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五四时期,追求思想进步的丁玲笔下涌现的是莎菲、梦珂这样冲破封建禁锢的女性形象;左翼时期,追求革命的丁玲笔下刻画的是丽嘉这样陷于革命与爱情两难中的女性形象;抗战时期,提倡无产阶级文学的丁玲着重描写的是贞贞、陆萍这样勇敢无畏的革命新女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女性形象的刻画有一个转变过程,而转变的原因又与丁玲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丁玲短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转变,探讨其转变的原因,来深刻感知这位与时代同进步,关心时事的伟大女性,深刻感受其小说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五四"以来,人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女性的主体意识也开始觉醒.由女性书写自己的历史,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泯灭的文学现象.我们应当正确认识这种觉醒.文章针对丁玲女士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与卫慧的《上海宝贝》中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对女性的主体性意识的真假做一个甄别.  相似文献   

3.
詹姆士·乔伊斯著名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伊芙琳》,用短小的篇幅讲述了十九岁少女伊芙琳坐在窗边的所思所想。《伊芙琳》引入了众多的男性形象,特别是通过男性过客、伊芙琳的父亲以及伊芙琳的男友形象的介入,生动地勾勒出了伊芙琳这个在无奈的现实生活、美好的昔日回忆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幻想中处于性别边缘、生死边缘和虚实边缘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冰心的短篇小说集《关于女人》中的几个女性的性格特点和精神特质,从而揭示出冰心塑造的这些女性形象在四十年代对抗战所起到的极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在女性意识烛照下书写女性主体陷入孤独与困境的名篇,其女性孤独意蕴主要体现为女性主体的孤独书写、女性主体的孤独抗争。这一文本可以看作是20世纪20年代丁玲个人主义思想与女性主义思想的回光返照,具有鲜明的主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多丽斯·莱辛是活跃在当代英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深度剖析了女性的生活状态、命运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等。尽管莱辛不喜欢被评论者贴上"女性主义"的标签,但是这些女性主题的作品的确反映了她的女性意识。本文通过研究其短篇小说的精品《到十九号房间》(To Room Nineteen),对多丽丝.莱辛的女性意识经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7.
作为文学大师,鲁迅与福克纳以犀利的批判性眼光,对故乡大地一贯被视作弱势群体的女性形象,进行了饱满而鲜活的塑造与再现.他们的作品不但丰富了文学人物画廊中的女性形象,而且引发出关于社会与人关系的思考与探讨.主要就他们创作的短篇小说《祝福》与《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女性形象--祥林嫂与爱米丽,从文学审美角度比较两位女性悲剧性命运,探讨她们存在的文学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8.
苏珊·桑塔格是一位具有强烈政治意识和深厚历史情结的文艺批评家和作家,她的文学作品《火山恋人》《在美国》和《床上的艾丽丝》彰显了对权威历史和话语的消解。桑塔格通过对历史的重塑,借三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揭露了19世纪女性被边缘化的命运,表达了她对女性边缘意识的关怀,展现了深刻的女性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9.
探讨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男人间》中父权制对男性和女性的影响,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莎菲、贞贞、陆萍、杜晚香等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分析,探讨丁玲从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末对女性人生的独特体认。  相似文献   

11.
艾丽斯·沃克是著名的美国黑人女性作家,她的有生之年一直致力于为黑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争取一席之地,并最终以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普利策奖。艾丽斯·沃克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作品对黑人妇女痛苦生活以及文化的关切与隐喻,不仅展示了黑人女性苦难生活的真实场景,还折射出了黑人女性在逆境中顽强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2.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二十世纪初英国文坛上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她作品中的“无情节”表现手法匠心独具、风格鲜明,对现代短篇小说的创作影响非凡。而她作品中意象、象征以及不同的叙述视角等形式技巧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主题,也使得其作品魅力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3.
解析《莳萝泡菜》中花的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英国著名短篇小说作家。她观察敏锐,描写细腻,写作手法新颖,是现代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之一。本文以《莳萝泡菜》为例,深入解析其小说中花的意象,并探讨象征主义,意象主义对曼斯菲尔德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简·奥斯汀曾被誉为是女性中的莎士比亚的。她用六部以描写女性爱情婚姻为中心的小说,真实记录了英国中产阶级女性的心路历程。在现实与理想的取舍中,作者采用了两全的方法,将主人公没有金钱作后盾的命运和灰姑娘模式联系起来。从小说中折射出作者作为一个女性对浪漫爱情的幢憬,对婚姻的独立意识,对无奈现实的伤感,以及对待爱情婚姻的理性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15.
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白丽尔小姐>与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皆为短篇小说精品.虽然前者擅长捕捉女性细腻的感情,后者从男性刚直的视觉看生活,但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画面反映同一个主题:老年人孤独的状况.通过剪接两篇小说的画面,展现出现代派不同艺术手法的相同效果,从外部环境、个人处境到内心深处勾画出一副副老人寂寞孤独的鲜活图画.  相似文献   

16.
威廉·福克纳的长篇小说一直以来备受推崇,然而他的短篇小说却始终没有被较为系统地分析,也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本文将从福克纳的三部短篇小说《烧马棚》、《那傍晚时的太阳》和《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入手,对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研究进行一个尝试,借用福柯的权力理论分析和解读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权力关系。这些权力关系分别在家族和社会道德、男性与女性、上层社会与底层社会三个层面有比较丰富的表现,对主体的生活和命运产生影响。一方面这些权力直接束缚着主体,另一方面主体又主动接受这些权力的束缚。各种权力关系和在其影响下的主体,构成了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地区不可分割的风景。  相似文献   

17.
西施、貂蝉是中国文学中的美人形象,她们美人计的故事在文人创作和民间传说中,有着重要地位,又略有不同。西施是先有美人之名,她的故事,随美人声名的流传逐步形成和发展。貂蝉则是先有故事,其形象在故事中不断演变、完形。比较两者的美人计故事,可以窥见中国文化对美人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8.
“才子佳人”故事是明清传奇戏曲中的主要题材。这些主要描写男女爱情的作品虽不乏艺术欣赏价值,但模式化的创作使得作品中的女子形象表现出“千人一面”的弊端。而明代孤本传奇《盐梅记》塑造的王滕儿形象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模式化的形象创作,展现出其特有的将领之才、市井气息与侠女情怀。  相似文献   

19.
建筑意象的空间隐喻叙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作家卡佛的名篇《大教堂》中建筑意象引人瞩目。空间批评理论认为,空间不再是静止的容器,而是蕴含着丰富的多维文化信息。借鉴空间批评理论视角,探讨《大教堂》的空间化隐喻叙事艺术。文本中,城堡、监狱和大教堂的建筑意象相克相生,表现自我突破固守与禁闭,获得新生和成长。空间概念在《大教堂》中呈现出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层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20.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纳发表的第一篇短篇小说,也是他最广为流传、最深受人们喜爱的一个短篇。它描写了一位坚强的美国南方女性在受到传统对其精神的严重摧残下所做出的反应:主人公爱米丽对待传统不是一味地顺从,而是采取反叛的态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己对幸福生活的构想,而没有按照传统的条条框框去扼杀自己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这就解构了作品原有的主题思想,即爱米丽不是传统的代言人,而是传统的反抗者。由此在背叛/恪守这个二元对立中,没有处于绝对优势的一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