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fine division of sedimentary sequence cycles and their change in two-dimensional space as well as lateral extension contrast, we developed a method of wavelet depth-frequency analysis. The single signal and composite signal of different Milankovitch cycles are obtain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simulated composite signal can be separated into single signals of a single frequency cycle. We also develop a well-seismic calibration insertion technology which helps to realize the calibration from the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of a single well to the seismic profile. And then we determine the change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pectrum cycles in the two-dimensional space. It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in determining the variations of the regional sedimentary sequence cycles, underground strata structure and the contact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沉积层序旋回的精细划分及在纵横向二维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和横向延拓对比问题,本文提出利用小波深频分析方法,数值模拟出不同米氏周期旋回的单信号及复合信号,对模拟的多期复合信号再分解为单个频率旋回的单信号,并研发了井—震标定插入技术,实现了把单井频谱旋回特征标定到地震剖面中,进而搞清了频谱旋回在纵向、横向二维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及展布特征,为确定区域沉积层序旋回的变化、地下地层结构及接触关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希尔伯特—黄变换是基于地震数据对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的新的时频分析方法,其克服了原有时频分析方法因受到分辨率和信号平稳性的限制导致沉积旋回划分精度降低的影响,通过对非平稳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地震信号不同固有模态分量的瞬时时频特征,以此为基础,精细刻画地震资料中的时间、频率和能量之间的关系,进而依据不同模态分量的瞬时时频特征划分出不同级次的地层沉积旋回。模型数据与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地震数据通过希尔伯特—黄变换时频分析能够准确地进行地层沉积旋回划分,实现的过程简单实用且精确度较高,从而为地层的沉积旋回划分和精细对比提供了有效方法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阶谱分析可以得到地震信号的一些特征参数和地质信息,高阶谱分析振幅谱结果可以很好地刻画地震波形的时间频率能量特征。以渤南洼陷地层旋回与沉积相带识别为例,通过单井高阶谱与地质特征分析,结合不同计算参数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尺度时间能量分析着重于地质沉积的宏观态势,可以用于大尺度的地层旋回性质分析;小尺度时间能量分析结果分辨率较高,可以用来聚焦于局部能量的纵向变化。通过实例证实了高阶谱分析技术在识别地层旋回与沉积相带方面的有效性,同时也说明了高阶谱分析方法在渤南洼陷地层旋回性质分析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利用高阶谱分析技术识别地层旋回与沉积相带的思路,为地层旋回和沉积相带的划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地层的沉积旋回特征在地球物理资料中有一定的响应,通过频谱分析的方法能将这些特征有效地显示出来。利用这一原理,可以通过测井资料的频谱分析手段来识别不同沉积旋回,进而识别准层序旋回。以东营凹陷胜北断层下降盘坨76块沙四段上亚段的扇三角洲为研究对象,通过频谱分析方法划分出Cu—Fu,Cu—Cu和Fu—Fu型3种准层序模式并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频谱响应特征。研究表明,测井资料的频谱分析方法可以作为准层序划分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6.
冯磊 《岩性油气藏》2011,23(2):95-99
地震资料中蕴含了丰富的地下沉积体信息,采用小波变换时频分析技术可以使一维的时间域地震波信号拓展到二维的时间-频率域,从而在频谱图中更清楚地刻画沉积体内部的旋回结构特征。通过建立不同类型的沉积模型,分析了进积、退积、加积沉积环境下,沉积体对应地震信号时频图中的变化规律。实际资料验证表明,时频图中能量团移动方向与岩石物性变化趋势一致。该方法为无钻井地区分析沉积旋回特征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 SK-1 井泉头组岩心的详细观察与描述,并结合测井曲线特征,开展了泉头组沉积微相的识别,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Ⅲ级、Ⅳ级、Ⅴ级及米级旋回。 通过对所划分的旋回地层进行 Fischer 图解分析,建立了反映泉头组地层叠置关系的旋回地层格架。 利用测井谱分析,结合前人分析测试得到的松辽盆地泉头组的绝对年龄,对各级旋回进行周期计算,发现Ⅴ级旋回周期约为 112 ka,Ⅳ级旋回周期约为 379 ka,分别与米兰科维奇偏心率短周期 85~140 ka 和长周期 350~400 ka 相对应,从而表明 SK-1 井旋回地层的形成受米兰科维奇旋回的控制。 此研究结果为早白垩世气候变化对旋回地层的影响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提取地震信号高频信息方法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性油气藏勘探已成为当代油气勘探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取地震资料高频信息已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文中对分辨率、分频处理地震信号、波阻抗反演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并得出以下认识:1要提高垂向和横向分辨率,必须设法提高野外采集地震资料的频率;2地震分频处理是偏移后提高分辨率的常用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应该限定在地震波的有效频带内,而超出有效频带,可能会带来很多假像;3低频合成地震记录中高频反射系数存在不确定性。在基于模型波阻抗反演的方法中,反演结果受初始模型的影响非常大,初始模型是依据测井资料建立的,初始模型与实际情况越接近,反演效果就越好;否则,会产生模型化的现象;4在相对波阻抗数据体(相当于地震数据体)作为约束条件下的SP测井参数协克里金插值是正演过程,消除了模型化的问题,使反演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提高了砂层真实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9.
东营凹陷盐家地区砂砾岩体沉积期次精细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营凹陷盐家地区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简称沙四上亚段)重力流舌状体式叠覆沉积的砂砾岩体不具备“层状”地层特征,应用常规方法进行沉积旋回划分和对比很难保证时间上的等时性。针对该问题,引入天文地层学中气候旋回受天文周期驱动的理论,研究砂砾岩体的形成条件及控制因素,对砂砾岩体进行时间域的等时性控制,然后在相同的时间域内进行旋回界面的识别与旋回对比。通过对研究区砂砾岩沉积进行米兰科维奇旋回特征分析,确定研究区地层旋回主要受偏心率周期控制,并计算得出第一优势旋回厚度为151.7 m和第二优势旋回厚度为61.4 m。以米兰科维奇旋回分析结果为主,同时结合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理论,根据岩心和成像测井相层序分析,确定地层划分方案,将研究区沙四上亚段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和11个五级层序。以优势旋回频率信息对测井曲线进行滤波处理,同时根据基准面旋回特征,以滤波后的曲线为依据进行地层旋回的横向对比,建立了地层旋回对比格架,实现砂砾岩体沉积期次的精细划分与对比。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基于测井资料的深度域频谱分析方法-深度域频率扫描和滑动窗频谱分析。该项技术已在阿南凹陷层序地层学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部分井下地层缺乏标志层给地层对比带来困难,同时传统的沉积旋回划分方法受人为因素干扰严重。综合运用频谱分析、小波变换和滑动平均3种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古近系—新近系沉积旋回进行数值解析,确定了沉积旋回的划分方案,并探讨了旋回划分在小层对比及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意义。结果表明:综合运用3种方法对沉积旋回进行数值解析,可以互为补充、相互印证,是行之有效的方案;在缺少标志层的情况下,沉积旋回划分是小层对比的有效辅助手段;根据沉积旋回划分结果,可以分析沉积物颗粒粒度的变化幅度和频率特征,有利于提高对沉积环境变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应用截断高斯随机模拟法研究沉积微相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沉积微相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储集层参数场。确定沉积微相的边界和分布是准确预测储集层参数的基础。以往这一工作依赖人为的推断,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较大。引入地质统计学中的截断高斯随机模拟方法,对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特征进行随机模拟。选用等概率模型,在非均质性极其严重的H油田沙三中段9砂组5小层4种沉积微相的分布研究中应用该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克服因资料不全而引起的模型的不确定性,优于传统手工方法,应用效果良好。图4表1参2(邹冬平摘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测井曲线划分沉积旋回的精度和可靠性,采用最大熵谱估计原理对测井数据进行了预测 误差的估计,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预测误差趋势曲线。采用对称和非对称理论模型对该方法进行了试验, 结果表明:预测误差曲线可以较好地识别沉积旋回界面,预测误差趋势曲线可以识别旋回内部的半旋回。 利用该方法对实际测井数据进行了沉积旋回的划分,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因此,该方法可作为测井沉 积旋回划分的辅助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4.
提高强噪声区地震资料信噪比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济源凹陷是华北地区最早发现油气显示的老区。由于该区的地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地震噪声类型多、强度大,导致地震资料信噪比极低,严重阻碍了该区的油气勘探。为此,在该区系统地进行了地震方法研究。首先进行了精细的表层研究工作和系统的野外参数试验,并利用大量的频谱分析资料和野外工作参数设计专家系统,正确地选择地震采集参数。然后由野外试验最后确定了以强化组合法和“两高、两大” (即大井深、大组合基距,高叠加次数、高低截滤波)为特征的野外工作方法,明显提高了地震资料质量。在资料处理中,要认真作好静校正,求准叠加速度,合理利用叠前二维滤波,才能有效地消除地震噪声。通过上述措施,提高了地震资料信噪比,获得了能用于构造解释和地震地层学解释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济阳坳陷古近系孔店组高频韵律旋回沉积记录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阳坳陷古近系孔店组发育一套紫红色泥岩、灰色粉砂岩以及膏质泥岩等岩相组合的高频韵律旋回沉积。利用测井资料、录井剖面、岩心观察以及为地球化学元素等手段,对济阳坳陷古近系孔店组高频韵律旋回沉积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孔店组旋回沉积记录包括颜色米级旋回、粒序米级旋回和非粒序米级旋回;发育6种岩相组合类型及23种岩相组合,共划分出276个米级旋回,旋回最大厚度为29.6 m,最小厚度为1.48 m,平均厚度为6.28 m;利用Fisher图解和测井曲线频谱分析,得出岁差周期为19.2~23.4 ka,斜率周期为39.1~51.4 ka,偏心率主要周期95.3~403.1 ka。该差值与古近纪超短期旋回、短期旋回和中期旋回的时间差基本一致,证实了孔店组湖泊相旋回沉积受控于米兰科维奇旋回。除此之外,旋回发育时期的古气候、沉积水介质的共轭震荡、物质供应等沉积动力因素也影响了旋回的发育过程。最后,建立了济阳坳陷古近系孔店组低水位干旱时期和高水位潮湿时期的旋回沉积动力模型,探讨了米兰科维奇旋回控制下旋回沉积的原始沉积动力和古环境面貌。  相似文献   

16.
中生代晚期中国北方沉积盆地地热梯度恢复及对比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沉积盆地热演化史研究与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同时沉积盆地热演化史研究在大陆动力学研究中亦占十分重要的位置,也是当代地学研究 的前缘课题。中国北方是由不同板块拼合而成的,其构造位置较为重要。发育其上的沉积盆地数量众多、类型多样、演化历史复杂。不同学者先后对不同盆地作过古地温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1-3]。但仍存在着一些古地温研究的空白区,对中国北方沉积盆地整体地热演化史及其规律性的研究则较为薄弱。人们普遍认为中国西部盆地现今地温场具有冷盆性质^[4],但在地质历史时期地温场状况如何,中国东部和西部地温场的分界在哪里及有何差异,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对油气资源的评价,而且对大陆动力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十多年来,笔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样品分析、资料收集及野外地质工作,对中国北方各盆地地热演化史进行了研究,发现中生代晚期中国北方以阿尔金断裂为界东部和西部盆地地温场存在明显差异,其盆地发育的构造背景及样式也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7.
常用的依据多尺度小波变换系数二维平面图及三维立体时频色谱图不同周期的振荡性特征所反映出的小波尺度值来划分地层不同尺度的沉积旋回界面的方法,在读数提取时存在误差并且不够直观。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功率谱来提取反映层序级别尺度的方法。应用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定量划分不同级别沉积单元的界面。  相似文献   

18.
地层倾角测井在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雁木西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受沉积相带及其断裂、构造和岩性等多种因素控制影响,测井信息应用难度增大的特点,采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确定古水流方向、砂体延伸、层理构造和微相特征。利用倾角方位频率矢量统计,确定出白垩系K1s3、K1s2、K1s1目的层段古水流及其相应河道砂体延伸方向为北北东20°。利用层理构造倾角模式分析,确定出白垩系K1s3、K1s2、K1s1期分别发育楔状交错层理、波状斜层理、波状交错层理和水平层理,结合岩心、井径、自然伽马和微侧向电阻率曲线特征,分别阐明白垩系K1s3、K1s2到K1s1期水动力能量由较高到较低变化,形成了扇三角洲前缘扇中的水下辫状河道到扇端的浅水河道有利微相砂体发育带,由南南西向北北东方向展布,控制研究区最为有利的油气储集砂体分布。  相似文献   

19.
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体沉积期次的划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地震、测井及钻井信息,建立以三维地震资料的层序地层解释为基础,以岩心、成像测井资料作标定,以单井测井信号小波变换分析为核心的砾岩体沉积旋回划分技术。利用成像测井资料进行沉积旋回识别的关键在于合理实现“图像”与“岩相”的转换,并利用岩心资料对地层成像测井图像进行刻度,消除地质解释的多解性,建立不同类型的岩相模式。通过地震约束和岩心、成像测井标定下的测井信号多尺度、高分辨率的小波变换分析,可将一维测井信号变换到二维时频域,便能很好地反映信号的周期特征和局部异常,进而为砂砾岩体的旋回划分和内部结构解剖提供技术支持。对济阳拗陷车镇凹陷陡坡带古近系巨厚砂砾岩体的实际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对于用生物化石或测井组合法难以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的砂砾岩发育区的沉积期次划分和内部结构解析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应用地震资料解释数据,通过层拉平技术、古地层厚度计算可以实现古构造恢复和构造演化的精细研究。该技术是在研究地层及地震波组反射特征基础上,通过对多口探井制作合成记录,从而准确标定出主要目的层的反射波组,再利用地震剖面层拉平技术研究不同层的构造剖面演化,利用目的层底、顶的三维地震解释数据恢复关键沉积构造期的古构造形态并进行立体显示,在平面上精细刻画出关键构造期的构造变化特征。利用该技术恢复的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的古构造特征合理解释了该区现今的油气分布规律。侏罗系沉积前,该区已经发育多个鼻状隆起,且其后的沉积地层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上三叠统延长组烃源岩在经历了中侏罗世晚期的热事件后进入生烃门限,并开始排烃,于早白垩世中晚期达到生油高峰时,油气有利聚集区已经形成,主力烃源岩在生烃增压作用下产生的石油就近运移进入延长组长81、长9段等油层组河道砂岩,形成自生自储自盖型油藏。对该区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为下一步的有利圈闭优选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