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认定,是一个需要众多民事法律制度配合,进行体系化调整的复杂法律问题。我国《合同法》将其规定为效力待定合同,与善意取得制度,合同相对性理论等民法原理和制度发生矛盾和冲突。对《合同法》第51条的规定进行了检讨,指出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的认定应以物权变动模式为其制度前提。  相似文献   

2.
论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认定,是一个需要众多民事法律制度配合,进行体系化调整的复杂法律问题。我国《合同法》将其规定为效力待定合同,与善意取得制度,合同相对性理论等民法原理和制度发生矛盾和冲突。对《合同法》第51条的规定进行了检讨,指出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的认定应以物权变动模式为其制度前提。  相似文献   

3.
关于无权处分效力问题,我国《合同法》第51条与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存在分歧。分析了关于无权处分情况下合同效力问题的三种观点,认为高院的司法解释实际应用了物权行为理论下无权处分制度的相关规定,弥补了合同法的部分缺陷。应当在承认物权行为的基础上,遵循物权行为的基本原则具体分析无权处分的效力,从而平衡无权处分各方当事人利益,实现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4.
围绕不动产买卖合同效力是否与善意取得有关联的问题,介绍并分析了学界存在的不同观点.认为有必要明确界定物权法和合同法中的“无权处分”等概念,主张将不动产无权处分合同拟制为有权处分合同,将合同有效作为不动产善意取得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5.
无权处分素有"法学精灵"之称,关于其法律效力的探讨也向来为民法领域争议的热点。本文将以买卖契约中的无权处分合同为典型,以《合同法》第51条为基础,分析无权处分合同在各种情况下的法律效力,并阐释其与善意取得等概念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我国现有的有关善意取得中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和判断了无权处分合同效力是否有效的理由,认为有必要将善意取得下的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界定为有效,并且以合同的有效作为善意取得的前提,从而解决司法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效力待定合同对维护合同主体的价值取向,保证市场交易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对效力待定合同的概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四种类型的效力待定合同,对效力待定合同在司法实践中的意义及价值进行了评价,力图改变人们以前对这类合同的认识,使合同法更符合真正意义上的私法。  相似文献   

8.
善意取得是传统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但由于在与无权处分制度的衔接上存在诸多问题,尤其在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上始终争议不断,使得在司法实践的过程中,当标的物存有瑕疵时对善意第三人的救济与保护屡屡陷入困境。论文以我国法律为视角,对无权处分法律框架下的善意取得制度进行审视与反思,分析造成制度困境的原因之所在,并尝试提出相应的修正意见,以期促进善意取得制度之不断完善。同时希望通过对善意取得与无权处分之关系的研究和修正,能够对我国立法中相关规定的进一步完善有所帮助,并最终推动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对合同法51条无权处分制度的理解存在两种对立观点,德国与台湾观点具有合理性,对合同法51条的理解应当采纳德国与台湾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合同法对无权处分制度的规定还有不足,必须从现代民法注重保护交易安全的理念出发,妥善权衡“静态安全”与“动态安全”;结合善意取得理论,扩大无权处分有效的法定情形;规定追认权的行使期限,赋予相对人撤销权,从而消除法律制度间的冲突,使民法体系更加趋于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于今年3月15日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获得通过,并将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新的《合同法》出台之前,我国合同法律体系主要有《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三部。此外,在《民法通则》等其他法律和行政法规中也有关于合同的内容。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亟待制定一部统一的合同法。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的角度来看,我国制定统一合同法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国内经济合同、涉外经济合同和技术合同分别适用不同的合同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法律价值,具体制度及法的效力等层面,论证了《农副产品购销合同条例》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认为:对于农副产品贸易,应建立起以《合同法》为主干,以《农副产品购销合同条例》等若干相关法律法规为辅助的新型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3.
预约在实践中颇为常见,因预约引起的纠纷也普遍存在,但我国《合同法》等民事基本法律对此种合同的规范确是空白。如何认定预约及其效力,违反预约应如何承担法律责任,以及预约中定金条款的适用,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1999年10月1日后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借鉴了当今发达国家先进的合同法立法经验和国际惯例,但与其它国家和有关国际公约的立法相比较,若干条文和规定仍然是粗线条的.文章以《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为例与我国合同法对比,探讨了我国合同立法在合同的原则、合同的订立、代理的问题、合同的解释、合同的履行等方面的一些缺陷,以期对我国合同法的完善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国《合同法》对未成年人缔约能力和缔约效力方面的规定,存在不全面和欠明确等缺陷。就完善《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成琳 《商品与质量》2011,(S9):150-152
损害赔偿制度是合同法中一项较为重要的制度,它涉及到当事人双方的切身利益。1994年5月国际统一私法协会通过的《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关于损害赔偿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本文通过简要阐述《通则》中的损害赔偿制度,加之与我国《合同法》中相关制度的比较,指出《通则》对我国合同法损害赔偿制度的借鉴意义,以期使我国的合同法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7.
《技术合同法》成为技术市场的法律保证国家科委发出通知,要求继续做好《技术合同法》的实施工作。《技术合同法》实施10年来,国内技术合同交易共222.4万次,实现合同成交额1512.7亿元,其中1996年突破300亿元,1997年上半年超过1996年同期...  相似文献   

18.
我国《合同法》首次明确规定了表见代理制度,但《合同法》与《民法通则》都没有明确规定表见代理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但表见代理相对人应当享有着与一般代理或无权代理相对人不同的待遇,他可以主张表见代理权、选择撤销权,同时也应当承担善意注意和举证的义务,并有待于我国表见代理制度的完善和健全.  相似文献   

19.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是国际立法的一个成功典型,我国的《合同法》也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良好的效应。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驱动下,将我国《合同法》与《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具体适用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值得我国借鉴的理念,这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合同法》,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合同自由原则已被世界各国民法、合同法以及国际条约和习惯所确认。我国统一合同法也对此原则予以广泛认可。本文在阐述合同自由原则及其表现的同时,着重从国内法的角度,从合同主体,当事人意思表示,违约责任,合同效力等不同侧面详细论述其法律限制及其必要性,并从公正、和平的立场出发予以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