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99Tc^mO4^-淋洗液为起始物,在0.1MPaCO条件下成功制备了羰基锝中间体[^99Tc^m(CO)3(H2O)3]^+,并研究了反应体系pH值、配体C60(OH)20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和时间对^99Tc^m(CO)3-C60(OH)20配合物标记率的影响,测定了该配合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并观测了其在体外的稳定性和抗稀释稳定性。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的最佳标记条件为:0.1mL[^99Tc^m(CO)3(H2O)3^]^+中间体,0.1mL10mg/mL的C60(OH)20溶液,pH为8,在98℃沸水浴中反应30min,标记率大于95%。^99Tc^m(CO)3-C60(OH)20为一种亲水性配合物,其体外稳定性和抗稀释稳定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2.
借助于Uv-vis分析技术对Re(O)配合物与BSA、β-CD、PVP等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的定性研究,以期获得所研究配体作为双功能联接剂的某些信息依据以及Re(O)配合物形成过程中的联接偶联方式或某些性质。通过综合比较分析发现:作为双功能联接剂的配体,其分子结构中应具有较多且易于发生偶联的配位点,否则与中心核配合后很难再与生物分子联接实现其作为联接剂的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3.
实验先用磷酸和钼酸盐合成磷钼杂多阴离子,再通过控制金属种类、pH值及温度,及与有机配体和物料比进行实验,最终制备出五钼二磷酸盐配合物(H2bpy)0.5{[Co(H2O)5][Co(Hbpy)(H2O)4][Mo5P2O23]}并通过IR和X-单晶衍射法进行表征,表征结果与现有文献记载相吻合.成功找到制备五钼二磷酸盐配合物的新条件:(1)温度为160℃左右,pH在4.2—4.5之间;或(2)温度为140℃,pH为3.1—3.5之间,反应3d,均可制备五钼二磷酸盐配合物.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二种以精氨酸为配体的新型杂多钼酸配合物(C6H15N4O2)4SiW12O40 1和(C6H15N4O2)8Si2W18O62 2,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热重分析对其进行表征.对配合物的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中的多阴离子仍保持其Keggin结构或Dawson结构,但其特征振动谱带有一定的蓝移或红移.形成杂多钼酸配合物之后的杂多阴离子SiW12O40^4-和Si2W18O62^8-通过静电引力与C6H14N4O^2+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分析新型配体过渡金属穴合物的结构及性质,以tren和三(邻苯甲酰基乙基醚)胺为原料,在冰浴条件下,以无水甲醇为溶剂,通过席夫碱缩合反应,成功的制备了tren缩三(邻苯甲酰基乙基醚)胺席夫碱穴合物配体,并通过金属的原地置换反应,制备了相应系列Ni(Ⅱ)、Cu(Ⅱ)、Mn(Ⅱ)、Zn(Ⅱ)和Cd(Ⅱ)的穴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FT-IR、NMR、UV等谱学手段对所制备的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及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含席夫碱配体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其热稳定性与选择的金属盐之间的关系,使用双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缩邻苯二胺(H2L)与CuCl2.2H2O或与无水FeCl3在不同反应体系中反应,并分别得到配合物[Cu(L)(H2O)]·CH3OH(1)和配合物[Fe(L)(N3)(H2O)]·CH3COOC2H5(2)。晶体结构表明1和2均属于单斜晶系,它们分别属于P21和P21/c空间群。1和2都为单核配合物,其中Cu2+和Fe3+分别采取五配位四角锥构型和六配位八面体构型。热重分析研究表明:配合物1在温度达到150 ℃之前是稳定的,显示Cu2+与配位水之间配位能力较强;而对于配合物2,样品稳定温度只能到65 ℃左右,到104 ℃时乙酸乙酯溶剂分子完全失去。1和2热稳定性研究为今后使用该席夫碱配体合成其他配合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探寻对过渡金属离子具有配合作用的新型超分子配体,将杯[4]芳烃经醚化、氨解得到的中间体3与香豆素-3-甲酰氯反应,合成了新的含香豆素片段的杯[4]芳烃配体H2L,用^1HNMR、^13CNMR、IR、MS(Maldi-Tof)表征其结构。H2L与醋酸锌反应,获得了相应锌(Ⅱ)配合物(LZn),元素分析及MS(ESI)分析结果表明,LZn的化学组成为L(ZnAc),·2H20。研究了锌(Ⅱ)配合物的UV和IR吸收光谱性质,还测定了它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与H2L相比,锌(Ⅱ)配合物分子中共轭体系增大且平面刚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钴(Ⅱ)、镍(Ⅱ)与草酸根、丙二酸根、丁二酸根、顺丁烯二酸根、邻苯二甲酸根4-硝基邻苯二甲酸根、戊二酸根的一、二级配合物在温度为25℃、离子强度为0.10mol·dm ̄(-3)(KNO_3)条件下的稳定常数及相应的配体酸解离常数,结果表明,随着配位螯合环的增大,配合物的稳定性逐渐下降,以草酸的五员环配合物最稳定。当配位螯合环相同时,配合物的稳定性取决于配位体的碱性强度和结构。  相似文献   

9.
以L-异亮氨酸和Cu(Ac)2·H2O为原料合成了铜(Ⅱ)配合物[Cu(L-ile)2(H2O)](L-ile=异亮氨酸根)并培养标物单晶。产物结构由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配合物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采用琼脂扩散抑菌法测定了Cu(Ac)2·H2O,配体和配合物的抑菌性能,实验表明,Cu(Ac)2·H2O和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菌、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菌的抑菌效果明显。同时对配合物进行了循环伏安特性研究。循环伏安图显示该配合物有一对准可逆的阴极峰和阳极峰。  相似文献   

10.
在水溶液中采用NiCl2·6H20与吡啶-2,6-二甲酸(H2PDC)和1,10-菲哆啉(phen)反应生成了配合物[Ni(phen)2(H2O)2][Ni(PDC)2]·7H2O。通过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生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微热量计测定了液相反应的焓变。结果表明:反应生成的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了标题配合物生成反应的热动力学参数(活化焓、活化熵和活化自由能)、反应速率常数和动力学参数(表观自由能、指前因子和反应级数)。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配合物的生成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11.
在无水乙醇溶剂中,通过溶解、搅拌合成了木犀草素和锰、镉、铬3种过渡金属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DSC差热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确定了所合成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C15H10O6)Mn2(CH3COO)4、(C15H10O6)Cd(NO3)2和(C15H10O6)Cr(NO3)3,并确定了配体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方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配体2‐醛基‐8‐羟基喹啉与Yb(ClO4)·6H2 O反应,得到8‐羟基喹啉‐2‐甲酸甲酯镱配合物,配体中醛基在甲醇、乙腈溶液中转化为甲酯基,转化后的甲酯基与镱离子配位。配合物为零维单核结构,3个配体对镱离子形成包裹型配合物,并表现出镱离子的近红外荧光性质,固态下的荧光寿命为12.01μs ,甲醇溶液中的荧光寿命为10.07μs。  相似文献   

13.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以Pd^2+为中心离子,以1,10-邻菲洛啉(phen)为第一配体,以γL-谷氨酰-α-萘胺(gnapa-)为第二配体的[Pd(phen)(gnapa)]’^+型混合配体配合物在37℃下,J(离子强度)=0.1(NaCl),乙醇/水混合介质(乙醇体积分数为10%、20%、30%、40%、50%)条件下的稳定常数1g K及表征常数△lg K,并与[Pd(phen)(gly)]^+ 体系比较,求出phen和gnapa^-发生芳环堆砌作用的份额,发现乙醇体积分数为30%时,非配位侧基发生最佳堆砌,说明溶剂组成对于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并从分子内配体间的弱相互作用及溶剂化角度对配合物稳定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二种新的异多核配合物[Mn(Phen)2]3[Cr(OX)2]3·10H2O(1)和[Co(Phen)2]2Cr(OX)3NO3·8H2O(2),Phen代表1,10-邻二氮菲,OX代表草酸根。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漫反射光谱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73.6~300K),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1)(2)中的Cr(Ⅲ)离子与Mn(Ⅱ)离子,Cr(Ⅲ)与Co(Ⅱ)离子间均存在较弱的反铁磁性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聚乙烯醇(PVA)为高分子配体,分别与SmCl3、EuCl3在水溶液中进行配位反应,合成PVA-Sm(Ⅲ),PVA-Eu(Ⅲ)配合物.用电导率法研究PVA-Sm(Ⅲ),PVA-Eu(Ⅲ)配合物最佳反应条件,并通过荧光光谱及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物料投放比为PVA:Sm3+=4∶1,PVA:Eu3+=6∶1,该反应在非碱性溶液中搅拌2 h为最佳.荧光光谱显示:PVA-Sm(Ⅲ),PVA-Eu(Ⅲ)配合物具有荧光特性,都在286 nm左右产生荧光,其荧光主要表现为配体的特征荧光,金属离子对其起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6-甲基-吡嗪-2-羧酸为配体,在水热条件下,设计合成具有二维超分子结构的配合物[Co(C6H5N2O2)2(H2O)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行测定.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Co(Ⅱ)与2个N原子和4个O原子形成一个六配位的轻微扭曲的八面体构型.Co2+与来自两个配体上的2个N原子和2个O原子螯合配位,形成赤道平面,Co2+的轴向位置被2个水分子占据.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以Tris—HCl缓冲溶液作为研究介质,在pH=6.75的环境下,应用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探讨了苏木素(HE)和铒(Ⅲ)形成的配合物Er(Ⅲ)(HE),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方式,并用摩尔比法和双倒数法求得金属与配体的结合比为1:3,Er(Ⅲ)(HE),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结合常数为F25℃=1.87×10^4L/mol。以吖啶橙(AO)作为分子探针探测了Er(Ⅲ)(HE),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情况,发现配合物能使AO-DNA体系发生动态荧光猝灭,Er(Ⅲ)(HE),配合物与AO对鲱鱼精DNA具有嵌插竞争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R,R)-环己二胺和5-苄氧基-3-叔丁基水杨醛反应合成了手性Salen配体,将该配体与过渡金属Mn^3+,Fe^3+,Co^2+,Ni^2+络合制备了手性Salen金属配合物,并用红外,核磁,元素分析对配合物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9.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三元配合物MAB(其中M=Co ̄(2+)、Ni ̄(2+),A为2,2'-联吡啶(bipy)、邻菲咯啉(phen),B为顺丁烯二酸根(male ̄(2-))、丁二酸根(succ ̄(2-))、邻苯二甲酸根(phth ̄(2-))、4-硝基邻苯二甲酸根(npht ̄(2-)))在25℃、离子强度为0.1mol·dm ̄(-3)(KNO_3)条件下的稳定常数、相应的二元配合物稳定常数和配体的质子化常数,实验结果表明,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与二元羧酸配体的碱性强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从配体间相互作用等方面对配合物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砂岩基质酸化中HF与铝硅酸盐的二次、三次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弄清土酸的真实溶液化学行为,应用^19FNMR结合岩心流动实验深入研究了砂岩基质酸化过程中HF与铝硅酸盐的化学反应,实验结果证明其间不是简单的一次反应,存在二次反应和三次反应,并受地层温度及矿物组成等因素的影响:60℃以上,H2SiF6与铝硅酸盐的二次反应逐渐进行完全;90℃以上,氟铝配合物与铝硅酸盐三次反应愈来愈明显。^19FNMR能区分氟铝配合物和氟硅配合物的具体形态。室内实验结果为现场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高浓度的HF(≥3%)不但存在破坏地层骨架的危险,还会给储层造成新的伤害,在具体实施酸化增产增注措施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低浓度的HF(≤1%),并使HCl与HF的比例合适,才能既保证酸化的成功又能延长其有效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