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二价钴为模板采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在SnO2凝胶基质合成的同时,通过萘氧基取代的邻苯二腈的四聚反应将β-四萘氧基酞菁钴在SnO2表面原位合成,得到β-四萘氧基酞菁钴/二氧化锡,并且利用UV、IR、XRD和TG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β-四萘氧基酞菁钴/二氧化锡的紫外光谱图中出现了酞菁特征吸收Q带的红移;红外光谱中出现了M-O的振动吸收峰以及在XRD测试中SnO2晶粒变小,都表明β-四萘氧基酞菁钴与二氧化锡之间形成部分化学键。  相似文献   

2.
以4-氨基邻苯二腈、酚(羟基芳醛或羟基喹啉)为原料,经重氮化及偶合反应,合成了六种4-(羟芳基)二氮烯基邻苯二腈类化合物,产率为63.8%~84.2%。用核磁、红外等测试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等优点,为4-(羟芳基)二氮烯基邻苯二腈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2,2-二{4-二[2,3(3,4)二氰基苯氧基]苯基}丙烷、邻苯二腈(4-苯氧基邻苯二腈、4-硝基邻苯二腈)、硝酸钴及氢氧化锡为原料合成了系列双酚A参与桥连的双核CoPc/SnO_2复合材料,通过红外、紫外、X射线衍射(XRD)及热重分析(TG)等手段对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各种复合材料对罗丹明B的催化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各种复合材料对罗丹明B均具有较好的催化降解效果,酞菁外围取代基的类型及桥连基团在酞菁环上位置对催化降解均产生一定影响,当外围取代基为供电子基团、桥连基团在酞菁α位时,催化降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吴亚帆  孙绍芳  李杰 《应用化工》2013,42(7):1230-1233
采用超声复合方法制备了磺化酞菁钴/钨酸铋纳米复合材料,以四环素为降解对象,考察了CoPcS/Bi2WO6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当磺化酞菁钴的掺杂质量为1%时,CoPcS/Bi2WO6对四环素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反应60 min后,降解率可达80%左右。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温退火法分解碳纳米管(CNTs)和含钴大环化合物[Cobalt(Ⅱ)meso-tetrakis(4-methoxyphonyl)-porpine]的混合物,制备得到碳化钴/氮掺杂碳纳米管复合材料。SEM、XRD等手段证实碳化钴成功地复合到氮掺杂的碳纳米管中。LSV等电化学测试表明,其在酸性条件下表现出可与商业Pt/C相比拟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和抗甲醇毒性,甚至优于商业Pt/C。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修饰法制备不同摩尔配比的酞菁镍、SnO2(NiPc-SnO2)纳米复合材料。对制备的复合粒子进行XRD和IR表征,测定其在可见光条件下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能力。结果表明,酞菁镍-SnO2纳米复合材料红外光谱图中出现了M-O的振动吸收峰,表明NiPc与SnO2之间形成了部分化学键。在室温和可见光条件下,摩尔配比为1∶50的NiPc-SnO2纳米复合材料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率是64.3%。SnO2经NiPc敏化之后,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显著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7.
申剑冰  张泱泱  姚成 《广东化工》2013,40(17):13-14
文章在溶液中温和的条件下合成了四硝基酞菁钴和四氨基酞菁钴配合物,该方法具有反应温度低、毒性小、产率高等特点,两种产物产率分别为60.0%和89.6%。并探索出柱层析法分离提纯四硝基酞菁钴的方法。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核磁共振仪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采用原位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了均匀掺杂的1,8,15,22-四苯氧基酞菁钴/二氧化钛(简称α-TP Co(Ⅱ)Pc/TiO_2)和1,8,15,22-四苯氧基酞菁铜/二氧化钛(简称α-TPCu(Ⅱ)Pc/TiO_2)复合材料。通过UV-Vis、XRD、TG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对罗丹明B的降解来考察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α-TPMPc/TiO_2对罗丹明B降解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α-TPMPc敏化能有效地提高TiO_2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且α-TPCo(Ⅱ)Pc/TiO_2的催化活性明显优于α-TPCu(Ⅱ)Pc/TiO_2。  相似文献   

9.
《应用化工》2016,(2):212-215
用微波辐照法合成了羧基酞菁铜,与羟基化碳纳米管进行溶液混合,并利用TEM、XRD、FTIR等研究了碳纳米管/酞菁铜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同时测试了不同频率下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介电性能,并对复合材料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碳纳米管表面上成功包覆了一层羧基酞菁铜,复合材料表面仍保留有大量的羧基活性基团,复合材料呈现出半导体性质,导电率随频率没有明显的变化,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随频率减小而增加,在10 Hz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高达816,包覆有酞菁铜的碳纳米管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也得到极大的提高,这为原位聚合法或溶液聚合法制备高介电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酞菁钴(Ⅱ)轴向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合成了一种酞菁钴 (Ⅱ )化合物 ,研究了它在溶液中与咪唑形成轴向配合物的吸收光谱变化 ,并计算了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 .用旋涂法制备了染料薄膜 ,通过配合物的吸收光谱与酞菁钴 (Ⅱ )的比较 ,光谱峰显著变窄 ,吸收峰红移 ,大大改善了染料的光学性质 .  相似文献   

11.
《应用化工》2022,(2):212-215
用微波辐照法合成了羧基酞菁铜,与羟基化碳纳米管进行溶液混合,并利用TEM、XRD、FTIR等研究了碳纳米管/酞菁铜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同时测试了不同频率下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介电性能,并对复合材料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碳纳米管表面上成功包覆了一层羧基酞菁铜,复合材料表面仍保留有大量的羧基活性基团,复合材料呈现出半导体性质,导电率随频率没有明显的变化,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随频率减小而增加,在10 Hz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高达816,包覆有酞菁铜的碳纳米管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也得到极大的提高,这为原位聚合法或溶液聚合法制备高介电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江都化工四厂在四川天然气研究所、齐鲁石化总公司等单位的技术帮助下,试制成功两种炼油用精细石化产品—胺聚酞菁钴催化剂和“7019”缓蚀剂,并于1990年4月23日通过了扬州市级鉴定,目前这两种产品都投入了批量生产,其中聚酞菁钴年产量达1000公斤,“7019”在30吨以上。聚酞菁钴催化剂由均苯四甲酸二酐、氯  相似文献   

13.
可溶性近红外吸收剂氨基酞菁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明  李坚  纪俊玲  任强  汪称意  艾宝林 《化工学报》2015,66(4):1577-1584
通过先合成脂肪氨基邻苯二腈再合成酞菁的工艺制备了一系列可溶性近红外吸收氨基酞菁。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红外光谱(FT-IR)、溶解性实验、紫外吸收光谱(UV-Vis)、热重分析法(TGA)对氨基酞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不同结构的氨基酞菁。在酞菁外围a位取代脂肪族氨基以及采用Mn2+配位,可以得到较高溶解性的氨基酞菁。脂肪族氨基的供电子性能,尤其是a位取代,配合Mn2+,可使酞菁Q带出现较大红移,3, 3', 3", 3"'-四正丁氨基锰酞菁(a-TnBAMnPc)在三氯甲烷溶液中的最大吸收波长可达870 nm。研究了a-TnBAMnPc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水性聚氨酯(WPU)中的近红外吸收性能,在PMMA膜片中,a-TnBAMnPc的添加量超过0.60%(质量分数)时,在862 nm波长处透过率为0;在WPU涂层中,a-TnBAMnPc含量超过0.40%(质量分数)时,在866 nm波长处透过率为0。  相似文献   

14.
Sol—gel法将两种具有较高荧光量子产率的四磺化酞菁锌(ZnTSPc)、酞菁氯镓(GaPcCl)分别植入二氧化硅凝胶基质,制备均匀掺杂的复合凝胶玻璃,并对其荧光效应和光限幅性能进行测试。从荧光发射的角度佐证了无机基金属酞菁复合材料的光限幅效应是基于酞菁分子的反饱和吸收机理。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一种含磁性羟基铁的玻璃纤维布增强酞菁复合材料,研究了羟基铁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吸水性和耐酸碱腐蚀性能及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羟基铁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板的弯曲性能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耐水性和耐碱性;随着羟基铁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电磁波吸收峰值增强,有效吸收带宽增大并出现双吸收峰,当羟基铁质量分数为50%时,最大反射损耗达到-21.71dB。  相似文献   

16.
金属酞菁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酞菁铝(AlClPc)、酞菁亚铁(Ⅱ)(FePc)、酞菁钴(Ⅱ)(CoPc)、酞菁镍(Ⅱ)(NiPc)以及酞菁铜(Ⅱ)(CuPc)等金属酞菁配合物.使用四波混频技术测量了它们在硫酸溶液中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x(3)值,发现四种过渡金属酞菁配合物的x(3)值随着金属的原子系数的增加而上升.而酞菁铝的x(3)值则大于酞菁亚铁(Ⅱ)和酞菁钴(Ⅱ)的x(3)值、小于酞菁镍(Ⅱ)和酞菁铜(Ⅱ)的x(3)值.文中初步讨论了金属离子的d电子以及与酞菁构成的空间结构对紫外吸收和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7.
1-羟甲基苯并三氮唑复配物的缓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并三氮唑(BTA)和甲醛为原料合成了l-羟甲基苯并三氮唑,将其与乙二胺复配得到一种新的铜缓蚀剂。通过静态挂片、极化曲线以及交流阻抗等实验方法对其缓蚀性能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证明,该缓蚀剂在3%的10 mg/L NaCl溶液中对黄铜的缓蚀率达到90%,比BTA缓蚀效果有很大提高。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1-羟甲基苯并三氮唑与乙二胺复配得到的是混合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18.
以紫菜为碳源、KOH活化法制备的生物质衍生多孔碳为基体,采用水热法及高温煅烧成功合成钴酸镍/生物质衍生多孔碳(NiCo2O4/BPC)复合材料。利用XRD、SEM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并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VNA)对其吸波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NiCo2O4/BPC复合材料具有远远高于生物质多孔碳和钴酸镍材料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当匹配厚度为5.5 mm、频率为6.24 GHz时,样品的最小反射损耗值可以低至-43.20 dB,此时有效吸收带宽为3.3 GHz。该多孔结构的碳材料可有效改善纳米复合材料的阻抗匹配条件,提高材料的衰减能力,从而获得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溶剂法制备氧化石墨烯复合酞菁材料的途径并应用于激光防护,分别将化学法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负载到酞菁上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谱(XANES)、热重分析(TGA)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对其形貌、结构进行表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考察其在有机溶剂中的紫外吸收和分散性,再通过用开口孔径Z扫描技术考察其非线性光学性能。表征技术结果发现,浓硫酸溶剂法可以成功将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与酞菁复合,且浓硫酸浓度越高,接枝结构越稳定。将材料应用到聚氨酯薄膜中表现出一定的反饱和吸收响应,酞菁-少层化学法石墨烯的非线性透过率降低至45.5%,与酞菁相比降幅为39.1%;酞菁-氧化石墨烯的反饱和吸收系数提升至74.6cm/GW,增幅57.1%。在制备过程中给酞菁提供更多接枝位点的基底和溶剂环境,得到的复合材料便能在更高入射能量下表现出更高的反饱和吸收系数和更低的光限幅阈值,对于研究石墨烯和酞菁在非线性光学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磺化酞菁钴在氢氧化钠碱液中易聚沉的问题,考察了四乙基氢氧化铵(TEAH)和复合表面活性剂XZHA的添加对磺化酞菁钴氢氧化钠溶液(剂碱液)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EAH的添加对剂碱液的稳定性作用不大,XZHA的添加可以大大提高剂碱液的稳定性。无氢氧化钠存在时,在磺化酞菁钴的水溶液中添加TEAH或TEAH和XZHA的复配液都会使磺化酞菁钴的稳定性得到较大的提高,在静置17 d后,紫外-可见光谱仍能保持原来新鲜剂碱液的吸光度值。考察了4种剂碱液脱除辛硫醇的效率,结果表明,添加w(XZHA)=0.25%的磺化酞菁钴氢氧化钠溶液的脱硫醇效率远远高于磺化酞菁钴氢氧化钠溶液的脱硫醇效率,反应时间6m in时的脱硫醇率分别为97.14%和75.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