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开发功能性沙棘冻干粉泡腾片,本研究以外观、口感和崩解时限为考察指标,通过模糊数学结合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并对该泡腾片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沙棘冻干粉添加量40.00%、崩解剂酸碱比1:1.28、崩解剂添加量41.89%、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含量3%;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沙棘冻干粉泡腾片表面光滑,口感良好,具有沙棘独特的香气,综合评分为79.80±1.20;泡腾片中VC含量为5.85 mg/g,黄酮含量为5.26 mg/g,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56.8%,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达54.9%。本研究提升了沙棘的附加值,为沙棘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沙棘果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棘果实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包括酚类化合物、维生素C、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等;现代多项研究显示,沙棘果具有抗氧化、抑制肿瘤、降低血糖、降低血脂和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功能,在保健食品、医药治疗、美容护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该文对沙棘果实的生物活性成分和功能特性研究作总结和归纳,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沙棘果渣中黄酮类化合物最佳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用正交实验探讨沙棘果渣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实验结果为:在80℃的条件下用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料液比为1:6(W/V),在此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达94.6%。  相似文献   

4.
《食品工业科技》1989,(05):9-11
沙棘果经瞬时加热到80~90℃,降温到50~60℃,进行一系列分离提纯,使沙棘油和沙棘汁充分分离,从而提高了沙棘汁的质量,并且获得纯净的沙棘油   相似文献   

5.
棕榈油酸对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具有生理调节作用,但由于棕榈油酸来源较为稀少,限制了其开发利用。经研究发现沙棘果油中含有较为丰富的棕榈油酸,可作为棕榈油酸原料,但其分离工艺还未见报道。以沙棘果油为原料,对比CO_2超临界萃取法、尿素包埋法和分子蒸馏法3种方法分离棕榈油酸,建立了一种高效从沙棘果油中分离棕榈油酸的方法,即尿素包埋与分子蒸馏复合法,使用此方法可以将棕榈油酸含量从先前的占果油脂肪酸得30%提高到70%,此方法也为沙棘的高值化利用和棕榈油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沙棘果的综合加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果经瞬时加热到80~90℃,降温到50~60℃,进行一系列分离提纯,使沙棘油和沙棘汁充分分离,从而提高了沙棘汁的质量,并且获得纯净的沙棘油  相似文献   

7.
沙棘果渣中总黄酮提取和精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沙棘果渣中总黄酮提取和精制工艺。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了沙棘果渣总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石油醚脱脂,65%的乙醇溶液为提取剂,提取温度80℃,提取次数3次(1h/次),料液比1:8(W/V);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精制沙棘总黄酮,实验结果表明X-5树脂是良好的精制沙棘总黄酮的树脂。  相似文献   

8.
以沙棘果渣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超声辅助酶法制备沙棘果渣膳食纤维工艺进行优化,比较总膳食纤维(TDF)、可溶性膳食纤维(SDF)、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的理化性质、结构特性及功能性质差异。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0∶1 (mL/g)、pH 9.2、酶解温度48 ℃、蛋白酶添加量11.40%、超声功率280 W、超声时间40 min,此时TDF得率达60.74%。结构特性方面,3种膳食纤维存在糖类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微观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理化性质和功能性质方面,SDF表现出更好的膨胀性(19.57 mL/g)、阳离子交换能力(0.50 mmol/g)和对NO2-、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吸附能力;IDF和TDF表现出更好的持水性、持油性以及对丙烯酰胺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能力。结论:沙棘果渣膳食纤维具有较好的理化、结构和功能特性,研究结果可为提高沙棘果渣利用率及膳食纤维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沙棘为原料,研究沙棘果丹皮的加工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感官评价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优化蔗糖添加量、果胶添加量、烘干温度和烘干时间等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当蔗糖添加量为45%,果胶添加量为1.2%,植物油添加量为0.4%,烘干温度为75℃,烘干时间为4.5 h,此时得到的沙棘果丹皮感官得分为98,其色泽均匀...  相似文献   

10.
分子蒸馏技术富集沙棘果油中棕榈油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沙棘果油中的棕榈油酸进行了富集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刮膜器转速120 r/min,进料速度1.0~1.2 m L/min,蒸馏压力0.1 Pa,第一次蒸馏温度为100℃,第二次蒸馏温度为90℃。得到的轻组分得率为19.3%,其中棕榈油酸质量分数为51.9%。  相似文献   

11.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微波辅助提取沙棘果渣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条件,并与传统加热回流提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法提取沙棘果渣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50%乙醇为提取剂,微波温度50℃,料液比(g∶mL)1∶40,微波提取时间6min。此工艺条件下,沙棘果渣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可达0.679%,与传统加热回流提取法相比,黄酮提取率提高了20.6%,而提取时间缩短了95%。  相似文献   

12.
沙棘果原花青素的分离纯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驰  徐晓云  潘思轶 《食品科学》2005,26(5):183-185
用大孔树脂、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的方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沙棘果中的原花青素。结果表明:大孔树脂层析法分离纯化沙棘果中的原花青素时使用50%的乙醇水溶液洗脱得到的洗脱液中原花青素的含量较高,达71.9%;将经过大孔树脂层析分离纯化的原花青素粗品经Sephadex LH-20柱分离,50%乙醇作为流动相,原花青素粗品可纯化至95%以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从Sephadex LH-20洗脱下来的组分中含有原花青素的二聚体。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山西、内蒙古等地区的中国沙棘(亚种),黑龙江、新疆地区深秋红大果沙棘,蒙古国的蒙古大果沙棘(亚种)的成熟沙棘果实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果浆中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总酸的含量以及果油和籽油的脂肪酸含量,分别进行了品质分析对比研究,以期为优质沙棘果汁生产和沙棘产品深度开发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采取密封加热的方法对从沙棘果渣中提取异鼠李素的工艺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对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温度、料液比及提取溶剂进行筛选,之后对提取条件进行正交验证实验。实验确定了密封加热法提取沙棘果渣中异鼠李素的最佳工艺为:55℃条件下用V乙酸乙酯∶V95%乙醇=4∶6的提取液水浴加热2次,每次3 h,料液比为1∶20(g∶m L)。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丙酮/柠檬酸三钠两相盐析体系提取沙棘果渣中多酚、类黄酮和原花青素。考察溶剂与盐用量、目数、时间、料液比和温度对有效成分得率的影响,并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目数为160目,料液比1︰45(g/m L),静置温度35℃,静置时间88 min,体系组成为27%丙酮/14%Na3C6H5O7时,多酚、类黄酮及原花青素富集于上相溶剂相,其得率和回收率有最大值,分别为57.56,5.75,43.19 mg/g和96.63%,91.10%,98.87%。与其他提取方法相比,双水相提取法溶剂用量少,提取时间短,所的提取物具有更高的得率及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应用柱色谱预分离、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在国内首次对野生植物沙棘果油中所含的维生素E类组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鉴定.除分析出了α、β、γ、δ——生育酚外,还用质谱碎片解析法推断出了四种未有报道的新组份,为沙棘果油在化妆品及医药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Na型活性沸石为吸附荆,对青藏高原产沙棘果油脱砷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砷含量、果油色泽为检测指标,确定了最优工艺参数。试验表明:活性沸石的加入量为3.5g/50g沙棘果油,在85℃时反应40min。在此条件下砷的含量〈0.1μg/g,油的色泽为亮黄色,且清澈透明。  相似文献   

19.
中药渣固态发酵生产功能饲料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养殖业上,中药渣固态发酵主要用于生产饲料原料,事实上,中药渣固态发酵产生大量的益生菌、酶、活性肽、寡糖、有机酸等生物活性成分,更突出其功能性。该文重点对有关中药渣生产功能饲料的固态发酵菌种、发酵工艺以及产品功效进行综述,同时对产业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加以探讨,旨在为中药渣固态发酵生产功能饲料的深入研究和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鸡蛋生产大国,鸡蛋富含人体所需的优良蛋白质和活性肽。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对鸡蛋中蛋白质的种类、蛋白质和活性肽的功能及分离纯化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