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安徽省宿县地区塑料研究所为充分利用淮北地区丰富的花生壳资源,研究试制成功花生壳粉填充的聚烯烃复合材料,已通过省级技术鉴定,目前已开始生产小批量板材和异型材。 以高压聚乙烯为例,当花生壳粉填充量为80~200%时,复合材料的性能:拉伸强度87.65~105.04kg/cm~2;弯曲强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增加汉麻秆粉的利用率,减少成本,以可降解性聚乳酸(PLA)及汉麻秆粉(HP)制备HP/PLA生物降解复合材料。为了解决HP质量分数为50%时汉麻秆粉/聚乳酸复合材料(50-HP/PLA)的性能降低的问题,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钛酸酯偶联剂(TC201)、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对50-HP/PLA改性,研究不同改性剂对50-HP/PLA的吸水性能、拉伸性能、弯曲性能以及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的复合材料相比,改性后的50-HP/PLA拉伸弯曲强度均提高,SBS的添加使得50-HP/PLA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41.47%和18.44%,其纯SBS的添加使得复合材料性能优于SBS+DOP;在KH550处理后的50-HP/PLA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达到最大,分别提高了61.2%和17.2%,其KH550改性效果优于TC201;经过改性剂处理后50-HP/PLA的吸水性均降低,且热稳定性均提高。改性后的50-HP/PLA的吸水性和力学性能均达到相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聚乳酸(PLA)和玉米秸秆粉为主要原料,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PLA/玉米秸秆粉复合材料,研究了原料配比、偶联剂类型和用量对PLA/玉米秸秆粉复合材料的化学结构、界面相容性、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玉米秸秆粉的加入先增后降,当玉米秸秆粉的加入量为20%(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材料的性能最佳;硅烷偶联剂(KH550)或钛酸酯的加入明显改善了玉米秸秆粉与PLA的相容性,有助于玉米秸秆粉与PLA的键合,提升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降低了吸水性能;当KH550的加入量为1.5%或钛酸酯的加入量为3%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分别达到最佳,且钛酸酯的作用效果明显优于KH550。  相似文献   

4.
花生壳粉/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双螺杆挤出工艺对花生壳粉填充改性聚丙烯(PP)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花生壳粉后.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硬度、维卡软化温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有所提高。但其加工流动性能和冲击强度有所下降。在花生壳粉含量为30%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5.
以聚乳酸(PLA)和稻壳粉为原料,添加不同含量壳聚糖、硅烷偶联剂和氢氧化钠(NaOH)作为改性剂,通过压膜成型法制备了PLA/稻壳粉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吸水性进行了测试表征,同时对复合材料进行了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结果表明,当壳聚糖含量为4 g时,复合材料的洛氏硬度较高,其冲击强度、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21 %、70 %和47 %, 24 h吸水率降低13 %;当硅烷偶联剂含量为2 g时,其冲击强度、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分别提高50 %、53 %和65 %,24 h吸水率降低43 %;当用6 g NaOH处理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没有明显改善,24 h吸水率提升57 %;硅烷偶联剂对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综合改性效果, 壳聚糖可以较好地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NaOH是较为优秀的亲水性改性剂。  相似文献   

6.
以植物纤维、聚氯乙烯(PVC)为原材料制备植物纤维/PVC木塑复合材料,研究了植物纤维种类与含量及偶联剂含量对复合材料洛氏硬度、冲击强度、弯曲强度以及拉伸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0%含量稻壳粉填充PVC木塑复合材料的硬度最大,40%含量稻壳粉填充PVC木塑复合材料硬度最小,复合材料的硬度几乎不随花生壳粉含量的变化而变化,20%含量稻壳粉填充PVC木塑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都最大。植物纤维/PVC木塑复合材料的吸水性能随着稻壳粉和花生壳粉等植物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强,50%含量稻壳粉/PVC木塑复合材料的吸水率最大。添加偶联剂的稻壳粉填充PVC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所提高,吸水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材料的耐磨性能,降低损耗。  相似文献   

7.
以植物纤维、聚氯乙烯(PVC)为原材料制备植物纤维/PVC木塑复合材料,研究了植物纤维种类与含量及偶联剂含量对复合材料洛氏硬度、冲击强度、弯曲强度以及拉伸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0%含量稻壳粉填充PVC木塑复合材料的硬度最大,40%含量稻壳粉填充PVC木塑复合材料硬度最小,复合材料的硬度几乎不随花生壳粉含量的变化而变化,20%含量稻壳粉填充PVC木塑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都最大。植物纤维/PVC木塑复合材料的吸水性能随着稻壳粉和花生壳粉等植物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强,50%含量稻壳粉/PVC木塑复合材料的吸水率最大。添加偶联剂的稻壳粉填充PVC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所提高,吸水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材料的耐磨性能,降低损耗。  相似文献   

8.
以废旧玻璃钢粉(WFRP)为填料制备了聚乳酸(PLA)基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和热重分析,研究了WFRP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WFRP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下降,冲击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弯曲强度和洛氏硬度逐渐增大,热稳定性逐渐提升。  相似文献   

9.
以橡实粉与聚乳酸(PLA)为原料,采用双辊混炼法制备橡实粉/聚乳酸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分析橡实粉经不同处理后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吸水性能、热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橡实粉经处理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其中酰化处理的橡实粉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最高,吸水性能最低;热降解结果显示经酰化处理及微波辐射处理的橡实粉复合材料稳...  相似文献   

10.
《塑料科技》2019,(11):85-90
以贝壳粉(SP)和硬脂酸表面改性的贝壳粉(SSP)为填料、聚乳酸(PLA)为基体,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LA/SP和PLA/SSP复合材料。运用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A)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研究了SP、SSP对PLA力学性能、界面形貌、热稳定性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随着填料用量的增加,PLA/SP和PLA/SS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下降,冲击强度则先升高后降低,分别在填料用量为10%和30%时达到最大值,较纯PLA分别提高了7.4%和114.81%。SP和SSP均可起到成核剂的作用,提高了PLA的结晶性能(其中SSP对PLA结晶性能的提高作用更为明显),但二者的添加会降低PLA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以麦秸杆纤维(WSF)和高密度聚乙烯(PE-HD)为原料,以白云石粉、硅灰石粉及滑石粉为填充料,通过熔融混炼及注射成型的方法制备了PE-HD/WSF/填料复合材料,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等考察分析了填料种类及含量对复合材料结晶性能、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WSF的含量为40...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对花生壳这一农产品的回收利用,采用花生壳粉末与PP制备应用于家居填充物的复合材料,对其最优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测试了所制备材料的拉伸、弯曲以及冲击特性.结果表明,随着花生壳粉末质量分数的增加,所制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强度在花生壳粉末质量分数为40%时取得最大值,而冲击强度随着花生壳粉末质量分数的增加反而变小.所制备复合材料满足家居填充物要求的最优工艺为:当花生壳粉末质量分数为40%,热压温度175℃,热压压力12MPa,热压时间5min时.其弯曲性能、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均较好.  相似文献   

13.
以PLA、稻壳粉为原材料,分别加入玻璃纤维、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碳酸钙为增韧剂进行增韧改性,以模压成型的方法制备了PLA/稻壳木塑复合材料,结合力学性能、吸水性能、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对材料表面的显微观察研究了不同种类及含量的增韧剂对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玻璃纤维含量为20%的时候,PLA/稻壳木塑复合材料的增韧效果较好,其洛氏硬度值达68,其拉伸强度达到6.16 MPa,弯曲强度达到15.41 MPa,冲击强度为144.40 kJ/m2,但吸水性能显著提高,约为不添加增韧剂时的1.5倍;在POE含量为20%的时候,PLA/稻壳木塑复合材料吸水性降低效果最为显著,60 h浸泡实验其吸水率比不添加POE小10%。XRD分析及显微分析表明,除CaCO3自身结构影响外,添加不同增韧剂均未使PLA/稻壳复合材料形成新的晶型结构,加入POE和CaCO3的增韧效果不明显,是因为两种物质颗粒孤立存在于基体中,未形成相互搭连的网格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以木粉为原料制备纳米纤维素(CNF),经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改性后采用溶液共混法与环氧树脂(EP)复合,制得EP/CNF⁃GMA复合材料;通过对EP/CNF、EP/CNF⁃GM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透光性能、亲水性、热稳定性和微观结构的表征,研究了CNF和GMA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EP/CNF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透光率随CNF含量的增大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亲水性随CNF含量的增大而增大;CNF含量为0.6 %(质量分数,下同)时,EP/CNF复合材料性能最优,拉伸强度为32.166 MPa,断裂伸长率为20.995 %,600 nm处透光率为79.8 %,接触角为77.34°。经GMA改性后,CNF与EP的相容性得到了改善,提升了EP/CN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随GMA含量的增加,EP/CNF⁃GM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透光率和亲水性均发生变化;GMA含量为4.8 %时EP/CNF⁃GMA复合材料性能最佳,拉伸强度为57.933 MPa,断裂伸长率为18.762 %,600 nm处透光率为86.3 %,接触角为81.42 °。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聚酰胺6(PA6)的抗磨损性能,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并制备了PA6/纳米SiO2复合材料,研究了该材料的抗磨损性能、耐热性能、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结果表明,原位聚合PA6/纳米SiO2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磨损特性,当纳米SiO2含量为1 %(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材料抗磨损性能最佳,该材料的热变形温度、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均明显高于原料PA6;当纳米SiO2含量为3 %时,复合材料热变形温度由原料PA6的64.6 ℃提高到130 ℃。采用原位聚合母料法制备的PA6/纳米SiO2复合材料同样具有理想的抗磨损性能,并可获得更好的力学性能,且可大幅降低材料制备成本。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oupling agent concentration (0 and 3 wt%), wood fiber content (50, 60, 70, and 80 wt%), and size (40–60, 80–100, and 160–180 mesh)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wood/high-density-polyethylene (HDPE) composites (WPCs) was investigated. WPC samples were prepared with poplar wood-flour, HDPE, and polyethylene maleic anhydride copolymer (MAPE) as coupling agent. It was found that the tensile properties and the flexur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improved by the addition of 3 wt% MAPE, and the improved interfacial adhesion was well confirmed by SEM micrographs. It was also observed that the best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wood/HDPE composites can be reached with larger particle size in the range studied, while too-small particle size was adverse for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wood/HDPE composites. Moreover, the tensile modulus, tensile strength, and flexural strength of WPC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fiber content from 50 to 80 wt%; the flexural modulus of WPC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fiber content from 50 to 70 wt% and then decreased as the fiber content reached 80 wt%. The variances in property performance are helpful for the end-user to choose an appropriate coupling agent (MAPE) concentration, wood fiber content, and particle size based on performance needs and cost considerations.  相似文献   

17.
采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橡实淀粉 (AS)/聚乳酸 (PLA)二元复合材料。通过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吸水性、熔融指数 (MIR)、扫描电镜 (SEM)、动态机械热分析 (DMA)和热稳定性 (TG)的测试,研究了橡实淀粉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疏水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AS加入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刚性逐渐增强,在AS质量分散50%的情况下,拉伸强度仍达47.19 MPa。熔融流动性能、拉伸和弯曲强度则略微有所下降,其玻璃化转变温度略向高温偏移,保持在57 ℃。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疏水性能,即使在AS加入量高达50%的情况下,接触角可达63.26°,吸水率仅为2.68%。  相似文献   

18.
通过A2+B3一步法及缩聚反应分别制备生物质超支化聚合物 (CTMTA)和没食子酸环氧树脂(GAER),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没食子酸环氧树脂(GAER)/甲基四氢苯酐(MTHPA)/2?甲基咪唑(2?MI)/ 超支化聚合物 (CTMTA)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仪(1H?NM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力学性能和吸水率等试验,研究了CTMTA 含量对GAER/MTHPA/2?MI复合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TMTA的加入能提高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和吸水率,降低复合体系的固化温度。当CTMTA含量为1.5 %(质量分数,下同)时,GAER/MTHPA/2?MI/CTMTA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和吸水率最佳,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和吸水率分别比GAER/MTHPA/2?MI体系提高了33 %、37 %、47.6 %和45.5 %。GAER/MTHPA/2?MI/CTMTA复合体系的最佳固化工艺参数为110 ℃/2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