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了解宁波口岸进口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方法 将分离自宁波口岸进口水产品中的129株副溶血性弧菌作为研究对象,利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使用PCR方法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4个毒力基因(tdh、tlh、trh、toxR)。结果 菌株对氨苄西林、羧苄西林、头孢拉定的耐药率分别为90.70%、98.45%和51.17%;对卡那霉素、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分别为1.55%、13.18%、2.33%、20.16%,中敏感率分别为33.33%、52.71%、46.51%、40.31%;其他8种抗生素(四环素、强力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哌酮、氧氟沙星、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则比较敏感;毒力基因trh,tdh,tlh和toxR的携带率分别为0%、0.78%、100%和100%。结论 强力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是治疗由进口水产品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进口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主要致病毒力基因携带率比较低。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北戴河地区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毒力基因携带现况、耐药性和遗传特征,在2021年8月分析来自北戴河地区3家食堂和自采的26份海鲜样本,检出率为38.46%。对从中分离鉴定的10株副溶血弧菌通过PCR筛选4种主要毒力基因(tdh、trh、tlh、toxR),利用BD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并对分离株做二代测序,基于核心SNP位点构建系统发育树,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携带情况。结果表明,(菌株tlh、toxR基因携带率均为100%),所有分离副溶血弧菌均不携带tdh基因或trh基因;抗生素氨曲南耐药率为100.00%、对氨苄西林中介耐药率为100.00%,对其余16种抗生素均敏感;10株分离株都含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CARB-18,这与其耐药表型相对应;一株分离株含有毒力基因mexE,其在同类研究中少有报道;共鉴别出9种不同的序列类型;食堂分离的部分菌株与当地海洋生物分离株同源性较高,部分菌株与纳入分析的国外菌株同源性较高。上述分析提示,当地副溶血弧菌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其来源复杂,具有高度遗传多样性,可能存在国外副溶血弧菌污染源,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北京市夏季市售水产品污染与感染病例中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型进行比较研究,为评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目的与意义提供思路,为北京市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与临床感染病例的关联性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采集的水产品样品和哨点医院腹泻患者粪便样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鉴定,采用血清玻片凝集法对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PCR方法检测菌株的tlh、tdh、trh基因。结果 2014年7~9月共采集水产品样品164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80份,总污染率为48.78%;其中淡水产品污染率为38.78%(19/49),平均菌量浓度为66.63 MPN/g;海水产品污染率为53.04%(61/115),平均菌量浓度为38.14 MPN/g。80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属于9个血清群,其中O2群28株,占35.00%,O1群11株,占13.75%,O5群10株,占12.50%。80株菌tlh基因均为阳性,只有1株菌携带tdh毒力基因,所有菌株trh毒力基因均为阴性。哨点医院腹泻病人粪便样本中分离鉴定副溶血性弧菌21株,血清型O3∶K6占61.90%(13/21),O4:K8占28.57%(6/21);毒力基因型tdh(+)/trh(-)占95.24%(20/21),tdh(-)/trh(-)占4.76%(1/21)。结论来源于食品样品的副溶血性弧菌绝大部分不具备致病性,而导致消费者腹泻的副溶血性弧菌绝大部分携带致病性毒力基因,表明目前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不能作为评估副溶血弧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和散发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药敏性情况,本文采用《GB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分离培养方法,利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及荧光PCR从市售水产品中分离鉴定出60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通过常规PCR对60株分离株中四种毒力基因的分布进行筛查,并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进行药敏性试验。结果显示,市售水产样品的60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中tlh基因携带率为100.00%、tox R/S基因携带率为100.00%、tdh基因携带率为95.00%,trh基因携带率为65.00%,多重毒力基因携带率高,其中四重毒力基因携带率为61.67%;分析60株分离株对19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发现对氨苄西林有极高的耐药性,耐药率为96.67%,多重耐药现象不突出,仅有4株分离株对2种药物耐药。结果表明,市售水产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且多数携带多重毒力基因;分离株耐药情况不突出,但对抗菌类药物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需警惕水产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目前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暴发菌株在上海地区的血清型分布、毒力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及Ribo分型.方法 收集上海市27起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暴发事件分离的98株副溶血性弧菌,采用副溶血性弧菌分型血清对所收集的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利用双重PCR方法扩增tdh,trh两个重要的毒力基因以了解其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应用Riboprinter系统检测上述菌株的酶切片段杂交多态性.结果 引起27起暴发的98株副溶血性弧菌分为11个血清型,5个Ribo型.优势血清型为03:K6,优势Ribo型为vp-EcorI-002型.全部分离菌株均携带toxR基因,97株携带tdh基因,1株携带trh基因.有多起暴发事件分离到多个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结论 血清分型和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是副溶血性孤菌暴发事件实验室诊断的有用方法.对于从一起暴发事件中检出的不同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需要确认各菌株与暴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对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特异性检测toxR(跨膜转录激活蛋白)基因和tdh(热稳定性直接溶血素)毒力基因的Taqman探针双色荧光PCR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副溶血性弧菌toxR基因和tdh基因,分别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Taqman探针双色荧光PCR扩增体系,进行特异性、灵敏度试验;对副溶血性弧菌分离菌株实施检测,了解其tdh基因和tdh基因分布情况。结果 结果表明,副溶血性弧菌标准菌株和3株从食物中毒患者中分离获得的分离株均出现toxR基因和tdh扩增曲线,而溶藻弧菌、单增李斯特菌等31株弧菌属其他菌株和肠杆菌科的菌株未见扩增曲线。从食品中分离的37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均未携带tdh毒力基因。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灵敏度可达到3.6×102 cfu/mL。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同时检测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特异性和毒力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我国2015年食品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和耐药特征。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研究1046株副溶血性弧菌携带毒力基因tlh、tdh和trh情况,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副溶血性弧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左氧沙星、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等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本研究所用1046株副溶血性弧菌中有965株(92.3%)对一种或多种抗生素耐药,总耐药率为92.2%。全部菌株对庆大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敏感,对其余10种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耐药率最高的前三位抗生素分别为头孢唑林(85.4%)、氨苄西林(59.4%)、阿莫西林/克拉维酸(49.3%)。1046株副溶血性弧菌全部携带tlh基因,其中19株(1.8%)trh基因阳性,4株(0.4%)tdh基因阳性。毒力基因阳性的所有菌株均未发现多重耐药现象,部分毒力基因阳性菌株对青霉素类和第一代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结论 我国2015年食品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携带率较低,但对第一代头孢类和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水产养殖地区应在养殖环节应加强抗生素的管理并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枣庄市2019—2020年副溶血性弧菌(VP)病人分离株的耐药性、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参照GB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进行VP菌株的分离和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VP分离株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VP分离株的毒力基因(tlh、tdh、trh),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检测,并进行聚类分析。采用χ2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78份病人粪便标本中VP的检出率为4.57%,31株VP分离株对头孢唑啉耐药率为58.06%,多重耐药率为12.90%,其毒力基因tlh、tdh、trh的携带率分别为100%、96.78%、3.22%。31株VP分为17个带型,2个带型簇,优势带型簇涵盖了93.55%的菌株。结论 枣庄市VP病人分离株对头孢唑啉有较高耐药率,出现了多重耐药株。携带的主要毒力基因为tdh和tlh。PFGE带型集中、同源性高,提示应加强该地区VP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我国水产品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性、产毒特性及遗传特征。方法对我国26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水产品中分离的1 137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和毒力基因检测,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比对产毒菌株的遗传特征。结果 1 137株副溶血性弧菌中有254株(22.3%)受试菌株对测定的12种抗生素全部敏感,883株(77.7%)对测定的抗生素呈现不同程度耐药。所有受试菌株对左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抗生素敏感,主要耐受的抗生素为氨苄西林(53.7%,611/1 137)、阿莫西林/克拉维酸(46.3%,526/1 137)和头孢唑林(24.2%,275/1 137)。1 137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全部检出tlh基因,有3株检出tdh基因,有19株检出trh基因,其中2株同时检出tdh和trh基因。20株产毒菌株遗传特征分散,与其食品来源和耐药谱之间也无密切关联,其中4株对测定的抗生素均敏感,其余菌株主要对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结论我国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普遍耐药,毒力基因携带率较低,产毒菌株遗传特征多样。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上海市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 ticus,Vp)污染状况和血清型,为防治Vp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采用GB/T 4789.7-2008国标方法进行分离和生理生化鉴定,根据FDA推荐的引物对种特异性tlh基因和毒力基因(tdh,trh)进行PCR检测。从161份水产品中分离鉴定得到45株副溶血性弧菌,平均检出率为27.95%。通过PCR检测分离株的tdh和trh毒力基因发现,45株副溶血性弧菌均为trh阴性,7株为tdh阳性。45株副溶血性弧菌经血清凝集,结果共分出7个血清群,分别为O1群占2.2%(1/45),O3群占24.4%(11/45)、O4群占15.6%(7/45)、O5群占20.0%(9/45)、O9群占4.4%(2/45)、O10群占8.9%(4/45)、O11群占26.7%(12/45)。  相似文献   

11.
针对副溶血弧菌常见的11种毒力基因(tox R、Collagenase、tox S、trh、tdh、tlh、Ure R、Fla A、omp W、Asp A、fur),建立了两套六重PCR检测体系,应用于副溶血弧菌环境分离株和水产品分离株的毒力基因分布情况调查。在调查的248株副溶血弧菌中,鞭毛丝蛋白基因Fla A、外膜蛋白基因omp W和铁吸收调节蛋白基因fur的分布最广(100%),其次为碱性丝氨酸蛋白酶基因Asp A(99.60%),胶原蛋白酶基因Collagenase、不耐热性溶血毒素基因tlh以及毒力调控基因tox R和tox S的分布率均在90%以上且tox R和tox S的分布极为相似,尿素酶基因Ure R的分布极少(1.21%),而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相关溶血素基因trh在这248株副溶血弧菌中没有检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检测体系能快速、高效地检测多个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为副溶血弧菌的毒力机制研究和风险评估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The occurrence of the hemolysin genes, tdh and trh, in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strains isolated from environmental samples collected in two French coastal areas, clinical samples, and seafood products imported into France was studi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with two sets of primers was used to detect the hemolysin genes. Most of the clinical isolates (91%) and 1.5% of the isolates from seafood possessed the hemolysin genes. Three and fifteen percent, respectively, of the two groups of environmental strains carried the hemolysin genes depending on the geographic site. The tdh and trh gen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virulence. Thu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pathogenic V. parahaemolyticus isolates are present in French coastal areas and in seafood imported into France. Furthermore, they may also be present in French seafood products.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一种特异、灵敏、稳定的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VP)致病基因的检测方法。对已建立的副溶血性弧菌致病基因tdh、trh和tlh荧光PCR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进行检测,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与副溶血性弧菌反应良好,与其他弧菌属和非弧菌属的6株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无交叉反应;检测了6株副溶血性弧菌标准菌株和分离株,3种致病基因检出限分别为tlh 6~43 CFU/mL,tdh 97~1 700 CFU/mL,trh 1 100~4 000 CFU/mL;3种致病基因20次重复组内变异系数在0.96%~1.50%,组间变异系数在2.70%~4.10%。该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够准确、快速、灵敏地检测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温州市平阳县食物来源和食源性疾病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群分布特点以及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和TDH相关溶血素(TRH)检出情况。方法以59株副溶血性弧菌食品风险监测分离株和39株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监测分离株为研究对象,用标准血清进行血清学分群,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tdh基因和trh基因。结果食品风险监测分离株检出9个血清群,无优势菌群;食源性疾病监测分离株检出O1、O3和O4;以O3和O4为主,分别占48.7%(19/39)和46.2%(18/39)。食源性疾病监测分离株的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为38株仅含有tdh基因,1株仅含有trh基因,而食品风险监测分离株仅检出1株只含有tdh基因的菌株。结论平阳县食品风险监测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与分离自食源性疾病监测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的主要血清型、毒力基因都存在差别。本研究为预防和快速检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市市售带壳牡蛎致病性弧菌污染状况。方法 2014年2~11月每月在某水产品批发市场的摊位抽样200只带壳牡蛎,共80份样品(其中腮和肠样品分别为40份)。用常规培养方法检测牡蛎腮和肠(含便)中致病性弧菌,对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荧光定量PCR检测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tdh、trh和tlh。结果 80份牡蛎样品中,致病性弧菌阳性样品检出率为62.50%(50/80),副溶血性弧菌阳性菌株检出率为33.75%(27/80),溶藻弧菌阳性菌株检出率为31.25%(25/80);各牡蛎腮和肠样品中,致病性弧菌阳性检出率为67.50%(27/40)和57.50%(23/40);27株副溶血性弧菌共9种血清型;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示,tlh均为阳性,tdh和trh均为阴性。结论北京市市售带壳牡蛎中致病性弧菌污染严重,以副溶血性弧菌和溶藻弧菌检出为主。  相似文献   

16.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对上海市8-10月市售贝类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毒力菌株(tdh和trh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共检测贝类样品180份,6个常规品种,实验同时采用PCR测定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含tdh和trh毒力基因的副溶血性弧菌在市售贝类中的检出率分别是12.77%和11.66%,PCR的分析结果为11.11%和7.78%。对分离的毒力菌株进行血清型分型后发现了2株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其中1株为毒力基因双阳性菌(tdh+/trh+)。2株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的PFGE条带型相似度较高(相似度90%)。这些结果表明上海市售贝类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毒力菌株存在一定的污染,应引起足够重视。双阳性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的出现值得关注,应对各血清型菌株尤其是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的流行情况加强监测。PCR检测结果对比分析表明,LAMP方法适用于贝类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毒力菌株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