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6 毫秒
1.
剩余油分布特征是调整方案研究的基础,海上油田特点是测试资料少、井距大、多层合采、层间干扰严重,使得剩余油分布研究更加复杂。以海上某稠油油田为例,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时移地震、油藏工程、油藏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对剩余油在平面上、纵向上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海上大井距多层合采稠油油田剩余油在平面上、纵向上分布的规律,并且通过密闭取心井的岩心实验分析进一步验证对剩余油分布的认识。该方法可在同类型油田的剩余油分布研究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曹妃甸油田群河流相底水油藏是渤海海域已开发的一类重要油藏类型,采用不规则水平井井网开发,目前大多数油藏已进入中、高含水阶段,但采收率偏低,亟需理清剩余油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指导油田下步综合调整。曹妃甸油田群新近系馆Ⅲ油组下段储量大、开发井多,是一个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的小气顶低幅构造强底水油藏。通过静态地质资料和动态生产资料相结合,认为微构造形态和小断距断层等构造因素、河漫滩成因夹层、油水界面差异、油田早期开发理念、目前开发井网等5大因素控制了研究区剩余油分布。在以第2期夹层为界的上、下开发层系中,剩余油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上开发层系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环井网不完善区域,下开发层系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藏西部的油水界面较低及井网不完善区域、中部的水平生产井和气油界面之间、第4期主力夹层下部构造高部位以及距开发井较远的断层附近。  相似文献   

3.
针对下二门油田Eh_2Ⅳ油组聚合物驱后油藏开发特征,在精细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以及密闭取心研究基础上,分别对平面、纵向、层内剩余油饱和度、剩余油储量丰度进行定量表征。结果表明,平面剩余油储量近70%集中在含水大于90%的主体区;层间动用差异大时,剩余储量主要集中在Ⅳ油组的1,2,6主力小层;层内动用差异较大时,剩余油集中于河道正韵律及复合韵律的上部。  相似文献   

4.
文南油田文95断块区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随着中原油田开发程序的不断提高,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主力油层相继进入高含水开发期。油藏开发中暴露出的问题是井网不完善、水驱控制程度低、层间矛盾突出、注水效果不明显。为了适应开发阶段的需要,了解和掌握油藏中剩余油的宏观和微观的空间颁由,确定其剩余油储量、剩余可采储量,是油藏下部挖潜的重要依据。文95块沙三中油藏是文南油田最早投入开发且开发效果最好的区块之一。在精细油藏描述地质模型上,对油藏的开发关况进行分析,充分利用油水井产、注两个剖面、C/O比测井资料、2高速井水淹状况分析评价,应用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技术,将剩余油分布从定笥化到定经、可视化。通过对剩余油分布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结合影响剩余油发布的地质和开发因素,对文95块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了3方面的研究;未动用或少动用的油砂体形成的剩余油;已动用油层的平面剩余油滞留区;层内非均质形成的剩余油。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东部老油田经过几十年勘探开发,特别是近十几年的高速滚动开发,主力断块均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高自然递减"开发阶段,加之受断块油藏断层多、断块小、构造和储层复杂等地质特点的影响,形成含油条带窄、单层剩余储量规模小和井间、层间滞留的剩余油分布特征。通过调整井方式已经难以挖掘这部分剩余油潜力,区块调整及措施难度与风险逐年加大,废弃、闲置井明显增加,造成储量资源损失,油田最终采收率难以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合评价了大港孔店二断块南部稠油注水开发油藏的水淹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经研究认为,该油藏水淹特征在平面上受沉积环境的影响,在纵向上受油层非均质程度的控制,稠油注水开发具有水驱油效率低、特高含水期油层含油饱和度仍很高的特点;剩余油分布与流体性质、注采井网及水淹波及程度有关,按剩余储量、剩余可采储量等指标评价,剩余油在平面展布上可分为三类区域,各区域应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才能达到改善其开发效果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G油田XX井区非均质油藏参数变化难于适应剩余油分布富集描述的问题,利用单井控制计算储量,将油层有效厚度、物性和原油性质接近的油砂层控制在一个单井计算单元内,考虑非均质油砂层参数平面和纵向上的差异及其油气采出量,计算出了各油砂层单井控制地质储量、技术可采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利用单井控制可采储量,分析单井剩余可采储量和剩余油分布图表,阐明了剩余油平面和剖面分布富集井区、层位及其相应位置和形态,提供了目的层段剩余油挖潜规模、范围及其具体井位和富集量,为剩余油挖潜和高效开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厄瓜多尔奥连特盆地中部T区块主力油田以低幅度构造为主,终过20年开发油田含水高达90%.通过油藏地质综合研究、开发动态跟踪分析和精细油藏数模研究,确定剩余油纵向主要分布在油层顶部,平面主要分布存井网稀疏区和局部构造高部位;利用水平井、加密斜井等开发技术,存剩余油开发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实践证明,水平井开发技术之所以在T块低幅度构造、高含水剩余油分布区具有非常显著的开发效果,是因为选择构造高部位,控制水平井片段轨迹尽量靠近油层顶部,远离油水界面以及采取合理采液强度等这些保证开发剩余油效果的关键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井楼油田稠油厚油层高周期吞吐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楼油田一区主力层Ⅲ5-6层厚度在10.0m以上,平面非均质严重,为非均质稠油厚油层,蒸汽吞吐后期剩余油分布复杂。利用沉积微相、油层物性、动态监测、生产动态等资料,采用油藏工程分析方法,研究了稠油厚油层高周期吞吐后纵向及平面上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了挖潜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含水油藏地下油水关系复杂、剩余油分布零散的难点,以双河油田北块Ⅳ5-11层系为例,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手段,综合剩余储量大小、储层物性、渗流规律、目前注采井网完善程度、注采对应状况和开采情况等条件,求出优势潜力指标,确定出剩余油优势开发潜力区域.结果表明,当研究区Ⅳ5-11层系剩余油潜力值大于0.38时,所对应的剩余...  相似文献   

11.
复杂河流相海上稠油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后,受含油层系多、层间非均质性严重以及黏度差异大的影响,剩余油分布更加复杂,逐步暴露出注采矛盾突出、单井控制储量过高、层间和平面上储量动用差异大、综合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等问题,采收率低,需要开展整体加密提高采收率。由于海上稠油油田开发时间受限、大井距、丛式井网等开发特点,整体加密面临诸多技术难点。以渤海A油田为例,从海上稠油整体加密的油藏工程、配套钻采关键技术出发,取得包括非线性渗流微观驱油机理、大井距合采剩余油分布定量预测、多平台钻井趋近井筒监测方法在内的海上稠油整体加密技术体系,并在渤海A油田综合调整中得到应用,平均采收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2.
文中油田文15块沙三段上亚段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文中油田文15块沙三段上亚段特高含水期油藏精细描述及调整挖潜工作,分析了该区油藏剩余油的分布特点,指出了主力油层剩余油储量丰度较高.阐明了剩余油主要在断层遮挡、构造高部位或断鼻上倾方向富集;受沉积微相影响,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富集在河道边缘、侧翼及前缘的Ⅱ类和Ⅲ类储层中;纵向上正韵律层水淹模式水下分流河道中上部剩余油富集程度高;油层注水开发中高渗透层的层间干扰导致相对低渗透层剩余油分布更为突出;注采井网不完善及水驱损失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剩余油滞留.研究区剩余油分布总体比较零散,平面上主要以豆粒状、团块状和条带状分布富集;纵向上集中分布在部分动用相对较低的主力油层中,油层动用不充分,呈现严重的非均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水驱特征曲线在特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发工作的最终目的。而提高采收率是建立在研究剩余油分布基础上,通过现场各种调整措施来实现的,运用水驱特征曲线计算了纵向砂体及平面单井的剩余水驱控制储量。有效地描述了剩余油在纵向和平面上的分布,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提高的剩余水驱控制储量,有效地描述了剩余油在纵向和平面上的分布,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提高采收率的具体措施方法。对同类高含水河道砂油藏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魏岗油田为复杂断块油藏,目前处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在储层微构造精细刻画的基础上,对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近断层区域平均含油饱和度为58%,剩余储量占平面剩余储量的39.5%,是魏岗油田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挖潜的主力方向之一。结合现有工程技术手段,从而形成近断层区剩余油挖潜技术方法,有效改善单元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尕斯库勒油田E_3~1油藏采出程度近40%,剩余油分布具有分散性和零散性,需要开展以数值模拟为主的研究手段真实刻画剩余油的分布,通过分析该油藏的各类动态监测资料、开发历史、井网等因素,分析剩余分布的控制因素,针对其在不同类小层的剩余油分布特征,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挖潜调整对策,充分动用剩余地质储量,提高该油藏的剩余地质储量,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河南油田稠油油藏水淹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河南油田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和蒸汽吞吐开采特点出发,利用岩心分析资料和开发取心检验井数据,应用油藏工程、数理统计、矿场测井分析和岩心刻度测井的方法,建立了高精度的储层岩性、物性测井解释模型。研究了稠油水淹层的特征,确定了定性和定量判断稠油水淹规律的方法,指出了目前稠油剩余油在纵向、平面上的分布规律,为油田后期编制开发方案、增产挖潜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河南油田稠油油藏水淹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南油田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和蒸汽吞吐开采特点出发,利用岩心分析资料和开发取心检验井数据,应用油藏工程、数理统计、矿场测井分析和岩心刻度测井的方法,建立了高精度的储层岩性、物性测井解释模型。研究了稠油水淹层的特征,确定了定性和定量判断稠油水淹规律的方法,指出了目前稠油剩余油在纵向、平面上的分布规律,为油田后期编制开发方案、增产挖潜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应用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密闭取心方法,结合油藏动态分析、动态资料测试等方法,分别从平面、纵向和层内对双河油田北块Ⅰ5、Ⅱ1—3层系目前剩余油进行三维定量化描述。结果表明:平面上剩余储量主要集中在含水大于90%的区域内,在层系边角部位、低渗透部位以及井网不完善部位剩余油饱和度较高;纵向上采出程度差异大,Ⅱ3层采出程度高,但剩余储量相对多,Ⅰ5、Ⅱ2层采出程度不均匀,剩余储量相对较少;层内剩余油集中在厚油层顶部及低渗透层段,取心井试油结果与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应用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密闭取心方法,结合油藏动态分析、动态资料测试等方法,分别从平面、纵向和层内对双河油田北块Ⅰ5、Ⅱ1-3层系目前剩余油进行三维定量化描述。结果表明:平面上剩余储量主要集中在含水大于90%的区域内,在层系边角部位、低渗透部位以及井网不完善部位剩余油饱和度较高;纵向上采出程度差异大,Ⅱ3层采出程度高,但剩余储量相对多,Ⅰ5、Ⅱ2层采出程度不均匀,剩余储量相对较少;层内剩余油集中在厚油层顶部及低渗透层段,取心井试油结果与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单家寺稠油油藏主力油层水淹严重,开发效果变差的实际,在重新建立地层,构造、储层及流体模型的基础上,描述出动态油水界面及剩余油富集区,探索出稠油油藏高轮次吞吐高含水后期的挖潜对策,并通过上,下扩散,注氮气调剖等技术,提高老油田注汽质量和强化注汽效果,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稠油油藏高含水后期的开采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