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宗放 《建筑技术》1989,16(9):7-10
  相似文献   

2.
现代混凝土泵车技术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年喜 《广东建材》2006,(12):96-98
现工程中用混凝土一般都是泵送混凝土,混凝上泵车是混凝土施工中必不可少的施工工具。本文介绍了混凝土泵车总体结构和技术参数,并阐述了泵车施工对泵送混凝土的要求。最后对混凝土泵车的发展和研究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谢海清  张方  代璞 《四川建筑》2004,24(3):61-63
介绍了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历史,综述了拱桥的类型和我国十多年来在钢管混凝土拱桥方面的发展及所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了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发展前景,以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勤俭 《建筑技术》2010,41(12):1074-1077
通过高度概括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特点和国内外发展状况,系统归纳总结了装配式混凝土通用结构体系与专用结构体系的关系和设计要求,提出我国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技术路线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1、概述桥面板是桥梁的脸面,是行车舒适的关键所在。对于组合预制梁(京珠粤北桥梁),梁翼缘间仅为单一现浇层15cm厚钢筋混凝土,这也是一个薄弱环节。国内曾有过某桥桥面板被车轮击穿发生重大事故的深刻教训,应特别提醒建桥工作者对桥面的强度、标高和平整舒适度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高层建筑结构现浇混凝土模板方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覃轲  陈志龙  尹厚金 《建筑施工》2014,(10):1156-1158
钢筋混凝土结构铝合金模板施工技术,是针对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模板工程开发的一套新型模板技术.结合工程实践,详细介绍了钢筋混凝土结构铝合金模板施工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关键技术的应用.本施工技术缩短了室内装修的工时,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劳动力.  相似文献   

8.
<正> 一、基本情况预制构件模板是整个混凝土模板工程中的一部分。目前,我国混凝土工程中预制混凝土量仍占有相当的数量,仅以全国城市构件来说,年产量约为2000万m~3。据有关部门预测,全国城市建筑系统构件的年产量到1990年将达到3000万m~3,到2000年将达到5000万m~3。预制构件模板与现浇混凝土模板在功能上是一致的,都是为浇筑混凝土服务,但它们之间又有差异,并各具特点。由于预制构件大都实现了标准化,构件是定型的、论件的,所以与它相适应的模板则论套,每套模板系由底模、侧模、支撑装置、紧固装置等组成配套模具,而现浇混凝土大都为整体式,因此,模板、连接件、支撑是分离的,随混凝土工程的需要再进行组拼。同时,由于预制混凝土构件与现浇混凝土的生产工艺不同,因而对模板的技术要求也是不同的。比如:预制构件模板一般是随构件生产流水线进行流动,因此,要求模板应具有相当大的刚度和强度。而现浇混凝土模板一般是不动的,因此,设计模板的边界条件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浇混凝土模板工程发展进程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技术进步和综合经济效益的角度,介绍了我国在现浇混凝土工程中模板及与之配套的支承体系,包括组合钢模板、钢框竹(木)胶合板模板、大模板、滑框倒模,模壳快拆模板体系等的发展情况,并对今后现浇混凝土模板的技术发展趋势作一展望,最后提出应重视并加强模板工程中软科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从下列几方面论述了泵送混凝土的行为:①混凝土的管道流动;②混凝土可泵性的流变学分析;③混凝土可泵性参数探讨;①三种不同水泥用量的混凝土的可泵性。文中列举了泵送混凝土大量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
套管钢筋混凝土柱结构的发展和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回顾了套管钢筋混凝土柱的发展过程。在套管钢筋混凝土柱中 ,套管用作柱中的横向增强 ,主要起约束和抗剪作用。Tomii和作者等人在 1985年首次提出套管柱的概念 ,并验证了套管柱能够有效防止柱的剪切破坏并显著提高柱的延性。随后 ,这一概念被推广到利用焊接钢管和纤维增强塑料外包壳加固既存钢筋混凝土柱。本文还展望了使用纤维增强塑料套管进行新建柱设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侯君伟 《建筑技术》1997,28(4):249-250
最近10年是我国模板工程技术突飞猛进的10年,围绕现浇混凝土结构发展了组合式,工具式和永久式三大系列模板,并大量采用木(竹)胶合板模板,提高了建设质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我国房屋建筑中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熙 《建筑技术》1997,28(7):472-474
近十年来,我国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发展很快,建筑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就力混凝土结构,但总体设计水平较差,产业化程度低,结构形式单量,造价同。预应力混凝土戏春自身突出的优点。迎合了近代铁发展趋向。要大力扩展其应用领域,特别是高层建筑领域,加速发展预制现浇相结合的装配整体式结构,进一步完善预应力工艺,提高 专用和机具质量,组织高水平的专业公司。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迅猛发展 ,10余年来 ,我国混凝土结构吊装在起重机械、吊装工艺等方面有了很大发展 ,新编《建筑施工手册》对这些内容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6.
杨宗放 《建筑技术》1997,28(4):254-256
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由于可节约钢材,增大构件跨度,减少构件截面尺寸,提高使用功能而受到广泛应用1。《建筑施工手册》第三版增补了超高强低松驰钢绞线,单根钢 绞线张拉锚固体系,预应力筋孔道反摩擦理论,现浇预应力结构施工顺序,特种结构预应力技术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PC/PCF)是一种新型的剪力墙住宅建设方式,它是将传统施工技术的外立面装饰工程及部分非承重构件在制造厂制作后运到现场,作为外墙剪力墙的外模板进行施工。为促进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提高住宅建筑的建造质量和速度,万科房地产开发公司在上海进行了两期PC/PCF的住宅建设。  相似文献   

18.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洋  刘玉彬  赵培霞 《建筑技术》2007,38(4):280-282
国家会议中心工程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针对工程体量巨大、结构形式复杂、施工难度大、工程质量要求高等特点和难点,采用了多种实用施工方法,解决了一系列施工难题,满足了工程质量和工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预拌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中伟  韩素芳 《建筑技术》1997,28(7):463-465
“九五”期间预拌混凝土的发展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健康有序地发展预拌混凝土,年产量要从“八五”末期占全国现浇混凝土总产量比重的10%增加到20%。高性能混凝土是近代工程发展的需要,其性能指标应满足强度、工作性和耐久性三项基本要求,并应根据工程的特殊要求,具有某种特殊性能,目前我国已有条件在不同用途上采用。  相似文献   

20.
高性能混凝土(HPC)的发展趋势与问题   总被引:72,自引:6,他引:72  
吴中伟 《建筑技术》1998,29(1):8-13
常规混凝土向高性能混凝土发展已是必然趋势,它可获得多方面利益。从能源消耗与环境破坏的角度来看,波特兰水泥与常规混凝土是不可持续发展的材料,故在我国发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实属当务之急。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特征是,能更多地节约熟料水泥,更多地掺加以工业废渣为主的细掺料,减少环境污染,更多地发挥高性能的优势,以降低水泥及混凝土的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