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魏齐  朱黎 《网友世界》2014,(9):19-19
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为顺应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本文首先对腾讯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简要介绍,进而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将微信公众平台与学生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并增设部分生活服务类功能。实现了学生通过微信查询各种校园信息、教师通过微信查询学生诸如电话、寝室号、成绩、表现等基本信息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媒介的不断扩充,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个新生渠道,不断吸引着用户,焕发着新媒体行业中前所未有的活力.而校园公众平台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群体,在微信公众平台中有很大的占比量,本文着重对校园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介绍,从学校、运营者、粉丝等不同角度进行阐述,对其建设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信息与电脑》2019,(17):73-74
鉴于微信的广泛普及及运用,传统的教务系统管理逐渐向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学生管理系统过渡,有效提高了学生管理的效率。为适应高校管理系统的需要,笔者重点分析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学生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并从微信公众号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优势、应用及影响3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微信公众平台辅助课堂教学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移动通信技术催生的一项新生事物,现在已在营销领域进行得如火如荼。基于该平台的功能及优势,通过创建“教育技术学”公众平台,给关注该平台的学生发送《二维动画设计》课程学习资源。通过分析辅助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访谈.探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常规课堂教学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以期为同行使用微信公众平台促进课堂教学效果作借鉴之用。  相似文献   

5.
《软件》2018,(2):218-222
随着智能终端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信公众平台的慕课建设不断推动着移动学习应用的创新和进步。为了满足高等职业院校慕课建设的需要,开发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慕课建设平台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首先对微信类轻量级慕课建设移动学习应用的价值进行了研究。其次,对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慕课建设平台进行了需求分析,然后对平台进行了设计。最后,通过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平台的系统管理、慕课资源管理、在线开放课程、特色专题等功能,并对相关功能进行了测试。投入高职院校在线运营,达到了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移动互联网媒体开展教研活动,是对教师工作模式的一种创新,是在教育领域对新技术、新平台、新模式的一种尝试和探索。微信公众平台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多样的分享服务,微信的熟人圈传播效应和便捷的交流分享特质,为学术共同体提供了优良的人际交流氛围,可促进区域间师生的交流与沟通。微信公众平台营造了协同、轻松、平等的工作氛围,使师生的教学活动更加优化。提出设计与开发微信公众号教学管理的思路,构建了可以互动的移动辅助平台,改变高校传统的教学及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论文分析了学校微信公众号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将校级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学校子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模块,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二次开发,将微信作为高校宣传和校内用户自助查询服务的移动平台。  相似文献   

8.
随着微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基于微信公众开发接口的微信APP也受到了跨移动操作系统使用者的关注,微信平台的LBS、用户OPENID和身份验证机为基于微信平台的学生管理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和实现方法,本系统结合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模式和微信的特点,为学校提供便捷的教务、教师和学生管理进行系统结构、研究和设计.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众多学校的图书馆中都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读者可以快速、便捷获取信息。基于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特点进行研究,改善其中的不规范现象。笔者探讨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措施,包括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平台应用的优势、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中微信公众号使用状况、高职院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存在的问题和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构建,以期为促进服务的整体完善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智能终端设备应用的普及,高校学生拥有智能手机已经非常普遍,借此充分发挥新媒体应用优势构建高校学生工作平台,让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新媒体应用技术为高校教学和管理服务,对于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微信公众号平台为设计对象,结合教育相关理论和高效学生工作管理内容及方法设计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高校学生工作平台,将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与高校工作相结合,强调功能的实用性和易用性,充分发挥平台在学生工作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