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查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的油气来源,对春光区块中新统沙湾组40个原油样品进行GC-MS分析,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芳烃类生物标志物的分布和组成特征,并探讨了其地质地球化学意义。春光区块沙湾组原油中检测到了丰富的芳烃,为判断有机质成熟度、母质类型、油气充注和运移方向提供了依据。春光区块沙湾组原油处于成熟阶段,形成于陆相成油环境,其母质有一定高等植物输入的贡献,且不同类型原油的母质有所差异;根据五甲基萘指数与甲基二苯并噻吩指数比值,研究区沙湾组原油来源于西南和东南2个方向,轻质原油距离烃源区近,油源单一,而中质和重质油距离烃源区较远,中质油为混源油,重质油则为高度降解油。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物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通过古地貌分析、砂砾岩含量分析、地层倾角分析以及岩屑组分分析等方法,对沙湾组物源及古水流方向进行系统研究,认为沙湾组存在西北部和东北部两大物源体系,早期发育西北部物源体系,控制了砂体呈近南北向展布,晚期物源方向往东迁移,以东北方向为主,控制了砂体呈东北-西南向展布。  相似文献   

3.
春光油田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之上,属于远源成藏。昌吉凹陷、四棵树凹陷不同层位、不同时期生成的油气经红车及艾卡走滑断裂带纵向调整,沿石炭系顶不整合面及沙湾组沙一段骨架砂体侧向广泛运移,再经次级油源断裂沟通,在春光油田沙湾组有利圈闭中聚集成藏。高效输导体系是春光油田油气富集成藏的关键因素,春光油田为典型的"它源供烃、复式输导、地层岩性控圈、立体富集"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4.
春光区块主力生油层沙湾组的沉积相类型一直备受关注,很多学者也都做过详细的研究与探讨,但成果与认识存在较大分歧。在野外剖面、钻井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岩石颜色、沉积构造等相标志,认为春光区块沙湾组为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根据已钻井测井曲线的形态特征、地震属性值特征进行沉积微相分析,识别并划分出了辫状河河道、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统计分析沙湾组主要出油点岩性圈闭发育特征,发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主要的油气储集体,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集—侧向相变封堵沉积模式。在此模式指导下,对研究区进行有利勘探目标优选,认为沙湾组S2砂组在研究区中西部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Ⅰ类目标相带。  相似文献   

5.
春光地区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重要的含油气区块之一,新近系沙湾组为主要的产能、探明储量贡献层系。为满足精细勘探的需求,亟需对沙湾组的沉积特征、沉积演化和成藏模式进行深入研究。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通过地层沿层切片分析,认为研究区发育辫状河、曲流河沉积,且同一时期存在“东辫西曲”的沉积特征,明确了不同时期的沉积演化过程;通过构造沉降及地形、基准面旋回变化、物源供给及古气候分析,明确河型转换控制因素;通过对不同河型油气藏成藏特点及识别特征的分析,建立了新的成藏模式,形成立体成藏格局;结合成藏认识,明确了有利勘探方向,有效拓展了勘探领域,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为春光地区的增储上产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西缘春光油田地层-岩性油气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春光油田位于车排子凸起斜坡带上,构造较为简单,油气成藏类型以地层-岩性油气藏为主,属于源外成藏。新近系沙湾组、古近系和白垩系是主要的勘探层系。通过沉积特征研究,认为新近系沙湾组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沉积,古近系、白垩系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在明确该区地层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春光油田地层-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研究。首先通过油源对比分析,认为东部昌吉凹陷和南部四棵树凹陷均具有供烃能力,二叠系和侏罗系是主要的供烃层系。输导条件是春光油田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对不整合面、厚砂体和断层这3种输导要素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春光油田存在一套高效的复式输导体系,并建立了该区的油气输导模式。分别对新近系沙湾组岩性油气藏和白垩系、古近系地层油气藏特征开展了研究,确定了各个层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并最终建立了春光油田油气成藏模式,有效的指导了春光油田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西缘春光区块沙湾组沉积相及含油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春光区块沙湾组普遍认为是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通过地质综合分析与研究,指出了该区块三角洲沉积相模式所存在的矛盾,并通过对各种沉积特征和相标志的分析,提出了滩坝沉积体系模式,阐述了划相依据,指出了沉积微相带和砂体的分布规律。利用滩坝沉积模式解释了三角洲沉积模式无法解释的种种矛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型滩坝沉积体系和"板砂"的成因,提出了孤立坝体成藏和条带状分布的含油规律。  相似文献   

8.
使用春光区块砂泥岩的速度、密度参数,建立了调谐楔形储层模型并进行了正演分析,明确了春光区块沙湾组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理论计算与模型正演证明,沙湾组薄储层的调谐厚度约为8.7m,当储层厚度大于8.7m时,储层的顶界、底界基本可以标定在最大波谷、最大波峰,视厚度与真厚度基本相当或相等;当储层厚度小于8.7m时,薄储层的顶界、底界的标定位置向零相位发生漂移,视厚度显著大于真厚度,振幅强度与真厚度为正相关的关系。这些结论对储层精细标定、储层追踪、储层厚度预测、振幅属性解释等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综合利用岩心、钻井、测井、地震资料,开展春光探区沉积相研究,确定研究区发育扇三角洲-湖泊、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冲积扇-辫状河和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等4种沉积体系。在层序地层格架下,结合春光探区各层系古地貌特征研究,认为古地貌控制了各层系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春光探区沉积演化特征,确定了各层系有利沉积相带。结合春光探区油气成藏特征,最终确定了新近系沙湾组一段的冲积扇沟谷砂体、沙湾组河道砂体侧缘尖灭带、古近系滩坝砂体和白垩系扇三角洲地层超覆/剥蚀带是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岩心描述、钻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认为春光探区沙湾组发育冲积扇、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等3种沉积相;沙一段发育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体系,沙二段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结合车排子凸起构造演化特征,确定了沙湾组沉积演化特征,指出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河道是有利沉积相带。通过研究沉积相对圈闭发育的控制作用,认为河道侧缘尖灭带是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带,在此基础上认识到砂组尖灭线控制了沙湾组岩性油气藏的"带状"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1.
春光油田新近系沙湾组"亮点"油藏是增产增效的主力油藏类型,首先进行速度统计分析弄清沙湾组砂泥岩速度特点,在地震资料品质分析和合成记录精细标定基础上,利用地震属性技术结合地震正演模拟技术精细识别油藏开发区储层叠置现象,并进一步应用含油性检测技术识别含油气有利区,通过综合分析进行井位部署,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依据大量的岩心、录井、测井、试油和分析化验资料,对春光油田春10井区沙湾组的油水层识别进行了研究;为了定性识别油层,研究了储层四性特征和测井参数特征;应用岩心刻度测井技术,制作了孔隙度解释图版,并进行了公式回归。应用经验公式法和压汞法相结合综合确定的含油饱和度更符合本地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合本井区的油水层识别图版,提高了测井储层参数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3.
2005年通过创建准噶尔盆地西缘油气成藏模式,在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排2井沙湾组获日产49.6t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以新近系沙湾组为主力含油层的浅层优质春光油田。基于生产的需要,准确估算了春光油田自喷井油嘴系数,为落实单井产量及单井合理配产提供了重要依据;发展形成了以"实时动态监控"为核心的油藏开发新理念,创建了油藏、井筒、地面三位一体的油藏动态监控体系,实时监控了地下油水推进的状态,为及时调整油井运行参数、使地层及井筒中的流体运移达到最优化状态提供了手段。春光油田自2005年开发以来产量稳步上升,保持自喷开采,采油速度、采收率同创国内新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刘传虎  王学忠 《特种油气藏》2011,18(2):52-55,137,138
春光油田是以沙湾组为主力含油层的浅层优质高效油田,在矿场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薄砂体滚动勘探、勘探开发一体化、开发动态监控技术、单井油嘴系数估产技术及新的油藏经营管理模式等鲜明的特色技术。针对岩性油藏的隐蔽特点,形成了以地震属性特征直接判断油层的技术;针对边水活跃的特点,建立了油藏精细地质模型,形成了以数值模拟为核心的油藏-井筒-地面一体化动态监控技术;立足实际,形成以单砂体成为独立油藏管理单元、管理扁平化、用工属地化、制度文本化为主要内容的实用油藏管理模式。春光油田开发5 a以来,产量稳步上升,保持自喷开采,边水水线缓慢、均匀推进,含水率仅为2%,采油速度保持在5%以上,采收率为47%。  相似文献   

15.
受地震波分辨率的影响,春光油田沙湾组二砂组不同时期单砂体在尖灭带附近形成的薄互层储层无法在地震剖面上识别。为了厘清薄互层内部反射的调谐效应,结合实际的沉积规律,建立了四组波阻抗模型,分析了薄互层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针对这四套砂体的薄互层储层模型,用分频反演能识别出四套砂体的薄互层储层。根据理论模型研究结果,在春光油田二砂组薄互层储层中应用正反演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多口井试获高产工业油流。  相似文献   

16.
春光油田是一个多层系含油、多油藏类型、稀油稠油共存的复式油气聚集区。为明确春光油田的油藏特征和成藏模式,系统开展了成藏要素和典型油藏分析。双凹陷供烃、多套储盖组合、多类型储集砂体、复式输导体系是春光油田多层系含油、立体成藏的必要条件,地层超覆线、剥蚀线和砂体尖灭线附近是油气有利聚集区。含膏盐区域性盖层、高孔渗储集物性是春光油田沙湾组稀油高产的关键因素,生物降解作用是白垩系原油稠化的主要原因,稀油和稠油分布主要受保存条件控制。进一步明确春光油田的油气成藏模式为:双凹供烃、两期充注、复式输导、立体成藏、降解稠化,并指出了春光油田的增储领域,对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及周缘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