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城市在历史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定的城市空间形态反映了这一地域特有的文化特征.现代城市空间应该充分体现群体文化意识的整体性和多样性.通过城市形态与城市文化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正确地把握城市的功能结构骨架以及该地域内统一的文化特征,为个人正确地介入城市生活和自由地拓展生活空间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王靖  张伶伶  戴晓旭 《华中建筑》2010,28(11):130-132
从城市主体的群体化特征出发,提出根据群体的文化差异性为依据的城市区域划分和空间建构的意义。该文通过对呼伦贝尔市少数民族文化区域的划分和特色空间建构的尝试,探讨以族群特色文化为主题的城市空间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3.
虚怀若谷:政府办公空间的塑造--德清县行政中心建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德清县行政中心建筑设计的分析,该文讨论了尊重城市肌理与城市文脉,注重群体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融合,解读建筑功能,理解建筑个性,从而体现政府办公建筑的开放与民主性以及塑造标志性建筑的场所氛围。  相似文献   

4.
本文力图从城市历史文脉的追溯中,介绍重庆与重庆建筑;从城市文化和景观的传承与创新,城市地域化的回归,城市建筑群体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等方面,诠释重庆这个中国西部特大城市,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具的山水园林城市魅力,以期引起人们对重庆、重庆建筑和重庆城市景观的认知、思考和关注。  相似文献   

5.
《中州建设》2004,(2):8-9
千城一面,群体建筑不协调,盲目求大,住宅华而不实,城市文化风貌消失,城市规划不尊重山水,城市景观受制于历史文化,雕塑精品少,大建高楼大厦——  相似文献   

6.
在对我国现时期城市社区工作社会背景做出分析的基础上试图论证,转型期成都市社区工作必须转到以老年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三类特殊群体为重点来安排和组织工作。最后,就这三类群体的具体管理提出了探讨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贫困群体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明锦 《现代城市研究》2002,17(3):47-51,23
城市存在贫困群体是我国面临和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而又重大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的现状及城市反贫困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必须确立与国债相适应的城市反贫困战略和反贫困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色彩框架的台州城市色彩规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时代呼唤理性的城市色彩规划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实体环境中反映出来的所有色彩要素共同形成的、相对综合的、群体的色彩面貌.主要由绿化、建筑、街道和广场、以及广告、城市家具构筑物等等的色彩构成。它涉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了城市的历史,气候植被、建筑和环境等诸多因素,直接体现了城市的景观、市民的素质、城市的经济状况等。  相似文献   

9.
城市意象的秩序与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苗 《规划师》2003,19(4):47-49,53
“秩序”和“意义”是营造良好城市意象的两个重要途径。“秩序”代表城市的结构和关联,营造秩序的城市意象就是要形成一部分固定、明确,可寻的城市意象,强调节点在城市意象中的重要性;而意义蕴涵了城市的特色和人文情趣,意义的城市意象应当是绝大多数人可以达成共识的群体意象。由于人类文化的多元并存,既没有统一的“秩序”的城市意象,也不存在通用的“意义”的城市意象,城市规划师在营造城市意象时,应从区域性的群体意象需求出发,创造出鲜明的、有活力的可读的现代城市意象。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城市发展当中,景观建设和形象塑造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第一,城市建筑形象方面.从单体上看有个性的张扬和突出,而群体形象被忽视和失落。新建筑不少,但缺乏有机的整合,城市整体的形象不理想,建筑之间缺乏联系,甚至互不对话。  相似文献   

11.
对保护中的苏州古城传统特色进行了回顾,对苏州古城公共空间建设的不同阶段进行了划分,探索了苏州在建设新城区过程中的特色,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苏州古城的保护和建设,积累古城建设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苏州市城市消防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早期的苏州市城市消防规划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新的苏州市城市消防规划编制,从指导思想、内容与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古城苏州面临着来自旅游、交通等多方面的压力与日俱增,对绿道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相对密织的传统街巷为苏州古城绿道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同时古城区局促街巷空间与现代出行和旅游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传统街巷的文化与特点也逐渐丢失。本文从苏州古城区现状与问题入手,结合苏州古城区水陆双棋盘等地方特色分析及古城区绿道线路选择影响因素分析,提出构建苏州古城区绿道系统设想与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严重超负荷的环境容量是苏州保护与发展矛盾的症结。疏散古城、加强交通流的引导与限制是保持适宜环境容量的主要途径,强化规划管理、调控古城土地价格、发展公共交通是必要的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5.
唐正彪 《山西建筑》2012,38(14):31-33
在研究已有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提出城市设计应当抓住本地的特色要素,将之提炼和实现到城市层面上,创造有文化延续性的特色城市形象,以苏州为例,分析其在树立城市形象过程中对特色要素的把握和应用,对其他城市形象塑造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的肌理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建造、成长起来的。生活的状态与城市的肌理紧密结合,作为地方的独特气质存在,一旦破坏,很难复原。本文站在城市建设的角度,能过对苏州山塘街和观前街的修复进行研究,从城市肌理、人类行为和心理等层面对古城的保护与修复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传统水网城市滨水景观生态优化研究——以苏州古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州古城为例,从生态学的角度阐述了城市滨水区的生态特性,并从分析目前城市滨水区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入手,对水网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优化措施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目前古城保护更新建设行为,更多的是一般层面上的环境整治与建造物修复,仅仅从表层赋予了片区环境新气象。在居住建筑方面仅仅是给予旧建筑的基本功能的维持与外观的美化。在新世纪人类居住生活和生产方式是节约型的可持续的,体现在交通行为方式的选择、生活生产能源的使用方式的选择,城市的发展方向面向的应该是迈向生态文明。本文将探讨生态城市建设对苏州古城居住街区改造以及古建筑进化的作用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苏州市沿长江地区良好的区位优势加速了该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同时,这种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区域内部经济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等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不相协调的问题.在分析该地区的特征与问题、机遇与挑战基础上,明确了苏州沿江地区的功能定位,提出了多中心发展、土地混合利用、有序开发等有利于区域在空间上、时序上协调发展的策略,为苏州沿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吴永发  荣侠 《城市规划》2017,(7):96-100
通过对从明崇祯《苏州府城内水道图》到清光绪《苏州巡警分区全图》5张苏州古城图的分析,认为苏州滨水街巷的分布依附水道布设,并恪守"水陆双棋盘"的街道布设格局,其特征由明代的"北密南疏、东西平衡"逐渐演变至清代的"东密西疏、南北平衡"。苏州滨水街巷分布形态的变化是城市空间肌理变迁的表象,深刻反映着明清时期苏州工商经济迅速发展下,人地矛盾、交通矛盾、手工业业缘区域集结与城市变迁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