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对塔南凹陷铜钵庙组火山碎屑岩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其对储集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塔南凹陷铜钵庙组火山碎屑岩主要有熔结凝灰岩、凝灰岩、沉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和凝灰质砾岩;除发育压实、胶结和溶解等成岩作用外,火山碎屑岩成岩特征与正常沉积碎屑岩相比具有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熔结、脱玻化与重结晶作用上。熔结和脱玻化作用形成了大量次生孔隙,改善了火山碎屑岩储集层物性,微晶石英包壳的存在有利于原生粒间孔隙的保存;压实和碳酸盐胶结作用是导致储集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济阳坳陷二叠系上石盒子组油气资源十分富集,为丰富砂岩储集层孔隙成因的认识,以济阳坳陷义和庄—大王庄地区二叠系上石盒子组砂岩储集层为例,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电子探针及孔渗测试等,对储集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成因进行深入探讨。认为济阳坳陷义和庄—大王庄地区二叠系上石盒子组砂岩储集层整体为低孔低渗储集层,通过对研究区储集层成岩作用定量研究,明确储集层压实作用与胶结作用强度都以中等到强为主,不同取心井略有不同,但总体上压实作用为储集层孔隙破坏主要因素,胶结作用为储集层孔隙破坏的次要因素。通过分析储集层孔隙演化差异性,将研究区储集层总体上分为“先破坏,再溶蚀”和“破坏后,未溶蚀”2种类型,前者储集层物性明显较好,形成济阳坳陷义和庄—大王庄地区二叠系砂岩储集层甜点段,得益于发育广泛的裂缝与凝灰质杂基溶蚀,其形成的次生孔隙保存较好;后者储集层物性较差,缺少裂缝沟通,可溶物质未发生大规模溶蚀,次生孔隙发育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凝灰质岩油气藏勘探取得突破性进展,已成为油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文中在调研国内外凝灰质储层研究成果基础上,总结了凝灰质岩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将凝灰质储层储集空间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等三大类及若干亚类,其中,次生孔隙是主要储集空间类型,裂缝发育能有效提高局部储层渗流性能;分析了凝灰质储层的各项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主要破坏性成岩作用,脱玻化作用、熔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是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总结出凝灰质储层的形成机理,并对凝灰质储层的评价标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大量岩心、薄片、扫描电镜、测井及物性等资料的研究,分析了四川盆地西北部上二叠统吴家坪组火山碎屑岩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特征、孔隙成岩作用及其演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火山碎屑岩有利储层的分布。吴家坪组火山碎屑岩主要包括凝灰岩、沉凝灰岩、凝灰质泥岩及凝灰质粉砂岩等,主要分布于吴二段,吴一段、吴三段分布较少。由于受到脱玻化、溶蚀、胶结、交代及压实作用的影响,火山碎屑岩主要发育收缩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在早成岩阶段A期,脱玻化作用促使收缩孔的发育,从而增加了孔隙度;在早成岩阶段B期,胶结作用及压实作用导致孔隙度降低;进入中成岩阶段A期时,交代作用使孔隙度小幅度降低。火山碎屑岩的孔隙整体发育较好,火山碎屑岩储层厚1.3~60.9 m,储层总厚度变化较大,有利储集区主要集中在双鱼石—龙岗西地区,是研究区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5.
焉耆盆地本布图东地区储集层特征与分布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焉耆盆地本布图东地区油气层集中分布在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下段和八道湾组上段。在油组划分和对比基础上,研究了Ⅰ-Ⅳ油组的岩性及物性特征; 应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方法,预测了其厚度与物性的横向变化,在三维空间描述了油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含油气储集层具有分选性差、泥岩含量低、物性差的特征,属于低孔– 特低渗型储集层。油组砂体在构造高部位较厚、物性较好,向低部位减薄变差,图 301 井东南区是有利储集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6.
运用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与压汞等测试分析,综合多方法相互印证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S地区中生界主力含油层系有效厚度物性下限,并结合物性变化的定量表征探讨了各主力油层间有效厚度物性下限的差异性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有效厚度物性下限值随埋深增大而变小,延9油层组、长2油层组和长6油层组(长4+5油层组)的孔隙度下限分别为15%,14%和8%,渗透率下限分别为4.0×10-3,1.0×10-3和0.15×10-3 μm2。沉积作用形成各储层矿物成分中刚性颗粒含量与粒度大小等差异是其物性差异性形成的基础影响因素,而成岩作用是其差异性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各成岩作用类型的具体影响为:各储层初始孔隙度相差较小,长2油层组与延9油层组相比,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共同作用而减少的孔隙度基本相当,差别在于后者的溶蚀改善作用增加的孔隙度稍好于前者;长6油层组(长4+5油层组)与长2油层组相比,压实作用减少的孔隙度和溶蚀作用增加的孔隙度差别均不大,差别在于前者因胶结作用减少的孔隙度大于后者,这是两者物性下限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靖安油田上三叠统长6储集层成岩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对5条剖面和11口探井的综合研究,认为靖安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储集层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胶等一系列复杂的成岩作用,成岩现象十分丰富,特征明显。从储集层储集性能的成岩作用研究表明,早成岩期的压实作用、多种矿物胶结作用是使储集层物性变差,孔隙度降低的两个重要的成岩控因,因溶蚀作用,特别是浊沸石矿物的溶蚀是储集层物性变好的重要成岩控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针对海上油田井距大、井网稀、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等特征,以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L14油田古近系文昌组文五段为例,提出“层次约束、分级解剖、模式拟合、井震互馈、多维联动”的陆相辫状河三角洲储集层构型表征方法,运用分频RGB融合技术,表征储集层构型单元,并在储集层构型划分的基础上,预测优质储集层。结果表明,研究区三级构型单元为复合分流砂坝,四级构型单元为分流砂坝、分流河道和辫状河道;四级构型单元具有3种垂向叠置样式和2种侧向拼接样式;岩石矿物组分和构型单元对物性起主导作用;文五段以Ⅰ类储集层为主,多分布在分流砂坝内部;Ⅱ类储集层主要分布在Ⅰ类储集层的外缘,连续性较差;Ⅲ类储集层通常与Ⅱ类储集层伴生,连续性最差;由分流砂坝中心向分流砂坝外缘,再到分流砂坝间的分流河道和辫状河道,储集层品质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储集层非均质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塔河油田4 区奥陶系“与古风化壳有关的”、“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储集层具有强烈非均质性的特点,对储集层总貌和Ⅰ、Ⅱ、Ⅲ 类储集层分别从剖面上的“层间非均质性”到平面上的非均质性进行了“定性-定量”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
用MATLAB 强大的数字图像处理功能,对环境扫描电镜下获取的碳酸盐岩样品的数字图像进行处理,获取统计意义上的孔隙特征参数———图像孔隙度、计算渗透率和似圆性参数。然后将这些参数与实际测量的孔隙度、渗透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用数字图像定量分析法获取的碳酸盐岩物性特征参数能够正确地评价岩石的物性,并且比传统方法能获取更多的特征参数信息。  相似文献   

11.
李耀华  宋岩  徐兴友  白静  陈珊  刘卫彬 《石油学报》2021,41(10):1229-1237
页岩油源-储体系内通常发育大量凝灰质泥岩层,由于大量火山凝灰质的沉积导致页岩层系内页岩油储层结构发生变化,因此,凝灰质泥岩层内烃类物质的流动性引起广泛关注。为研究页岩体系内凝灰质泥岩成分对烃类流体流动行为的影响,利用储层润湿性接触角实验表征凝灰质泥岩样品的亲油性,利用轻质油自发渗吸实验的渗吸率表征储层流体流动性。结合生烃热解实验和放射性Th、U元素测试,探讨火山凝灰质成分和残留有机质对页岩油自发渗吸作用的影响,并将这两项关键因素引入凝灰质泥岩层流体自发渗吸刻度模型,半定量刻画了火山凝灰质成分对页岩油流动能力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页岩油源-储体系,几乎所有凝灰质泥岩层段都是亲油性的。岩层内流体自发渗吸率随着凝灰质主控孔和残留烃覆盖孔的增加而增加,大量凝灰质沉积物自生的多孔沸石有利于提高页岩油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2.
李耀华  宋岩  徐兴友  白静  陈珊  刘卫彬 《石油学报》2020,41(10):1229-1237
页岩油源-储体系内通常发育大量凝灰质泥岩层,由于大量火山凝灰质的沉积导致页岩层系内页岩油储层结构发生变化,因此,凝灰质泥岩层内烃类物质的流动性引起广泛关注。为研究页岩体系内凝灰质泥岩成分对烃类流体流动行为的影响,利用储层润湿性接触角实验表征凝灰质泥岩样品的亲油性,利用轻质油自发渗吸实验的渗吸率表征储层流体流动性。结合生烃热解实验和放射性Th、U元素测试,探讨火山凝灰质成分和残留有机质对页岩油自发渗吸作用的影响,并将这两项关键因素引入凝灰质泥岩层流体自发渗吸刻度模型,半定量刻画了火山凝灰质成分对页岩油流动能力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页岩油源-储体系,几乎所有凝灰质泥岩层段都是亲油性的。岩层内流体自发渗吸率随着凝灰质主控孔和残留烃覆盖孔的增加而增加,大量凝灰质沉积物自生的多孔沸石有利于提高页岩油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3.
乌尔禾油田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局部发育一套特殊的凝灰质碎屑岩,岩石类型包括火山灰凝灰岩、沉凝灰岩以及凝灰质砂砾岩,其电测曲线呈现高电阻率、低声波时差的特征。根据对岩心、铸体薄片、测井和地震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凝灰质碎屑岩为封闭-半封闭的咸化碱性湖湾环境下火山灰与正常碎屑物混合堆积而成,储集层具有双重孔隙介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3亚段(长73 亚段)发育较多的凝灰岩,且有较好的油气显示,可作为下一步非常规油气勘探的目标,但该区凝灰岩类型多样、成因复杂,储集性能差异较大,且缺乏系统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73 亚段富凝灰质岩石为研究对象,厘定研究区富凝灰质岩石的岩相类型,明确不同类型凝灰岩的沉积成因,并揭示凝灰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特征。结果表明:长73 亚段富凝灰质岩石主要发育5种岩相类型,即玻屑凝灰岩、晶屑质玻屑凝灰岩、晶屑凝灰岩、沉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凝灰岩存在火山灰沉降和重力流2种成因类型,沉降型凝灰岩主要以纹层形式分布在“张家滩页岩”内,重力流成因凝灰岩主要分布在长73 亚段下部,发育沟道体系的碎屑流、浊流沉积以及小型滑塌沉积,厚度较大,含油性好。凝灰岩储集空间类型包括粒间孔缝(含脱玻化孔)、粒内孔缝、晶间孔隙、有机质边缘孔隙以及裂缝等。岩相对凝灰岩储集空间类型和发育程度等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中玻屑凝灰岩的孔渗条件最好。  相似文献   

15.
凝灰质成分对砂岩储集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与正常砂岩相比,凝灰质砂岩的碎屑颗粒来源多样,矿物成分复杂、易于转化,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过程更为复杂。对贝尔凹陷苏德尔特地区兴安岭油层岩心、薄片、压汞、扫描电镜等实验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表明,砂岩中凝灰质成分的性质、组分、含量、成因不同,对砂岩孔隙结构及储集性能的影响也不同;不同埋藏阶段与成岩环境凝灰质的蚀变存在较大差异,对砂岩孔隙发育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脱玻化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砂岩的储集性能,粗粒易溶部分的溶蚀对次生孔隙起到显著的建设性作用;由凝灰质蚀变的黏土矿物、特殊矿物以及这些矿物在中、晚埋藏阶段形成的一系列矿物转换有利于次生孔隙的发育,但对渗透性的改善并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页岩油是勘探重点领域,但由于对岩相特征及其与页岩油藏的关系研究不足,制约了勘探进展。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高压压汞、核磁共振等技术手段,对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开展了岩相类型划分、岩相特征描述及分布特征研究。研究表明:芦草沟组以碳酸盐矿物、火山碎屑及有机质组成的多组分混杂岩相为主,包括块状凝灰岩、厚层状泥晶白云岩、纹层状凝灰质白云岩和纹层状白云质凝灰岩4种岩相类型,多为中等—富有机质级别;不同岩相类型的物性、孔喉结构特征以及储集空间类型存在差异,其中,块状凝灰岩和厚层状泥晶白云岩孔隙发育,含油性好,压裂后获得高产,且能持续稳产;纹层状凝灰质白云岩裂缝发育,压裂后获得高产,但稳产效果差。根据岩相分布预测,条湖凹陷南缘、马朗凹陷牛圈湖构造为页岩油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17.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白垩系腾格尔组一段下亚段广泛发育一套与火山活动相关的"特殊岩性"致密储层,是致密油勘探的主要目的层.基于岩石薄片观察和储层物性系统分析,结合扫描电镜、压汞、CT扫描和核磁共振等分析,对该层段不同岩性致密储层特征和"甜点"发育主控因素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腾一下亚段主要发育凝灰质岩、砂岩、白云岩和泥岩四...  相似文献   

18.
王鹏  赵玉莲  韩琳 《岩性油气藏》2010,22(1):114-118
凝灰质砂岩储层是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最主要的储层。由于凝灰质对储层导电机制影响很大, 传统的阿尔奇公式在此已不适用。通过建立体积模型,确定各成分骨架参数,可计算凝灰质的体积含量。 该文借鉴托尔诺布伊东的饱和度模型,针对凝灰质砂岩储层,对饱和度模型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在导电模型中,粘土的附加导电性不可忽略,同时凝灰岩成分的存在增加了岩石的导电性,将凝灰质砂岩的电阻 看作是凝灰岩成分、泥质成分和地层水的电阻并联之和。应用该模型对凝灰质砂岩进行评价,经试油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孙加华 《断块油气田》2013,20(4):430-434
Toson-Uul油田属于复杂断陷盆地,查干组油层为一套近岸水下扇沉积背景下的含凝灰质储层,油藏具有断块构造破碎、储层发育不稳定、岩性复杂、物性差等特点。文中应用油藏描述方法,分析了该油田的油水分布主控因素。研究认为,断层、不整合面及砂体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通道,构造、断层对成藏和油气分布起决定性作用,沉积相对油气平面和纵向分布范围和油层发育程度起到一定控制作用,储层物性直接控制油气储量及产能。通过油水分布主控因素研究,为该油田各类地质方案编制提供了可靠依据,对认识同类油田油水分布规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阜东斜坡头屯河组是新疆油田重要的岩性圈闭勘探层系之一。大多数钻井在头屯河组二段储层试油获得高产,但压裂改造后产油量迅速衰减,甚至未见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气藏的深化勘探。因此.关于压裂前后自然产能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剖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利用钻井、测井、岩心、试油及分析化验等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微相、凝灰质岩屑含量、黏土矿物相对含量、孔喉半径、储层敏感性和地层压力是控制阜东斜坡单井储层自然产能高低的关键因素:高含量的伊/蒙混层包膜削弱了水敏伤害,加上弱酸敏、弱速敏和较大的平均孔喉半径,是直接导致阜东斜坡头屯河组二段储层自然产能高的主要原因。上述研究为深化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头屯河组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生产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