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0 毫秒
1.
1、McWiLL系统概述 McWiLL(Multi-Carrier Wireless Information Local Loop,多载波无线信息本地环路)是国内自主研发的移动宽带无线接入(BWA)系统,也是SCDMA综合无线接入技术的宽带演进版。[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移动通信》2005,29(4):52-52
3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200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由信息产业部推荐的“SCDMA综合无线接入系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自2001年“SCDMA无线用户环路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以来,SCDMA技术第二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SCDMA综合无线接入系统”是在“SCDMA无线本地环路系统”基础上,由我国自主开发的第一个已实用化的准移动通信系统,具有完整的民族自主知识产权,频谱利用率、覆盖范围等主要指标均具有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通话质量好、工作稳定、建设成本低,可以开展无线市话、无线公话、短消息等业务,既可…  相似文献   

3.
陶宏 《通信世界》2001,(32):28-28,35
信威通信SCDMA无线用户环路系统自从研制成功后,就屡获殊荣,继200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之后,前不久又入选信息产业部首届重大技术发明。为此,记者专程就SCDMA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问题采访了信威通信的总裁陈卫和主管产品的副总经理林波。  相似文献   

4.
日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200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由信息产业部推荐的“SCDMA综合无线接入系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自2001年“SCDMA无线用户环路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以来,S C D M A技术第二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这次“SCDMA综合无线接入系统”的获奖,对于由大唐电信、普天凌云、TCL、夏新、创维、振华等企业组成的SCDMA产业联盟,对于民族通信业,无疑都是一个巨大的喜讯。而在今年2月,“400MHzSCDMA农村无线接入系统”在陕西榆林通过了信息产业部组织的生产定型鉴定,鉴定委员会对其进行了高度的…  相似文献   

5.
1 SCDMA无线市话的技术特点大庆石油管理局通信公司采用的是北京信威公司的SCDMA无线用户环路系统,技术先进。基于SCDMA技术提出的TD-SCDMA标准已经成为国际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流标准之一。SCDMA系统采用了智能天线、同步CDMA技术,使用了一套自行设计的“同步无线接入信令规范”(SWAP),用软件无线电方法实现连续序列扩频码分多址数字无线环路系统。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智能天线、同步CDMA、软件无线电(即3S技术)和空中接口信令。     1.1 智能天线(Smart Antenna)智能天线由天线阵和信号处理软件组成。天线阵由8个…  相似文献   

6.
无线本地环路系统(WLL)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向用户提供具有市话有线用户环路同等功能的电话业务,是一种低成本的无线传输系统。本文将介绍无线本地环路技术 发展背景、特点,并介绍无线本地坏路系统概况,最后介绍Motorola公司的PACS(Personal Acc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系统及我国发展无线本地环路技术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关于SCDMA     
《移动通信》2005,29(5):27-27
(1)1999年,SCDMA获得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2001年2月,“SCDMA无线本地环路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2001年8月,SCDMA获信产部首届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4)2003年12月,SCDMA获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5)2005年3月,“SCDMA综合无线接入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信息产业部把SCDMA系统确定为农村电信普遍服务的唯一推荐无线接入制式。(信部电[2004]15号)(7)2004年3月12日信息产业部下发文件,批准使用406.5-409.5MHz频率。(信部无函[2004]85号)(8)2005年3月23日,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正式颁发400…  相似文献   

8.
McWiLL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McWiLL系统概述 McWiLL(Multi-Carrier Wireless Information Local Loop,多载波无线信息本地环路)是国内自主研发的移动宽带无线接入(BWA)系统,也是SCDMA综合无线接入技术的宽带演进版.  相似文献   

9.
无线接入网     
本文描述了接入网概念、无线接入技术和无线接入网-无线本地环路及其种类,并详细介绍了先进的QCTelTM(CDMA)无线本地环路系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无线本地环路(WLL)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相关技术,指出无线本地环路WLL的优势和关键技术,并就WLL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1.
信威公司的MoIP(Mobile overIP)正是顺应无线IP网发展的一个产品概念。该公司的SCDMA无线用户环路是国际上第一套同时应用智能天线技术,采用SWAP空间信令,利用软件无线电实现的同步CDMA无线通信系统。系统中的无线基站通过E1直接接入PSTN交换机或通过基站控制器接入交换机。而在新的IP移动市话系统中基站将直接作为网关接入IP网。它使运营商可利用其城域宽带数据网络发展费用低廉的移动市话应用。IP移动市话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现行的几种移动IP技术,没有一个能真正适合移动市话系统切换特点的。为了解决互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SCDMA无线接人技术,是通过使用智能天线、同步CDMA、软件无线电实现连续序列扩频码分的多址无线接人技术。无线基站系统是SCDMA系统的前端设备,它一方面通过无线空中接口技术实现与各种终端设备的通信连接;另一方面则通过E1数字中继链路连接到基站控制器,建立与核心网络的通信连接。SCDMA基站系统原理图,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3.
《数据通信》2008,(1):36-36
2007年12月11日,“SCDMA无线宽带论坛成立大会”在北京国际饭店隆重召开。 为了推进我国自主创新的SCDMA无线宽带产业快速发展,扩大SCDMA无线宽带技术和市场的应用范围,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在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由国内外电信系统设备制造商、终端产品制造商、核心芯片及关键元器件供应商、测试仪表制造商、服务提供商、教育机构、科研机构等单位共同成立了SCDMA无线宽带论坛。  相似文献   

14.
TD—SCDMA标准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荫  白杉 《移动通信》2001,25(9):11-14
本文先介绍了我国TD-SCDMA标准研究进展,然后介绍了TD-SCDMA技术的特点、TD-SCDMA的智能无线技术、频谱利用技术、基站与终端技术,最后分析了第二代系统如何向第三代系统过渡。  相似文献   

15.
SCDMA俗称"大灵通",是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市话技术。国家在1800MHz 频段给SCDMA划分了20MHz的专有频率,在400MHz频段划分了3MHz的频率。本文首先介绍了 SCDMA无线接入系统的发展历程,然后对最近颁布的400/1800MHzSCDMA无线接入系统的标准内容 进行了介绍,最后分析了400/1800MHzSCDMA无线接入系统的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电信事业的发展,用户接入技术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无线本地环路系统是用无线方式在有线网和用户终端之间传送信息的通信设备。多址技术是无线本地环路的重要技术环节,本文讨论多址技术与无线环路系统容量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数字无线本地环路(DWLL)进行系统的介绍,着重研究和讨论了DWLL的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为开发和利用数字无线本地环路提供一种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现代传输》2012,(6):49-55
"支持集群业务的SCDMA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系列行业标准审查通过送审稿在无线通信技术工作委员会(TC5)宽带无线接入工作组(WG3)工作会议上,审查通过了"支持集群业务的SCDMA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系列行业标准草案送审稿。支持集群业务的SCDMA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基于SCDMA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继承了宽带SCDMA大信道容量、高频谱利用率、抗干扰能力强等诸多优点,可以满足  相似文献   

19.
大庆的震憾     
乔楠 《通信世界》2003,(34):24-24,27
2003年9月21日,SCDMA综合无线接入系统在黑龙江省大庆市通过了由信息产业部主持的生产定型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SCDMA综合无线接入系统是一个技术先进并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无线接入系统。  相似文献   

20.
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是关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ITU(国际电信联盟)IMT-2000系统家族中的一员。它将在各种无线环境下建立一个全球性系统。TD-SCDMA是中国提议,由CWTS(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组织)向ITU提交并被接受的第三代无线通信标准,它同时也被3GPP(第三代协作项目组织)所接受。概述了TD-SCDMA这一标准的关键技术,以及它在对称和非对称的数据传输业务中的优势,运用时分双工(TDD)模式将获得最佳频谱效率。这些关键技术包括TDD运营模式,联合检测和智能天线。TD-SCDMA的无线方案能够在所有的移动无线应用和环境中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