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凹油田安棚区深层系低渗致密砂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泌阳凹陷赵凹油田安棚区深层系主要指埋深大于3 000 m的核三下段,属扇三角洲沉积.岩芯描述和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及压汞资料研究表明,安棚深层系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快速堆积,颗粒大小混杂,分选差,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是导致深层系砂岩低渗的基础条件;砂岩储层以扇三角洲前缘的水道砂和河口坝砂物性最好,席状砂次之;储层孔隙类型以次生溶孔和残余粒间孔为主,孔隙小,具两种孔隙介质,喉道细小且不均匀,孔喉分布状况差,结构复杂,为典型的特低孔特低渗储层;成岩作用,特别是压实作用和晚期碳酸盐胶结充填作用是影响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和导致储层致密低渗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泌阳凹陷安棚深层系主要指埋深大于2800m左右以核三下亚段为主的勘探目的层系,属扇三角洲沉积。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明显分为两大类,反映了以填隙物晶间孔隙为主的和以有效孔隙及裂缝为主的两种孔隙介质的孔隙结构特点。孔喉分布状况差,结构复杂,喉道微细且不均匀,致密低渗是该套储层突出特点。快速堆积,颗粒大小混杂,分选差,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是导致深层系砂岩低渗的主要原因;成岩作用,特别是压实作用和晚期碳酸盐胶结作用是影响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和导致储层致密低渗的主要因素。综合研究可将砂岩储层划分为三类,其中Ⅰ、Ⅱ类为深层系有效油气储层,Ⅲ类储层为无效储层,但可作为有效储气层。根据孔隙度、声波时差随深度的变化关系及孔隙度、渗透率的平面展布特征,结合试验资料及微相平面展布,对深层系储层类型纵向和平面分布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泌阳凹陷安棚深层系低孔低渗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地层细分对比 -沉积微相分析、储层评价等研究工作 ,搞清了泌阳凹陷安棚深层系低孔、低渗储层的纵、横向展布规律 ,落实了深层系的储集特征 ,明确了原油储集有利相带 ,为该区的二次勘探提供了地质依据 ,使该区深层系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790× 10 4 t  相似文献   

4.
赵凹油田安棚深层系沉积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安棚深层系主要指埋深大于2800m的地层,层位以核三下亚段为主的勘探目的层系。沉积模式为靠山型扇三角洲复合体,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两种亚相,进一步细分为近岸水下分流河道、远岸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河道间和前扇三角洲泥六种沉积微相。近岸水下分流河道和远岸水下分流河道在研究区的分布较广。致密低渗是该套储层突出特点,砂体类型对储层物性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研究区中远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河口坝微相的储集性能较好,是安棚深层系的主力油层。  相似文献   

5.
安棚深层系主要指埋深大于2800m的地层,层位以核三下亚段为主的勘探目的层系。沉积模式为靠山型扇三角洲复合体,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两种亚相,进一步细分为近岸水下分流河道、远岸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河道间和前扇三角洲泥六种沉积微相。近岸水下分流河道和远岸水下分流河道在研究区的分布较广。致密低渗是该套储层突出特点,砂体类型对储层物性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研究区中远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河口坝微相的储集性能较好,是安棚深层系的主力油层。  相似文献   

6.
针对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深层系储层特低孔特低渗特征,应用岩芯及其它地质资料,对储层的岩性,岩相特征和孔隙结构特征及储层物性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安棚油田深层系(核三段VII-IX油组)储层为一套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的陆源碎屑岩;主要储集空间是残余粒间孔,杂基内微孔,粒间溶孔及组分内溶孔;岩性胶结致密,储层物性差;有效储层在纵向主要分布在VII油组和Ⅷ油组的上部,在平面上主要集中发育在泌246井, 泌212,泌252井及泌216井一带。  相似文献   

7.
泌阳凹陷安棚深层系属扇三角洲沉积,砂岩储层孔喉分布状况差,结构复杂,喉道微细且不均匀,致密低渗是该套储层的突出特点。安棚致密砂岩油源充足,油气显示丰富,储层分布广泛,开发潜力较大。早期采用直井常规压裂、同步注水开发效果差,随着直井分层压裂及水平井分段大型压裂技术的出现,这类油气藏整体有效开发动用成为可能。根据深层系储层特征、油气显示、试油生产情况及压裂后四性关系分析,重新建立了安棚深层系致密砂岩有效储层识别标准,逐层对有效储层进行了识别与分类评价,为其下部整体开发动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深层系埋深大、胶结致密,自然电位曲线不能很好地反映岩性在垂向上的变化,在测井相研究中主要选用自然伽马曲线和电阻率曲线进行沉积微相的识别,通过40余口井测井曲线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安棚油田深层系主要存在六类测井曲线组合,结合钻井取心资料和地震、地质资料分析,这六类测井曲线组合分别代表近岸水道微相、远岸水道微相、河口坝微相、席状砂微相、河道间微相、前扇三角洲亚相六种不同的古沉积环境。其中,远岸水道微相、河口坝微相是勘探开发的重点相带;近岸水道微相、前缘席状砂微相是需经深度油层改造才能经济开发的相带;河道间微相不具备找油潜力。  相似文献   

9.
致密砂岩储层分类评价方法在安棚深层系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南油田安棚深层系低孔低渗、微裂缝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将岩心实验资料、常规测井技术与核磁测井技术相结合,开展了孔隙结构评价和有效储层分类研究,按照储层分类标准,将安棚深层系致密砂岩储层分为四类,实现了对安棚深层系致密砂岩储层的有效评价,并为水平井开发安棚深层系致密砂岩油气层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满加尔凹陷东部志留系厚层的致密砂岩具有广阔的天然气勘探前景,但是目前对于致密砂岩储层特征的研究较少。利用薄片鉴定、电子探针、扫描电镜、X衍射、压汞及物性分析等方法,对致密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与满加尔凹陷东部常规砂岩储层相比,致密砂岩储层具有以下特征:1储层埋深较大;2砂岩成分、结构成熟度较低,岩屑和填隙物含量较高;3物性较差,孔隙度为5%~10%,渗透率为0.1×10~(-3)~1×10~(-3)μm~2;4以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微孔隙等混合孔隙为主,孔隙结构总体较差;5粘土矿物组合以网状伊蒙混层和绿泥石、伊利石为主;6成岩作用较强,处于中成岩B期—晚成岩期。致密砂岩的储集物性受沉积、成岩及构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区砂岩离物源近,较低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泥质杂基充填等因素不利于原始孔隙大量保存;压实作用是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因素;方解石胶结、石英次生加大降低了孔隙度;局部溶解作用和少量构造裂缝改善了物性。  相似文献   

11.
雷家油田下第三系低渗透储层裂缝特征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雷家油田下第三系低渗透储层中的裂缝分为节理型裂缝和断层型裂缝2种类型,其中断层型裂缝又可分为穿层、顺层裂缝。节理型裂缝垂直分布于岩层内,裂缝面两侧无错动,断层型裂缝面两侧有明显的错动,其中穿层裂缝呈高角度切割岩层,具有与区内正断层相一致的分布或组合样式,而顺层裂缝与层面近平行分布在泥岩夹层中。它们主要在伸展构造作用下形成,近东西向水平挤压作用也有重要的影响。裂缝的发育和分布受岩性、岩层厚度及断层等因素的控制。在低渗透储层的泥质夹层中,由于穿层裂缝及顺层裂缝发育,并相互连通组成三维裂缝网络系统,对油气的储渗有重要意义。岩层中裂缝的平均间距与层厚呈线性相关关系。伸展断层附近裂缝的发育具有较好的分带性,断层上盘的裂缝较下盘更发育。  相似文献   

12.
通过镜质体反射率积分法计算地层平均古地温梯度,实验测定硬石膏包裹体“均一”温度,应用声发射(AE)Kessier效应确定古构造应力场,由CO_2浓度法计算古流体压力(P_1);同时,对裂缝充填物进行了热释光与中子活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成岩过程中,硬石膏和方解石所处的温度、压力及化学环境接近或类似于现代储层物理、化学环境;裂缝中硬石膏脉体呈分接段沉淀特征;裂缝充填物质主要来自于泥岩。  相似文献   

13.
顺宁油田低渗透砂岩储层沉积特征与控油因素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延长组长 2油层组为顺宁油田的主要产层,含油部分主要位于长 21油层,为典型的低渗透砂岩油层,由分流河道及分流间湾沉积组成,分流河道由北东向东南再向西南弯转,由主体、侧体及边部三部分组成,主体部分物性好,为油气主要聚集场所.长21-1油层分布广泛,含油厚度大,长21-2油层则分布局限,油层薄,二者同处一个油水系统,由主体向两侧由均匀-不均匀含油过渡到不均匀-斑状含油直至微含油.油水分布主要受相带、构造和砂体厚度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4.
川南香溪群四段低渗裂缝性砂岩储层保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川南香溪群四段为一套致密砂岩储层,物性较差,地层水矿化度较高,微裂缝为其主要的运移通道。地层微粒运移、粘土矿物的水化膨胀、泥浆滤液同地层水作用产生的沉淀物等是储层伤害的主要方式。速敏和碱敏实验显示,地层水临界流速最好取1.0ml/min,工作液的临界pH值以10为好。储层岩石与泥浆滤液的长期静态分析表明没有新的物质出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岩石学研究,结合古物化环境分析.提供了本区储层岩石学特征和成岩作用证据,根据特殊岩心分析结果,讨论了储层物性分类特征。并通过孔隙演化过程和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对孔隙分布及有利储层区进行了预测性评价。  相似文献   

16.
深层低渗难采油藏的注水开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中原油田文33块沙三上油藏埋藏深、高温、高压、低渗透等地质特点和近10余年来一直注不进、难采出、开发基本面临瘫痪状态的实际情况,通过开展逐层上返注水开发先导试验,技术上采用细分层系、加密井网、油层改造、水质改善、优化开发技术等一系列措施,对全油藏进行调整和治理.措施实施后,压裂效果显著,产能提高158%,注水状况明显好转,采油速度由0.3%提高到3%,采收率提高8.7个百分点,开发水平上了等级,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该思路与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此类油藏平面和层间的矛盾及储量水驱动用难度大的问题,亦达到了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低渗透油田的高效开发一直是采油工程技术人员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在总结渤南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合大王北油田人52块低渗透油藏生产特点的6项整体配套技术,既大孔径、深穿透射孔完井技术、油井水与压裂技术、水力泵深抽技术、高压注水技术、水井增注技术和油层保护技术,充分发挥了低渗透油田的生产潜能,基本实现了该断块油田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8.
针对江苏沙埝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对沙埝低渗储层压裂改造后影响产能的主要因素从储层地质条件和压裂施工技术优化两大方面进行了阐述和评价,提出了适合于沙埝低渗透储层改造的选井选层地质条件及优化方案并对今后压裂改造的方向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伸展构造区低渗透储层构造裂缝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辽河盆地雷家沙四段白云岩储层为例,研究了伸展构造区低渗透储层裂缝的分布特征,根据裂缝的分布形式,可将储层中的裂缝分为层间裂缝、穿层裂缝和顺层裂缝3种类型,其中层间裂缝的分布严格受白云岩控制,与层面垂直,并终止于层面上,而穿层裂缝呈高角度与层面斜交,在剖面上,单条裂缝呈现"平面"式、"铲形"式和"坡坪"式分布,多条裂缝呈"堑垒"式和"多米诺"式等组合形式,即表现出与区内伸展正断层相一致的分布特征,它们和正断层一起构成了区内伸展构造从大到小、从宏观至微观的完整构造样式。储层中裂缝的分布受岩性、层厚及断层等因素的控制。在白云岩储层的泥质夹层中,由于穿层裂缝及顺层裂缝发育,它们相互沟通,并和白云岩中的裂缝一起构成了储层中三维裂缝网络系统,使泥质夹层不起真正的隔层作用,可划分为准储层,从而使该白云岩油藏具块状特征。在伸展断层附近,断层上盘的裂缝较下盘更发育,并表现出较好的分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