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过去的三维地震勘探排列多具直线性质,因而它不能提供正确解释所需的细节。从理论上讲,用同心圆三维地震技术可能是获得更大的、质量更高的数据覆盖范围的方法。在盐丘区用直线三维地震网采集时存在一些问题,故提出用同心圆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做进一步研究。用常规直线三维地震难以使盐丘翼部成象也许是由于我们尚不能精确预测盐岩和沉积岩附近的横向速度场变化之间的关系。盐岩和沉积岩层间速度差很大,因而返回射线严重偏离双曲线 相似文献
2.
浅谈束状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BPX滩海地区三维地震勘探实例,从采集,处理两方面探讨了三维采集施工方法及参数选择,通过分析阐明了在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采用三维地震相对窄方位角排列要优于宽方位排列片。 相似文献
3.
4.
不规则三维观测系统的激发点和接收点呈不规则分布,可以有效地避开地表障碍物。文中提出了不规则三维采集方法的设计步骤及施工要求;并针对吐鲁番市区的特点,设计出相应的观测系统;对胜南地区三维构造解释,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三维地震资料采集的观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发明包括提供许多基本上平行且间距相等的震源线,每条线由多个等间距的地震能量震源组成。同时提供许多基本上平行且间距相等的接收线,每条线由多个等间距的地震能量接收器组成。震源线和接收线以横向交叉方式布置,形成矩形网格,这样震源和接收器在每隔一个或多个交点处是基本重合的,对于每次地震扰动,产生一组共中心点地震反射(CMP),每个CMP形成多个子面元中的一个面元的中心,而多个子面元共同形成一个标准面元, 相似文献
6.
冀东油田老爷庙地区地震工作始于1976年。由于目的层反射弱、多次波发育,地震资料品质差,为此二次三维采集时选择了近似全三维的观测系统;采取检波器下井单点接收,中密中爆速炸药激发;科学合理的现场设计,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及严密的施工使得所采集资料的覆盖次数、偏移距、方位角分布基本均匀,保证了高质量的剖面。 相似文献
7.
8.
本文根据BPX滩海地区三维地震勘探实例,从采集、处理两方面探讨了三维采集施工方法及参数选择,通过分析阐明了在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采用三维地震相对窄方位角排列片要优于宽方位排列片。笔者认为,目前全三维处理技术尚不能满足全三维采集的要求,而其中三参量速度分析是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过去的三维地震勘探排列多具直线性质,因而它不能提供正确解释所需的细节。从理论上讲,用同心圆三维地震技术可能是获得更大的、质量更高的数据覆盖范围的方法。在盐丘区用直线三维地震网采集时存在一些问题,故提出用同心圆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做进一步研究。 用常规直线三维地震难以使盐丘翼部成象也许是由于我们尚不能精确预测盐岩和沉积岩附近的横向速度场变化之间的关系。盐岩和沉积岩层间速度差很大,因而返回射线严重偏离双曲线路径。这就妨碍了我们预测盐岩/沉积岩界面附近成象点的能力。用直线地震勘探成象最困难的地区可能是盐层檐突之下的区域。模拟结果认为,用同心圆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加盐层檐突之下的射线数量。只有盐层檐突下大量的射线穿透沉积岩传播才能提高我们对盐岩/沉积岩界面附近成象点的预测能力。 本文论证了“圆形激发”在墨西哥湾盐丘型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总共80个同心圆覆盖了该地区31000英亩范围。最终叠后数据分为25米×25米的面元。在同一地区对三维同心圆激发与三维直线激发方式做了对比,证明同心圆激发可改善数据质量和信噪比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美国Palacios海湾沿岸Palacios油田的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历史,三维地震勘探的结果;三维与二维地震勘探结果的对比,说明了三维地震勘探是正确认识地下地质模型的复杂性,真实性和油气分布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1.
地震照明分析技术在深海地震数据采集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南海北部陆缘深水海域是形成大型油气区的有利区域。但由于该区水深急剧变化,峡谷纵横,构成了海底崎岖的地形地貌带,给该区的油气勘探带来了困难。本文利用高斯射线束地震波正演模拟方法,研究了南海白云凹陷深水崎岖海底区地震波对地下目的层的激发照明以及检波器接收照明能量的分布特征。针对不同接收缆数、不同排列长度及不同激发方向对海底崎岖界面和深部目的层的激发与接收照明能量的模拟分析,初步认识崎岖海底和下伏目的层地震波能量的分布特征,以及不同观测系统参数对地震采集能量的影响程度,为南海崎岖深海区地震采集参数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地震数据处理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实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查明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内边界大断裂的位置及断裂带的内幕结构,本文针对该区的地震地质条件,从静校正、速度分析、三维DMO和偏移等四项关键处理环节对原始地震数据的要求出发,设计了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在权衡各项处理要求和工作效率情况下,确定了每一排列片线数、满覆盖测线长度、面元尺度、纵横向覆盖次数及排列类型。应用结果表明,采用上述观测方法所获得的地震资料质量较原资料有明显的改善,断裂位置成像清晰,目的层及其以上各反射层特征清晰可靠,分辨率和信噪比均有提高,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15.
逆掩推覆构造的地震波照明与观测系统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中国的西部和西南部地区,地表条件复杂,逆掩推覆构造广泛分布。在这些地区进行野外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设计应该基于CRP点而不是CMP点。为此,对基于CRP点的观测系统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根据波动方程地震波照明结果,利用照明统计、双程波照明或单程波照明方法,确定针对某勘探目的层的地面最优炮点分布范围;利用射线追踪和波动方程模拟,分析特定目的层各CRP点的覆盖次数以及照射能量的分布情况;综合地下各目的层不同炮检距地震道对各CRP点的覆盖次数和能量贡献分布曲线,确定这些目的层的最优检波器排列方式和排列长度。以玉门油田JX01逆掩推覆构造模型为例,对面向目标的地震波照明和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对勘探目标更好地进行成像。 相似文献
16.
马厂油田高密度三维观测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马厂油田的地下地质构造复杂,以往采集的地震资料无法满足当前勘探开发的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高密度三维采集观测系统设计研究。基于马厂构造的地质构造特点,对观测系统的各类参数进行了分析试验,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小道距、小炮点距、小接收线距和小激发线距的观测系统,并根据目标区实际地质构造特点,采用可变面元方式进行数据采集。高密度观测系统的特点是物理点密度较大,覆盖次数高,炮检距分布均匀。正演模拟和实际应用表明,采用高密度三维采集观测系统采集的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较老资料有显著提高,特别是中、深层资料的信噪比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基于射线追踪正演照明的观测系统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规地震勘探采集中,观测系统设计是基于共中心点(CMP)理论进行的,传统的地震采集设计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日趋复杂的勘探状况。从近年来广泛讨论的地震照明技术出发,提出了针对目的层、基于射线追踪正演的观测系统属性分析方法,并给出了楔状模型和曲界面模型数值模拟实例,得到了基于目的层CRP点的面元信息——面元随偏移距变化的覆盖次数和能量(振幅)分布。通过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在上覆界面非水平情况下,其下伏地层覆盖次数及下传能量受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面元炮检距分布的均匀性是三维观测系统的一个重要面元属性。本文用面元炮检距均匀性相关系数定量评价面元内的炮检距分布均匀程度,进而分析对造成观测系统采集脚印的影响。通过计算不同参数观测系统的面元炮检距均匀性相关系数,发现炮线距(纵向滚动距)、横向滚动距对采集脚印周期性影响较大,道间距、炮间距对其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用射线理论简化了观测系统双聚焦束分辨率的计算,即首先根据射线理论求得由目标点激发的地表响应——CFP道集,再将CFP道集向下延拓聚焦到目标层,得到聚焦束。观测系统中检波点和震源分布密集时成像效果更好。当存在较大倾角构造时,成像点周围的能量团会向构造倾向偏离,且在观测系统(检波点和震源点分布)稀疏时更明显。理论和实际模型试算结果均表明,该方法计算速度较快、效率较高,且符合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