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宇设计是目前国内非常活跃的新锐景观事务所,请问您当初成立工作室的愿景是什么?当初成立工作室的愿景是希望能把国外的项目品质带到国内。我在美国有过工作经验,那边的设计手法相对来说比较前卫,也更看重原创性,对所有的项目都会去尽力挖掘吸引人的概念及突破点。而国内项目的开发速度快,设计速度也相应加快,这就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挑战纯粹的原创,而是参考一些已有项目来做设计。刚开始我们缺少项目来源时,会去整理这几年在  相似文献   

2.
对城市设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云 《现代城市研究》2004,19(11):30-33
城市设计要做些什么?又怎样去实施?本文提出城市设计要与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对应,涉及成果纳入城市规划。本刊今年第7期,中科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齐康著文说:“城市设计是通过具体的建筑设计去实现的。”“城市设计应看作城市中的建筑设计和建筑中的城市设计,具体解释为每栋建筑的设计和实施都是城市设计的一个实践部分。”这就要问,当某个城市广场周围的建筑项目未定时,怎样去做这个广场的城市设计?问题又回到城市设计要做什么,做到何种深度,城市设计的成果图应包括哪些,怎样去实施?欢迎大家来稿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时间:2014年11月2日地点:南通大学主办单位:《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项目建筑师:章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副主任、教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张姿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设计总监  相似文献   

4.
青年人上大学,以做建筑师为目的,看看自己是否具备做建筑师所需的本领。那么,我们最先教他们的应该是什么呢?首先,我们必须说明:站在他们面前的人,不会询问自己已知答案的问题。做建筑就要向自己发问、在老师的帮助下寻找答案、去其糟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而再,再而三。一个好设计的力量源于我们自身,本于我们以理性和感情洞察世界的能力。一个好的建筑设计既是感观性的 (sensuous),又是敏锐的。在还没听过建筑这个词之前,我们就已经感受过它了。理解建筑的根本在于我们的建筑体验:我们自己的房间、我们的家、我们的街道…  相似文献   

5.
《家饰》2013,(7):34-39
与设计结缘 也许是因为家庭基本都是做与建筑相关的行业.从小耳濡目染,所以不知不觉间他对设计萌生了最初的向往,开始了与设计的不解之缘。高考后,董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室内设计专业,纯理工科背景让他的设计态度多了一份严谨与执着。毕业后去过几个城市,做过一些家装和工装的项目.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他渐渐意识到设计应该是自己的终身事业而不仅仅是谋生的职业。2008年,他成立了DoLoNG设计工作室。在他看来.只有安静下来做设计.才算真正走上设计这条道路.而此前只是走进设计所必需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6.
《华中建筑》2010,(8):200-201
Baqueratta是个日本的建筑设计工作室,它主要是设计一些日本式的住宅建筑。它的设计风格跟其他公司是有区别的,就像这个在东京的OKHOUSE,外面是黑暗沉重的。  相似文献   

7.
初见王敏是在她的家中,一脸恬静的她说起这个项目却难掩激动的心情。她铺开图纸给我看,这个项目从设计到建造的过程似乎经由这些图纸一点点地展现在我的面前。10年前所做的项目能够重新再拿回到自己的手中本就是一个难得的机缘,更何况这个项目是大名鼎鼎的"水立方"。但对王敏而言,最让她感到欣慰的恐怕就是10年前因为预算和时间的限制所带来的小小缺憾,在这次召回中有了弥补的可能。设计师是这样的吧,自己的设计,总希望它能够完成得好一点,再精彩一些。而这种完美追求起来,似乎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8.
“说说你们的设计理念吧.”这似乎是所有建筑师都会被问的问题,我是说,作为一名建筑师或一个设计事务所总体上的设计理念,不是具体到某个项目的想法.因为这个问题太难回答,所以由此我们开始想是不是所有建筑师都从一个清晰明确的理论体系出发、建立起自己一以贯之的设计理念、再把它应用到一个接一个的设计项目中?有没有人“糊里糊涂”地做设计呢? 事实上我们自己在面对项目设计的时候,很少想到设计理论,更多的是从场地、使用、材料、构造等等角度思考,经过一段对这些东西进行反刍的混沌阶段之后,“拍脑袋”得到一个设计的想法,再把它发展成具体的方案.有时候会感觉到就是这个方案了,也有时候会觉得它还不对,那就再重新思考看看.可以说这就是我们的设计方法,简单到也许不能称为方法.  相似文献   

9.
建设单位:南京文化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单位: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周琦工作室项目负责人:周琦建筑设计:周琦高钢王为杨红波影院工艺设计:林民杰结构:淳庆电气:史海山给排水:孙毅李斯源暖通:龚德建张成宇智能:张程  相似文献   

10.
我们这一群来自全国不同大学的建筑设计人员,毕业至今一直都在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大都有着十年左右的设计生涯,都酷爱自己的职业。至少在专业上都有所追求。也正因此,九年前我们聚在一起共同创立了这个名为“怡成”的设计公司,顾名思义,大家希望建筑实践能心怡而成。  相似文献   

11.
《城市环境设计》2015,(6):182-183
UED:作为建筑师去投资乡村文化酒店项目是怎样的机缘? 赖军:最近两年,随着房地产行情的调整,相应地设计公司也面临着市场的变化.三年前,我们有一个预判:房地产发展的速度会放慢,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建筑设计行业,尤其是像墨臣这样的民营设计公司.因为我们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完全依托于主流房地产的发展,所以如果房地产速度放慢,对我们来讲市场是非常不确定的因素.我们希望在未来的市场当中能够把我们的设计持续地做下去,希望对设计的追求能够落实到具体项目当中.  相似文献   

12.
<正>主办: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一合建筑设计研究中心、《建筑技艺》杂志社地点:首钢二通厂某砖楼时间:2014年12月14日下午[徐磊]年底了,今天我们一合把大家请来聊天!大家年纪差不多,平常互相也有交流,所以聊起来会比较自在和真实。聊天总要有个主题,最近我们刚好做了一些改造项目,而改造在未来将成为一种常态,而对于这个命题可能每个人的想法、策略、态度都不一样。所以想把改造作为一个主题,会比较有意思。我常常也会反思自己的想法,是不是和官方提倡的或者和老百姓期望的相吻合,但一直也没想清楚。因此,希望通过今天的交流能让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审视"改造",以后做的时候能想得更多。  相似文献   

13.
提及"BIM",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BIM能够带给我们什么?它的效益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使用它?"。实际上,BIM一个基本的组成就是"建筑结构跟机电",我们希望能够将整个建筑行业里面不同领域的信息做一个完美的结合,在这个"结合"过程中,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在正确的地方找到合适的信息,并让合适的人去使用他所需要的信息。总的来说,BIM的组成首先一定要根据业主的需求对空间进行规划,然后再根据建筑法规的一些要求去建置它  相似文献   

14.
国际部分     
《中外建筑》2011,(6):184-185
巴塞罗那拟建“岩石旅馆”一柱擎天 这个一柱擎天的岩石可不是风景名胜,它是一家青年旅馆,也是波兰UGO建筑设计工作室的最新创意,将参与一项国际设计比赛,主题是专为背包客设计的吉卜赛式青年旅馆。  相似文献   

15.
社会是多元的.在社会上对建筑产品的需求也是多元的,因此建筑设计产品和提供产品的设计师和设计团队也必然是多元的。我们是一个团队,一个在BIAD平台上共同创作、合作.工作的多元团队,包含BIAD的第四设计所、深圳分院,刘力工作室、4A1工作室.秦禾工作室和国际工作室。  相似文献   

16.
苏丹  刘懿 《世界建筑》2014,(8):116-116
<正>建筑设计对于人类而言是古老的事物,它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很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看到建筑的专业化受到建筑现代化很大影响。在这种影响下,建筑变得越来越学术、机械,越来越文本化。马克思曾经说过:"现代化就是人类去魅的过程。"建筑设计也存在这个倾向,建筑设计变得越来越无趣,我汄为,现代设计的问题是丧失了劳动感和对抗性,以及一种野性的诉求和表达。建筑不  相似文献   

17.
运动芯片     
《建筑创作》2005,(2):66-67
这是为Animate,Intel公司所做的现代商业建筑设计,设计师运用电脑精心设计出了一个全机关报的可塑性空间,在结构设计上别具匠心。并融入了极高的审美价值。该项目的设计是一个“框架”。它十分灵活,能够弯曲成新的形状。  相似文献   

18.
消息     
《建筑师》2011,(3):117-118
3.1巴塞罗那拟建”岩石旅馆”一柱擎天(组图)来源:新快网 这个一柱擎天的岩石可不是风景名胜.它是一家青年旅馆.也是波兰UGO建筑设计工作室的最新创意.将参与一项国际设计比赛.主题是专为背包客设计的吉I、赛式青年旅馆。  相似文献   

19.
刘宁宁  林婧 《门窗》2012,(7):133+135
公共图书馆的建造师为了让社会公民能够有机会阅读更多的书籍,那么在设计与建造上就应该体现出它的通用性,能够让老年人、残疾人等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很舒心的融入到这个社会中去。因此本文对公共图书馆建筑的通用设计做了简要的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使今后公共图书馆以及公共建筑逐步实现通用设计。  相似文献   

20.
王贵祥 《建筑师》2019,(4):12-14
<正>今年适逢《建筑师》杂志创刊40年,受杂志编辑部的邀请,要写一篇相关的纪念文字。也许因为自己原本就是《建筑师》杂志中有关理论与历史栏目方面文章的忠实读者,也曾经在这本刊物上发表过几篇拙文,因此,也就没有什么犹豫地答应了。《建筑师》,从这本刊物的名称看,似乎更像是一本以集建筑设计创作实践一线的建筑师,及其作品介绍与分析为主要目标的建筑设计类、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