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酸笋中高产乳酸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酸笋中高产乳酸乳酸菌,以柳州传统发酵酸笋为原料,利用MRS培养基对乳酸菌进行分离纯化,然后通过溶钙圈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高产乳酸乳酸菌进行筛选,并采用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最后优化该菌种产乳酸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分离并筛选得到一株高产乳酸的乳酸菌菌株LB-1-23,并鉴定其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该菌株发酵产乳酸的最适条件为接种量2.6%,pH值5.5,发酵温度32 ℃,发酵时间30 h,葡萄糖为碳源,细菌学蛋白胨为氮源。在此优化条件下,乳酸产量为12.74 g/L。该研究为酸笋来源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自然发酵的苹果醋醪中筛选鉴定得到1株热带醋酸杆菌(Acetobacter tropicalis)B104,为进一步提高这株热带醋酸杆菌的产酸能力,对其培养条件和培养基成分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组成为接种量4.0%,培养温度30 ℃,摇床转速120 r/min,培养基初始pH值为5.5,10.0 g/L葡萄糖和体积分数为5.0%的无水乙醇为碳源,20.0 g/L酵母膏为氮源。在此条件下培养12 d,该菌株产酸量达到55.4 g/L,是优化前的1.5倍。  相似文献   

3.
荧光假单胞菌AR4产2-酮基-D-葡萄糖酸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以淀粉水解糖为碳源,研究了不同氮源、碳氮比、金属离子、接种量以及环境因子(培养基起始pH值、通气量、温度)对抗噬菌体菌株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AR4产2-酮基-D-葡萄糖酸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源、碳氮比、培养基的起始pH值、通气量及温度对该菌的产酸均有显著影响。在适宜培养条件下,该菌的摇瓶产酸及发酵转化率分别可达13.5%和90%左右。  相似文献   

4.
柳州酸笋中降亚硝酸盐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适用于柳州酸笋发酵的降亚硝酸盐乳酸菌,利用MRS培养基对柳州酸笋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并探讨影响菌株降解亚硝酸盐能力的因素。结果表明,共分离获得22株乳酸菌,用盐酸萘乙二胺法对这22株乳酸菌进行降亚硝酸盐能力测试,得到一株降解能力较强的乳酸菌LC-3-3,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该菌株在以葡萄糖为碳源(20 g/L)、蛋白胨为氮源(10 g/L)、接种量为6%、pH值为6.0、温度为37 ℃的条件下,亚硝酸盐的降解率为76.58%,降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柳州酸笋源的优良乳酸菌,利用MRS-CaCO_3培养基分离纯化来自柳州的传统酸笋发酵液中的乳酸菌,然后采用硫酸铁铵显色法对降胆固醇乳酸菌进行筛选,再用16S rDNA测序法鉴定菌种,最后探讨影响菌株降解胆固醇能力的因素。结果表明,在分离得到的48株乳酸菌中,菌株LZ-2-12具有较高的降胆固醇能力,其胆固醇降解率达54.27%,经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该菌株在以葡萄糖为碳源(20 g/L)、细菌学蛋白胨为氮源(10 g/L)、接种量为3.0%、pH值为7.0、温度为37℃的条件下,降解胆固醇效果较好。该研究菌株可作为发酵剂,为益生菌功能食品们的开发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筛选了1株产酸较好的菌株,通过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将其应用于调节麦芽醪的pH值,进行小批量的自然发酵,研究其产酸能力受温度、料水质量比、接种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温度为48℃、料水质量比为1∶4,接种量为麦芽汁质量的10%时,乳酸菌能够达到最大的产酸效果,满足生物酸化和蛋白质休止耦联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7.
筛选了1株产酸较好的菌株,通过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将其应用于调节麦芽醪的pH值,进行小批量的自然发酵,研究其产酸能力受温度、料水质量比、接种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温度为48℃、料水质量比为1:4,接种量为麦芽汁质量的10%时,乳酸菌能够达到最大的产酸效果,满足生物酸化和蛋白质休止耦联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
从不同地区的传统发酵食品中筛选出104株菌落形态各异的乳酸菌,通过过氧化氢抗性试验筛选出20株具有抗氧化能力的乳酸菌,并测定其产SOD的能力。结果表明,20株乳酸菌中C8的SOD活性最高,达349.62 U/mg。通过革兰氏染色、过氧化氢酶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根据同源性分析确定C8为乳酸乳球菌。为提高菌株产SOD的能力,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培养温度、初始接种量、初始pH值和灌装量对乳酸乳球菌产SOD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菌株的发酵条件。最终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7℃,初始接种量3%,初始pH 7.5,灌装量75mL。在此培养条件下,乳酸乳球菌的SOD活性达93.95 U/mL,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2.2倍,为后期乳酸乳球菌在发酵产业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产胞外多糖乳球菌的优化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酚硫酸法测定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WH-C1在不同培养基中的胞外多糖合成量,试验以WHEY作为基础培养基,比较了添加不同碳源、氮源对EPS合成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L9(3^4)对碳源、氮源的添加量及培养基初始pH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组合为:葡萄糖添加量15g/L,胰蛋白胨添加量5g/L,培养基初始pH值为6.5。研究了不同培养温度和接种量条件下该菌株的EPS合成曲线,结果表明温度对发酵液中EPS总积累量的影响较大,通过本研究确定了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WH-C1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5℃,接种量为2%(体积分数),培养时间32h,EPs合成量为325.8mg/L。  相似文献   

10.
1株高产EPS嗜热链球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乳酸菌高产EPS的条件,以产EPS量为指标,从8种复合菌株中筛选出1株嗜热链球菌,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该菌EPS合成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菌在优化的培养基中EPS生成量可达到145.48mg/L;合成胞外多糖最适培养条件为:接种量2%,初始pH6.5,发酵温度34℃,发酵时间36h。在此条件下EPS生产量可高达270mg/L,提高了116%。因此氮源组合和pH值为影响EPS合成的显著因素(p<0.05)。在恒定pH值条件下发酵培养可以提高EPS的生成量,即474mg/L,又提高了72%。  相似文献   

11.
高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西临汾汾河滩涂的表层土壤中分离到22株产蛋白酶菌株,用检测蛋白酶产生水解圈和蛋白酶活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从中筛选出一株高产蛋白酶菌株P5,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P5菌株发酵产酶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培养温度、接种量、培养时间;影响P5菌株发酵培养基组成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氮源含量、起始pH值、碳源含量;确定的P5菌株的最佳产酶条件为,在以30 g/L葡萄糖为碳源,50 g/L蛋白胨为氮源,起始pH7.0的最适产酶培养基中,培养温度35℃,接种量为8%的条件下发酵培养48 h,具有最大产酶量,其蛋白酶活力可达129.2 U/mL。  相似文献   

12.
以枯草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利用味精副产品进行发酵产聚谷氨酸。通过优化培养基配方,确定碳源、氮源及谷氨酸钠添加量;优化发酵工艺参数,确定发酵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分别以葡萄糖、玉米浸泡水为碳源和氮源,谷氨酸钠的添加量为5%;发酵pH值为7.0,发酵温度为32℃,搅拌转速为300RPM,通气量为1VVM,装液量为60%,接种量为10%,发酵时间为72h时,产酸量可达57.8g/L。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来自裙带菜的1株产低温碱性蛋白酶内生菌株QD-1进行菌种鉴定,产酶条件和粗酶性质研究。方法:选取菌株性状优良、产蛋白酶活力较高的菌株QD-1,对其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16S rDNA鉴定,并研究其最适发酵条件。考察了碳源、氮源、发酵时间、培养温度、起始pH值等因素对菌株产蛋白酶的影响,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经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命名为Bacillus sp.QD-1;该菌株在以蔗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培养基初始pH 9.0,培养温度25℃,接种量10%的条件下150 r/min振荡培养48 h,所产蛋白酶活性最高达995 U/m L。该蛋白酶的最适作用温度20℃,最适作用pH 9.0,Mn~(2+)对该酶有较强的激活作用,Zn~(2+),EDTA和PMSF对该酶有抑制作用。结论 :从裙带菜内生菌QD-1发酵液中获得的蛋白酶是一种酶活较高的低温碱性蛋白酶。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以山西老陈醋大曲中分离筛选得到的1株优良乳酸菌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为研究对象,以乳酸菌活菌数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培养条件(温度、起始pH、接种量)对该菌株生长繁殖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法对该菌株进行高密度培养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5 ℃,初始pH值6.67,接种量5.0%。在此条件下,乳酸菌活菌数为2.89×109 CFU/mL。验证试验表明,实际值与理论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5.
以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1213为研究对象,优化其发酵产葡聚糖酶条件。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其培养条件(碳源种类、碳源粒度、碳源质量浓度、氮源种类、氮源质量浓度、转速、温度、装液量、接种量、初始pH值、表面活性剂种类、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和时间)进行初步优化,然后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4个显著影响B1213产葡聚糖酶的因素,再利用最陡爬坡试验确定其产葡聚糖酶的最大响应区域,最后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确定其最优产葡聚糖酶条件为:40~60目麦麸质量浓度50 g/L,酵母浸粉质量浓度8 g/L,初始pH 6.6,装液量30 mL/250 mL,接种量0.15%,曲拉通100质量浓度25 g/L,温度30℃,转速160 r/min和培养时间83 h。在此培养条件下B1213产葡聚糖酶活力达到1 230 U/mL。研究结果为细菌B1213在白酒酿造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霍氏肠杆菌WM1产青霉素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霍氏肠杆菌WM1菌株液体发酵生产青霉素酶,研究了碳源、氮源、金属离子、培养基起始pH值、接种量和温度对菌株产青霉素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WM1的最适发酵温度为37℃,pH值为7.0,最佳接种量10%。在以2.0%葡萄糖为碳源、0.3%酵母粉为氮源、0.010%Mg2+时产酶活力最高,为1.15×104U(/mL.h)。  相似文献   

17.
一株产淀粉酶海洋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筛选产淀粉酶海洋菌并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显色法对菌种复筛;研究了碳源、氮源、各种理化因素等培养条件对细菌产淀粉酶的影响.确定W11菌为研究菌,初步鉴定为弧菌:最佳碳源为麸皮,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晟适初始pH值为7.04~7.70.培养温度、接种量、装液量对细菌产酶有较大影响,正交试验表明:麸皮10g/L,蛋白胨10g/L,250mL三角瓶中装液75mL,温度33℃时,酶活可达到325.14U/mL.比未优化前提高了2.71倍.  相似文献   

18.
蓝色素作为3种基色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目前发现的天然蓝色素种类较为稀少。本研究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蓝色组分产量较高的链霉菌A1013Y并进行初步鉴定,优化其产蓝色组分的液态发酵条件。根据其形态、培养特征、基因系统发育树等鉴定该产蓝色组分菌株为脱叶链霉菌组。在单因素发酵条件优化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对碳源含量(葡萄糖)、氮源含量(大豆蛋白胨)、初始pH值、培养温度、培养时间、接种量及转速7个因素进行考察,进而利用Box-Behnken对筛选出的碳源含量(葡萄糖)、培养温度、培养时间3个因素做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糖含量为2.7%,在23.5℃条件下摇瓶培养93 h,色价达304.67 U/mL,比优化前的46 U/mL提高7倍,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乳酸菌在大豆黄浆水中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乳酸乳球菌乳亚种为发酵菌株,大豆黄浆水为培养基质,产酸量、pH值为考察指标,探讨不同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种子液接种量、葡萄糖添加量对乳酸乳球菌乳亚种在黄浆水中发酵产酸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均匀设计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产酸量进行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乳酸乳球菌乳亚种在黄浆水中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5℃、种子液接种量9%(V/V)、发酵时间68h、葡萄糖添加量5%(m/V)、初始pH 6.2,该条件下产酸量达0.791 3g/100mL,pH为3.40。  相似文献   

20.
闵伟红  丁茵  方丽 《食品科学》2009,30(14):160-162
以筛选、诱变所获得的一株高产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GTase 的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产CGTase 的最佳条件为碳源1% 可溶性淀粉、氮源0.1% 酵母膏、碳酸盐1% Na2CO3、pH10、培养温度33℃、接种量3%、摇床转速180r/min,此条件下CGTase 酶活为2842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