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指出了当前农村智能配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并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实用的智能配网建设原则:重视数据全面采集,并通过多种通讯方式上送;重视线路故障快速定位,缩短故障点查找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重视数据集成,提高主站实用性;引入安全生产管理和现场作业管理,弥补智能配网"遥控"功能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对配网抢修的全过程管理,重庆供电公司结合配网抢修业务工作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配网抢修管控平台建设。该平台与营销、生产等多个系统集成,通过企业服务总线、数据中心等从各系统提取设备基础台账、电网空间信息和95598工单信息,实现了抢修指挥、故障研判、保电管理、计划停电管理和统计分析等功能。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为智能配网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优化配网抢修资源的调配方式,有效推进配网抢修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随着油田智能配网的不断发展,因切换网络重构方式而导致继电保护定值频繁改变的问题日益凸显。另外,油田配网感应电机负荷众多,负荷电磁暂态特性对网络保护的影响也亟待研究。针对上述问题,仿真分析了感应电机故障暂态电流特点。提出一种油田智能配网不同重构方式统一定值保护方案,建立某油田智能配网模型。通过仿真与整定计算,验证该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智能箱式变电站能够与地调或县调连接,通过配网、配电自动化系统对整个区域的电网进行负荷优化管理,提高电网的利用效益及性能,完全符合当前电网建设对空间、安全、高效的要求,其市场潜力巨大。本文介绍了35/10 kV智能箱式变电站的结构、特点及优点,通过设计选型的论述,阐明智能箱式变电站选型时应注意的问题,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箱式变电站。  相似文献   

5.
鉴于配网规划受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提取关键外部适应性指标,构建配网规划适应性指标体系,应用最小二乘法对熵权法得到的客观权重进行优化,进而采用时序算子动态评价模型对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对浙江省某地区的三个配网规划方案的评价结果表明,利用该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可获得配网规划适应性的优劣排序,该评价方法能更好地适应内外部影响因子随时间发展而带来的变动。  相似文献   

6.
随着智能电网、配网自动化及广域量测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配电网产生了海量表征其运行状态的数据,为其单相接地故障检测定位提供了新的挑战。基于随机矩阵理论对配网大数据矩阵进行分析,首先用节点电压数据构造高维数据矩阵;然后用圆环律和平均谱半径进行故障检测;最后在检测到故障发生时,通过增广矩阵构造和配网结构相结合进行故障区域定位。仿真分析通过80节点配网模型的单相接地故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4G网络难以满足配电网业务,而5G通信在配网应用中经济性尚不明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与K-means聚类的配网通信改造经济性评价方法。建立5G与现有4G通信方式在配网中的基站规划模型,利用自适应粒子群算法与K-means聚类算法,对2种通信方式下的基站安装进行优化;建立改造成本模型,计算5G改造与现有4G通信下的建设成本;建立通信改造经济性评价模型,利用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求解,进而利用求解出的结果评估2种通信在配电网改造中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智能电网“源-网-荷-储”协调互动优化运行的目标,需要对发、输、变、配、用“物理一张网”进行数字建模,构建为各个业务部门提供数据服务的“电网拓扑结构关联一张图”。文章在介绍智能电网构成和云雾边技术架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和智能台区分别建设能量管理系统的雾节点和边节点,对“电网一张图”提供在线维护和自动更新的策略,然后讨论了这一策略涉及到的图数据库与电力图计算、电网图模型在线更新、低压配电网拓扑结构辨识等关键技术。此策略将“源-网-荷-储”各种环节以“电网一张图”的形式紧密连接,为智能电网的高效运行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10 kV配电网的网架结构以及供电方式展开分析,讨论了10 kV配电网的接线方式以及供电方式的特点与应用范围,提出了10 kV配电网建设的网架优化方案比选。对合理的规划配电网以及优化网架结构有重要借鉴意义,具备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对于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配电网规模也随之变大.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对全社会持续提升供电质量和优质服务水平显得尤为重要.配网生产指挥中心作为配网业务枢纽,对接调度自动化、配电自动化、PMS、OMS、配网管控平台、现场电话等诸多信息系统.在配网生产指挥中心,中心指挥员每日需查看几千条报警信息,同时执行大量简单重复串行的机械流程,易造成配网生产指挥业务"枢纽拥堵"效应.本文提出以智能运检技术发展规划为指导,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载体,全面应用智能化技术和装备.通过人工智能学习配网线路调度规程、专家经验、电网业务数据后,利用语音识别、语义理解技术,真正实现人工智能意义的智能虚拟调度指挥.  相似文献   

11.
针对风力发电系统与电池储能系统联合供电的微网孤网运行时,由于风电的不确定性与负荷的波动性导致的微网功率平衡困难问题,以及各个子系统在实时状态数据交互过程中存在的时间延迟问题,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功率平衡控制的时滞优化模型。首先根据风储孤网系统的结构组成建立双层多智能体的网络拓扑;然后针对风储系统中各种功率不平衡运行工况构建功率平衡数学模型;并考虑状态数据与控制信息在系统中传递的时滞性,对风储孤网功率进行优化控制并求解;最后利用所建立的仿真模型对系统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运行过程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针对风储孤网系统提出的基于多智能体功率协调控制时滞优化模型能够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比电力机械制造领域配网成套开关设备传统生产模式,通过某企业建设智能配网开关设备数字化工厂的实践经历及应用情况,从配网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维度阐述了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实施智能制造新模式建设数字化工厂中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5个环节的关键要素和典型做法,并通过应用数据对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从产业链生态角度提出了...  相似文献   

13.
随着分布式风电、光伏间歇性电源在中低压配电网中渗透率的提高,多个微电网可能共存于一个区域配电网,包含各微网间能量互济与协调控制的微网群技术开始引起广泛的关注。文中基于微电网技术及多微电网技术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基础对微网群从典型特征及拓扑结构、数学描述、微网群能量管理及优化调度方法、微网群运行控制结构及对外控制方式、微网群多组态运行模式及对内控制策略等关键问题及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最后结合我国未来智能电网的建设规划,对微网群技术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王敏 《水电能源科学》2016,34(3):208-210
为了提高配网电路的经济性及故障情况下快速恢复供电的能力,提出将智能电网大数据发掘和模拟退火算法相结合,即通过模拟退火算法中Metropolis准则的设定来避免在寻优过程中陷入局部最优,基于智能电网大数据发掘,考虑实时环境温度、变压器绕组温度和输电电缆温度情况下进行配网重构,并以美国PG&E 69节点配电系统为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降低优化的计算量,能迅速找到全局最优解,并满足所有约束,且配电网络的网损最小。  相似文献   

15.
配网设备在供电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备的状态监测及运维检修直接影响配网供电质量和稳定性,而配网变压器是配网设备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运行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供电企业越来越关注供电保障与稳定性,以提升用户的用电质量,而传统的数据分析模式已无法满足规模日益增大的配电网规模。主要针对目前配变在线状态监测功能的状况及配变设备运维的重要性,设计网格化区域管理方式,基于设备主人的运维理念,强化设备主人对现场设备的负荷、环境监控和隐患消除能力,结合负荷预警和智能告警,改善目前处理配变设备异常的被动应对状况。  相似文献   

16.
在原有中压交流配网电缆线路保持继续使用的前提下,对中压交、直流配网的供电能力进行了比较。考虑电缆线路绝缘要求,对直流配网运行电压的选择进行了讨论。在电缆线路的导线截面、电流密度与绝缘水平相当的前提下,从线路损耗、沿线电压损失和最大供电容量等方面对交、直流配电方式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分析比较,并结合实际电缆参数对10kV电压等级的交流配网与±7.5kV电压等级的直流配网进行了计算比较,得出了在电缆线路绝缘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中压直流配网在线路损耗、供电半径、最大供电容量等方面优于中压交流配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配电网源网荷储协调优化是消纳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手段,其中,无功优化可保障系统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智能在线场景匹配的配电网源网荷储无功协调优化方法,它充分考虑到运行场景的特性,直接利用配网运行大数据离线生成历史场景库并基于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离线构建历史策略库,再基于不同优化目标和K-means聚类算法对历史场景库和实时待优化场景进行两次分类,然后以历史场景库为训练集,以实时待优化场景为测试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实现智能在线场景匹配,通过匹配效果评估匹配历史策略或在线优化分配无功优化方案。最后,在IEEE 30节点仿真模型接入分布式光伏、储能和电动汽车充电站等随机负荷进行算例验证。结果表明,方法可灵活、有效地对系统进行协调无功优化,不依赖于模型和参数,极大地提高了决策效率。  相似文献   

18.
对有关火电厂燃料应用的信息系统现状进行了分析,基于智能电厂和工业互联网技术提出燃料智能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架,重点对配煤掺配评价指标和相关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燃料智能管理系统可以集成已有的燃料采购管理系统、煤场管理系统、配煤掺烧优化管理系统和燃料实时成本分析系统,实现燃料全过程的智能管理。  相似文献   

19.
马仕海  张海燕 《节能》2012,31(10):41-43
智能电网发展对配电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无线传感器网络在配电网监测系统中的应用策略。分析现有配电网通信方式的不足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结构特点,按照配电网监测系统的应用背景和环境要求,提出无线传感网配电监测系统的总体结构,从通信协议、拓扑控制、时间同步、节点定位等方面论述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刘惠萍 《上海节能》2012,(12):25-30
上海市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要"加快建设智能电网和智能气网,促进能源系统智能化、信息化、互动化"。上海市燃气发展"十二五"规划将结合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开展智能气网研究和试点作为保障城市能源安全运行、推动燃气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水平的重要任务。文章通过对国际智能能源网发展态势和上海智能气网发展基础剖析,结合对行业发展环境研究和笔者工作实践,对基于城市能源安全的上海智能气网发展路径与试点领域进行思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