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球信息栅格中的通信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9年,美国防部提出了建设全球信息栅格(global information grid,GIG)的设想。其目的是将美军分布在全球的计算机、传感器网和作战平台网组成一个大系统,实现全球范围内时域和空域的一致以及各分系统的协同,保证在未来战场上将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格式、传送到正确的指战员。介绍了全球信息栅格的概念、体系结构框架,重点分析了GIG分层通信体系结构的层参考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提出了对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简要介绍实时大数据处理系统(RTDP)网络及其应用领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实时大数据处理系统网络架构模型,分析了实时大数据处理系统在网络体系结构方面的研究热点问题,最后总结并展望了实时大数据处理系统网络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空间信息栅格体系结构是空间信息栅格的前期基础研究和顶层设计,对空间信息栅格的构建具有指导作用.提出了空间信息栅格的概念;引入了基于开放栅格服务架构(open grid service architecture, OGSA)的设计思想;从门户、服务和资源3个层面深入研究了空间信息栅格的体系结构,并描述了空间信息栅格服务调用模型.  相似文献   

4.
针对应急通信网络可靠性较低且不能充分利用稀缺网络资源等缺陷,利用认知无线电实时频谱感知和伺机频谱接入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的优点,在资源受限的条件下,构建了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的应急通信网络。这种认知应急通信网络将对传统的公共应急通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采用4层网络体系架构,是一种建立在底层异构物理网络上的软件可调节网络。认知应急通信网络互联整合事发现场的各种专用应急通信系统并进行QoS反馈控制,以提高应急通信服务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实例分析表明,这种应急通信网络可通过资源实时感知和自适应管理缓解紧急情况下的资源紧缺问题,适用于多种应急场景。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已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问题作一些探讨 ,特别就X .2 5协议的意义 ,关键技术等作了较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全球信息栅格是由一套全球互连的端到端的信息系统、相关过程及专业人员组成,旨在根据作战部队、决策人员、支援人员的要求收集、处理、存储、分发和管理信息。该文首先分析了全球信息栅格产生的背景及其对美军的军事意义,然后简单叙述了全球信息栅格组成部分,并根据这些组成部分,对其脆弱性进行分析,据此提出一些可行对抗策略,最后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通信网络已经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中得到了普及,利用通信网络,人们可以很轻松的解决工作中的一些难题,但是网络中经常出现一些不良信息严重威胁着网络的安全.因此,加强通信网络的安全防护,确保企业信息和财产安全,避免企业遭受经济损失是现代通信网络管理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以防火墙技术为例分析加强通信网络安全控制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可重构网络彻底摆脱了传统网络体系的束缚,不再依据特定用户业务需求提供网络服务,而是依据网络服务提供能力来进行服务。文章通过对其服务质量(QoS)进行研究,结合可重构网络体系结构,提出了一种灵活、可扩展的服务质量控制机制,并对实现细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移动IP网络中的视频通信,对高效率的视频压缩和网络的友好设计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本文提出了基于终端的一些技术方案,并介绍了在GPRS和3G移动网络上提供视频服务应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安全应用问题目前并未得到彻底解决,并且新一代互联网可扩展性的技术内涵更加丰富,除规模可扩展以外,在功能、性能等方面也需要一定的可扩展性,这种可扩展性需要体系结构的支持.该文通过跟踪国内外对可信互联网的各种研究,介绍了信网络的基本概念,提出了可信网络的体系结构模型;将主机标识协议应用于网络中作为端系统的身份标志,并通过相应的算法和机制确保安全可信地通信,构建出可控、可信、可管理的互联网.  相似文献   

11.
为了把分散在校内的计算资源通过校园网连接起来构建成一个具有较高计算能力的机群,提供一些计算服务如并行计算,系统基于GlobusToolkit作为中间件和校园网来构建计算网格平台,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计算网格的原型,详细描述了其实现的内部机制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宽带卫星ATM网络及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新型的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卫星ATM网络将卫星通信和ATM技术的优势相结合,具有宽带、高比特率,能满足多媒体业务需求以及可灵活分配带宽等特点。由于ATM技术在有线网络中的应用基础是在高速率、低误码率的光纤信道中使用,因而在卫星环境下采用ATM技术将面临一系列特殊问题。在介绍卫星网络特点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目前卫星ATM网络的关键技术,如网络结构、轨道和频段、卫星点波束覆盖、卫星链路的多址方式、差错控制技术以及调制解调技术等,并对各个环节中常使用的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各自的优缺点,从而得到最适合ATM卫星传输模式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空中接入网(aerial access network, AAN)具有抗毁性强、覆盖范围广、视距传播概率高的特点,与地面网络相结合能够缓解流量负载压力,提供全时空的连接与服务,可有效助力第六代移动通信网络(6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 6G)“万物智联”愿景的实现. 因此,在分析AAN中的卫星通信和高空平台(high altitude platform station, HAPS)技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研究了卫星通信在数据接入方面的应用以及HAPS在一体化网络架构中的作用,探究了卫星与HAPS两种技术对未来网络的影响以及进一步优化二者的潜在方法. 最后,对卫星接入的数据碰撞问题和HAPS的缓存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从上述问题出发展望了卫星通信和HAPS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网格应用的需要,新的网络概念正在出现,在这种网络中,用户能够驱动自己的虚拟网络拓扑结构。介绍了网格应用中面向服务的层1虚拟专用网(VPN),层1VPN的建立是将一个物理网络进行划分,根据开放网格服务体系,这些划分作为网络资源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网格应用。首先介绍"光路"的基本概念,并假设"光路"作为光网络划分的基本单元,然后探讨了怎样将一个光路封装为Web服务,列举了光路Web服务(LP-WS)应当支持的主要的操作,这些操作包括:串联、分割等等。讨论了商业过程中的LP-WS,这些商业机构包含在一个相互协作的网格项目中,并且这些机构需要从光载波网络中获得一个LP-WS池,然后将这些LP-WS和具有特殊约束的Web服务集成在一个工作流中。  相似文献   

15.
目前商用移动通信技术正由第二代(2G)向第三代(3G)过渡,国际电信联盟已经开始研究并制订第四代(4G)移动通信标准,4G技术是把目前3G移动通信系统与无线局域网结合的产物,具有高带宽、低延时和高可靠性等优点。文章首先对现有的4G通信协议进行介绍,阐述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然后对其采用的新技术进行详细的论述,最后简单总结了无线通信技术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移动网格环境具有高度的动态性,任意时刻都可能发生资源的变化,任务调度因此变得复杂,提出了一种面向服务质量(QoS)的移动网格任务调度策略.建立资源和任务模型,定义任务优先级,将任务分成若干子集,子集内调度采用改进遗传算法,选取时延和跨度为QoS指标,编码和遗传操作上体现资源对任务QoS的匹配调度,使最优解尽力满足任务QoS;同一资源上分配的任务,按优先级顺序执行.仿真结果表明,调度算法可以较好地满足用户的QoS,调度跨度也较优.  相似文献   

17.
与机群系统相比,网格计算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更好地解决资源的异构性问题,支持资源的柔性伸缩及多种并行编程环境,支持科学计算库与工具软件,支持可视化动态人机交互。网格计算模式的体系结构是具有一定智能的分层结构。参考5层沙漏结构思想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设计具有资源底层、安全调度层、抽象接口层、中间件层、应用接口层和应用层等6个层面的网格计算系统多层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8.
面向全域一致通信体验的需求,协同天基、空基、地基网络,能够消除通信盲区、加强广域互联的空天地一体化融合组网是未来通信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然而,现阶段的空天地一体化融合组网只在一些特殊场景中取得了初步的应用,距离消除通信盲区、广域万物智联的愿景仍然存在诸多挑战。首先,文中概述了未来的空天地一体化融合组网架构;然后,分别从硬件、协议、节点部署和服务保障的角度分析了融合组网过程中面临的四大挑战,包括基于专用硬件的网元节点带来的融合组网功能升级困难、现有卫星通信协议标准性能低、三维广域空间带来的活动基站选址困难以及多样化业务难以进行差异化保障等问题。针对上述挑战,分别介绍了面向卫星的轻量级虚拟化技术、基于5G技术的卫星通信系统、水平与垂直面解耦的的活动基站选址和端到端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切片4个解决方案,为空天地一体化融合组网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PSTN网络向NGN网络的演进,接入网的发展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国内电信市场不断开放,接入网的发展直接影响到运营商争取用户群和提供业务的能力。当前,面对市场中传统业务和新业务需求并存的局面,接入网的综合化已成为提升固网运营商业务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软交换——下一代网络核心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一代网络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是以软交换为核心技术的通信网络。本文论述了下一代网络NGN的结构,对下一代网络的关键技术-软交换的体系结构、相关协议、网络互通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这些对当前网络向下一代网络的演进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