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海带和黑木耳为主要原料,开发研制低脂且富含矿物质元素及多种功能性成分的营养酱。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海带与黑木耳这2种主要原料的最佳配料比和海带黑木耳浆体与调味料的用量。实验结果表明:原料海带与黑木耳适宜配比为1∶1;甜酸型风味最佳配方为:原料∶辣椒粉∶盐∶糖∶醋=200∶0.5∶3.5∶20∶20;麻辣型风味最佳配方为:原料∶辣椒酱∶辣椒粉∶花椒粉∶盐=200∶20∶3∶0.75∶2;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磨浆加水量15%、熬制时间4min。  相似文献   

2.
在工厂实际生产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牛油麻辣味火锅底料配方中辣椒、花椒、郫县豆瓣酱、复合香辛料4个因素的最佳添加量,进一步通过全面试验研究了炒制糍粑辣椒的最佳温度和时间。确定了生产牛油麻辣味火锅底料的最优配方为牛油200 g、食用盐70 g、蒜6 g、味精6 g、白糖2 g、牛肉粉9 g、花椒9 g、辣椒14 g、郫县豆瓣酱45 g、复合香辛料3.6 g。选择温度110℃、时间2 h进行糍粑辣椒炒制。  相似文献   

3.
以棕榈油、辣椒、香辛料为原料研究棕榈油基风味辣椒油的生产工艺,利用单因素实验考察棕榈油的熔点、辣椒细度、熬制温度、熬制时间、浸提时间对辣椒油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熬制温度、熬制时间、浸提时间为自变量,感官评价值为响应值。通过Box-Benhnken设计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对感官品质的影响,模拟得到二元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所得到的棕榈油基风味辣椒油生产工艺的回归模型显著(R2=0.9830),拟合性好,可用于预测对感官品质的影响;确定棕榈油基风味辣椒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熬制温度为150℃,熬制时间为44 min,浸提时间为13 h。  相似文献   

4.
以马铃薯为主要原料,添加辣椒、花椒等调味辅料,通过响应曲面优化试验,以感官评分值为评价指标优化即食风味马铃薯片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泡椒风味马铃薯片的最佳制作工艺参数为:马铃薯切片厚度2.5 mm、真空处理时间40 min、蒸煮时间165 s,感官评分达到92.0;麻辣风味马铃薯片的最佳制作工艺参数为:马铃薯切片厚度1.7 mm、真空处理时间40 min、蒸煮时间120 s,感官评分达到93.0。在此优化条件下制得的两种即食风味马铃薯片感官指标、微生物指标合格,口感香脆,品质优良。改善了传统马铃薯薯片的加工工艺,为企业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棕榈油与菜籽油复合火锅底料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火锅底料的感观综合评分为响应值,进行了棕榈油与菜籽油用油量、油配比、熬制时间3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分析,优化得到其最佳工艺参数条件:用油量为52%(m/m),棕榈油与菜籽油配比为3∶2∶3(5℃棕榈油∶8℃棕榈油∶菜籽油),熬制时间为26min。在此条件下对棕榈油与菜籽油复合火锅底料进行感官综合评分,其中组织形态89.16分、浑汤度88.83分、色泽89.02分、香味92.87分、滋味87.29分,感官综合评分为89.65分。  相似文献   

6.
以香菇和猪肉为主要原料制作了2种香菇猪肉酱。结果表明:鲜香菇猪肉酱的最佳工艺为糖醋比4∶4,熬制时间3.5min,辣椒添加量10%,猪肉和香菇的比例4∶4;干香菇猪肉酱的最佳工艺为糖醋比4∶4,熬制时间3.5min,辣椒添加量15%,猪肉和香菇的比例4∶7。另外,以感官评价、质构及挥发性气味为指标,研究了鲜香菇猪肉酱、干香菇猪肉酱和市售香菇猪肉酱的品质。结果表明:干香菇猪肉酱具有香菇和猪肉的香气,色泽红润,口感和风味最佳。  相似文献   

7.
以香菇、黄豆酱为主要原料,辅以盐、糖、花椒、辣椒、I+G等调味料,制备出麻辣香菇酱,并采用正交试验筛选,确定了麻辣香菇酱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
以茶树菇为原料,研究了茶树菇菌汤熬制的主要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茶树菇菌汤熬制的最佳工艺为茶树菇与水比1∶17、熬制温度90℃、熬制时间40min、盐的用量3g。另外,采用电子鼻对不同熬制条件下的茶树菇菌汤的挥发性物质变化进行测定,并对所得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发现不同熬制条件下茶树菇菌汤的风味不同。证明电子鼻技术能有效应用于茶树菇菌汤特征风味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在排骨汤风味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树萍 《肉类研究》2018,32(1):58-63
以猪排骨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排骨汤煮制的工艺条件。利用电子鼻和电子舌对排骨汤 的风味变化进行研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排骨汤 熬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m/m)、煮沸时间3 min、熬制时间75 min;PCA结果表明,9 组正交试验样品的 气味有明显差异,滋味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
以通江香菇为原料,开发天然香菇风味固体调味料。采用超声辅助酶解法(纤维素酶、中性蛋白酶)提取香菇风味成分,以氨基酸含量为指标,考察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法考察通江香菇调味料的最佳配方,并对其进行质量检查。结果显示,香菇风味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纤维素酶、中性蛋白酶的比例为1∶3,酶添加量2.75%,pH 5.0,超声时间20min;通江香菇固体调味料最佳配方为:香菇稠膏12g、白砂糖粉10g、味精10g、食盐8g、淀粉40g、麦芽糊精20g。此工艺下制得的通江香菇调味料为黄褐色颗粒,口味鲜美,具有明显的香菇气味和鲜味,颗粒大小均匀、成型率达到90%,流动性良好,稍具引湿性,且理化及卫生指标符合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1.
月饼糖浆熬制工艺条件对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月饼糖浆熬制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水量和柠檬酸添加量是影响糖浆浓度和转化率的主要因素,而影响糖浆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熬制时间,其次是柠檬酸添加量和熬制温度,加水量影响最小。熬制糖浆最佳工艺条件为:柠檬酸添加量1.1%、加水量60%、熬制时间23min、熬制温度116℃,糖浆糖浓度92%,化率94.2%。  相似文献   

12.
鲜香椿芽在0.2%~0.3%的柠檬酸烫漂液中,烫漂温度95~100℃,烫漂时间40~60s,去除亚硝酸盐的香椿芽在火锅底料熬制中,半成品原料出锅前5~8min投料,熬制温度105~110℃,熬制时间4~6min,可以制作出风味独特、味道鲜美、香气浓郁的香椿火锅底料。  相似文献   

13.
对麻辣型火锅底料制作过程中的花椒添加量、辣椒粉添加量、糖的添加量、盐的添加量4个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探究各个因素变化对火锅底料感官质量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制作添加量,之后通过正交试验,获得制作麻辣味火锅底料的最优制作工艺。试验确定的麻辣味火锅底料最佳制作工艺为花椒0.7%,辣椒粉2.5%,糖0.5%,盐1.4%。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鳕鱼骨为研究对象,对高压熬制鳕鱼骨汤的最佳熬制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高压鱼汤在熬制15、30、45、60、75、90、105和120 min过程中的风味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了常压和高压鳕鱼骨汤的风味物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高压熬制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2、温度110℃、时间2 h,蛋白溶出率为(7.49±0.26) g/100 g鱼骨;高压鱼骨汤在熬制过程中,多肽类物质在30 min后开始稳步地溶出,最终稳定在2.00 mg/L;3种核苷酸在90~105 min的区间内浓度达到最高,有机酸类物质中乳酸含量在90min时达到最高,为67.91mg/L;GC-MS分析结果表明醛类、酮类是构成鱼骨汤风味的主要物质;高压鱼骨汤中的蛋白质溶出率、多肽和5’-AMP的含量分别是常压鱼骨汤的1.54、1.20和4.87倍。在常压鱼骨汤和高压鱼骨汤中分别检测到33和3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同时在高压条件下产生了更多的醛类、酮类物质,具有更好的风味。  相似文献   

15.
为了丰富杏鲍菇食品种类,提高馒头的营养,在馒头制作时加入杏鲍菇浆液之后研究揉面时间、蒸制温度、蒸制时间对杏鲍菇风味馒头感官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作杏鲍菇风味馒头的蒸制条件。结果表明三种因素对杏鲍菇风味馒头感官品质的影响顺序为揉面时间蒸制时间蒸制温度。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揉面时间为6 min,蒸制温度(电磁炉设置温度)为170℃,蒸制时间为16 min,这时制作出的杏鲍菇风味馒头的感官评分达到最大值90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开发一款具有藤椒特殊风味的火锅底料新品种,为藤椒的产品研发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方法:以藤椒火锅底料的感官评分为评价标准,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藤椒火锅底料的最佳配方;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藤椒火锅底料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定性分析出藤椒火锅底料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组成。结果:通过对鲜藤椒、糍粑辣椒、豆瓣和盐添加量4个因素进行分析,得出藤椒火锅底料的最佳配方为:制作600g的藤椒火锅底料需要鲜藤椒70g、糍粑辣椒50g、豆瓣酱50g、盐10g。同时,藤椒火锅底料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物质组成共有35种,其中烃类16种、醇类5种、醛类4种、酯类4种、醚类3种、酮类1种、酚类1种及杂环类1种;其主要的香味成分有芳樟醇44.39%、右旋萜二醇17.48%、桧烯13.20%、桉叶油醇5.40%、茴香脑4.25%、月桂烯2.94%、(-)-4-萜品醇1.85%、α-蒎烯1.65%和β-蒎烯1.49%。结论:在此条件下研制出的藤椒火锅底料具有油水分层明显。汤色红润、有光泽,麻辣咸淡适中及突出的藤椒特色风味。通过水蒸气蒸馏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可以定性分析藤椒火锅底料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相似文献   

17.
以羊肉和白萝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萝卜羊肉汤配方,并对最佳配方下的萝卜羊肉汤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2.5 g/mL、萝卜添加量60%、加盐量2%、熬制时间70 min,各因素主次顺序为料水比 > 熬制时间 > 加盐量 > 萝卜添加量,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萝卜羊肉汤感官评分为95.80分。电子鼻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显示,不同料水比、萝卜添加量、盐添加量、熬制温度、熬制时间下的萝卜羊肉汤气味不同,说明电子鼻能够有效区分萝卜羊肉汤的特征风味。气质联用对萝卜羊肉汤挥发性风味检测结果表明,共检测出6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的风味贡献物质成分为D-柠檬烯、1-甲基-4-(1-甲基乙基)-1,4-环己二烯、β-月桂烯、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总含量达到78.06%。  相似文献   

18.
以干羊肚菌和鸡脯为主料,对原料进行熬制、真空冷冻干燥、固液混合后经包装得到菌肉汤料包,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熬制时间、液料比、肉菌比对羊肚菌鸡脯汤料包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试验对羊肚菌鸡脯汤料包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羊肚菌鸡脯汤料包最佳工艺条件为:熬制时间51.0min,肉水比55∶1,肉菌比1.9∶1,该条件下熬制的羊肚菌鸡脯汤料包颜色均匀、风味鲜香、黏稠度适中、感官评分高。此汤料包可用于日常饮食生活中的佐餐或者作为蘸料底味。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美味牛肝菌汤及其固体风味基料的制作工艺,以美味牛肝菌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优化美味牛肝菌汤的最佳熬制工艺参数,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检测菌汤冻干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并以菌汤冻干粉为基料,采用均匀设计研制美味牛肝菌汤固体风味基料配方。结果表明,美味牛肝菌汤的最佳熬制工艺为料液比1∶74(g∶mL)、熬制温度70℃、熬制时间50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蛋白质溶出率达到20.12%。采用HS-SPME-GC-MS从菌汤冻干粉中共检出2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酮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占31.66%。美味牛肝菌汤固体风味基料的最佳配方为食盐4.5%、白砂糖3.0%、味精1.8%、柠檬酸0.1%,在此优化条件下,研制的美味牛肝菌汤固体风味基料色泽均匀、风味独特、无异味,综合品质佳,感官评分为93.22分。  相似文献   

20.
麻辣火锅以其麻辣鲜香的口感和风味浓郁的特色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文章综述了火锅底料风味物质的检测方法,并对基础原料、火锅用油、熬煮加工工艺和风味释放等影响火锅底料风味形成的因素进行了梳理。此外,文章还基于重庆火锅底料研究的现状展望了未来行业的研究方向,旨在为火锅底料产品的开发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