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Ⅲ型前胶原肽(PⅢP)在百草枯中毒引发肺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百草枯中毒患者19例(中毒组)和体检健康者20例(对照组)。采集两组研究对象静脉血,测定并比较血清中TGF-β1和PⅢP含量。结果组内比较,中毒组血清TGF-β1和PⅢP水平于入院后即刻、中毒第5、10和14天逐渐增高(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中毒组血清TGF-β1和PⅢP水平于入院后即刻、中毒第5、10和14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中TGF-β1和PⅢP水平明显增高且随中毒时间延长呈逐渐增高趋势,表明上述细胞因子在百草枯中毒引发肺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肌腱损伤愈合过程中增加了肌腱细胞胶原的合成和术后粘连的形成.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抗体对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的肌腱细胞胶原产生及术后粘连形成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观察实验,于2005-09/2006-06在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材料:选择2-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体质量3.5~4.5 kg.转化生长因子由美国SantaCruz B iotechnology公司提供.方法:取兔屈指肌腱分离肌腱成纤维细胞、腱外膜细胞和腱内膜细胞,将细胞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加入1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后,再加入0.1,0.5,1.0mg/L转化生长因子β1中和抗体,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试剂,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Ⅰ型胶原.取84只兔行中趾屈指肌腱切断吻合术,将其中36只兔随机分成3组,腱鞘内分别注入生理盐水、1.0,2.0 mg/L转化生长因子β1中和抗体,4,8周后取出肌腱行肌腱粘连检测、生物力学测定、组织学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余48只兔随机分成2组,腱鞘内分别注入生理盐水和1.0mg/L转化生长因子β1中和抗体,1,2,4,8周后取出肌腱,原位杂交方法测定肌腱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兔肌腱细胞胶原产生及术后粘连情况.结果: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显示,转化生长因子β1能明显提高肌腱细胞Ⅰ型胶原的产生;转化生长因子β1抗体能降低3种细胞Ⅰ型胶原的产生,随抗体质量浓度增加,Ⅰ型胶原水平逐渐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术后4,8周,与1.0,2.0mg/L转化生长因子β1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屈趾肌腱滑动距离较短,模拟主动屈曲度明显受限(P<0.05),最大抗断裂载荷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扫描电镜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术后4,8周生理盐水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1.0,2.0 mg/L转化生长因子β1组胶原纤维排列整齐.原位杂交结果显示,术后各时间点1.0 mg/L转化生长因子β1组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抗体能有效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肌腱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减少粘连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醛固酮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分为对照组、醛固酮组、醛固酮+依普利酮组、依普利酮组及SB431542预处理组。给予相应处理后,ELISA检测TGF-β1水平,RT-PCR检测Smad2、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醛固酮处理后,能显著促进TGF-β1分泌,促进Smad2、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表达(P〈0.01);与醛固酮组比较,醛固酮+依普利酮组TGF-β1分泌、Smad2、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与醛固酮组比较,SB43l542预处理组抑制Smad2、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醛固酮通过激活MR促进CFs细胞TGF-β1分泌,激活Smad2,使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表达增加,诱导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期研究表明,阻断smad传导通路可能成为一个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引起的肝纤维化的新的靶点.目的:验证Smad4小分子干扰RNA(siRNA)对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的Ⅰ型胶原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6-09/2008-10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完成.材料:肝星状细胞HSC-T6体外培养,siRNA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采用Lipofectamine试剂转染,以含巨细胞病毒-β-半乳糖苷酶质粒作为转染阳性对照.方法:根据不同处理将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Smad4 siRNA转染组;转化生长因子β处理组:Smad4 siRNA转染后转化生长因子β处理组,将Smad4 siRNA转染入肝星状细胞后行转化生长因子β刺激.各组分别于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测定Smad结合转写因子(4XSBE)的活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印迹分析观察Smad4蛋白、Ⅰ型胶原蛋白的变化.结果:Smad4 siRNA有意义的抑制Smad4蛋白表达;Smad4 siRNA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的4XSBE转录报告基因的活性:Smad4 siRNA从mRNA和蛋白水平有效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的Ⅰ型胶原的表达.结论:Smad4 siRNA能够有效地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的Ⅰ型胶原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及mRNA的表达及缬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06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心血管研究所实验室进行。①在110只SD雄性大鼠中随机取10只为假手术组(只行开胸手术不结扎冠状动脉),剩余100只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造模成功的50只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缬沙坦组,缬沙坦组灌胃给予缬沙坦40mg/(kg·d),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②模型组和缬沙坦组分别于给药后7,14,28d取8或9只,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大鼠心功能变化和心室重塑的过程,然后处死取心脏,用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假手术组于术后28d处死,检测项目同上。结果:58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表达:模型组7,14,28d时高于假手术组(P<0.05);缬沙坦组7,14,28d时低于模型组(P<0.05)。②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模型组7,14,28d时高于假手术组(P<0.05);缬沙坦组7,14d时低于模型组(P<0.05)。③超声心动图显示模型组大鼠在术后7,14,28d时心功能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缬沙坦组14,28d时心功能指标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心肌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心肌梗死后均增高,缬沙坦抑制其增高,并改善心室重塑,提示缬沙坦影响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可能是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心肌梗死大鼠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心肌梗死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心梗24h后心肌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强。结论心梗后心肌通过增加TGF-β1、Ⅰ型胶原的表达参与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7.
转化生长因子-β3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世杰  胡素銮  王玉银  申纪奎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7):3392-3394,i006
背景:哺乳类动物有3种TGF-β异构体即TGF-β1,β2,β3,这3种异构体各自具有独特而不同的生物学作用,TGF-β1是明显的促瘢痕形成因子,而TGF-β3可减少TGF-β1,β2的产生,从而减少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因此,TGF-β3有可能是人体内天然的抗瘢痕形成因子。目的:通过外源性TGF-β3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生长增殖及Ⅰ,Ⅲ型胶原及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了解其生物学行为,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整形烧伤外科完成,对象为新鲜无菌增生性瘢痕组织,来源于本科收治及门诊手术的增生性瘢痕患者6例,男3例,女3例;年龄5~45岁。干预:6例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分为4组,实验组又分为5,10,50mg/L组分别加TGF-β3 5,10及50mg/L,对照组加入FBM 1.5mL,采用MTT比色法测定TGF-β3对HSFB增殖活性的影响,^3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其胶原合成,免疫组化检测Ⅰ,Ⅲ型胶原及TGF-β1蛋白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TGF-β3,对HSFB体外增殖,HSFB I,Ⅲ型胶原及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TGF-β3作用后HSFB胶原合成情况。结果:转化生长因子胁可抑制HSFB细胞增殖,作用120h后实验组细胞密度分别为(6.34&;#177;0.51),(6.01&;#177;0.38),(5.24&;#177;0.65)&;#215;10^5/瓶,明显低于对照组(10.69&;#177;0.76)&;#215;10^5/瓶(F=102.432~163.024.P&;lt;0.01);转化生长因子β3可抑制胶原蛋白合成,实验组(10,50mg/L组)脯氨酸含量分别为(164.01&;#177;70.27),(151.02&;#177;49.85)min^-1明显低于对照组9231.56&;#177;67.83)min^-1(q=32.124,31.021,P&;lt;0.01);下调TGFβ1蛋白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而对Ⅲ型胶原影响较小。结论:TGF-β1可抑制HSFB细胞增殖,下调TGF-β1蛋白表达,减少胶原合成,显示其具有抗组织纤维化的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心肌梗死后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心肌梗死后存活24 h者32只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卡维地洛10 mg/(kg.d);对照组仅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15 mL/(kg.d);假手术组10只为仅穿线不结扎左前降支者,给予生理盐水15 mL/(kg.d),均经灌胃给药。观察各组4周末血流动力学和心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假手术组比较,4周末大鼠心脏质量、左心室质量、心脏质量指数、左心室质量指数均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室重塑指标均显著改善。结论:卡维地洛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和抑制Ⅰ型胶原的沉积,从而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糖尿病模型组(n=40),糖尿病模型组给予一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造糖尿病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糖尿病组(n=20)和缬沙坦组(n=20);缬沙坦组每日给予缬沙坦30 m g/kg的剂量灌胃;第8周测定各组大鼠尿蛋白,处死大鼠取肾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糖尿病大鼠尿蛋白排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肾间质损害明显,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相对面积分别为0.2209±0.0405和0.1835±0.0611,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上调(P<0.01);缬沙坦组大鼠尿蛋白排泄较糖尿病组显著下降,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相对面积分别为0.1435±0.0322和0.1183±0.0376,较糖尿病组显著下调(P<0.01)。结论:缬沙坦能显著下调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DN)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方法 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蛋白尿组(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临床蛋白尿组(C组),分别检测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肌酐、Ⅳ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A、B、C3组又随机分为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结果 糖尿病各组HbAlc、尿微量白蛋白(UAER)、血清Ⅳ型胶原、TGF—β1水平均显著增高。相关分析表明血清Ⅳ型胶原、TGF—β1、HbAlc与Cr、uAER呈正相关,HbAlc、TGF—β1与血清Ⅳ型胶原呈正相关。黄芪注射液治疗组治疗后HbAlc、UAER、血清Ⅳ型胶原、TGF—β1均显著降低。结论 糖尿病患者存在胶原代谢异常,且与TGF—β1、非酶糖化有关。黄芪注射液能减少TGF—β1的产生、降低非酶糖化,抑制肾脏纤维化、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并测定大鼠血浆内TGF-β1的含量。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心肌梗死不同时间内大鼠血浆内TGF-β1的含量;应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心梗后1 d3、d5、d血浆内TGF-β1含量明显增加(P<0.01),呈时间依赖性。心梗后24 h心肌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强。结论心梗后心肌通过增加TGF-β1、Ⅰ型胶原的表达参与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人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TGF-β1及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差异,探讨其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住院患者10例,取其行手术切除的增生性瘢痕组织及其邻近的正常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各组织中TGF-β1及Ⅰ、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增生性瘢痕组织中TGF-β1及Ⅰ、Ⅲ型胶原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结论 TGF-β1及Ⅰ、Ⅲ型胶原在人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呈高表达,提示其在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靶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芩对皮肤瘢痕形成的作用及可能机理。方法建立大鼠皮肤切除伤增生性瘢痕动物实验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只大鼠建模18个瘢痕。黄芩治疗组除每日给予黄芩提取物外用,其他喂养及生活条件与对照组完全相同。在3、7、14天分别检测两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胶原蛋白Ⅲ(Co1Ⅲ)的表达水平,观察胶原蛋白聚集水平。结果对照组TGF-β1、Co1Ⅲ表达水平升高,黄芩治疗组TGF-β1、Co1Ⅲ表达水平受到抑制,升高程度不明显(P<0.05),Masson染色结果显示黄芩治疗组胶原蛋白表达抑制,表达水平升高不明显(P<0.05)。结论黄芩通过抑制TGF-β1和Co1Ⅲ表达水平,减少细胞外基质的异常沉积影响皮肤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复方对压力负荷增加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左心室心肌Ⅰ,Ⅲ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03/10在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选用成年SD大鼠64只。随机抽取12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只分离腹主动脉,不用银夹缩窄,双蒸水灌胃,1.5g/kg,1次/d,连续4周,其余52只大鼠分离腹主动脉,用银夹缩窄,以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0.3%,为造模成功,本组造模成功33只。将其按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每组11只:模型组(术后常规喂养4周,然后烈蒸水灌胃,15mL/kg,1次/d,连续4周),中药复方大、小剂量组[术后4周,分别用含生药24,12g/kg中药复方水煎浓缩液(中药复方由淫羊藿、熟地、川芎、丹参等中药组成,由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制剂室提供,制成水煎液,浓缩至含生药1.6kg/L)15,7.5mL/kg,1次/d,连续灌胃4周1。术后至给药前均常规喂养。②用药4周后,称重左心室质量及体质量,计算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左心室质量(mg)/体质量(g)为左室质量指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左室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完全随机方差分析,组问两两比较用t检验。 结果:造模失败21只,假手术组大鼠12只及造模成功大鼠31只(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10只,中药复方大剂量组11只.中药复方小剂量组10只)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左室心肌Ⅰ,Ⅲ型胶原含量:给药4周后,模型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中药复方大、小剂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②大鼠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给药4周后模型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中药复方大、小剂量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 结论:中药补肾复方能逆转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左心室心肌肥厚和心肌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过度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胶原合成。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全身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ID),以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产生大量自身抗体为特征,目前SLE的启动及疾病维持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人体多种组织细胞的生长调控因子,对细胞外间质基因表达、基质降解、细胞增殖分化和细胞凋亡功能等具有明确作用。转化生长因子BU型受体(TβRⅡ)基因的缺失及变异可使TGF-β1的信号转导通路受阻,使细胞增殖失去控制,导致细胞异常增殖或免疫失调。本研究测定TGF—β1与TpRⅡ在SLE不同疾病组中的变化,以评价其与SLE活动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在SLE发病中作用,并为SLE诊断提供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1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干预组60例、晚期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早期干预组疗程前12周给予缬沙坦80mg/d,疗程后12周加至160mg/d;晚期干预组治疗前12周不给药,后12周给予缬沙坦80mg/d;分别在治疗前、12周、24周时观察各组患者血压、肾功能及血、尿TGF-β1水平的变化。结果(1)缬沙坦治疗组(早、期干预组)血、尿TGF-β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肾功能有显著改善(P〈0.01);(2)早期干预组,血、尿TGF-β1水平较晚期干预组明显下降(P〈0.05),肾功能明显改善(P〈0.05),该作用具有缬沙坦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缬沙坦可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尿TGF-β1水平,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可能与抑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TGF-β1合成和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胰岛素(Ins)、癌胚抗原(CEA)、铁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测定了106例胃癌患者血清中的Ins、CEA和铁蛋白的水平,酶联免疫分析(ELISA)测定了TGF-β1水平,并与5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性分析.结果 106例胃癌血清Ins、CEA、铁蛋白和TGF-β1水平较之50名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1),31例胃癌Ⅰ~Ⅱ期、32例Ⅲ期和43例Ⅳ期的血清CEA和TGF-β1 水平较之正常对照组增高最为明显(P均<0.01),其次为血清铁蛋白的水平,最后为血清Ins水平;但血清Ins、CEA、铁蛋白和TGF-β1水平均随胃癌的严重程度而增加.结论 在胃癌的诊断中,以血清CEA和TGF-β1水平测定为最佳,其次为Ins 和铁蛋白水平,故四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测定具有特殊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GF-β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65例手术切除乳腺癌蜡块标本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检测标本为乳腺癌癌旁组织;B组为实验组,检测标本为乳腺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TGF-β1主要在乳腺癌组织的细胞浆中表达,TGF-β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69.23%,明显高于正常组织(16.92%)中的表达(P0.05);不同年龄、不同大小肿块、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TGF-β1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并促进乳腺癌的发展,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体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瘦素与肝纤维化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从而阐述两者对肝纤维化的促进作用。方法检测NASH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以及TGF-β1水平,同时检测NASH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板层素(LN)、Ⅲ型前胶原肽(PCⅢ)等,其结果与单纯性脂肪肝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进行组间比较,最后对血清瘦素、TGF-β1与肝纤维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NASH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以及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并且NASH患者血清瘦素水平、TGF-β1水平以及肝纤维化指标之间呈正相关。结论瘦素和TGF-β1是NASH进展为肝纤维化过程中的重要因子,但其分子机制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ating Growth Factorbetal,TGF-β1)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是由2条分子量为11Kd有112个氨基酸构成的单链通过二硫键结合而成的分子量为25Kd的多肽。它在细胞的生长、分化、免疫调节、调节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及损伤后的修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哺乳动物中。TGF—β家族有3个亚型TGF—β1、TGF-β2、TGF—β3,它们通过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而发挥生物作用。活化的TGF—β过度表达对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