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铜包铁粉是一种将铜包在铁粉表面形成包覆层的复合粉末,被用来改善铜铁混合粉末组织不均、成分偏析等问题。本文综述了铜包铁粉的应用及制备方法,介绍了机械球磨涂覆法、置换镀铜法、化学镀铜法等铜包铁粉制备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总结了铜包铁粉制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铜包铁粉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含金银高硫微细粒铜锌矿石浮选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宏民  吴天骄  靳建平 《黄金》2014,(11):58-63
某含金银高硫微细粒铜锌矿石中有用矿物粒度微细,黄铜矿与闪锌矿、方铅矿、毒砂关系密切,且硫高达21.44%。针对该矿石性质特点,试验探索了铜锌优先浮选、铜锌等可浮浮选、铜锌硫等可浮浮选、铜锌混浮—铜锌精矿再磨—铜锌分离、铜锌硫混浮—精矿再磨—铜锌硫分离等5种选别流程。试验结果表明:铜锌硫混浮—精矿再磨—铜锌硫分离流程适宜处理该矿石,其技术指标较好;同时,硫精矿(金银粗精矿)采用湿法工艺进行处理,也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3.
铜烟灰是当前铜冶炼行业中的主要废弃物之一,其含有Cu、Zn、Pb、Bi、Ag等有价金属,也含有As等有毒有害元素。铜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中间物料大部分是返回熔炼配料系统回收其中的Cu等,同时也使Pb、As等杂质在系统中无法开路出来,对冶炼各工序和产品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将硫化氢气体用于铜冶炼烟灰浸出液综合回收铜、锌等金属中,经过分步硫化,通过自动化硫化控制系统,可实现铜、砷分步分离,铜、砷的沉淀率分别达到99%和98%以上。  相似文献   

4.
铜铝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铜铝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轧制复合法、爆炸复合法、挤压拉拔法是生产铜铝复合材料的常用方法.应用较多的铜铝复合材料主要有铜包铝复合线材、铜铝复合接头材料、铜铝复合板带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缺铜大国,年进口铜(金属量)约100万t,主要是含铜杂料、粗铜、杂铜、电解铜、铜材和铜精矿等。近年来,由于我国铜行业的基建、投资、销售、采购等工作的竞争加剧,各铜冶炼企业都在充分研究铜的市场、贸易和国际惯例,力争做到知已知彼、审时度势、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6.
曾培 《湖南有色金属》2022,38(2):13-15,27
在刚果(金)某铜钴矿原矿性质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矿的铜浸出渣选矿回收铜进行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铜浸渣含铜3.2%左右,含铜矿物主要是铜蓝、辉铜矿等次生硫化铜.铜浸渣在不磨矿条件下,采用新型高效、环保铜捕收剂ZH-1147进行"一次粗选、两次扫选、三次精选"浮选工艺流程,获得产率5.80%、铜品位40.07%、铜回收率...  相似文献   

7.
铜相纯度对钨铜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钨铜复合材料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的粉末冶金材料受到了普遍关注。钨铜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电弧浸、抗熔焊性和高强度、高硬度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地用作电触头材料、电极材料、电热合金、喉衬材料等。本文分析了铜相纯度对钨铜复合材料电阻率、硬度的影响,并对如何改善钨铜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等问题进行讨论。实验研究表明:随着铜相纯度的提高,材料的硬度降低、电阻率减小。  相似文献   

8.
俎小凤  王夏 《黄金》2013,34(2):50-54
采用硫化沉淀工艺对铜萃余液中的铜、锌等有价金属进行了回收试验研究,考察了硫化沉淀pH值、硫化钠加入量和硫化反应时间等因素以及铜、锌共沉淀和分步沉淀对铜、锌回收率和精矿品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铜、锌分步沉淀时,萃余液pH=2.5,加入1.2倍硫化钠用量,反应20min,沉铜效果最好,铜回收率98.33%,精矿铜品位38.88%;pH=3.5,加入1.4倍硫化钠用量,反应20min,沉锌效果最好,锌回收率为98.36%,精矿锌品位33.17%。该工艺可有效回收萃余液中的铜、锌等有价金属。、  相似文献   

9.
在电解提纯的过程中部分铜砷离子会溶于电解液中,影响电解提纯效果导致提纯难度增加,基于此研究铜电解液净化工艺中铜砷的高效分离与回收方法。方法 :首先,以酸洗、铜电积、硫化氢处理、硝酸处理等步骤,设计铜砷的高效分离与回收方法,其次,使用滴定法参考GB11198.1-89标准测定了铜电解液的实际酸度;然后,使用ICP-AES法测定了溶液中的铜砷等金属元素,最后,使用红外光谱法进行分析,测定回收冷冻晶渣的元素含量百分比,从而完成铜电解液的铜砷高效分离与回收。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试验的铜电解液净化工艺中的铜砷的高效分离与回收方法进行分离与回收后,能有效降低铜电解液的铜砷含量及冷冻晶渣的铜砷百分比,满足铜砷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0.
全球铜基本面的变化、加工费的高低、铜价格的走势、国家进出口政策的变化、国内外市场价差和铜进出口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化等,都会对我国铜商品进出口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工业的飞速发展,中国铜矿资源短缺使得铜矿及其精矿的对外依存度逐渐提高。正确区分铜矿及其精矿与含铜固体废物,有助于维护国家生产安全及环境安全。本文通过对申报品名为“铜精矿”且外观相似的4批进口含铜物料进行物相分析和元素组成分析,同时查阅相关文献,结合生产工艺开展溯源分析,得出铜精矿与含铜固体废物的鉴别特征。经分析,申请进口的4批含铜物料分别为典型硫化铜矿、含铜污泥、黄渣和铜浮渣。典型铜精矿物相组成为黄铜矿、孔雀石和氧化铜等天然含铜矿物,铜、硫和铁含量较高,铅、砷、锑等有毒元素含量较低。含铜污泥结晶程度较差,含有较高的非金属元素如钙、磷等。铅冶炼含铜固体废物如黄渣、铜浮渣,物相以含砷、锑等元素的化合物为主,且铅、砷、锑等有毒元素含量较高。本文通过X射线衍射法(XRD)和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XRF),结合物料产生工艺鉴别铜精矿与含铜固体废物,为加快和提高含铜固体废物的识别率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地质勘查、储量、矿产铜产销、铜冶炼的发展、铜的消费及需求等方面介绍了近几年国际铜工业的发展,并对进一步发展做了预测,给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随着铜产业规模的扩大,铜冶炼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行业也面临着如原料安全、环境污染、能源利用等诸多问题,对铜冶炼行业的发展形成制约。本文结合“双碳”“双循环”“绿色发展”等时代背景,全面分析铜冶炼行业当前绿色发展态势,及资源、能源、“三废”治理及数字化转型等方面面临的技术难点。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铜冶炼行业绿色发展的实施路径进行研判,提出了有价元素产品化、节能降碳、跨界整合、智慧冶炼以及构建铜冶炼生态链的发展路径,并为铜冶炼行业绿色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某斑岩型铜钼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采用钼铜等可浮浮选再分离-强化选铜工艺流程,采用CSU31作等可浮浮选捕收剂,在原矿含铜0.49%、含钼0.0115%的条件下,获得了含铜26.71%、总铜回收率86.11%的铜精矿及含钼48.03%、钼回收率83.53%的钼精矿,实现了铜、钼矿物与脉石的有效分离,获得了良好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5.
根据铜锍及含铜烧结物料的基体成分特点,提出了用碘量法测定其中铜含量的方法,重点讨论了铁、硫、硅等干扰元素对铜含量分析的影响及消除,并对滴定酸度、介质、速度、盐酸浓度等条件进行了分析,为深入探讨试验方法的可靠性提供了依据。本方法经验证:相对标准偏差在1%之内,不同实验室测定样品结果的绝对误差小于0.3%。该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铜锍及含铜烧结物中铜含量测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结合钴资源及钴市场近况,指出了从富钴铜冶炼渣中提钴的必要性及急切性。在传统的铜冶炼渣处理工艺已难以满足综合回收铜、钴等有价金属的情况下,近年来对从富钴铜冶炼渣中综合提取钴工艺方法的研究集中在优化还原硫化熔炼工艺和铜钴冰铜中铜、钴分离工艺组合上。研究表明:通过优化还原硫化熔炼的生产条件,可以得到较好的铜、钴回收率;而采用湿法工艺综合回收铜、钴存在工艺流程长,对设备要求苛刻等不足;采用磁选工艺分离铜、钴,因其能无缝衔接现有铜火法冶炼工艺且投资生产成本低而备受关注,后续有待进一步研究,找出最经济、环保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铜工业现状及我国铜工业存在的问题1我国铜工业现状1.1产能、产量及消费铜广泛应用于电力、信息、建筑、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领域,是国民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有色金属原材料。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铜工业发展速度也非常迅猛,2007年我国精铜消费量493万t,含进口铜材的铜总消费量609万t,居世界第一位。  相似文献   

18.
铜精炼炉保温过程铜液温度软测量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铜精炼炉保温过程热工机理,建立了铜精炼炉保温过程铜液温度软测量模型,在铜液温度软测量的算法设计中采用数据预处理、黄金分割法搜索区间及其函数链神经网络在线校正等技术。实际应用结果表明,铜精炼炉保温过程铜液温度软测量可以反映保温过程铜液温度的真实变化,有助于实现铜精炼炉精炼过程铜液温度软控制以及提高铜精炼过程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19.
根据锌回收工艺的不同,本文介绍了萃取法、沉锌法和挥发法等三种从低品位铜锌混合氧化矿中综合回收铜锌的工艺,并分别从原理、工艺流程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论述,为低品位铜锌混合氧化矿综合回收铜锌工艺的选择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湿法炼锌过程中还原后液除铜砷工艺在国内外研究较少,目前常用的是铁粉沉铜,该工序是赤铁矿工艺中辅料用量最大、成本最高的除杂工序,而且还存在铁粉耗量大、铜砷沉降不彻底、后液铜砷含量不达标等问题.本文以云南某冶炼厂的还原后液为原料进行了硫化氢沉铜砷试验探索,考察了硫化氢用量、反应时间、温度等多个工艺参数对铜砷去除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