.
酸浸法从石煤中提钒的中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漆明鉴 《湿法冶金》2000,19(2):7-17
根据“从走马石煤中提钒工艺流程小型试验研究”中选定的工艺流程及参数,采用了石煤脱碳焙烧--硫酸浸出--固液分离--清液萃取--铵盐沉钒工艺流程,进行了从走马石煤钒矿中提取V2O5的中间试验,试验在年产5t精钒产品的生产车间进行。日处理规模为:碳氧化焙烧2.2t石煤钒矿,硫酸浸出1.2t焙灰,溶剂萃取2.5m^3硫酸浸出液,连续运转34d。在石煤V2O5晶位为0.88%时,V2O5浸邮率为76.1%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湖南某地含钒石煤矿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钙化焙烧工艺,经过水浸酸浸联合浸出,通过优化添加剂的组成比例、焙烧温度和时间等参数,结果表明:钙质添加剂为CaO和CaCl2,添加配比分别为6%和4%,在焙烧温度850℃的条件下焙烧90 min,浸出时间2.5 h的条件下,钒的浸出效果达到最佳,为91.1%。实现了钙盐添加剂对钒浸出率的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