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密度聚乙烯与丙烯酸的熔融接枝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哈克流变仪、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丙烯酸(AA)与高密度聚乙烯(PE-HI))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引发下的熔融接枝反应,并将所得接枝物与纳米膨润土进行复合一结果表明,在PE-HD中只加DCP时,由于发生交联反应而出现第二扭矩峰,并使平衡扭矩明显增加,熔点和结晶度降低。加入AA后,AA与PE-HD发生熔融接枝反应,并抑制了PE-HD自身的交联,从而使扭矩下降,熔点和结晶度部分恢复一此外,液体AA的加入大幅度降低了塑化阶段的最大扭矩。在AA含量低于10%时,随AA含量的增加,接枝率相应增加,接枝效率保持在80%以上;AA含量太多时易产生自聚,使接枝效率明显下降。在与膨润土进行复合时发现膨润土在接枝后的聚乙烯中的分散要优于纯聚乙烯。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采用接枝聚乙烯与聚碳酸酯共混改性的试验研究,并陈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热熔胶用接枝聚乙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以聚乙烯为平体聚合物,以马来酰酐为单体进行接枝反应,研究了原料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及时间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探讨了该接枝物作热熔胶的基础聚合物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亲水性聚(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作为支链,接枝到多孔性PE膜表面,以制得的接枝膜为感湿膜,制作了湿度传感器。发现此传感器的电阻对数值随相对湿度呈线性规律变化。而且该传感器能耐水及其它恶劣环境,此外,该传感器长期稳定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接枝单体用量,引发剂品种及用量对聚乙接枝率的影响;接枝体系中加入含 化合物减少了接收过程中的凝胶;对接枝工艺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热处理法是除去接枝物中残留单体有效方法;研究了接枝物的结构与形态。  相似文献   

6.
林松柏  苏介生 《塑料工业》1992,(4):26-28,38
研究在水介质中,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α—甲基丙烯酸在LDPE薄膜上进行的接枝改性。采用正交设计探索了单体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引发剂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找出了接枝率与接枝薄膜耐热性、拉伸强度之间的关系,并用红外光谱验证了接枝物的存在。当接枝率为30~50%时接枝薄膜的耐热性最好,其软化点为130~175℃,此时,拉伸强度也出现最大值。将接枝率为30~50%的接枝薄膜在130℃烘30min后,拉伸强度至少可达1.3MPa。该膜适用作耐热包装用品。  相似文献   

7.
LLDPE溶液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在二甲苯溶剂中,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接酸酐的反应,采用正交实验方法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单体及PE浓度。反应温度及时间、阻止交联剂的加入量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PE接枝率影响的大小次序是MAH用量,反应温度、阻止交联剂用量、LLDPE浓度和BPO有用量,阻止交联剂的加入可以有铲地防止PE恶性循环 自由基的交联。  相似文献   

8.
高密度聚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高密度聚乙烯 (HDPE)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GMA)的反应工艺。探讨了引发剂(DCP)用量、GMA用量、苯乙烯 (St)用量及反应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在 180℃ ,引发剂DCP浓度为 0 .14phr ,GMA浓度为 3phr,St与GMA的质量比为 1∶1,反应时间为 15min时 ,制得接枝率为 1.2 7%的接枝物。红外光谱在 1730cm- 1、915cm- 1处分别显示出羰基和环氧基团的特征吸收峰 ;接枝物DTA曲线的熔融吸收蜂亦向低温方向偏移 ,从而证明了接枝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聚乙烯接枝改性及其与铝的粘结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聚乙烯在过氧化二异丙苯存在下分别与丙烯酸,顺丁烯酸酐,顺丁烯二酸,顺丁烯二酸钠,丙烯酸羧丙酯,甲基丙烯酸环丙酯等单体熔融挤出,产物的红外光谱表明聚乙烯不同程度地接了各种极性基团。  相似文献   

10.
反应性挤出聚乙烯接枝低偶联马来酸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低密度聚乙烯(LDPE)、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低偶联马来酸酯(LCME)均匀混合后,在单螺杆挤出机中进行反应性挤出,得到聚乙烯接枝低偶联马来酸酯(PE-LCME)产品。红外光谱分析确证有部分LCME接枝到PE分子链上。示差扫描量热法(DSC)测定揭示了反应性挤出过程中化学反应的起始温度、峰温和终止温度,以及在静态下反应所需的时间。并且从不同升温速度的DSC曲线可以初步确定挤出温度及分布。反应性挤出得到PE—LCME的接枝率(G)随PE的型号、不同DCP的浓度而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降解天然橡胶胶乳与丙烯酸丁酯乳液共聚反应的五种典型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探讨了引发剂种类,配比和用量对单体转化率和接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氧化叔丁醇一四乙烯五胺引发最适宜降解天然橡胶与丙烯酸丁酯聚合体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体自增溶原位固相接枝技术合成PE—g-(GMA+St+BA)的三单体固相接枝物,采用傅立叶变红外光谱分析接枝物的结构,并探讨单体配比、单体总质量、引发剂用量等反应条件对接枝率和凝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三种单体的配比GMA/St/BA(质量比):6/6/2,BPO用量为2phr,单体的总用量在50phr左右时,接枝率较高;苯乙烯能降低凝胶含量,BPO为2phr时凝胶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3.
李济根  李连超 《塑料工业》1995,23(4):21-22,33
本文研究了PVC在碱性溶液中脱HCl的变化规律以及用脱HCl后的PVC(简称DPVC)接枝MMA的反应规律。对碱液浓度、反应时间对PVC脱HCl的影响以及MMA/DPVC的配比、反应时间、BPO用量、溶剂环己酮用量对接枝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研究PVC在碱性溶液中脱HCl的变化规律效果较好,碱液浓度是影响PVC脱HCl的主要因素;DPVC接枝MMA的最佳条件是:反应温度8  相似文献   

14.
杨文君  王宏 《塑料工业》1995,23(4):19-20,30
本文介绍用铜试剂(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简称NaSR)取代PVC中的部分氯原子,得到含有多个SR基团的功能高分子,并用它引发苯乙烯在四氢呋喃中的接枝聚合反应。结果表明,紫外光辐射下的单体转化率随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和聚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聚合反应具有高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产物为交联聚合物。对照实验表明,在功能高分子存在下的热聚合或无功能高分子存在下的光聚合,其单体转化率都很低。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一些聚硅氧烷的接枝共聚物。它们的合成与普通聚合物类似,接枝共聚技术可用于橡胶、塑料及无机材料的改性,经改性后聚合物溶合了两者的性能,其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16.
李俊源  赵季若冯莺 《塑料工业》2007,35(B06):144-146,149
以氯气为引发剂,采用气-固相方法在加热条件下合成聚氯乙烯(PVC)、丙烯酸-2-羟基乙酯(HEA)的氯化原位接枝共聚产物(PVC—cg-nEA)。用IR、GPC、DSC等对氯化原位接枝共聚产物进行表征;初步探索产物的流变性能;讨论了单体加入量、反应温度、膨润时间等不同合成条件对产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体加入量10份,反应温度120℃,膨润时间24h,接枝共聚产物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壳聚糖与MAA接枝共聚反应及产物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硝酸铈铵引发壳聚糖(Cs)与甲基丙烯酸(MAA)接枝共聚,研究了接枝共聚反应产物组成与单体及引发剂浓度的关系,以及Cs接枝前后的热性能。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接枝效率、均聚物含量,以及总转化率随单体及引发剂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同时,由于接枝聚合,使Cs大分子原来的结晶结构受到破坏,导致热稳定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BA、MMA与SBS接枝共聚及其产物的粘接行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接枝聚合的影响。用PGC、IR对经提纯过的PBA-g-SBS-g-PMMA进行了分析表征。通过性能测试证实:该胶粘剂初粘力强、终粘强度高、毒性小、熔融温度低,使用时勿需添加低分子增粘剂。  相似文献   

19.
采用膨胀计法,研究了丙烯腈(AN)和丙烯酸氨基酯(F)溶液共聚反应过程。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由动力学分析得到单体反应总级数和引发剂的反应级数分别为2和0.9561,其共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53.2kJ/mol。  相似文献   

20.
黄玉洪  王有华  杨丽 《辽宁化工》2004,33(4):203-207
研究了以铈盐为引发剂 ,淀粉和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 ,采用水溶液聚合方法合成淀粉丙烯酰胺接枝聚合物。探索了其反应机理 ,考察了氧化剂、还原剂、有机酸、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淀粉用量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除油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