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粉刷层对混凝土遭受高温作用后抗压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7个高温作用后常规混凝土试块和带混合砂浆粉刷层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性能进行了试验。通过对高温作用后试件损伤形态的分析和高温损伤试件的抗压性能试验,探讨了混合砂浆粉刷层对高温作用后混凝土抗压性能的影响,得到了高温作用后无粉刷层试块和带粉刷层试块的强度折减经验计算公式。试验研究表明,粉刷层对遭受火灾高温作用的混凝土构件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在混凝土结构火灾损伤鉴定中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结构火灾损伤红外热像检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混凝土结构火灾损伤特点 ,采用红外热像检测技术 ,对混凝土结构火灾损伤进行了试验研究 ,给出了混凝土的热像平均温升和抗压强度随着温度变化的曲线 ,并对影响混凝土热像平均温升和抗压强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轻质水泥基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红外热像和多通路温度传感器检测材料在火灾中经历的最高温度。在红外热像温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轻质水泥基材料的红外热像平均温升与其受火温度及强度损失的回归方程,得到该结构的火灾损伤的检测和评估模型。结果表明:(1)作为含有气泡状有机质的新型建筑材料,其高温作用后的红外热像温升明显较混凝土结构高;(2)材料的受火温度和材料强度损失的检测模型分别为:T=472.734 458x-587.909 642和f(T)/f0=110.662 138-0.154 507x;(3)通过红外热像检测模型,可评估火灾后的轻质水泥基材料的损伤程度,获得结构破坏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火烧损伤的红外热像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红外检测原理,采用红外热像技术对混凝土火烧损伤进行实验研究,给出了火烧混凝土红外热像平均温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建立了混凝土红外热像平均温升与其受灾温度及强度损失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5.
超声红外热像技术进展及在混凝土应用的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雷  蒋金平 《混凝土》2012,(3):8-11,14
综述了红外热像技术现状和进展,红外热像技术对于缺陷与本体存在热容或者导热系数差异时检测效果较好,并且检测效率高。分析了超声红外热像技术进展,从复合材料、金属材料损伤以及疲劳裂纹3个方面说明其应用现状,超声热像技术具有适应复杂结构的特点,并且检测速度快,具有对内部缺陷进行检测的潜在能力。探索了超声热像检测技术在混凝土结构中应用的特点,并建立混凝土结构超声热像检测技术系统,对混凝土墩的超声热像检测技术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混杂纤维对C60高性能混凝土(简称"HPC")高温性能的影响,对掺混杂纤维的C60 HPC进行模拟火灾试验,利用红外热像仪检测HPC试件红外热像平均温升,并分别测试HPC试件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分析HPC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平均温升与受火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受火温度提高,PS11和PS21试件红外热像平均温升均呈上升趋势;PS11和PS21试件的抗压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均在400℃出现反弹。分析认为,200~400℃时,聚丙烯纤维熔化所形成的孔道,缓解了混凝土内部的蒸汽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HPC的高温性能;钢纤维可以显著改善HPC高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缺陷红外无损检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鸿 《住宅科技》2010,30(1):46-49
针对混凝土内部空鼓缺陷的检测进行了持续加热红外无损检测试验,采用了绝对温度对比度方法,通过对试验的加热和散热全过程的红外热像图序列分析了缺陷大小、深度等对热像图特征的影响。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大型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混凝土缺陷红外热像检测试验的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定量研究混凝土红外热像检测中对比度与缺陷参数的关系,以及缺陷边界在红外热像图中的表现特征,同时对混凝土缺陷红外热像检测及数据处理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对聚丙烯(PP)纤维体积掺量为0、0.2%、0.3%(编号为P0、P2、P3)的C60高性能混凝土(简称HPC)进行模拟火灾试验,采用自然冷却和喷水冷却方式分别将试件冷却至常温。利用红外热像仪检测HPC平均温升,测试HPC抗压强度,分析不同冷却方式及PP纤维掺量对经受不同受火温度后的C60 HPC红外温升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受火温度的提高,HPC的红外热像平均温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P3红外热像平均温升最大、P0最小,喷水冷却下试件的红外热像平均温升均大于自然冷却的红外热像平均温升;抗压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300℃后自然冷却下的抗压强度有反弹现象,喷水冷却下作用温度小于300℃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下降幅度较小,其中两种冷却方式下,P3抗压强度始终最小,受火温度200、300℃时,P2抗压强度大于P0。作用温度高于300℃后,喷水冷却下试件的抗压强度均小于自然冷却的抗压强度。总体,PP纤维适宜掺量为0.2%,喷水冷却对混凝土火灾损伤趋于严重;300℃之前,PP纤维融化可降低混凝土内部蒸汽压,改善HPC的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9.
对素混凝土和体积掺量1%钢纤维C60高性能混凝土模拟高温试验,对高温后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及红外热像进行检测,研究了混凝土红外温升与受火温度及剩余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C60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损失率、劈拉强度损失率和红外平均温升均随受火温度升高增加;掺钢纤维HPC红外平均温升大于素混凝土,300℃之前掺钢纤维混凝土红外温升增加较快,300℃之后增长趋势减缓;掺入钢纤维有助于增加高温后剩余抗压及劈拉强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混凝土结构缺陷检测中操作复杂及工作量大等大量难题,将国内外新型的无损检测技术——超声红外热像技术引入到混凝土缺陷检测过程中.简单地介绍了超声红外热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着重分析了信噪比、热激励和预紧力3个因素对检测效果的影响,并成功进行了混凝土的缺陷检测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实现混凝土隐性裂纹等缺陷的准确定位,并且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其进行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1.
对混凝土在火灾务件下的热像平均温升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混凝土热像平均温升随着火灾温度变化的规律,并对影响混凝土热像平均温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混凝土材料在高温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研究对混凝土结构防火设计和火灾损伤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了混凝土火灾损伤本构模型,引入热损伤反映温度对混凝土弹性模量、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等力学参数的影响,考虑到混凝土受拉和受压状态下的不同的损伤特性,将混凝土材料的损伤分为受压损伤、受拉损伤和热损伤三种。建立了损伤演化、塑性流动以及内变量演化方程,通过塑性-损伤耦合,描述了不同温度和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特性,证明了模型严格符合热力学定律。利用所建立的本构模型对不同温度下的混凝土单轴拉伸、压缩试验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能较好地吻合,证明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混凝土细观结构的认识,从材料力学性质的非均匀特性出发,对不同力学边界条件下的混凝土快速升温诱发热开裂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中假定混凝土是由砂浆基质、骨料及其他们之间的界面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并以最大拉应变准则和摩尔库仑准则作为损伤发生的阀值.数值模拟再现了混凝土内部微裂纹萌生、沿骨料与砂浆之间的界面扩展、贯穿砂浆基体的热开裂全过程.快速升温下温度梯度以及热力学不匹配联合作用下的这种热开裂裂纹,是混凝土热破坏过程中的主要裂纹形式之一,除了材料非均匀特性之外,热开裂裂纹的萌生、扩展也是促成混凝土热爆裂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原因之一:在致使混凝土热破坏的同时,其本身也是水(汽)压力释放的主要通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热爆裂.数值计算结果对混凝土高温热破坏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根据红外热成像及电化学检测原理 ,采用红外热成像与电化学等检测方汉匹配组合 ,由表及里地检测分析火灾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火温度、强度损失及损伤深度 ,并综合评价其损伤等级。现场检测实践表明 :钢筋混凝土结构火灾损伤的红外热像 -电化学综合检测与评估可快速获取比较全面翔实的建筑物火灾损伤资料 ,从而为修复加固工程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红外热像检测原理,采用红外热像仪检测火灾损伤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析其受火温度、强度损失及损伤深度,并综合评价其损伤等级。现场检测实践表明,钢筋混凝土结构火灾损伤的红外热像检测与评估,可快速获取比较全面翔实的建筑物火灾损伤资料,从而为修复加固工程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钢筋混凝土矩形薄板在弹性地基上的热屈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选生  杜永峰  李慧 《岩土工程学报》2006,28(11):1970-1974
基于板的小挠度理论,考虑混凝土材料的非线性,推导了弹性地基上钢筋混凝土矩形薄板在热载作用下的平衡方程和稳定方程,给出了四边简支钢筋混凝土矩形薄板在均匀温度变化时临界屈曲温度变化的封闭解,讨论了板的材料常数、长宽比、相对厚度和基床系数等对临界屈曲温度变化的影响,从而为工程结构中弹性地基上钢筋混凝土矩形薄板的临界屈曲温度的计算提供了理论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试件在剪切变形破坏过程中的红外信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凝土试件在剪切破坏过程中,会产生热效应。本文利用红外遥感技术在混凝土试件受剪破坏过程进行了观测。试件在载体作用下有明显的红外热效应,其表面红外辐射温度升高。剪切面的端点首先破坏,并在该点逐渐扩展,形成宏观不连续面,该端点位置在试件形成宏观裂纹前有高温热像出现。试件破坏后,碎块间的错动、摩擦而产生的红外效应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