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针对寒冷地区的气候特征,阐述制粉工艺中小麦的温水调质,旨在加速水分渗透,缩短润麦时间,使小麦获得最佳入磨条件,提高面粉质量。 相似文献
5.
6.
7.
本文主要介绍在小麦剥皮制粉工艺中动态润麦技术,加工工艺优势,动态润麦仓型和仓底结构以及排除剥皮后小麦结拱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小麦水分调节,俗称润麦,是制粉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润麦之后小麦内部水分含量及水分均匀性,对面粉加工过程、面粉出粉率、面粉质量、麸皮质量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目前标准的润麦工艺,有室温润麦和加温润麦两种,相比之下,加温润麦速度快。但考虑到加温润麦要消耗大量热水,能源消耗过高,大部分面粉厂均采用室温润麦工艺。由于小麦的特殊结构,室温润麦过程中,水分主要经过胚部进入小麦,因此,润麦所需的时间较长。虽然硬麦和软麦 相似文献
9.
小麦分层碾磨新工艺中的动态润麦技术山西省芮城县粮油厂张晋民动态润麦是“小麦分层碾磨制粉新工艺”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动态润麦”就是使碾脱加水后的小麦在仓内保持随进随出的流动状态。采用动态润麦技术,使仓容减少,润麦时间短,只需2~4h。采用动态润麦可防...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在小麦剥皮制粉工艺中动态润麦技术,加工工艺优势,动态润麦仓型和仓底结构以及排除剥皮后小麦结拱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三种国产中筋小麦润麦条件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南、河北选择三种国产中筋小麦(温麦六号、周麦18和启新733),进行正交润麦制粉试验,选择布勒试验磨制粉评分作为考察指标,用来反映润麦效果,探讨三种中筋小麦的最佳润麦条件.试验表明:响三种中筋小麦润麦效果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入磨水分,其次是润麦时间和润麦温度.三种中筋小麦的润麦条件范围:入磨水分在13.5%~15.5%之间,润麦时间在17~26 h之间,润麦温度在17~27℃之间.其最佳润麦条件分别是:温麦六号:入磨水分13.5%、润麦时间25 h、润麦温度17℃;周麦18:入磨水分14.5%、润麦时间26h、润麦温度27℃;启新733:入磨水分13.5%、润麦时间17 h、润麦温度17 ℃.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为研究臭氧水在润麦过程中对小麦的杀菌效果,以4种菌和脂肪酸值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适臭氧水润麦条件。得到结论如下:臭氧水质量浓度为7.8 mg/L、润麦温度为25℃、润麦时间为24 h时条件下杀菌效果较好,与常规润麦相比,臭氧水润麦后小麦和小麦粉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及酵母菌、耐热芽孢杆菌总数分别降低了80.95%和67.64%、100%和100%、58.31%和59.26%、87.70%和100%,小麦脂肪酸值无显著变化(P>0.05),且能够对小麦粉及其副产物中脂肪酶和脂肪氧化酶的活性起到抑制作用,综合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小麦表面微生物的含量,采用不同浓度的臭氧水,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润麦,研究其对小麦表面微生物和小麦粉品质特性的影响。得到结论如下:在25 ℃条件下,随着润麦臭氧水浓度增加,小麦表面和小麦粉微生物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对小麦粉中大肠杆菌和耐热芽孢杆菌总数的杀灭效果达到100%,小麦粉的a*值、b*值及湿面筋含量显著性增加(P<0.05),L*值、破损淀粉含量显著降低(P<0.05),脂肪酸值先降低后升高,面筋指数先升高后降低。在臭氧水浓度为7.8 mg/L条件下,随着润麦温度的升高,小麦表面和小麦粉微生物含量整体呈降低趋势(P<0.05),小麦粉的湿面筋含量降低、面筋指数升高。与常规润麦相比,小麦粉的灰分、脂肪酸值、破损淀粉先降低后升高。综合考虑下,臭氧水润麦浓度为7.8 mg/L,温度为25 ℃时,杀菌效果较好,对小麦粉品质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紫糯小麦是一种最新被培育出来并且极具发展前途的小麦品种,其中富含大量有益健康的微量元素和具有潜在最终用途的蜡质淀粉。本研究,就脱皮和润麦条件对面粉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脱皮降低面筋指数、弱化度和面团拉伸能量,但增加了灰分、蛋白质、湿面筋含量、糊化温度、L*值、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数。最佳润麦条件为脱皮后水分含量15%,时间12小时,温度25℃。此实验结果将有助于开发特殊的紫糯小麦组分和最终产品。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NZ型碾麦机常见故障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了影响润麦工艺效果的因素,说明了在操作和维护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NZ型碾麦机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了影响润麦工艺效果的因素说明了在操作和维护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0.
着水设备的发明者们一向认为,使用他们的装置能够缩短润麦时间。添加到麦粒上的水,在麦粒表皮层间的渗透速度要比从表皮层进入胚乳快。麦粒的表皮层有许多的毛细管,正是这些毛细管使得水份能较快的渗透。但是,在表皮层和胚乳之间没有这样让水容易通过的连通管。从麦粒着水,到整个麦粒被均匀地湿润,需要一段确定的时间。反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