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小断块油藏CO2单井吞吐强化采油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多断层切割的复杂断块油藏,所形成的众多小断块单元油藏井间连通性差、边界封闭、地层能量有限、开采中地层能量下降快、难以采用早期注水等方式大规模开采.而采用CO2吞吐强化采油方式对此类油藏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为此,针对复杂小断块低能量油藏单元的地质开发特征,在对油井目前地层流体进行相态分析基础上,通过CO2-油藏流体膨胀实验,确定CO2吞吐的驱替机理,再通过CO2吞吐长岩心驱替实验确定CO2吞吐增产原油的程度和时效性.然后建立了针对实际小断块单元油藏单井CO2吞吐的地质和数值模拟模型,在对注气前油井生产动态进行历史拟合基础上,对CO2吞吐强化采油过程中的工艺操作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重点讨论注气时机和周期注入量对小断块单元油藏增产效果的影响,分析不同注气时机CO2吞吐前后近井地层原油饱和度和压力分布变化规律.从而得出适合于小断块单元油藏CO2单井吞吐强化采油的有效时机和最佳操作参数选择,为小断块单元油藏实施CO2吞吐强化采油可行性方案设计提供了系统的室内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涠洲12-1油田涠四段油藏注天然气开发中气油比快速上升、气窜现象严重等问题,通过实验研究天然气-水控制气窜的效果及其驱替机理.利用细管装置测定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对比天然气驱与天然气-水交替驱的实验效果;同时,利用可视化平面模型分析驱替机理及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油田天然气驱混相压力为36.35 MPa,...  相似文献   

3.
采用填砂模型驱替、吞吐实验及油藏数值模拟,研究蒸汽(热水)—空气驱替和空气辅助蒸汽吞吐规律,分析空气辅助蒸汽吞吐的采油机理.结果表明:100℃温度时,注入空气使热水驱的驱油效率降低,热水—空气驱采出稠油的黏度较热水驱采出稠油的升高20.43%;200℃温度时,蒸汽—空气驱与蒸汽驱的开采效果差别不明显,蒸汽—空气驱采出稠油的黏度较蒸汽驱采出稠油的升高10.80%.蒸汽(热水)—空气驱采出稠油的沥青质质量分数高于蒸汽(或热水)驱采出稠油的.蒸汽—空气驱采出气的O2体积分数低于3%,CO2体积分数为3%~5%.在蒸汽吞吐过程中,注入空气与稠油反应而被消耗,利用未反应的N2及生成的CO2等烟气的增压助排、气体降黏、生热、提高热效率和固砂等作用,能够改善蒸汽吞吐开采的效果,与N2辅助蒸汽吞吐增产效果相当,较蒸汽吞吐周期采油量提高20%~30%,吞吐开采轮次越高,增产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松滋油田属特低渗透油藏,由于注水困难,地层能量得不到有效补充,存在"注不进、采不出"的现象。在室内,应用闪蒸法测试在地层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氮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弄清楚原油在饱和二氧化碳、氮气后粘度的下降幅度。以此为基础,开展氮气驱、水驱、氮气吞吐和二氧化碳吞吐等不同方式的开发效果研究,发现注水驱替的采出程度要好于注气驱替效果,注水驱替的注入压力要远大于注气驱替时的压力,注二氧化碳吞吐的效果要好于注氮气吞吐。  相似文献   

5.
特低渗透油藏天然气混相驱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高含水中后期油藏、注水困难的强水敏油藏和特低渗透油藏,注天然气开采已成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鉴于以往注气混相驱的良好效果,在混相压力条件下,设计了3种长岩心注入工艺实验,分析了在混相压力条件下不同驱替方式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混相条件下,连续气驱、先水驱后气驱和交替水注入3种实验的最终采收率分别为66.7%、65.8%和58.7%,即使混相压力是在20MPa下非混相连续气驱也能达到58.2%.由此可知在大庆榆树林地区采用注气提高采收率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阿尔及利亚某油田富气混相驱长岩芯物理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长岩芯(细管)实验结果,利用长岩芯驱替实验评价了富气混相驱注入时机、注入方式以及注入量对混相驱效果的影响.在油藏条件下,液化石油气与天然气摩尔比为36:64时,混相流体与地层原油能完全混相,与水驱相比,提高采收率在15%以上.在注入工艺参数中,早期注入有利于提高采油速度,交替注入有利于控制气窜,注入量对驱替效果和后续水驱压差影响较大,建议用数模方法优化注入段塞大小.  相似文献   

7.
国内部分油田进入了三次采油期.采用CO2驱油提高采收率,具有低碳环保、经济高效等优势,已经得到了推广应用.回注气驱油技术作为CO2驱替技术的一个延伸,其组分的确定对矿场提高采收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松辽盆地的油藏特征,进行了细管实验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回注气组成对最小混相压力的影响以及不同CO2纯度下的驱油效率特征.同时,应用油藏工程方法,确定了回注气提高采收率的工程技术指标,为矿场回注气的高效开发提供技术参考.实验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黑59区块回注气CO2浓度比例不低于93%时,驱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细管模拟确定混相压力影响因素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细管实验是确定混相压力最准确并能实现具有重复性结果的实验方法.以国内某实际油藏注CO2混相驱替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模拟不同细管长度、细管直径、细管孔隙及驱替速度等对混相压力的影响,揭示了在细管实验中不同细管参数选取给实验结果带来的影响,从而有助于很好地指导细管实验,取得符合油藏特点的混相压力.  相似文献   

9.
泡沫驱油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机理十分复杂,为准确认识CO_2泡沫驱油机理,揭示其渗流规律.本研究基于低渗透油藏CO_2泡沫驱渗流特征,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及泡沫中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根据分流理论和物质平衡原理,将表面活性剂分别溶于水或CO_2,并在不同注入条件下,分别建立低渗透油藏CO_2泡沫驱一维渗流模拟模型.运用图解法进行求解,确定驱替过程中含水饱和度的剖面分布.油藏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对不同泡沫质量、表面活性剂分布情况下的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泡沫中含水率提高,泡沫质量变差,泡沫驱替前缘移动速度先增后减,存在最佳的含水饱和度使得驱替效果最好;泡沫混相驱替前缘移动速度随气相与液相中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之比的增大而增加,当其趋近于无限大时,驱替效果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0.
严重非均质油藏随开发时间延长,层间干扰越来越严重,需要对开发层系进行调整重组.根据油藏动、静态资料,对胡7南沙三中严重非均质油藏储层渗透率、极差分布进行分析,设计长岩芯水驱油实验,利用实验确定不同渗透率岩芯动用规律;在实验基础上利用修正的数值模拟模型进行多层联合水驱动用条件下分层动用规律研究;提出用综合影响因子来反映非均质性对低渗透层动用特征、驱替效果的定量影响程度;找出不同渗透层组合的合理界限,以指导此类严重非均质油藏开发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11.
关于烃-水体系相平衡研究的现状及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随着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力度增大,一些特殊的如异常高温、高压、低渗透等气藏的不断涌现,并且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含水的气藏、凝析气藏的相态研究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国外近年来已开始重视含水烃类流体的相态研究,正成为气藏、凝析气藏地层流体相态研究与应用的热点,部分研究成果对现有常规油气藏烃类流体相态特征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挑战.从实验设备、研究机理和理论发展方向对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动向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因此所开展的有关考虑气态地层水影响的凝析气藏烃类相态分析的一些研究工作,以期供今后的研究借鉴,指导气藏和凝析气藏的开发和开采.  相似文献   

12.
杭州湾地区浅层天然气主要赋存于第四纪全新世和晚更新世地层中。气样组分分析表明 ,该区天然气属甲烷型生物成因气。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 ,生物气气源层具强—较强的还原环境 ,同时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较好的有机质类型等有利条件。钻井资料表明 ,浅层天然气气藏类型有 :顶凸型透镜状砂体气藏、底凸型透镜状砂体气藏、侧缘尖灭型砂体气藏、厚层块状型砂体气藏。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3.
基于CO2气藏开发过程中,不同的驱动类型的影响,同时考虑CO2在地层水中的溶解的特殊性,增加溶解气的影响分析.根据地下体积平衡原理,建立定容CO2气藏和水驱CO2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并以实例分析证明该物质平衡方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低渗气藏非达西渗流实验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室内物理模拟气体驱替岩芯实验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验证了气体在低渗气藏中的渗流存在滑脱现象,即克林肯贝尔效应,遵循非达西渗流规律;并对低渗气藏非达西渗流现象的影响因素做了定性分析,从而为准确确定非达西系数数学表达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超稠油油藏双水平SAGD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曙一区杜84 块馆陶油层为一顶部和四周被水包围的特殊油藏, 为提高杜84 块馆陶超稠油油藏剩余油动用程度, 决定采用S AGD 开发技术。以油藏特点和开发现状为基础, 应用S TARTS 数值模拟软件, 采用变深度、不均匀网格进行油藏数值模拟, 对双水平井组合的SAGD 技术布井方式、水平段长度、水平段在油层中的位置、注采参数等进行了优化设计。实施效果表明, 各项参数的设计科学合理, 采用双水平井组合SAGD 技术, 提高超稠油原油采收率是经济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南海近海西部和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油藏储层物性与原油性质较好,产能较高,但部分油藏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产量递减幅度大。为了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通过累积频率的数学统计方法建立CO2混相驱、CO2非混相驱、烃类混相驱、烃类非混相驱等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油藏筛选指标界限体系,对候选区块进行筛选,通过数值模拟预测气驱效果。研究表明,适宜采用气驱技术的多个区块主要分布在南海近海西部涠洲和珠江口盆地东部惠州油田群,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7.
川南麻柳场嘉陵江组气井多为产水井.研究分地层水特征和机理以及典型井地层压力和储量关系,认为研究区地层水的存储方式为可动自由水、断层封存水和岩性差异局部封存水3种类型.可动自由水表现形式为气藏的边水和底水,地层压力受周边产气井的影响,近邻边水的气井在生产过程中具水驱特征;断层封存水的特征是产水井中产水量不大且均匀,原始地层压力不受周边产气井影响;岩性差异封存水介于自由水和束缚水之间,出水量会随着生产压差的调整而改变.  相似文献   

18.
凝析气藏水驱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前全世界凝析气田开发主要采用衰竭和注气两种开发方式.由于诸多条件的制约注气,应用受到限制;衰竭式开采凝析油采收率低,对于凝析油含量高的气藏开采效果不好.凝析气藏注水开发是一新的开发方式,国内对此方面研究较少,值得探索.以大港板桥废弃凝析气藏室内岩芯注水驱替实验为基础,对水驱的可行性及其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表明:凝析油和天然气的采收率最高可分别增加3.39%、10.11%;较高速度下注水效果好于在低速下水驱效果;存在一最佳注水量值;在废弃压力条件下注水效果优于复压后注水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S3凝析气藏流体高压PVT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计算,确定了适合描述该气藏流体相态行为的流体组分特征参数.利用地质资料及研究成果所得到的地层物性参数,通过气藏精细描述提供的物性数据,建立了相应的三维地质模型.完成气藏地质储量拟合,从开发方式、井距、井数、采气速度及避水程度等多方面对该气藏的开发指标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