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以植物甾醇为样本,将植物甾醇分别添加到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中,根据理化指标~([1])的变化趋势,综合判定其对植物油脂的抗氧化作用。研究结果:以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BHT)与VE为对照,采用Schaal烘箱法观察植物甾醇对油脂抗氧化的能力,其结果表明植物甾醇对三种脂质过氧化反应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并且与用量成正比关系。抗氧化能力大小依次为植物甾醇 BHT V_E。  相似文献   

2.
甾醇作为一种少量成份广泛地存在于所有植物油脂中。它是动植物体内构成细胞膜的成份之一,也是多种激素、维生素D及甾族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前体。对生物体来说,其具有很重要的生化作用。两位美国医学教授迈克尔·布朗和约瑟夫·戈尔茨坦由于在胆固醇代谢规律上的重大发现而荣获了一九八五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由此可看出甾醇类研究的重要性。 自一九六O年以来,由于气相色谱法的应用,对甾醇分析推动很大。目前国内较先进的有:皂化油脂,采用TLC(薄层分离色谱)分离不皂化物,回收甾醇谱带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白果中植物甾醇的提取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情况。方法:以白果为原料,以乙醇为提取溶剂,使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白果中植物甾醇的提取工艺,进一步通过体外模拟消化试验,分析了添加油脂、热处理方式、物料粉碎程度对甾醇体外释放的影响。结果:超声时间、料液比、超声功率均影响甾醇的提取率。超声功率对提取率具有显著影响,最佳工艺为超声时间6 min、料液比1∶15 g/m L、超声功率350W,此时可得最大甾醇提取率为0.878 mg/(g·dw)。体外模拟消化试验证明,添加油脂、热处理方式、物料粉碎程度均对植物甾醇的体外释放具有显著影响,当使用微波加热处理时,甾醇的释放情况最佳。  相似文献   

4.
甾醇在动植物体中是构成细胞膜成分之一,也是激素及甾族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前驱体.因此它对生物来说具有很重要的生化营养的作用.甾醇也是医药工业合成维生素D、甾族激素以及化妆品工业作为皮肤滋润与保护剂的重要原料.所以研究甾醇的分析、提取和利用是很有意义的.1960年自Horing等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油脂中甾醇以来,甾醇的分析进展很快,随  相似文献   

5.
以乙基纤维素EC100作为油脂质构剂添加到起酥油样品中,研究其控制性释放脂溶性维生素A的特性。体外模拟消化试验表明EC100具有显著的缓释作用,随着EC100质量分数的增加(0%~6%),起酥油样品消化2 h时VA的累积释放率由20.52%降低至3.62%。Ritger-Peppas方程式拟合得到维生素A溶出参数n为0.45~0.89,显示VA的释放速率受化合物自身扩散和骨架溶蚀双重控制。扩散系数的测定结果验证了VA的浓度梯度是扩散的驱动力,且随着油脂中EC100质量分数的增加(0%~6%),VA在有机凝胶剂中的扩散系数呈降低趋势;侵蚀试验结果表明,当贮藏时间越长、贮藏温度越低及EC100添加量越大时,有机凝胶剂样品的侵蚀常数降低,并且添加乳化剂分子蒸馏单甘酯(DMG)的有机凝胶样品受侵蚀的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油脂中胆固醇和3种植物甾醇的方法。油脂样品经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皂化后,正己烷提取、硅烷化衍生,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油脂中胆固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的含量,并通过分析不同油脂中甾醇分布差异可以初步判断油脂来源及品质。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可靠,可以应用于不同油脂中胆固醇及植物甾醇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植物甾醇天然来源、存在形式及食品加工对其影响,以利于控制食品加工条件,最大限度地使甾醇得以保留。  相似文献   

8.
<正> 1.前言动物油中的胆甾醇,植物油中的谷甾醇、豆甾醇和菜油甾醇,已成为当今甾体药物生产的主要原料,甾醇及其衍生物作为高级化妆品生产的乳化剂或特种基剂也已进入工业应用。谷甾醇和豆甾醇还以其独特的消炎、退热及抗肿瘤等功能用作临床医药,也早就载入多国药典。谷甾醇在纺织柔软剂、磨木纸浆光稳定剂、汽油乳化剂、颜料分散剂、鱼虾等动物生长促进剂、家蚕人工饲料添加剂、航天食品添加剂等多方面开拓应用也展显出良好前景。油脂中普遍含有甾醇。油脂中甾醇在  相似文献   

9.
六种常见植物油脂甾醇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常见的芝麻油、大豆油、茶籽油、菜籽油、棉籽油及米糠油等六种植物油脂着手,经对17个厂家广泛采集试样、分别进行水份及挥发物、不皂化物、总甾醇、无甲基甾醇及甾醇组成等五个项目测定,为甾醇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含量植物甾醇对一级大豆油储藏稳定性的影响。将不同甾醇添加量(0%、0.05%、0.075%、0.1%、0.15%、0.2%,w/w)的大豆油分别在45、25 oC避光条件下进行储藏试验,测定大豆油在储藏过程中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45 oC避光条件下,甾醇的添加量不超过0.1%,随着甾醇浓度的增加,大豆油抗氧化作用显著增大(P < 0.05);而甾醇的添加量大于0.1%时,抗氧化作用减弱。25 oC避光条件下,添加植物甾醇能显著增强大豆油抗氧化的作用(P < 0.05);随着甾醇浓度的增加,抗氧化作用有增大的效果;甾醇的添加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抗氧化作用不再随甾醇浓度增加而变大;甾醇在大豆油储藏过程中具有抗氧化作用,存在显著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1.
郭玉宝  裘爱泳  徐霞 《中国油脂》2003,28(10):36-39
血脂过高引起的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植物甾醇因其具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而倍受关注。论述了植物甾醇的天然来源、存在形式及食品加工对其影响,以利于控制食品加工条件,最大限度地使甾醇得到保留。  相似文献   

12.
运用GC-MS法研究了在卷烟烟支中分别加入胆甾醇、麦角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对主流烟气中14种多环芳烃释放量的影响并探讨了甾醇类物质在卷烟燃吸时产生多环芳烃的机理。结果表明:游离甾醇的总量与主流烟气中多环芳烃的总释放量以及苯并[a]芘的释放量都呈显著正相关,而不同甾醇类物质对主流烟气中不同的多环芳烃含量的影响是有差异性的,胆甾醇显著地影响三环多环芳烃的释放量,β-谷甾醇显著地影响四环多环芳烃的释放量,豆甾醇对于四环、五环、六环多环芳烃的释放量的影响很显著,麦角甾醇对所有PAHs的释放量都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全国十四个生产厂家近百只米糠油、棉籽油及其精炼下脚试样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它们进行了水分及挥发物、不皂化物、总甾醇、无甲基甾醇及甾醇组成等五个项目的测定,研究了油脂加工过程中甾醇的流向及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研究火龙果茎植物甾醇(pitaya stem phytosterol,PSP)对姜黄素纳米脂质体(curcumin-nanoliposomes,NLs-Cur)的稳定性、膜性质以及体外释放特性的影响。通过粒径、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Zeta电位和不稳定指数评价加入PSP的NLs-Cur在不同环境中的稳定性。随着PSP含量的增加,植物甾醇姜黄素纳米脂质体(curcumin-phytosterol nanoliposomes,PNLs-Cur)的平均粒径以及PDI显著增大。稳定性实验表明,PNLs-Cur相比NLs-Cur在同等的pH值、离子条件下稳定性更强,且在80℃条件下放置1 h,PNLs-Cur较NLs-Cur的姜黄素保留率更高,PNLs-Cur和NLs-Cur的姜黄素保留率分别为61.25%和57.48%。体外释放结果表明,72 h内,PNLs-Cur与NLs-Cur的累计释放率分别为50.08%和63.64%,PSP的存在使得姜黄素在纳米脂质体中释放更加缓慢。  相似文献   

15.
运用加速实验研究植物甾醇对压缩饼干货架寿命的影响。将植物甾醇添加到压缩饼干中,通过分析测试60、70℃和80℃下压缩饼干酸值的变化,利用Arrhenius方程建立储藏温度与酸值的反应关系,验证植物甾醇对压缩饼干货架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25℃时,甾醇组的压缩饼干货架寿命为1 594.7 d,空白组压缩饼干货架寿命为1 337.8 d,货架寿命延长了19.2%。植物甾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压缩饼干的货架寿命。  相似文献   

16.
分析对比4种挤压膨化工艺和4种蛋白酶对水酶法水解挤压膨化大豆的油得率、蛋白得率的影响,并分析水解过程中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与油脂释放的关系。结果表明,Alcalase 2.4L碱性蛋白酶水解膨化大豆粉3.6h后油脂已经被充分释放出来。水解过程中油脂释放率与蛋白性质变化的分析表明,油脂释放的状态与相对分子质量大于70000的蛋白质能否被水解到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0的肽有一定的联系。水解3.5h后近90%易水解的大分子蛋白被水解为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0的肽,此时油脂已经充分释放。水解前油脂受到相对分子质量大于70000的蛋白的束缚,油脂释放不够完全。  相似文献   

17.
加工过程对苹果籽油中植物甾醇流向分布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FIR法对苹果籽加工过程中的植物甾醇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苹果籽油中植物甾醇主要成分为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其中以β-谷甾醇含量最高;压榨法制备的苹果籽油植物甾醇的含量(385mg/100g)高于索氏提取(288mg/100g)和超声提取法(318mg/100g);且随着苹果籽油精炼程度提高,油脂中的有益微量成分植物甾醇损失增大。   相似文献   

18.
SPE-GC-GC-TOFMS检测油脂中游离甾醇及精炼废弃油脂的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开发一种基于固相萃取的植物油中游离甾醇的快速分离及多维气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方法。与普通一维气相色谱相比,14 种游离甾醇及β-香树脂醇的三甲基硅烷化衍生物在多维气相色谱上得到了更好地分离,并且检测灵敏度更高。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胆固醇、菜籽甾醇、芸薹甾醇和β-谷甾醇的检出限分别为0.03、0.04、0.04 mg/100 g油和0.05 mg/100 g油,定量限分别为0.06、0.08、0.08 mg/100 g油和0.08 mg/100 g油,在不同添加水平条件下的加标回收率皆高于93%,相对标准偏差在1.4%~10.0%之间。同时,利用本方法对6 种商品植物油及25 份精炼废弃油脂中的游离甾醇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在植物油和废弃油脂中的分布模式,提出了以判别指数对废弃油脂进行鉴别的方法,结果显示25 份精炼废弃油脂被完全正确识别。  相似文献   

19.
煎炸时间对植物油脂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煎炸时间对大豆油、花生油和芝麻油3种植物油脂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煎炸温度为350℃,煎炸时间分别为0.5、1、3、5、7、25 h,用氢氧化钾-甲醇溶液进行甲酯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对脂肪酸甲酯化溶液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油脂中总脂肪酸含量呈现递减趋势。其中,油脂中饱和脂肪酸(SFA)的总含量均呈递增趋势,而不饱和脂肪酸(UFA)的总含量均呈递减趋势。结论煎炸25 h后的大豆油、花生油和芝麻油的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分别由19.03%、14.68%、17.54%增至33.01%、23.24%、27.41%,变化率分别为58.45%、34.43%、56.34%,从饱和脂肪酸的变化率来看,花生油相对更稳定。而其不饱和脂肪酸(UFA)分别由80.84%、85.21%、82.39%减少到59.67%、68.97%、69.41%,变化率分别为19.06%、26.18%、15.75%,从不饱和脂肪酸来看,芝麻油更具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模拟婴儿胃、肠环境对两种婴幼儿配方奶粉油脂制备的乳液进行体外模拟消化研究,测定其体外胃、肠消化率,平均粒径、电位和微观结构的变化,以及消化后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单酯的组成。结果表明:模拟胃液消化30 min,OPO型油脂乳液的消化程度大于普通型油脂乳液,而胃、肠最终消化程度普通型油脂乳液消化程度大于OPO型油脂乳液。消化过程OPO型油脂乳液zeta电位值高于普通型油脂乳液。胃、肠消化150 min,普通型油脂生成较多的饱和游离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甘油单酯,OPO型油脂生成的是游离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甘油单酯含量较高。乳液消化过程中平均粒径、电位变化,结合共聚焦显微图像证明脂肪酸的位置分布影响产物的生成,而不同的产物影响消化中油滴的界面组成,从而影响其油脂的消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