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YCM型凸轮式径向活塞液压伺服马达,是用活塞配油的马达。它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可参看《华东液压通讯》1978年第三期“YCM—27型高响应低速液压伺服马达”一文,这里不再赘述。这种马达动特性好,调速范围宽,低速性能也好,与电液伺服阀配合,特别适宜在高性能的电液伺服系统中作执行元件用,现已成功地使用在三自由度飞行模拟转台伺服系统中,其调速比达40万以上。对这种伺服马达的性能进行测试,与一般的动力马达要求不同,主要应着重于动特性和低速性能的测试。YCM—27A液压伺服马达由于动特性特別好,甚至超过伺服阀的动特性,而马达的启动转速又很低,一般的测速电  相似文献   

2.
该文详细地分析研究了各种因数对液压马达低速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关键影响因数对液压马达低速稳定性的影响程度,设计了一个液压马达低速稳定性机理实验系统,针对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柱塞腔压力脉动,配流轴遮盖量,以及马达的泄漏量对马达低速稳定性的影响进行机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由于径向马达进出口均采用一端盘配流方式,势必会存在高低压相通而引起容积效率低、泄漏量大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两端盘配流低速大扭矩水液压马达,转速为200 r/min,压力为10 MPa,输出扭矩为128 N·m。采用天然海水或淡水作为工作介质,在其左右两端分别对进出口进行端面配流,可有效避免高低压连通引起的泄漏。通过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对水压马达进行结构设计,确定关键结构参数。应用Solidworks三维软件进行三维绘制,并对各个零部件进行干涉检验,采用软件中特征功能进行整体流体域提取,并通过PumpLinx软件对其压力进行流场分析,进一步优化关键结构参数,最终为水液压马达的研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王东  李壮云等 《阀门》2002,(4):9-12
分析了海水液压柱塞泵配流阀的结构形式、主要部件的参数计算和运动规律。结合海水介质的理化特性,讨论了配流阀的材料选择。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非圆行星齿轮液压马达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低速大扭矩压马达,该马达的核心是一个变中的中心距的非圆行星齿轮机构。这种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将行星齿轮传动与液压马达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机械传动与液压动传动的结合。简要介绍这种马达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详细分析了马达的结构,排量和配流与行星齿轮机机构类型的关系。对几种不同类型的液压马达的各项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并给出了一个比较实例。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内曲线多作用径向柱塞式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的发展概况,阐述了端面配流是该种液压马达配流机构的发展趋势,并概要说明端面配流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机院液压室翻译了美国流体动力学年会论文30多篇,并铅印成册。内容较为丰富,有关液压系统方面的有10篇文章,有关于液压系统应用计算机模拟方面的有9篇文章,还有关于低速静压马达设计的新概念、电液比例流量控制阀及其对污染的敏感、流体管路、冷却和污染控制、高水基液的技术状况,适用于高水基液的柱塞泵等12篇文章,共31篇文章。  相似文献   

8.
液压泵作为液压型风力发电传动系统中一个重要元件,其输出流量特性直接影响发电质量。针对传统液压泵在低速下流量特性不佳状况,提出一种曲轴连杆式应用阀配流的新型风能吸功泵。文章介绍了风能吸功泵结构及工作原理,并在其基础上建立其流量数学模型,借助Matlab软件分析风能吸功泵流量特性,其仿真结果与样机试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最后重点分析配流阀相对活塞运动产生的滞后角对风能吸功泵流量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可知,当配流阀阀芯直径减小、弹簧刚度增大以及转速减小时,风能吸功泵配流阀滞后角减小,流量脉动也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9.
摆线液压马达结构简单,力矩对重量比值较大。本文介绍国外摆线液压马达的发展情况、工作原理、摆线参数、定子结构、配流形式及其他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非圆行星齿轮液压马达的配流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圆行星齿轮液压马达的配流设计是影响液压马达效率的关键环节。本文利用非圆齿轮的啮合原理对配流设计中的配油孔这一瓶颈问题的配油孔个数、配油孔的位置以及它的分布特性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 ,推导出了配油孔的面积计算公式 ,获得了设计非圆行星齿轮液压马达的几个关键因素的处理方法 ,为液压马达的配流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The flow in a symmetric expansion plane channel is known to deflect to one side of a channel even at a low Reynolds number due to the Coanda effect. Details of flow structur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various authors; however, there have been a few works conducted in the area of on heat transfer. This paper presents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urbulent heat transfer in separated and reattached flows in a symmetric expansion plane channel.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sing a low-speed open-circuit wind tunnel. The step H was 20 mm high and 200 mm wide, with an expansion ratio of 2.0. The Reynolds number based on the uniform flow velocity at step and H was varied from 5,000 to 35,000, respectively. The mean and turbulent fluctuating velocities were measured using mainly two types of split film probe. A cold single wire probe was used for measuring the mean and turbulent fluctuating temperatur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local Nusselt number profile was considerably different on the upper and lower walls due to the Coanda effect, which is was caused by instability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separated shear layers. Empirical formulae for the maximum Nusselt number in the reattachment region are hereby proposed for the upper and lower walls, respectively. The two formulae are well correlated with the previous general formula proposed. The location of maximum Nusselt number is found to be very close to the flow reattachment point. Details of the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fields were clarified and their correlations with th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described above investigated. Furthermore, the wavelet transformation methodology was employed to study instantaneous flow and temperature behaviors, which exhibited its usefulness in the study of the present complicated flow and temperature fields.  相似文献   

12.
《流体机械》2015,(9):54-57
针对小流量高扬程泵型采用一种新型结构的设计方法,利用流场及强度分析软件、三维设计软件进行优化,不但提高了设计效率,而且水力及结构设计更合理,效果更直观。通过试验分析验证,缩小实际运行工况与设计工况的偏离,从而掌握了该输油泵设计、加工流程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针对飞行器大功率电动舵机伺服系统功率模块内各器件发热损耗不同引起温度不均的问题,开展非均匀热流下微小通道热沉传热特性分析。依据功率模块三相桥电路的实际构型和工作特点,在数值计算方法和网格无关性验证基础上,利用FLUENT建立多种结构微小通道热沉的数值模型,对冷却通道在高、低热流区的典型周向传热特性及热沉总体性能进行探讨。研究发现,相同通道截面下,各通道圆周方向壁温呈非均匀分布,但不同通道的相同位置处局部传热系数较为一致;对于等流通面积的变截面冷却通道,通道数量及结构对局部传热影响突出。非均匀热流分布和通道流向、通道构型相匹配有助于改善基底均温性,渐缩通道构型和小截面多通道构型强化传热优势明显,具有较低热阻和较好均温性。  相似文献   

14.
节流槽型阀口噪声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压力分布测量、噪声测试、流场仿真及理论分析对典型节流槽的噪声特性进行了研究。压力分布测量结果与流场仿真吻合良好,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揭示了节流槽的噪声特性规律。研究发现节流槽型阀口噪声与流场压力分布特征密切关联,噪声主要取决于节流槽形状、流动方向及背压大小,渐扩形节流槽容易出现啸叫,而具有等截面流道的节流槽噪声较低。此项研究对于具有节流槽液压元件的噪声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全液压转向器在现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噪声大,能量损失严重等问题,本文首先对全液压转向器内部关键流道建立了CFD模型,并且通过数据转换,调入FLUENT软件进行了流场分析,得到了流场的压力分布、速度分布和能量分布,并据此定性地分析了流场结构(速度分布,压力分布,旋涡的产生与消失等)与能量损失、噪声等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流道结构改进的初步方案以及降低能量损失的措施等,从而为开发出新一代高效率、低能耗、低噪声的全液压转向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水为工质,试验研究了3个结构相同但开孔面积不同的分流板的流量分配性能。结果表明:当雷诺数小于2500时,开孔面积对分流板的流量分配均匀性有明显影响,流量分配均匀性最好的是分流板B(开孔面积为150.7mm2),最差的是分流板C(339mm2)。随着雷诺数的增加,分流板A(45.6mm2)和C的均匀性会提高,而B的均匀性几乎不变化。当雷诺数大于2500时,开孔面积和雷诺数的变化对分流效果的影响很小,3个分流板的流量分配均匀性很接近。分流板B的流量分配稳定性最好,安装分流板后试验件的流量分配均匀度比无分流板时提高1倍以上。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的容积型流阻差式无阀压电泵具有吸入周期和排出周期,存在着流动脉动大、流量小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鱼鳍摆动式无阀压电泵。模仿在鱼类中巡游速度最快的金枪鱼的鱼体结构,设计了压电双晶片结构的压电振子,并将其尾鳍设计成柔性叶片状。分析了压电双晶片结构悬臂梁的受力变形、模态振型在机电转换效率方面的关系。研制了泵的样机并测量了激励电压在100 V时泵的流量。实验结果表明:振子工作在1阶振型时,泵水效应不明显;振子工作在2阶振型时,谐振频率为740 Hz,泵的流量为266 mL/min;振子工作在3阶振型时,谐振频率为1 280 Hz,泵的流量为105 mL/min。  相似文献   

18.
等离子束表面冶金技术是以等离子弧为热源,采用同步送粉方式,在基体材料表面获得1层均匀致密、结合牢固的冶金涂层,实现涂层与金属基体的冶金结合,具有表面冶金结合、成分可调范围大、不需要前处理、效率高、成本低、冶金层质量好等优点,适合于处理一些既耐冲击又需要耐磨耐腐蚀的金属零件,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金属表面改性处理新技术。重点讨论了在等离子表面冶金中金属熔体三维流动特征,并以Fe基粉末为例,研究了流动对凝固组织及冶金层成分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左义海 《液压与气动》2017,(10):113-117
由于能量密度高、结构紧凑和噪声低,电液控制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定转速电机驱动变量泵系统为了匹配控制系统执行器速度以及多执行器功率,电机和泵都按系统最大功率匹配,电机在部分负载工况下效率较低,甚至达到15%,并且变量泵也常工作在小排量区,导致电液动力源在部分负载工况下效率更低。为此提出变转速电动机驱动定量泵方案,并采用多腔液压缸,在低负载功率需求下,采用小面积油腔连接方式,在高负载功率下,采用大面积油腔连接方式,从而提高电动机能量效率,进而提高系统能效。  相似文献   

20.
给出一种与现有传统数值方法不同的计算流体动力学介观模型。在该模型中,建立描述流体微团运动及碰撞规律的格子Boltzmann方程以及平衡分布函数,并依此求解出流体微团的分布函数,而流场的速度、压力等物理量可直接根据流体微团的分布函数统计求和而得。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板坯连铸结晶器中心面内的二维流动,模拟出流场在高雷诺数条件下流动模态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得到与试验结果一致的流场结构,较真实地反映高雷诺数条件下结晶器内湍流的有漩性、非对称性及非定常性。结果表明随着流场雷诺数的提高,流动中物理量脉动成分的显著增强,打乱了原有对称性的大涡结构,使得流动呈现非对称性及非定常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